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择妃 ...

  •   玉京,大内,宁寿宫。
      这里是太皇太后周氏所居的宫殿,占地虽广,却只有三进院落,由正殿,寝殿和后罩房组成,其余地方俱为花园。
      园内遍值梧桐和玉兰,花木只有牡丹一样,品类却极为丰富,总共千余株,莫说姚黄、魏紫,便是雪夫人、粉奴香、卵心黄、御衣红、紫龙杯、三支紫等罕见品种,这里也均有种植。
      已经六十余岁的太皇太后周氏,此刻正在寝殿东梢间的小佛堂念经。她笃信佛教,每日晨起都要在此礼佛,诵读一遍金刚经和阿弥陀经,然后才开始用早膳。
      早膳过后,周氏在宫婢的搀扶下,坐上紫檀雕荷花如意纹的宝座,吩咐贴身的兰嬷嬷把京城之中四品以上官员之女的花名册拿出来。
      “皇上今年应是不会再选秀了,这京城的名门闺秀中,还有多少已经及笄却还没有许人家的女孩儿?”
      周氏眼睛已经不好使了,所以让贴身女官锦绣帮自己看看。
      “回太皇太后,礼部张大人家中次女,户部孟大人长女,御史吴大人长女和五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江大人幼女,俱已及笄,且之前并未有过婚约。”
      一般女孩儿十三四岁时,母亲就该为其留意婚事,若有合意的少年,两家就可以议婚了。然后由纳采至亲迎,一系列礼节行下来,也要一两年时间,女孩儿也就及笄待嫁了。
      虽然是皇家赐婚,但若是挑选中一个已有婚约在身的女子,岂不是无端地惹人非议。
      “五军都督府?是江晟的女儿啊,是不错。”周氏回忆着,“胤儿那性子太强硬,只怕那书香门第里的女儿家,和他相处不来,就像那叶萱兰一样。”
      晏王萧弘胤乃是太皇太后的幼子,当今皇帝的叔叔。十八岁娶了发妻叶氏,是内阁叶学士的嫡长女,人皆赞其蕙质兰心,温婉淑慎。可周氏很清楚,若论他们夫妻之间相处的情形,莫说相敬如宾,简直是剑拔弩张。
      所以周氏心想,儿子常年待在军营,性子粗疏,若是挑个出身武将世家的闺秀,坦率大方些的,会不会能得了胤儿的心意?
      兰嬷嬷凑趣说道:“这位江家小姐,听说姿容甚美。”
      她和锦绣都是服侍在太皇太后身边二十多年的老人了,说起话来自然没多大忌讳。
      周氏点头,门第要高,相貌自然也不可少。
      “可是嫡女?”
      “这个自然,若是庶女,也上不了太皇太后您这名册。”
      好是好,不过……周氏转头问锦绣:“你刚才说,她是家中幼女?”
      “是,江大人共生有四女,上面三个姐姐俱已嫁人,只有这位四姑娘待字闺中。”
      “……即是幼女,家里定然娇惯得厉害,怕是撑不起一个王府的内务。”
      周氏作为一个母亲,自然要为儿子多想一些。
      胤儿已年过三十,叶氏已于三年前过世,就连唯一的嫡子,上个月也夭折了。这个孙儿,周氏只见过一面,却也心疼得不得了,可想而知胤儿他会有多难过。何况外面传出来他杀戮太重,刑克妻儿的流言,周氏就更是难过了……胤儿府里若能有个恭谨温顺,治家有方的王妃,何至于此。
      思及此,她更是坚定了要帮儿子好好选一个继王妃的决心。
      “把那两名身为家中长女的姑娘说给哀家听听。”
      通常身为家中长女的,教养必严。
      “是。”锦绣拿过名册翻了翻,“户部孟大人的嫡长女孟怡,今年十五岁,过去一直随母亲待在老家河南归德府,去年因为母亲病逝,才进京城来投奔父亲。”
      周氏皱了皱眉头,母亲去年病逝,也就是还在孝期当中,这两年内都不可能成婚。
      她摇摇头,锦绣看的明白,就说起御史吴大人家中长女的情况。
      “……吴家是淮安大户,世代书香门第,过去曾出过十几位两榜进士,现在吴家除了吴大人在都察院任监察御史,其兄长也在兵部任职方司郎中。”
      “嗯,这家世倒是不俗,不知人品如何?”
      “吴大人是十年前入京任职,那时就把家眷带了过来。因此这位吴小姐也算是在京城长大的。她芳名皓雪,听说相貌俏丽,肤光如雪,性情也温顺大方。据说许多人家都盯着呢,只是父母想多留两年,因而到现在还没有定亲。”
      周氏听了,心下还算满意,不过也没有表露出来,反而又提起那江家小姐。
      兰嬷嬷知道她的心思,就说:“听说武阳侯夫人同这两家都走得近,不如招她进宫说话,也好问问这两位小姐的性情人品。”
      “嗯。”周氏想了想,点了头,“那就招她来吧。”
      “太皇太后您不看看勋贵世家的贵女?”
      锦绣放下花名册,给太皇太后送上清茶和点心,放在手边的炕几上。
      周氏倚在大迎枕上,指尖轻敲着手下明黄色缎绣勾莲蝠纹迎手,心下不以为然。
      勋贵家的女孩儿们家世好,出身是尽够了,但是大多养得娇惯,性子都是心高气傲的,自己养得儿子自己知道,就不是个能哄女孩的,怎么能夫妻和睦?
      太皇太后自己就是出身勋贵,卫国公府的嫡女,却并不想给儿子娶个名门贵女。
      更何况,给萧弘胤娶个当朝勋贵家的贵女为王妃,皇帝也不会允许的。

      兰嬷嬷打发人递出话去,武阳侯夫人胡氏果然第二天就递了牌子进宫来了。
      她进宁寿宫时,太皇太后刚午睡起来,宫女端来了一盘榛子酥,周氏就伸手招胡氏来吃。
      “来,你也尝尝哀家这宫里的手艺。”
      胡氏今年也五十余岁了,她并不知太皇太后找她何事,因此心中不免忐忑。
      周氏让赏她点心吃,她也不敢推辞。
      “这次找你来,就是想说说话,你看哀家这里伺候的人虽然多,但其实冷清得很,比不得你们家……听说你又添了一个小孙女?”
      “是啊,月前才添的,连太皇太后都听说了?”
      “德妃丽妃她们来到这里请安,就爱说这些添丁进口的事情让哀家开心。”周氏笑呵呵地说,扭头又吩咐道,“锦绣,去拿四匹苏州新进贡的软缎,再拿一套文房四宝来,给武阳侯夫人带回去。”
      “谢太皇太后。”胡氏连忙起身谢恩。
      “人老了,就爱听这些添丁进口的事。”周氏摆手,让胡氏坐下。
      “太皇太后心慈仁善,才爱听这些臣子家里的喜事。”胡氏奉迎道。
      周氏摇摇头,神色黯然。
      “可惜哀家才折了一个孙儿。”周氏面露悲痛,“哀家是心疼万分啊。”
      晏王独子夭折的事,胡氏也听说了,只好婉言宽慰了周氏几句。
      “不说这些了,最近这京里可还有什么喜事?你也说给哀家听听。”
      喜事?
      太皇太后想听的是什么喜事?
      胡氏摸不清太皇太后的心思,又不能不回话,只好说道:“要说喜事,兵部右侍郎王大人家刚娶了媳妇,娶妻的是他家中嫡次子,倒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那新媳妇也好,我还见过一次,性情很是和顺。”
      “这样的喜事,哀家竟不知道。”周氏听了乐呵呵地说,“你可去喝了喜酒?”
      武阳候夫人笑着点头,凑趣地说了喜宴上好多细节。
      “哀家听说兵部有位吴大人,家里有个侄女也是十分出色。”
      “……您说的是兵部吴证吴大人的侄女,都察院吴谦吴大人的女儿皓雪姑娘吧?”
      武阳候夫人略一思索,便知道说的是谁。
      她年纪大了,最喜欢热闹,自己家里孙子孙女一大堆,还喜欢跟官宦家女眷们闲聚,因此对各家儿女的情况都挺了解。
      周氏笑着点头。
      “吴姑娘娴雅文静,今年已及笄了,就是还没许人家。”
      胡氏敏锐地感觉到太皇太后想听的事情。
      “这么好的姑娘,怎么会还没找婆家?”
      “还不是家里舍不得,想着多留两年……我跟她母亲有过一些交往,是个十分精明能干的人,听说是也要给姑娘看人家了。”
      她们又聊了一会儿,周氏也问了问江家小姐的情况,才让胡氏退下了。
      胡氏离宫后坐在自己马车里,还一直想着太皇太后问自己这些话的意思。
      宁寿宫里,周氏跟胡氏说了这半天的话,也感觉乏了,闭着眼睛歪在罗汉床上,锦绣正给她捏着腿。
      她心里还盘算着胡氏的话。
      第二日,皇帝皇后例行来请安的时候,周氏向他说起此事。
      “……你如今也有了瑞儿,你叔叔唯一的嫡子却也夭折了,他的王妃过世三年,哀家一直就想着给他赐婚的事……”周氏看向皇后,“哀家瞧中了御史吴大人家的嫡长女,不如以你的名义,招她来宫里玩玩,正好让哀家看看。”
      皇后也是侯府贵女,聪明过人,素来知道皇帝的心思。
      她只稍稍一顿,立刻笑着应了。
      “太皇太后说的是,孙媳这就派人安排此事……我看不如多邀几位适龄的女孩,比如卫国公府的昭宸郡主和靖贤侯、承宪伯家的几个姑娘一同进宫,就说是请各家闺秀来品尝福建刚进贡的新茶好了,您看如何?”
      “很好,就听你安排吧。”
      周氏满意地点头。
      “如果是个恭顺贤良的好姑娘,就请皇帝给个旨意吧。”
      萧弘胤乃是亲王之尊,女方也出身大族,赐婚还是应由皇帝下旨才能彰显隆重。
      年轻的皇帝萧敬尧笑容满面,频频点头,似乎也十分赞成此事。
      回到自己的勤政殿后,却一脚踢翻了内室的熏笼。
      “乱臣贼子,还要朕给他赐婚?”他怒气冲冲,“那个吴家嫡女,又是何人?”
      内侍高和上前,把吴家的情况跟皇帝一一说明。
      “淮安大族……父亲和伯父都在朝为官……萧弘胤若有个如此得力的妻族,岂不是如虎添翼……不行,绝对不行。”
      可这事是太皇太后开了口的,大昭以孝治天下,他得想想怎样应对才好。
      萧敬尧坐回自己的御座,苦思对策。
      皇后邀请各家名门贵女进宫饮茶说话,还带她们到宁寿宫里请了安,当天太后许氏也正在宁寿宫陪着太皇太后说话。
      众位小姑娘本来十分忐忑,后见到几位娘娘都十分和蔼,才恢复了几分活泼俏皮天真的天性。
      等到太皇太后允许她们到宁寿宫的花园里玩,这些小姑娘已经能够三五成群地嬉笑玩闹在一处,天真明媚、嘻嘻哈哈地笑声响亮了宫闱,连心有所思的周氏都露出了几分笑容。
      一天下来,周氏都在观察着这几名小姑娘,也看明白些许。
      吴姑娘果然是谦恭柔顺的,一举一动端庄稳重,相比起来,江四姑娘就显得更活泼几分。
      她还是更满意吴家女,比江氏女要大一岁,想来更适合给胤儿做正妃吧。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