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二章 ...
-
一年后初春,南京。
这一年的桃花要比别的年景晚上几日,到了二月末时被风微微吹了,便可以将眼睛迷了。
柳慕到达贡院前的广场时,太阳还只是淡淡的玄在天上。
门前不大的空地上已经有不少人在谈天聊地。
她来回扫视着四周寻找着和自己一同来的谢生。
一回头,见远远的一颗梨花下正坐着一个人。
那人穿一件蓝色的长衫,外罩一件翠色的外衫。手边是一把与手臂同长的剑。
那时正是初春的时节,风一吹,一树白雪飞舞。
柳慕觉得他很眼熟,似乎是在哪里见过。
可一是无法想出来。
“你们听说那件事了吗?”
她被一个圆脸的书生的话拉回了思绪。
“就是那桩连环杀人案子,专门以朝中的官员为对象。”
另一个书生也附和道“我也听说了。听闻昨晚汉王不是还遇刺了。”
“汉王一向为人正直且颇有风雅的儒生之气,可见这些匪徒实在是太过分了。”
她猛然回忆起旧时的记忆那人,不正是去年自己在庆州救下的那位公子吗?
她急忙回头,然而树下却已经空空如野。她又四处望了望,然而却一无所获。
“柳兄。柳兄。在找什么”
一回头是一张圆脸,和自己同来的谢生看见柳慕在人群中寻觅的眼神也觉得很奇怪。
“没什么。”她搪塞道。谢生与柳慕相识几年了,因为两人都是今年庆州举荐的学子便一起入京考试。谢生的家境殷实,父亲一族是庆州的望族,而母亲一族则更是了不起。祖父曾因为战功而封勋爵。到了如今更是有不少人在京中身居高位。
柳慕见谢生身边立着一个身材高挑,二十岁上下的男人。
“这是我母亲家的表兄,也是今年同考的考生。”
那人个子瘦高,束起头发,穿着一件简单的长衫,但是腰间却别了好几件挂饰。脚上一双雪底的官靴。
抬手抱拳“听家弟说起过柳兄,柳兄在京中也算是有名气的文人了。若是能得到柳兄写的扇面也是一种风气。”
柳慕恭谦道“胡兄,客气。不过是些风雅流趣,上不得厅堂之间。”
寒暄几句,便听见远处有清脆的钟声从半山处传来。这乃是考试即将开始的讯号,果不其然,片刻后,贡院那扇兩米高的朱色大门便被人推开了。
几十位身着铠甲的士兵如鱼般涌出将广场包围。随后三位大人也跟着而出。他们两人穿着红色官服,一人穿着紫色官服。这象征了他们的品阶。
他们简单说明了此次考试的我目的,旨在从各省的优秀才子中选拔一批人进入国子监学习。
随后让各个省的考生排队,进行身份的验证。因为并非真正的科举考试只是国子监的入学考试,监察并不特别严格。只是核对了考生的资料和各省提交的资料
国子监因为地处京都,监中老师有都有官阶。若是能进入国子监,也算是半只脚买入了官场了。故而天下读书人一直都争相参与。
这一次的考试要三天的时间。
第一天主要以明经为主。
等到柳慕走出考场是已经是中午了。灼热的阳光轻微的舔了舔她的脸颊。
她觉的一切都是微微。才一走出考场,就见不远处一件蓝色的衣服淹没在人海中。
“是他....”
柳慕的脑子那人的模样飞快的闪过。
她便想要追过去。
他走入了一条狭小的巷子,柳慕便也跟着。巷子的两边墙很高,留下一出阴凉的街道。
那人最后走出了巷子,柳慕也跟过去,一踏出巷子日光很刺眼
,再睁开眼睛时已经是一条宽阔的马路,两边种着两排柳树,临着街道鳞次栉比的店铺一直排开。
一滴水落回了大海。宛如一个人走入人群。
正当她感到疑惑时听见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
“柳兄”
远远的见一个高个一个稍稍矮了一些。
谢生和胡彬两人也刚刚走出考场,正准备去这条街上的一家酒馆吃饭。也邀请柳慕通往。
柳慕这才知道胡彬是京城人士,对于京中的一切都很熟悉。
而且他这人很健谈,脾气也很好。
在酒馆里点了几道南京的特色菜品,又温了酒,渐渐的彼此也熟悉了起来。
“柳兄是庆州人?”胡彬饮了一口酒问道。
“怎么不像吗?”柳慕也笑道。
说到这里谢生也道“是啊,我记得第一次见到柳兄是三年前。虽然说知道柳兄长在清尧山上,但也好奇是什么样的师父能交出柳兄这样的人。可是柳兄平日都不大提这些事情。”
谢生问时大概也没有想到这是个让柳慕为难的问题。一抬头,却见她的眼睛上微微结了层冰霜似的尴尬。
“柳兄若是介意就不必说了。”
柳慕笑了笑。“不过是个无聊的故事,因为无聊才一直没有说过。”
思量片刻,小酌了一口道“我自幼是个孤儿,后来被人收养了。那人供我读了些书,那段日子也算是比较平稳。后来,我发现自己是个孤儿便决定独自生活了。就是从三年前开始的。”
她说的是实话,但并不是全部的实话。在进入京城之前,这也曾是她想过的问题。
一个人注定要有过去,一个没有过去的人是可怕的。因为只有被藏匿的过往,而没有不存在的地方。
更何况人们是如此热衷于了解一个人的过去,似乎这样就可以了解这个人的现在是一样。
胡彬也一愣。
注视着她的眼睛。
不知道为什么在这双眼睛里他没有看到自怨自艾,而是一种很强大的东西。
柳慕的语气很平静,不太像是说自己的事情,而像是说别人的事情。
他本来想要说很抱歉,但他没有说出口。眼前的这个人不需要抱歉这样的话语。
胡彬道“我们不能选择过去。但是现在既然柳兄坐在这里那些便都不过只是过去罢了。”
柳慕点点头“哈哈,忽然说这么沉重的话题。我们聊些别的吧。”
胡彬点点头“不知道柳兄对什么东西感兴趣。”
三人聊了一会宋人的诗词。气氛很
融洽。
柳慕她们坐的位置在酒馆的二楼一个靠窗子的位置上。
偶然间一瞥便见对面的一桩楼上也站着一个人。
那人的目光也渐渐的落到了柳慕的身上,打量了柳慕一会。
“那人是谁?”
胡彬一抬头看了一眼急忙站起来对那人拜了一拜,又对柳慕和谢生说道“这位是当今圣上的皇次子,汉王殿下。”
“汉王?”
胡彬又道“我现在要去对面请安。
”柳慕点点头。
三人简单收拾一下就去往对面。
才一进店便被几个人便衣的侍卫拦住了。这时楼上走下来一个穿着黄绿色衫子的女孩“是,胡公子吧。王爷有请。胡公子的朋友也请一起上来吧。”
听得那丫头这样说这几个人才放行的。那丫头引着胡彬在前。
柳慕跟着胡彬和谢生。二楼已经被清空了,只有在窗边放着一张紫檀的小桌子。桌边坐着几个中年的男人,最中间的便是那位汉王。
三人跪在地上行了磕头的礼。
那汉王倒是没有什么架子,很快就赐了他们平身。柳慕这才得以近距离的我看看这位权倾之人。
他身材健美,适中,穿一件象牙白色长服。看上去应该比他实际的年龄年轻许多,唯有额角上有频频的白发,透露出他已经青春不再了。柳慕曾经听过关于他的故事,才知道没有一个是靠谱的。
那些故事里无比把他形容为一个晓勇的武士。但却从来没有提到过他的学识和智慧。
因为他常年带兵,在柳慕的印象中应该是个行武之人。
然而眼前的人却是一种从内向外的儒雅之气。
他的眼角带着半分智慧的笑意,墨黑的眼眸中没有倨傲之气,甚至没有一点肃杀的威严。
汉王看了看胡彬道“你就是胡尚书的小儿子。”
胡彬道“承蒙王爷记得。”
汉王道“一表人才。现在在做些什么?”
柳慕能看出胡彬有些紧张,他垂落的手在衣袍上洇湿了一圈汗渍。
“小生,今年入学国子监。”
汉王又看看左手边的一个男人一眼“胡尚书真是让人羡慕。你的兄弟在御前眼下是太孙的得力助手。未来你也定能为朝廷效力的。”
程彬又道了句多谢抬爱。
这话说完汉王便将目光转到了柳慕和谢生的身上。
柳慕和谢生也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自己。
汉王打量了柳慕片刻道“本王见你刚刚第一眼见到本王时眼中有些疑惑。可以问问为什么吗?”
柳慕一愣,习惯性的将拇指放在食指第二阶上摩挲了一下。
“王爷和小人所想像的王爷并不相同。”
柳慕看见他的眼神闪了闪,旋即回复正常。
“那么在你想象中我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她想了想道“王爷出身高贵,屡破奇兵,今日一见却觉得仿佛是一位儒士一般。使小人很惊讶。”
汉王看着她轻笑道“人性就是一滩水,随时都会改变。”
他看着她的眼睛道“有时候一个人的性格里,不仅仅有他的出身,他的经历。还有他遇见的人。那些人将自己的一部分留在了其他人身上。所以我们永远无法看懂一个活着的人,无法理解一个死去的人。”
她不能同意这句话,发问道
“若是一个人无法了解另一个人,那些谋士又是如何做出决策的呢?”
汉王道“他们看到的是自己。胜利有时候不能代表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