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愤怒(泰姐) ...
-
之所以定下这个题目,是因为当时我与老哈都处于这样一个状态之中,也算是就地取材。俩人愤怒的原因还基本一致,归纳一下就是有人觉得自己实在是太聪明了,别人都是傻子,至少我与老哈在他们的眼里是这样的傻子,然后,我俩被涮了。事后,彼此互相挤兑,你说,咋这么不淡定呢?脑子被门挤了吧…挤兑过后,继续手挽手压马路,喝咖啡,聊八卦,继续一如既往当傻子。
愤怒就像一颗人人都想躲得远远的,却都躲不开的炸弹。炸弹有威力,有大有小。大的,秦王说“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小的,也是秦王说的“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但这个所谓的小的,被唐雎嗤之以鼻,“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看出来了吗?所谓愤怒,是分等级的。庸夫之怒,士之怒,天子之怒,一级比一级内敛,一级比一级残酷,一级比一级杀伤力大。如果说庸夫之怒算是炸弹,士之怒算是导弹,那么天子之怒算堪称原子弹了。还好,现在咱们是世界和平,是法治社会,所以,如今所看到的愤怒基本都是布衣之怒,但,虽是布衣之怒,却依旧是让人小则上火,大则伤心伤身。
我琢磨了一下,就目前来说,布衣之怒可以分成三等,第一等,自我能解决。表现症状,脸色微红,心跳稍快、肾上腺分泌稍多。比如,你开车的时候被别人猛的别了一下,吓了一大跳,这个时候你就会愤怒,然后基本就是痛骂一句“有病啊!”,这种愤怒基本对他人是无害的,过一会,慢慢就消散了,基本就没啥后遗症。第二等,别人帮解决。表现症状,脸色较红、呼吸加快、身体出汗。比如,你因某事与某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最后闹得唇枪舌剑,不欢而散。这种愤怒基本自己很难开解自己了,需要好好冷静后,有人来帮你开解,分析分析利弊,说一说得失。第三等,警察来解决。表现症状,咬牙握拳、眼白变红、火冒三丈,到了这一步,基本就是谁也拉不住,肯定已经是狼烟遍地,上演全武行了,这个时候唯有警察叔叔可以制止了。
这三等,一环扣一环,循序渐进,有迹可循。比如,早晨你开车被人别了一下,心里稍有不快,下午又跟人因为某事起了口角,愤懑加大,到了晚上再遇到有人稍稍不如你意,基本就是新仇旧恨一并算,炸药桶彻底点燃,一发不可收拾。我这不是玩笑,而是现实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例子教育和警示了我们。一次次,一幕幕,有伤痛,有泪水,有不甘,其实更多的却是后悔。
记得在部队时,每逢春夏交际之时,单位总会组织军事法院的人给我们上警示教育课--如何预防激情犯罪,主题大意是夏季天干物燥,年轻人荷尔蒙爆棚,肝火旺盛,愤怒指数升高,容易冲动,然后后果不堪设想。特别清楚的记得大约是93年,当时给我们上课的是军事法院副院长,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一名士兵,在早操时被班长训了一顿,午饭时因为盛菜跟值班的战友吵了一架,晚点名时因为晚到又被训了一顿,然后,半夜,去炊事班拿了一把刀,砍断了训他的班长的腿,后来他如何判决的不记得了,却记得副院长当时说的几句话,“战友战友,亲如兄弟,你就是这么拿着刀砍你亲兄弟的吗?你怎么下的去手啊?”“你这一刀,砍碎了几个家啊?”
记得有句歌词里唱过“最爱我的人,伤我却是最深”。的确是啊,仔细想一想,我们对外人的愤怒,似乎都绷着面子,奉行忍字当头,很多时候是压在心里,具体表现就是敢怒不愿言,或者是不敢言。但是对我们爱的人,比如父母、配偶、孩子乃至于最好的朋友,却是敢怒也敢言,言语如刀,丝毫没有顾忌。因此就有这么一句话,能把你伤到最深的,一定是你最熟悉的人。因为熟悉,所以更能知道你的软弱,你的恐惧,所以他(她)的愤怒更能一语中的,刀刀刻骨,让你痛彻心扉。然而,过后无论多么想收回曾经说过的话,却是不能了。
扯远了,继续说愤怒。愤怒是个让人痛苦的东西,但却放不下,扔不掉,挣不脱,如影随形。咋办?那就直接面对,好好解决吧。愤怒分两种,一种是自己的,一种是别人的。先说自己的愤怒。人的愤怒,很多都是自己的对别人的期望值对方没有达到。比如你希望孩子考试至少95分以上,但是一看,只考了70分,于是你“火”噌的一下就起来了,瞬时间进入了愤怒状态。这个时候,你需要自己给自己降温。有研究说,这个时候的愤怒情绪时间不超过12秒。12秒前,排山倒海,12秒后,风平浪静。所以,如何熬过这12秒是关键,很多过来人说,数数,默念1,2,3,…深呼吸…等等,其实都是转移注意力,让自己挣脱出来,这样情绪也就会比较容易平复,也就不会说一些过激的话,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事后让自己后悔莫及。
还有一种愤怒是攒出来的,今天看你做的这件事不顺眼,我忍着,明天看你做那件事不顺眼,我还忍着,忍着忍着就像小时候看见的爆米花机一样,在某一个不知道的节点,借着一点鸡毛蒜皮小事突然爆发,不可收拾。这个时候,别人基本以为你是神经病了。对待这样的愤怒,爆发时数数估计是没用了,需要的是前期的慢功夫,需要学会一点一点放气。比如今天这事你愤怒了,写下来,痛骂也好,反思也好,总之,写出来,自己会一定有新的感悟,这个方法我试过,既发泄了情绪也锻炼了文笔,一举两得。也可以发泄出来。书上说可以找一个枕头,当成你愤怒的对象,痛骂或痛打一顿,骂完打完,自己会有放空的感觉,我没试过,因为我觉得欺负枕头没意义,还不如找老哈来唠一顿,吃一顿,吃着喝着,郁闷也就没了,这样才有实际意义。当然,如果你愿意,还是推荐您找咨询机构,由专业的人士为您服务,我想效果会更好。
再说说别人的愤怒,有这样一种人,具体啥原因说不出来,症状就是全世界都与他(她)不对付。他(她)的认知里,任何事情,都得按照我的想法来,一旦没有,就会怒火中烧,不依不饶。最近有一部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刨除大明星、大导演的各种光环,其中的故事挺耐人寻味。农村妇女李雪莲,为了让丈夫在单位多分一套房子,跟丈夫秦玉河假离婚,谁知离婚后丈夫却不肯复婚,跟别的女人又结婚了。于是,李雪莲愤怒地去找法院打官司,结果法院认定离婚就是真离婚,没有假的。李雪莲败诉,认定肯定是法院收好处了,继续往上告,县里、市里、省里…一级一级,都没有如愿解决。十几年后,依旧在告状的李雪莲听闻前夫已死,悲痛欲绝,没有了生活的勇气与支撑。
在李雪莲的认知里,所有没有让她如愿的人,无论是哪一级的,都是“洪洞县里无好人”。说实话,这样的人还真不是虚构出来的,我们身边或多或少都有李雪莲的影子。这样的人也有一个很大特点---愤怒点比较低。一张随意丢弃的包装纸、一个不小心被踢到的垃圾桶,都可能引起他(她)的勃然大怒,作为旁观者,你还没明白咋回事,他(她)已经气得脸红脖子粗了,遇到这样的人,咋办?惹不起躲得起啊,赶紧跑啊!实在跑不了,那就当聋子吧,随便他(她)如何喋喋不休、义愤填膺,只要不把拳头挥舞到你身上,就忍着吧,这样的人,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跟自己较劲,跟全世界愤怒,咱实在是比不了啊!
但是,话说回来了,不是别人所有的愤怒咱都得忍着,咱得有底线啊。想起了闺女上小学的一件事,大约是四五年级,闺女算是比较乖巧,学习也不错一类的,老师也挺喜欢,班里一个小男孩估计是嫉妒心理,从最开始的对作业挑毛病到后来的口出脏言,再到后来的动手。一开始,我一直告诉闺女,他爱说说,咱大度点,不理他。等到有一天闺女回家告诉我他开始用脚踢人的时候,我用一个晚上的时间,以自己做示范,教会闺女,如何用自己最大的力气狠踢一个人的屁股,告诉她,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事情的结果出乎意料,小男孩第二天与另一位男孩打架,住院去了。虽然教的没用上,这也算是第一次对闺女的底线教育吧。
说一千道一万,愿你我都可以远离愤怒,战胜冲动。愤怒如果是炸药,愿我们每个人能随时熄灭待燃的引信,愤怒如果是狂犬,愿我们能随时拽住肆虐的缰绳,愤怒如果是魔鬼,愿我们随时锁紧进出的大门。愿我们都用平和淡定的心态和姿态去面对我们经历所有的一切,好也罢,孬也罢,彼此安好,方是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