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说话(老哈) ...

  •   听我家太后说,在小学三年级之前,我是个话唠,每天“噼里啪啦”说个不停,热爱生活,善于表达,喜欢得瑟,出尽洋相。三年级后,忽然就跟关了开关的收音机一样,寂静无声,以初中为甚,高中似乎还能好些。我后来仔细分析过原因,大约有以下几条,一是人年纪大了,好不容易有些羞耻心了,二是该得瑟的都得瑟完了,没啥新鲜的了,三是玩都玩了,也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了。再后来,上了大学毕业分配到了一个鸟不生蛋的地方,小环境是自己单位的那百十来号人,大环境就是一望无际的玉米地和百十来号奶牛,在这样一个恶劣的环境里,百无聊赖,于是我又渐渐地把说话的功能找了些回来,但还是不太会说,热衷于听。
      所以现在,我依旧不是一个特别爱说话的人,遇上喜欢的人表达喜欢的事属于例外。让人着急的是,平时扯个闲篇,开个玩笑还尚可,一到关键时候特别容易卡壳,属于茶壶里煮饺子那种,但后来我就不着急了,我安慰自己,懂我的人是不需要我努力去表达的,不懂的人我就是表达得天花乱坠美若天书他也不懂,他也懂装不懂,何必费劲。

      但转个圈,话又绕回来。以上那些全是我为自己说话不利索找的借口,还真别全信。说话,真的还是挺重要的。说它是艺术,有点太高大上,有点脱离群众,但一次失败的对话真的是会扭曲过程,破坏结果,影响心情。有时和泰姐一起吃饭,她说的那些话要随心所动,我就能直接把餐盘扣她脸上!唉,但是怎么办,我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有着极高的素养,用泰姐的话说,我“年轻貌美前学历”(她编的,什么意思,你们问她去),我素质高,不和她计较。

      先说一件小事,前不久某次工作餐时,遇上同期入职的某人,我们属于同入大区,后根据职业能力和需求各找各妈,所以并不在一个单位,此次会晤距上次见面应该有个三年左右吧。微信最为风行的时候,她加过我的微信,偶尔聊几句育娃箴言,但后来由于工作繁忙、家务累心一直很少联系。许久未见,相谈甚欢,她红光满面、左右逢源,显然混得不错,我算是同学也算是同事自然恭喜。临走时,她忽然拉住我说,“你现在过得特不好吧?”我一下就懵了!茫然了一会儿,我只能说,“我挺好的啊,你看我哪儿不好了?”她深沉地搂肩拍我,饱含感情地对我说,“你的事情我都听说了!千万别和自己过不去,不舒服就说出来,能帮的我一定帮。我看你微信朋友圈里发的都是开心的事情,我就想,你一定是过得特别不好才会这样的!”如此强大的逻辑,我都快要跪了。好吧,我当时连“哈哈哈”三个音都没法表达,不知道是应该配合她做大千世界你独懂我的表情,还是应该如小强般义正严词地拒绝她的爱心。结果可想而知,我挺不想再见到她的,虽然她人真的很好、很善良、很乐于助人,只是,我没法跟她正确地聊下去。
      所以说,说话这项活动中最重要的部分,其实并不是人,而是说话的范围。我们可以和任何人说话,家人、朋友、同事、陌生人,甚至是杀人犯,但说话的范围一定是有界限的,一旦越界,就注定没有办法愉快的交流下去。私密的话只能和私密的人说,重要的事情和重要的人讨论,闲篇就在吃饭的时候和认识的人扯扯,贴心关照的话语就只能在最亲的人之间流转。一旦突破了这样的界限,我就会觉得异常别扭,给不出我也接受不了。我知道,我不一定是对的,我也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都可以对任何人笑靥如花、暖若春风、嘘寒问暖、深及内心,但,真的舒服吗?反正我不舒服。我深信,距离是美,了解和控制好自己和他人之间的有效距离是最好的教养。距离就是我们之间的亲密度,距离就是我们之间说话内容的一把度量尺。若我和你之间的距离为零,我们才能无话不谈,逆耳忠言我才能虚心接受,我才可以肆意哭、畅快笑、缝伤口、补疤痕。大于零,就缺了那点权限。

      再说一事,我有一表哥,大我十几岁,小时候宠我如宝,能抱着绝不让我站着,能背着绝不让我走,工作后的第一个月工资除了孝敬他爷爷奶奶我外公外婆,他爹妈我舅舅妈之外,其余的全都孝敬了我。这种特权一直到他生了女儿,还在和我商量能不能不介意分点我独霸的宠爱、零食之类给他的女儿。说句特有文化的话,时光荏苒,岁月匆匆,我少小离家老大了也没能回去,一个人在陌生的大北京待了这么多年,他姑娘都生了双胞胎了,我才惊异地发现,我哥已经过五十了!这中间的二十多年每个人都经历了很多,我也许变得更加地不爱表达诉说,他也许变得更加地独断专权,毕竟长子长孙的头衔,不太轻。某日,老家有事,我爹回去处理,碰巧和他一起吃饭,一群人想给我打个电话,结果我爹手机欠费了。于是,我接到的是表哥的电话,接起来我就“喂”了一声,然后就再没轮到说一个字,电话是我挂的,严格的说,是我扣的,因为这一通话听得我心里火苗呼呼的扇,不扣电话,能一直沿着电话线烧回一千多公里去!
      电话记录是这个样子的,表哥上来就劈头盖脸地训了我一顿,口气极其严厉,声音极其洪亮,我都能感觉得到他爆起的青筋。先是给我扣了无数大帽子,说我不关心老人,不孝敬老人,再批判我只顾着忙自己那摊子乱七八糟的事,最后义正严词地告诉我,你爸就你一个女儿,你还叭啦叭啦叭啦…………
      后来我把气顺完了回头想,如果这就是一纸电话记录,凭他背了我那么多回,凭我小时候整天腻乎着他的那些娇气,我是能接受他说的这些话的。我是没有在我爸回老家之前妥帖地准备好很多事,我绝对是有责任的,所以他的每一句话都在理,可是在当时,用那样的语气说出来,我就是接受不了。我并不是小孩子,一不需要哄,二不需要骗,对于早就学会对大棒政策说NO的我,需要的是一种平等的沟通,是对失误的宽容和理解,是对我生活的尊重和体谅!
      所以再总结,说话里次级重要的就是说话的态度。再贴心的人,再近的距离,再有理有力的说辞,缺那么点尊重和理解,就好似凉拌菜里缺了那几粒芝麻盐,顿时鲜香全无,让人完全提不起下箸的欲望。人人都独立,人人都自我,再俗一点,人人都能养活自己,照顾好家人,你激哪门子动上赶子来教训我教我做人的这个度。有几个人能在看芭蕾舞的时候想起她们那双千疮百孔、骨节扭曲的脚的?再说得严重一点,不要用自己的经历去揣度别人的人生,更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人的行为。这也是一种礼貌,一种素质,一种教养。

      最后一小事,是我和娃某次的交流。娃去面试,我没能进现场,据说表现得较好,围观的一致好评,定夺的全盘否决,结果可想而知,很不乐观。回家路上,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认真、细致、耐心地讲解成功与失败的道理,在尊重评委的前提下,肯定了他的成绩和努力,分析了他的劣势和缺陷,提出了希望,展望了未来。到家,停车、熄火,下车前,娃迟疑了一秒,认真跟我说,“妈妈,你说的我都知道,我只想安静地发会儿呆。”那一瞬间,我哑口无言,恨不得割了自己的舌头,让娃佐酒。
      所以最后一个所以,说话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说话的时机。我们认真地分析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调整了说话的语气和态度,最后在不合适的时机表达了合适的内容,才是最大的挫败。口渴的时候雨水就是甘霖,肚饿的时候干馍也是佳肴,非要在人酒足饭饱之际请一顿满汉全席,被请之人实在是煎熬,形如嚼蜡还要装出无比享受,实在是太难为人了!说话也如棋局,进退有度。不是事事、时时要进,也不是时时、事事都退。只进不退,智者不为;只退不进,懦夫所为。该进则进,当退则退,是为进退有度也。

      我一直都跟自己说,我也许做不成让人人都喜欢我,但至少我得努力做到让我喜欢的、喜欢我的人不讨厌我。这最重要的之一,就是不讨厌和我说话,不窥探、不越界、不霸道、不造作、知进退、有节制,方能成为一个会说话的人,一个有教养的人。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