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谋 ...
-
琵琶曲袅袅如烟,飘出图灵宫,没有浔阳送客人会听到,也没有青衫司马官会落泪,因为这样的琵琶语,这个牢笼里没有能听懂的人,包括在坤宁宫久久地相对无语的两个人。
“父亲大人,那个梅雨时到底是什么来路?”一个衣着华贵的少妇坐在座位上皱着眉头,再也忍不住,便对站在座下思索良久的中年人说。“本宫为了登上这个位置花了整整四年的功夫,将妃嫔治得服服帖帖,可是对那些恶心的男宠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他来了不到一个月就全部解决了,本来这是件好事,他确实也帮我们解决了许多敌人,可是今天的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皇后娘娘看着父亲冷峻的面孔也感觉到事情不同寻常。
“看来这个工具开始不可靠了,我们该走最后一步了。”孔丰凝重地说。
父女俩商讨到天亮,孔丰才告退。皇后终于可以好好地睡一觉,不过这次心里异常沉重,想起那个烟视媚行、八面玲珑的梅雨时,第一次开始害怕起来。
皇后十六岁进宫,经过四年的努力,登上了后位,可是唯一的遗憾是没有生下皇家的血脉,怎么折腾都没有办法,事情到了这个地步,皇后没有子嗣,按道理皇上妃嫔众多不可能个个都跟皇后一样,糟糕的是皇后手段非常,一旦听说有人怀上了龙种,不是逼迫堕胎就是干脆处死敢争后位的贱人。皇后出身与敬王爷联姻的首辅孔丰家,皇上根本不敢动她,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后这么多年下来,年近不惑的朱厘还是膝下空虚。
对女人失去信心的朱厘迷上男风不过几年,天下皆知,皇后的处境也十分尴尬,要管他们好像他们又不属于三宫六院,不管他们却又影响到自己的地位,最后坚持到现在终于来了位帮手,现在却又出了问题。真是烦人!在后宫驰骋多年还在最后的时刻碰上对手,不知是好事多磨还是节外生枝,不管怎么说,这个梅雨时必须小心应付。
这些烦心的事情皇上可不会替皇后分担,梅雨时看看身边熟睡的朱厘,伸了伸懒腰,翻了个身继续睡。“朱诚,我要你成为我的弓箭,我的猎犬!”梅雨时笑着在心里想。
就在太阳刚刚照进图灵宫的大厅时,平王府接到圣旨,被压制多年的平小王爷终于被允许袭亡父的爵位,成为新的平王爷,权位陡升至和叔伯同级,百官哗然,连朱诚自己都没想到,昨天还被在上朝的时候被孔丰等人告御状,今天就飞来横福。接了圣旨之后,他连忙找来心腹幕僚李荣。
“恐怕是先兵后礼,不过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王爷,我们要镇定,看看他们到底搞什么把戏。”李荣最后说了句不明不白的话,朱诚也只好点头默认了。
“王爷,臣还有要事禀报。”李荣继续说,得到了朱诚的默许,“今年江淮一带的梅雨是早梅,据臣所知,下来将会出现伏旱,漕运不足将影响到京城,可以说这次旱灾正是我们收揽民心的大好时机。”李荣机警地悄声说道。
“那时皇上会派官员到长江一带赈灾,我们就推荐人去,赢得舆论,对不对?”朱诚思索了一会恍然大悟道。
“正是!不过……”李荣表示肯定也提出了担心,“这个恐怕会有些困难,据臣所知,敬王爷已经悄悄安排,打算让自己的女婿接下这个事情。”朱诚急道:“那如何是好?”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碰碰运气了。”李荣凝重地说。
“算了算了,先不说这个,听其他人说,下个月你弟弟要来京了,到时候要给我引荐一下啊。”朱诚摆摆手说。
“微臣惶恐,臣弟不过一介书生,还未参加科考获取功名,贸然入幕恐怕会引起动荡。”李荣诧异了一下,连忙答道。
“不要这么谦虚,我知道的,你弟弟是作为江苏行省榜首由府衙直接下帖推荐进京的,如此人才怎可浪费?”朱诚笑了笑兴奋地说,自信自己将得到又一名得力助手。
“那臣只能替敝弟多谢王爷赏识了。”李荣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
李荣唯一的弟弟李泽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是平王府的幕僚,现在的他已经踏上从江苏来京的路,这个年方二十的年轻人和他哥哥一样,不仅书念得好武艺也好,那也是佩服哥哥,在哥哥上京赶考后,十岁的李泽也开始练习武术,梦想有一天能和哥哥一起闯出一片天地,又是十年过去了,轮到自己来到这个战场上,梦想不远了!“哥哥,您要等我!”李泽掀开窗帘从船舱里往外看,马上转陆路离京城就只有十二天的路程了,应该可以赶在中秋之前到京城。
不过他诧异的是,有一群身着朝鲜服饰的人也和他们在同一个码头转陆路,一打听才知道是朝鲜国派来送贡品庆贺中秋的朝鲜使团。因为家乡靠近苏杭、扬州的缘故,很多朝鲜商人都在那些地方上岸贸易,李泽也得知了许多关于这个邻国的事情。最近我朝和朝鲜来往密切,大概是他们自己窝里斗刚刚平息不久,要博得我们的支持,所以大节小年的都派人来,算是很殷勤了。
现在的朝鲜国王是叔夺侄权上台的,不过那个国王好像还挺有作为,不然也不会得到这么多人的支持,坐得稳稳当当。自古以来,成王败寇,无论中华还是朝鲜乃至更远的倭国,都是一个道理啊!李泽笑了笑,无意间看见那行人中还有几个衣着和其他穿着朝鲜传统宫服的侍女不一样的白衣女子,怎么像来奔丧的?朝鲜国王不会笨到如此地步吧?连基本的礼仪都不懂?
少年人的好奇促使他遣人去问了问,仆人回来答道:“那位来接他们的官爷说,她们是朝鲜国的医女,这次代表朝鲜国特地来我国学习中华医术的。”这样啊,我中华医术博大精深,唐时倭国很多遣唐使来中国都着重学习这个,现在朝鲜的也派来留学生,不过遣唐使一留好几年,就不知道她们又留多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