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两处谈话 ...

  •   刚进大门,就听见大嫂的声音:“澜弟别哭,大姐必定没事的,大哥和嫂子都会把大姐救回来的啊!夫君,你别添乱了,澜弟已经哭了,你快坐下。”

      “素娘,你跟澜弟去扫墓,我这就再去刑部探探消息。”听见大哥的声音,林景云赶紧奔进了大堂。

      林氏夫妇葬在城西鸡鸣山,鸡鸣山不高,林氏葬在半山,一家人在山下卸了车马,步行上山,不过二刻便到了。

      祭拜一轮后,一家人缓缓坐下,林景云这才跟家里人解释了一遍事情原由,林景沧对政治不敏感,只觉得妹妹平安归来便是。

      林景澜却闷闷不乐,望着父母的碑:“这些恶人,欺我们伯府无人吗?”

      他双眼涨红,捏着拳头。

      “姐姐,父亲母亲已经为国捐躯,你也在边疆耗了那么多年,耗尽了青春,也该够了!本以为你回京几年,都无人注意,以后总算有安生日子了。可是……他们尽会欺负我们!赴个宴也要惹来一场灾祸,反正……我们家也无人在朝供职,还了这承恩伯的名号又如何!”

      一番话出,众人皆愣住,林景沧暗暗捏住了拳头:都怪自己无用,不能顶门立户,为家人撑起一片天。

      林景澜无暇顾及大哥的情绪,他只一脸倔强,紧盯着林景云。

      “澜弟,我知道,今天爹娘忌日,你心里难受。”看着这个未曾享受过父母疼爱的幼弟,林景云满心疼惜,叹口气,她低下头,“我又何尝不是?只是我当初请命去守关,不单单是为了大燕国,也是因为,这是爹娘的遗愿。你已读了这许多圣贤书,还不懂为国为家之理么?

      “至于这伯府名号,你是不曾见过人心险恶的,咱们府上有名无权,尚且受人排挤践踏,你想想那些平头百姓亦或是奴仆呢?你还小,这话不可再说,伤了大哥的心。”

      林景澜这才发现自己的话似在指责大哥无能,顿时不敢再说,只拿眼去瞥大哥大嫂的神色。
      周围一时安静了下来,只有朔风呼啸。

      林景云又悠悠叹了口气,说:“曾祖十七岁从军,跟随我朝高.祖.皇帝征战一生,才赚来这封侯拜将。祖父、父亲一辈子都在边关镇守,才守住这承恩伯的爵位,你真的忍心还回去?”

      听至此,林景沧长叹了一口气,说:“是大哥没用,不能守住爹留下的家业,要靠你一个女子来承担这些。”

      林景云叹了口气,大哥总是自责,不管她怎么劝解,都改变不了他的想法。

      几人又沉闷下来,林景云发觉弟弟神色有些松动,下一刻,林景澜就腾地起身,走到父母碑前,手按碑文,转头说:“阿父阿母,大哥,你们不必担心,大哥不喜欢官场,还有弟弟可以替哥哥啊。等我长大了,可以保护好大姐大哥,大嫂,还有小侄子。”说着看着大嫂。

      素娘被年纪小小的小叔子一看,顿觉脸红。

      自从知道家里会有一个小侄子出现,林景澜就表现得十分期待。

      林景沧闻言总算哈哈大笑。

      看着身边弟妹妻子,林景沧觉得释怀。总算一家团聚不是?好过当年一家人天涯离散。

      林景云从刑部回家已经巳时,上山祭拜完毕就已经接近申时,回到家天已全黑,待用过饭,她在院子里跟澜弟又玩了一会雪,兄嫂站在廊下看他们玩闹,边笑谈着。

      仰头一看,可以看到星辰,与大漠大大的星不同,京城大,人小,星星也小。她突然想,也许这样的日子也不错。

      回到屋内,望月和流云见她回来,都退了出去,榻上放着一套劲装,是她明日要穿的衣服。她卸下斗篷,随手扔到榻上。

      脑子里浮现出昨夜那穿着暗色斗篷的身影,明明高大却瘦削,明明沉静却威严。

      高贤王,萧纪邈。

      林景云是武将,她会排兵会演武,更会打仗,说起来其实还是武艺高些,对心计筹谋不太擅长,那点兵法拿来对付西戎人是足够了,对付朝堂上的人却远不及也。

      而高贤王此人,外表弱不禁风,幼时常被嘲笑为玉面小娘子,虽是皇子身份,也饱受歧视。

      而他成年之后,在军事政治上展现出来的手腕魄力,为他迎来另一个绰号:“笑面虎”。

      想起那人始终温和无害的脸,他能收付百越一族、统理南海,想来靠的就是头脑了。

      林景云思索了一番南海局势,越想越觉得此人心计当是举世无匹,不可小觑。

      此人决不可为敌。

      她暗暗下定决心。

      转念又想到跟随在他身边的那个人,萧恪……
      与高贤王萧纪邈不同,一念起萧恪这个名字,她几乎一下子,就能想起这个人从小到大的劣迹。

      因着他是太后娘家唯一的子侄,算起来是萧纪邈的表弟,从小与皇子在一起学习,太上皇还特赐与他国姓,亲自赐名。

      也因着如此,长大出宫回府后,几乎是横行京城,京城权贵没有不怕这个性情古怪顽劣的贵公子的。

      什么大闹青楼把尚书公子打得鼻青脸肿,什么吃个早饭把强抢民女的鲁国公家的小爵爷从西长街打到北街,什么不肯入朝为官却喜欢跟死人打交道,把老国舅爷气得天天站在府门前叫骂……没有他做不出来的事情。

      ——————————————

      林景云在此回忆记忆中的萧纪邈和萧恪,这两人也正凑在一处谈起她。

      “林景云此人绝不似外表柔弱,她十二岁便名扬大燕,十八岁主掌一城,战时也曾统领三万大军,心机头脑绝不浅。
      当年以女子之身担起边关责任,应也是性情中人,她突然自请回京,甘愿放弃功名,做一个什么劳什子贵女,这也罢了。”萧纪邈拥着厚毯半倚在榻上,手中的书卷成了一个圆筒,说到此,他还冷笑一声,“只是,如今看来,她是连心气也没了,前思后想左右顾虑,没点爽利样子。”

      萧恪把那头摇啊摇:“此事神秘得很,我也打听过,也没个说法。只依稀听说军中有事,但也没闹出大事,想不通。”

      “军中的事?如今太平年岁,军中能出什么事?”

      萧恪不知,只能摇头,他至今连军中都没去过,上哪知道军中的事去?

      萧纪邈也没指望他回答,只自己暗自忖度。

      萧恪又问:“就因为没搞清楚她为何回京,你就拒绝皇上要把人安插给你的想法?”

      萧纪邈抬头,懒懒地看向灯火,看那灯芯上一点摆来摆去,仿佛随时要扑灭,却一时又亮起来。
      “那倒不是,只是有些好奇。至于留在身边……不必了。”

      萧纪邈回身推窗,看着窗外盈盈雪光。

      他长在宫廷,自也听说过这个备受父皇宠爱的外臣之女。

      她美名远扬,萧纪邈也曾偷偷去看过她。那是一个春日宴,她与三公主站在一处,周围还围着一群贵女,他一眼就认出了她,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姑娘,眉目清冷,眼神桀骜,当真目下无尘,衬得自己这皇子都灰头土脸起来。是以,他只远远看了一会,便落寞走开了。

      待皇兄登基,他终于有机会走出深宫。

      百越虽非战场,也是险象环生。同一年,林景云带军上阵,他也曾听说过她力敌众兵士,收服士兵的事迹。

      昨日夜宴,她上台演奏之时,其实他一眼就认出了她。眼神温和了很多,却仍是高傲的。

      多年过去,这是林景云第一次正式地走到自己面前吧,以下位者的身份。他一开始还这么可笑地想。

      寻常的女子,哪能奏出那般激动人心的战鼓曲?不,不仅仅是激动人心,更有悲怆,暗含着悲悯,让他不禁深深好奇。

      他听着殿上议论声,他们说她大龄未嫁,说她性情凶狠,说她貌若无盐。他看着灯火下淡然硬朗的女子脸庞,看她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吃东西的样子,却觉得光芒不减,让他看得入神。

      明明是最普通的菜肴,端上桌时已经微冷了,她却吃得干干净净。

      林景云。

      他认识的——不,该说,他知道的。大燕的女战神,高高在上的人物。是被仰望的人啊。

      萧纪邈望了很久,待得反应过来,心里直嘲自己:真是糟糕,陛下让他多看看未婚的女郎,他却只顾盯着她。

      再遇见她,是在甬道,那些贵妇慌成一团,她披着一条淡青色的斗篷——一个不符合宫宴形制的颜色。想是入宴时收了起来。她冷静地将情况道来。也是,军中多年,想来是见多了死人的。

      后来是在牢中,她身姿挺拔,不像在牢里,倒像在参加宴会。那时,他就想,林将军果然风范不减。

      只是在宫里,文宁一番半打探半指责的,引得他不悦。仿佛他是什么恶人,会对林将军不利。

      后来皇帝看似冷淡地提到她,他更是心惊,皇兄与他向来交好,幼时也是无话不谈的——当然,他现在是皇帝了,不一样了。可是,究竟是何用意?他与文宁的谈话,本也没指望能瞒过陛下。只是……这实在是太矛盾了,这朝野人心,对林景云的态度,实在是天差地别,让人迷茫。

      他叹气,若非皇帝不明朗的态度,他也不必如此胡思乱想,既冷不下脸去对着林景云,又放不下心里的猜测,隐隐竟有点辗转不安,让他无端恼怒。

      林景云回京两年了,皇帝一直没有启用她,他一度以为是君臣龃龉,陛下不想再用此人,可虽说如今边境安稳,皇帝也绝不至于荒唐到肯放弃一位将才,令其埋没的。如今看来,另有故事。

      更奇的是,为何自己甫一回京,陛下又要动用此人了?还让人来辅佐自己?总不会,是留着给自己用的?

      思来想去,终究无果,萧纪邈只好不再想,展开手上的卷宗,继续往下看。

      卷宗是萧恪带来的今日各人的口供,内容差不大多,都说李树芳是突然倒下的。

      “李树芳倒下之时,当时在她身旁的是谁?为何李树芳不是向后仰倒而是向前扑倒?李树芳倒下前说了什么?甚至李树芳出事之前接触过谁……这些,供词都写得不清不楚。”萧纪邈皱眉看着萧恪。

      萧恪道:“这是刑部书吏做的供词,我也看到这些问题了,已经让人去重做供词了,应该快了。”

      当时李树芳前头是李夫人和相交的尚书夫人,后面是另外几位大员家眷,都不曾看到李树芳为何倒下。据李树芳的闺中好友,吏部尚书家孙蓉小姐所说,当时她与李树芳并肩而行,正跟李树芳谈着时下京城大出风头的某种胭脂,她正说到‘这胭脂配着前日景芳斋新出的口脂,最是好看……’,李树芳闷声倒下,她一惊,用肩膀撑住了李树芳,李树芳却一个劲往下坠,她支撑不住,跟着倒下,喊叫了一声。口供中除了林景云,无人提到曾听到什么声响。

      萧恪文:“看出什么了么?”

      萧纪邈伸手将案上所有案卷都拿过来,找出其中一份,又从之前的供词找出一张,说:“你看孙蓉的供词。”

      萧恪都看了一遍,抬头眼中有着疑惑。

      “孙蓉的供词内容也跟其他人一样,差别不大,但其他人的口供都很是凌乱,尤其李氏,东一句“树芳人好怎会与人结仇”西一句“我家树芳可就要成亲了啊”。

      孙蓉的供词却明显有序多了,事情的前因后果都说得有条有理,表达的叹惋和后怕也是恰到好处。

      经过一夜和一个早上,许多夫人的口供还是很混乱,难以从变故中缓过来,而孙蓉的口供已是井井有条,情绪得当了。了不起。”

      “这能说明什么?孙小姐比之别人更早平静下来罢了……”萧恪说到一半,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一个长在闺阁的十五岁少女,何以能比浸淫内宅数十年的贵妇人们更快适应?

      萧纪邈看他缓过来了,说:“至少能说明,孙小姐跟李小姐之前的情谊并没有她和李夫人说的那么亲密吧?”

      萧恪还待反驳,萧纪邈又道:“你看,其他人说的是,太可怕了太可怕了,而孙蓉说的是,太可惜了。此时其他人还处在一夜巨变中,李夫人更甚。何以一个十五岁少女能在一夜间就从好友死亡的惊恐中挣脱出来,转成轻轻一句叹息?我自认做不到。”

      萧纪邈放下卷宗,淡淡开口:“查吧。”

      萧恪接收到他的目光,认命点头。

      萧纪邈又问:“与李家定亲的是哪户人家?”

      萧恪不愧是混迹京都多年,立时道:“是于家大公子叫于润的,别听名字好听,是个武夫,如今在御前御林军供职呢。

      于家老头子是李觉他爹手下的将士,李觉他爹死后就一直跟着李觉一家子,后来送了于润进御林军,两家也算门当户对起来,于润又是从小在李家长大。李觉就做主两家结亲了,也就是今年的事吧。”

      “这么说两人还是青梅竹马?”

      “是这么个说法。”

      “明早你去传于润来。”

      萧恪应下。

      萧纪邈嘴边衔着笑,道:“你亲自去做口供。”

      萧恪大惊失色:“为何?”

      萧纪邈淡淡道:“我去问,你从旁盯着于润可有不妥。”

      “那也不必我亲自做口供吧。”

      “你这看破人心的异能,京中人知道的也不少。你坐在角落写口供,于润才不会警惕。”

      萧恪哀嚎一声,把手上卷宗一甩,往后一躺,耍赖不去。

      萧纪邈这个死变态,说什么看不惯书吏的行草,以前在京里办公时,公文都非得他重新抄录一遍。为着此,他早上做口供时已是骂了萧纪邈一趟,怎地还要做!什么放松警惕,依萧恪看,全是借口!

      萧恪第无数次哀叹,摊上萧纪邈这样一个表兄,果然非他之福。
note作者有话说
第7章 两处谈话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