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貌似只能更淡定啊 ...

  •   第二章貌似只能更淡定啊

      说这顺治罚了太医,杖了宫女,还掀了茶具,气儿终于顺了,这孝庄在一旁也不搭话,反正顺治干的,也正是她想干的,等顺治消停了,孝庄把先前开口的那个小太监叫到了跟前

      “抬起头来,给哀家瞧瞧”

      小太监战战兢兢抬起头,又飞快的落下,都知道圣颜不可直视,说的好像老祖宗就能看了似的!

      话说这小太监年约六,七岁,胖胖的,小脸儿挺圆,眼睛咪咪着,就剩条缝儿了,离俊俏那是十万八千里,甚至还有点儿丑,但是,还挺耐看的!主要是长得喜庆!就像那画像里的招财童子似的!那大耳垂是个有福气的长相,时年孝庄四十六岁,放在古代那可是要老太太的年纪,小太监那讨喜的长相,正对孝庄的胃口

      孝庄一高兴,便招手把小太监叫到跟前儿来

      “来来来,到这儿来,告诉哀家,你叫什么名字啊?”

      “奴,奴婢叫李德全,公公让奴婢叫小李子”

      “哟,李德全,嗯,这倒是个好名字,你也是个细心的,那打今儿个起,你就跟着三阿哥吧……”

      ………………………

      李德全……

      李德全??

      李德全!!!

      “轰隆隆隆隆——”

      刘通明中午知道了什么叫五雷轰顶!

      李德全啊!

      清朝著名太监啊!

      著名误导人的虚构太监啊!

      其实作为一个理科僧,刘通明的历史比较一般来着,比较容易受电视剧小说之类的毒赊,所以曾经刘通明一直以为康熙身边的总管,就是李德全,直到某天被文科僧,历史系好基友嘲笑的体无完肤!!!自那以后,刘通明就养成了没事儿闲着看看史稿的习惯,历史成绩从低空飞过,变成尚可尚可

      刘通明是真的觉得李德全的出现,对他打击有点大啊!!!

      原本算是无神论的刘通明,在经历自己变成幽魂以后,就把无神论喂狗了,在发现自己貌似到了古代,也许会成为康熙以后,相对论也基本喂狗了,但是李德全意味着什么啊?是杜撰,是虚拟,那这个世界究竟是否真实呢?难道是场梦??不不不,这不是梦,要是梦能真实成这样,那叫黑客帝国,那叫盗梦空间,然而这道题我们已经规定不是科幻(╯‵□′)╯︵┻━┻

      也许,以后考虑一下,挂一个二月河【注:作者的话里有解释】的画像拜一拜会比较好??

      此刻如果有人能读懂婴儿表情,就会明白,刘通明的表情叫做:……残念……

      ………………………这是一条,不是非常漫长的分隔线………………………

      有句话是这么讲的:地球少了谁,太阳都照常转

      反过来也一样,地球多了谁,也没见太阳停过,所以不管当初的刘通明内心究竟有多少匹奔腾的草泥马,日子,终究会一天天过去

      时下正月,在过去的三年多,近四年里,发生了不少事情,比较重要的,大概就是后世称董鄂妃的那位,进宫了

      其实这宫里啊,姓董鄂的妃子还真不止一个,那可是足足有三位啊!

      最先进宫的,就是宁悫妃,生下了刘通明二哥福全的那位,虽然不是很受宠,但是母凭子贵,虽未能享尽荣华,但起码善始善终,活到了康熙三十三年,是三位董鄂氏里,结局最好的一位

      这位董鄂氏呢,其实和董鄂妃的关系并不大,虽同姓董鄂,但族谱都不在一块儿,一个是正红旗,何和礼那一支,另一个是正白旗,鲁克素那一支,已然不是同族,非要扯亲戚关系,那可就是,很远很远的远亲啦,是何和礼和鲁克素的祖父那一辈儿的亲缘,不过有个算是趣事儿的说法,就是这两支最相似的地方,就是容易产“神人”

      第二位董鄂氏,那就是名头相当响的董鄂妃了,要用刘通明的话来讲,那相貌,绝对是化了妆,还PS过的Angelababy 的节奏!

      别说福临原本就有点儿爱美人,不爱江山的意思,就是爱江山不爱美人的,见着这董鄂妃,也容易走不动道,虽是满人,但是却是经典汉女长相,身子也柔弱,并非是弱柳扶风那般病态,单只是娇小可人,让人心生疼惜,偏偏马场上,徒生三分娇俏,是个俏生生的妙人儿

      福临原就是个不得志的皇帝,虽号称大清开国之君,但是此中辛酸就是用头发丝儿想想都知道,是以见着这董鄂妃,便有一种“终于可以保护别人了!!”的〖脑抽〗情怀油然而生,更不要说这董鄂妃可是个有才华的,不像那时大部分女子,只知女子无才便是德,这董鄂妃虽然不能博古通今,但起码诗书才情无一不缺,最重要的,是这董鄂妃,她足够向往自由!

      嗯,有才情的妃嫔也不是没有,但是都不合福临的胃口,只有这董鄂妃,又有才情,还能深切体会他福临,内心深处的悲伤疾苦,虽生在贵胄之家,但又是怎样的如履薄冰,在福临心里,只有董鄂妃,不是因为他是皇帝,而喜欢他!

      要刘通明说啊,顺治这是闲得蛋疼!傻帽儿!!但是,子不言父过,好吧,那就不吐槽

      只说这董鄂妃,入宫以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呃,并没有,但是是真的把皇帝的宠爱包圆儿了!自顺治十三年入宫以来,一年之内,从刚进宫的新人,变成贤妃,到皇贵妃!!!

      这可让后宫一干人等没法坐视不理了,这不安心呐

      顺治可是曾经废过皇后的人了,此番要是不拦着,只怕又要玩儿一次废后,让董鄂妃那个狐狸精坐上去!

      其实刘通明觉得,这约等于,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客观来说,这董鄂妃还真的挺有才干的,会做人着呢!除了对于后妃们,董鄂妃就是再好,那也是“挡道的坏狗”,余下的其他宫人,上上下下,哪个不念着董鄂妃的好呢?而这董鄂妃的书,也没有读到狗身上去,是个明事理的,倘若真的执掌凤印,说不得还真是件好事

      可惜啊,顺治不懂过犹不及的道理,顺治只想着给心爱的女人最好的,却忘了这样,只会把董鄂妃推到风口浪尖上,又或许顺治他明白,但作为皇帝,他以为自己可以放肆

      而作为明事理的董鄂妃,其实原本懂得这个道理,但是,爱情使人盲目,渐渐没了分寸,便是个才华横溢的女人,内心里也终究是个小女人,可惜,可惜,可惜了那般惊世妙人儿,也没能逃了女人的盲目

      无规矩不成方圆!不能让那没分寸的妖妇继续下去了!

      话说这坐不住的后宫一干人等,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再找个“董鄂”,分流皇帝的注意,不就得了?

      而这,就促使了“牺牲品”——贞妃的进宫

      【此处为五粮液猜测,不要当真,清史稿里没找到贞妃进宫年限,但是既然是董鄂妃的族妹,就当做晚进宫好了】

      贞妃,当真是三位董鄂里最最悲催的一位,没有之一的那种

      贞妃是董鄂妃族妹,亲缘关系不是很近,但贞妃的样貌,和董鄂妃足有五分相似,也是个不大不小的美人儿,但是这正主儿还活着呢,顺治怎么可能正眼看个代替品?所以这贞妃,就如同一个透明人,最后被想起来的时刻,就是顺治十八年,刘通明便宜老爹“挂了”的时候,对,贞妃“殉葬”了,至于是主动“殉葬”,还是被“殉葬”,反正史书上是主动,嗯,就当五粮液信了吧,不过这还不如不被想起来呢!

      虽说董鄂妃也英年早逝,但起码人家生前一世荣宠啊!况且人家死了,还把顺治的一颗真心一并打包带走了嘞

      当然啦,现在是顺治十五年初,贞妃还做着小透明,董鄂妃还正春风得意

      去岁十月里董鄂妃生下了四阿哥,原本龙子降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然而,顺治那句:“朕之第一子也”,当真寒透了许许多多人的心,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头前儿已经有仨儿子了以后,顺治大爷说了,这才是朕最好的儿子!表达的意思无外乎,董鄂妃为朕生的,才是真正的,朕的儿子

      他刘通明也是呵呵了,唉,近些年顺治的脑子好像越来越像是被狗吃了,这简直就像是,逼得某些人,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要不是刘通明亲身经历,知道顺治真的是爱惨了董鄂妃,还真容易觉得顺治他丫的别不是和董鄂妃有仇吧……

      …………………………

      话说此番刘通明变成玄烨,意外导致了佟佳贵妃的身亡,然而这只是蝴蝶效应的初始阶段而已

      蝴蝶效应,这其实和蝴蝶振翅,然后导致了龙卷风什么的,没关系!所以说,蝴蝶效应,和哥伦比亚的,还是什么南美洲的小蝴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不要被扯淡小说骗了!

      【现在的百度百科似乎已经改了,过去百度百科上也是错的,百度百科,谁都可以编辑,所以并不准确,当年五粮液是用谷歌查的,看了一些外文的记录,国内的朋友还不信五粮液,非要说就是蝴蝶和龙卷风故事,五粮液也是跪了】

      蝴蝶效应,是拓扑学的一种连锁反应现象,并且最初是气象学问题,通俗一些理解的话,类似多米诺骨牌,只不过随着初始注力,会呈现增幅明显的被动增长,其增长幅度,呈扇面扩大,所谓蝴蝶,那只是来自学者们,一个非常,非常形象的比喻而已

      刚才说到啊,这佟佳氏的死,不过是一个开端,虽然三阿哥依旧养在阿哥所,但终究是不一样了,隔三差五,不是老祖宗去阿哥所坐一会儿,就是三阿哥跑来给皇玛嬷请安,简直就像是养在了老祖宗名下,底下人也禁不住暗自嘀咕:这三阿哥果然是个有气运的,失了母妃,反而得了老祖宗欢喜

      但是刘通明是个知道分寸的,过犹不及的道理,或许福临不懂,但他刘通明可是谨谨记在心里,是以在这几年里,刘通明倒也没干什么大事儿,而且壳子太小了,便是真心想做些什么,也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除了暗自运功以外,更多的就是平复自己的心境,一点一点消磨自己对新世界,新身份的排斥,还有,一点一点打消自己对世界的怀疑——

      反正就是想破了脑袋,也不会弄明白为啥会跑到这么个世界,为什么还会有李德全这种杜撰人物,那还想什么想?!再想就是庸人自扰,杞人忧天!

      人么,还是要活在当下的啊【摊手】

      ………………………

      清朝阿哥们六岁就要套上夹板读书,不过这是康熙儿子们,和儿子们的儿子们,反正就是子子孙孙们的设定,若要看史书的记载,康熙五岁就在读书了,这可是虚岁五岁,说白了,四岁就上幼儿园了,还是高强度的那种快班儿

      当然啦,对此刘通明并不知道就对了,不过就是知道了没什么,刘通明对读四书五经什么的,真的不狂热,诚然,有他前世是个理科僧,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因为刘通明明白,“术业有专攻”,他刘通明是个爱权爱钱的,这点他承认,所以对于“那个位置”,刘通明是存了心思的,何况穿越者大多有个通病,就是觉得自己未必比古人差!

      康熙千古一帝又怎样?还不是一个鼻子一张嘴?就算康熙天纵奇才,那思想只怕也是有些古人的局限的,而现代人或许有千种万种不如古人的地方,但就思想这一点来说,后世人绝对比古人视野开阔!而思想,有时比单纯能力,更重要!

      就像说康熙注重西学,但是骨子里并没有太当回事,而是将此作为巩固统治,统御汉人的手段,白白浪费了那些学识!

      再者说,康熙幼年登基,所以骨子里是有着严重的,高人一等的思想的!满人是爱新觉罗家的奴才,汉人是满人的家奴!!这才是康熙的思想,所谓尊重,所谓满汉一家,很多的是巩固统治的一种手段,就像康熙中晚年对皇子们的老师的那种不尊重,越发明显,但这其实这也不能怪康熙,这是成长环境问题,自小的耳读目染所致

      【包衣阿哈,翻译过来就是:家里的奴隶,就是家奴,真不懂很多小说里,穿越者动不动就说,xxx家不过是包衣奴才,然后各种瞧不起,但是小说里又大谈满汉一家,也是醉了的,难道都不知道包衣阿哈,虽然领着满人的身份,但基本都是汉人血统吗?即使到了后期,包衣的地位大大提高,很多包衣官居要职,身份甚至比主子还高,但是那种阿哈身份,还是没有取消的!】

      那么考虑到术业有专攻,当皇帝,没有一定的文学功底肯定不行,但是,也没必要读书读的累到咯血!【顺治,康熙,雍正,都是能读书读到咯血的,也是给跪了】一个皇帝要那么好的文采做什么!

      当皇帝的只需要有大局观念,知人善任!

      说白了,领导,是做决策的,具体的自然是要底下的人去完成,这就像是:劳心者治人,劳行者治于人

      倘若事事躬亲,那底下养着的,都是叉烧吗?!

      刘通明要做的,就是把文采好的扔进翰林院,让辩思强的去外交,会打仗的上战场,能赚钱的放身边儿,哦,没办法,能赚钱的放远了,那赚完的钱,进了谁的的腰包可就不好说了,可惜了没有钮钴禄和珅,不然满脑子的赤字就有着落了,要知道康熙年间的穷,可是顺治爷的历史遗留问题,老天爷怎么就不能让善保生在前清呢?唉…

      【五粮液:不要方,和珅肯定是没有了,但是会有能赚钱的人出现的!前文也有小半个伏笔给你埋下了,就是出场可能要好几章以后……】

      话说这皇子一日没有教习,就一日无法通政事,没有老师给讲,刘通明对朝事几乎是一窍不通,什么?你说后世记载?哦,等你真的穿越,就会明白,史书上那寥寥几笔,与真正面对政务,有多大的反差萌了【并不萌!】

      所以暂时没有师傅的刘通明,就得想点儿别的办法,只有好好了解到朝野关系,才能更好的建立属于自己的人脉,势力

      李德全是个不错的,够机灵,也忠心,但是也不过就是个十来岁的小太监,得慢慢培养着,暂时顶不得大用,不过某些消息,小李子还是挺灵通的,毕竟太监的走动,其实要比自己这个“三阿哥”,能动性强得多!!乳母孙氏么,日后是能用上曹家的,就是理科僧也知道曹寅好吗!但那也是之后的事儿了,想来想去,主要还是得落实在老祖宗那儿

      是以每次到老祖宗那儿请安,除了好好学习蒙语之外,刘通明总要缠着皇玛嬷讲故事,讲宫外的世界,讲朝野间的趣事,在大人们眼里,三阿哥还是小孩子,好奇心可强着呢!实则这算是刘通明为了了解时政事物,朝野关系,想出来的不是办法的办法

      这可是古代!没有互联网,没有电视机,网络交叉式信息传递,几乎被框成了线性传递,有时候搞不好还是单线程那种,除了从老祖宗那儿能得到些信息,余下的,只怕还得等真正有师傅再请教,好在,刘通明不是真正的小孩子,从老祖宗,以及其他处得来的信息,经过刘通明自己脑内的整合分析,也渐渐理出了一张简易〖重音〗版的人际关系网

      ………………………

      话说这刘通明原是想着,等三月过了生辰【阴历】,他就五岁了,可以请顺治给他找个师傅,不必等到六岁,但是,计划哪有变化快啊对不对??

      还没出正月,就二十四那天——四阿哥毙了!

      对,就是那个董鄂妃生的“第一子”!

      对,就是那个明明只活了仨月,连名字都没来得及起,却在死后被追封“和硕荣亲王”,以亲王之礼下葬的那个!

      等顺治干完“厚葬”这事儿,明里暗里也不知多少人松了一口气——呼~幸好下手快,要不指不定那小孽障长大了还要出什么乱子呢

      对于四阿哥,似乎是有人下了暗手儿这事儿,刘通明表示:这和我有关系吗?只怕宫里除了顺治和董鄂妃,随便哪一个拎出来,都是想弄死四阿哥的!刘通明虽然没有加以阻止,但也没有推波助澜不是?顶多就是个冷眼旁观

      虽说四阿哥是条无辜性命没错,但是要是四阿哥活了,那待四阿哥长大后必然有场腥风血雨,那是只怕要牵连更多无辜的人,那么那些人,就不是人了吗?再说倘若救下四阿哥,此事对刘通明没有任何益处,趋利避害,此乃人之本性

      别说他刘通明前世还是个搞风投的,经济这东西,原本就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可以讲,经济,是一门“自私”的学问,“囚徒困境”绝对是博弈论经典案例,我们完全可以得出:圣母要不得,的结论,当然了,刘通明这个人还是不怎么太自私的,否则出车祸的就不是刘通明了,也就没有穿越这一茬

      【囚徒困境我就不说了,有兴趣的人可以自己查一查,很经典,另外风投是个高危职业,08年华尔街坑惨了一片风投,设定里,刘通明玩儿风投的,风投要是圣母,那还是别玩儿,洗洗睡吧】

      那么接下来的发展就可想而知了,四阿哥都遭了毒手,董鄂妃还能逃得了吗?直接叫她死??不不不,那太low了,这种时候必然要另一种高危职业出场啊

      太医们呢,其实背后也各代表各的势力,但是要是做出毒掉后妃孩子这种大事情,那没有老祖宗点头,哪个傻太医不要脑袋了不成?

      在董鄂妃怀上四阿哥,到生下四阿哥期间,顺治,以及董鄂妃自己的警觉性都还是很高的,太医们也不是很好下手,但是老祖宗那可是人精喽,等生下了四阿哥再说!于是打从四阿哥产下,给董鄂皇贵妃调理身体的药中,就暗暗掺了改变体质的药物,让董鄂妃,变得更易流产

      此番对四阿哥下手,那也是算好了时间的,某个太医按照国际惯例【并没有】,反正就是给董鄂妃请脉的时候,诊出了喜脉,但是早先就得了老祖宗暗示的太医,没有说出来,而是偷偷禀告了老祖宗,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

      四阿哥夭折,董鄂妃伤心欲绝!悲伤过度!竟是不小心,小产了!!最关键的,此番小产,伤身呐,怕只怕,董鄂妃是再难有身孕!!!【注:作者的话里有解释】

      就董鄂妃而言,这般先后经历了:丧子→小产→不孕,这三番噩耗,倒是让董鄂妃头脑清醒了些,从先前〖对不起,您的好友“智商”已下线〗终于变成了〖您好,您的账号“智商”已成功登陆〗

      理智回笼下,董鄂妃也终于意识到,自己究竟陷入怎样进退维谷的境地,但是,不能退!晚了,太晚了!

      此时董鄂妃若是急流勇退,那么只有无数落井下石等着她,可是,却也不能进!

      再怎么进,也不过就是皇后,董鄂妃想斗败皇后并不难,但是,只要孝庄在,只要这个老祖宗在宫里一日,那皇后,与皇贵妃,就是没有差别的,反而要是晋了皇后,无异于让自己这个眼中钉,肉中刺,变得更大一些而已,至于干脆斗败了老祖宗,呵,这个难度系数比较高

      所以这想来想去啊,董鄂妃就想到:她现在是个皇贵妃,完全可以养个阿哥记在自己名下!

      这会儿活着的阿哥,一共有三个,二阿哥福全,三阿哥玄烨,五阿哥常宁

      二阿哥被那宁悫妃教养的,倒是个安分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平平淡淡把日子过完才是真的,真要论起来,这二阿哥倒是个适合董鄂妃的,此时董鄂妃需要的,就是个既能让她不至于膝下无子,失了筹码,又不至于叫她风头更盛,盛极而衰的,但是这宁悫妃虽然看似好欺负,可若是想要从她那儿夺她那命根子似的儿子,只怕不容易,宁悫妃,可也是个分位高的主儿!不比董鄂妃差多少

      心里否了二阿哥,董鄂妃就想到三阿哥,但也不太成,三阿哥虽然没了生母,看似好夺,但实则与养在老祖宗名下无二

      五阿哥么,常宁是个小的,比她那苦命的老四还要小了大半个月,生母陈氏还没进分位,倒是个好夺的,而且汉人的血脉,也能让有心人们知道她的意思:对大位【就是皇位】,不挡着诸位姐妹,只求高抬贵手

      而且趁着孩子小,还好教养,董鄂妃心里原是满意的,但是,董鄂妃毕竟不是后世人,不能知道五阿哥的寿数,所以,一个只有两个多月的阿哥,能活长么?这就成了董鄂妃要考虑的问题

      抱养个孩子这种手段,恐怕只能趁后妃没有防备,下手快些才是,也就是说,只能用一次,这边求着皇帝把玉碟儿改了,那边就是反悔也来不及,若是只有一次机会,这董鄂妃还真有点儿赌不起五阿哥能不能活长了这一点,想来想去,董鄂妃终究是对三阿哥起了心思!

      抛开老祖宗那里不说,三阿哥倒是个进可攻退可守的,三阿哥聪慧,身子骨儿强健,生母佟佳氏也是个家世显赫的,若养在自己名下,真要是封了太子,也是说得过去的!

      而若是不想那样,那三阿哥生母佟佳氏,也可以反过来说,虽然身份显赫,但是血统上就是个地地道道的汉人,是不该登顶的,宗亲不会支持!

      【必须说一下,这里是杜撰!历史上关于佟佳氏的血统,没有定论,因为对佟佳氏的生母,没有准确记载,这里五粮液的推测,要是佟佳氏的生母是汉人,那佟佳氏就是个地道的汉人血脉,而康熙就等于一半都是汉人,这和康熙自己的理念不一样,所以五粮液斗胆猜测,康熙不愿意别人觉得他血统不纯正,所以,不允许有人妄议,是以史书上,没了佟佳氏生母的记载,要是佟佳氏生母是满人,那就等于康熙有一半满人血统,四分之一蒙古血统,四分之一汉人血统,倒是符合当时理念,那么康熙就算是不大加宣扬,也不至于弄得没有记载不是?】

      打定了主意的董鄂妃,便与顺治哭诉,顺治也是心痛啊!老天无眼!一生一世一双人肯定是不可能了,但是就连一个孩子都不能有吗!!

      这顺治啊,与孝庄的关系,一直都没有想象中的融洽,反正我们不去管那种种原因,就说这次,顺治,也是翅膀硬了,他还就真敢瞒着老祖宗,把玄烨弄董鄂妃名下去了!

      老祖宗知道以后就晚了!不是说不能再把玄烨更回来,而是那样做,那她和顺治的母子情分怕是就真的没了……

      ………………………

      好吧不管究竟是怎般波涛暗涌,我们的正主儿——玄烨,也就是刘通明,那都是没有发言权的!

      刘通明倒也洒脱,成!不就是换个妈吗?!换就换吧,左右也不全是坏事,养在董鄂妃名下以后,顺治对刘通明的关注明显多了,后妃们的想法不重要,反正刘通明自穿越就在练习的功法,应付那些后宫的阴司手段还是没问题的!只要老祖宗那儿没恶了他,他刘通明就不急

      这会儿师傅有了,伴读有了,哈哈珠子也有了,嗯,果然能看出来顺治对他上心了,满语满文也可以蹭着顺治和董鄂氏学习

      师傅呢,是魏承谟,是个学问高深的,还对大清忠心

      【呃,陈廷敬是帝师,是康熙登基以后得经筵讲官,这个是有记载的,而从时间上推算,陈廷敬是顺治十五年的进士,后选为庶吉士,倒是有可能为历史上还是普通皇子的康熙授课,但是五粮液历史不太好,不知道究竟是不是,而书里既然此时刘通明在顺治心里地位不一样了,那就不安排陈廷敬做老师了,以后帝师倒是有可能,不过皇子的时候,感觉不太合适,此时陈廷敬资历太浅了,所以五粮液就沿用了二月河的杜撰,让魏承谟做皇子时期的老师好了】

      伴读呢,意外之喜,竟然是费扬古!大了刘通明九岁,是董鄂妃的弟弟,也算是刘通明小舅舅了,这费扬古也是人才啊,算是日后的一员大将!

      哈哈珠子,就很显然是魏承谟儿子,魏东亭了

      哈哈珠子么,即是幼仆,一般也领着伴读的名头,但是这费扬古和魏东亭比起来,费扬古的身份还是要高出一截儿的

      ………………………

      清代的皇子呢,果然是累的!起码刘通明就觉得,觉不够睡!所以迟到什么的,那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常态!

      欸?反正受罚的又不是刘通明,有魏东亭顶着呢!哈哈珠子,就是要替主子领罚的,老实说刘通明心里挺过意不去的,他骨子里还是后世那种人人平等的思想,但是,过意不去是过意不去的,以后对魏东亭好些就是了,刘通明还是迟到着,只不过刘通明的迟到,那也是心里有数的

      此时尚书房还没有建立,皇子们还是分房读书,反正刘通明就是还在他阿哥所的书房里,每日授课时辰,是卯时,但是寅时就得起来复习昨日的功课,而刘通明,就从来没有寅时起来过!

      这就是穿越者必备福利——“博闻强记”——“强记”者是也!!

      而卯时上课呢,指的是卯时之初,但是刘通明从来都是卯时正刻起来,一盏茶的功夫,迅速抹把脸,洗手,然后去书房,什么意思呢,就是五点钟就该上课了,但是刘通明偏要天天六点起床,十分钟以内洗漱,然后跑到书房去上课

      每每此时,魏承谟的脸,就跟黑锅底似的

      靠!还能不能愉快的玩耍了啊!!

      要知道,这就等于每天,魏承谟都被大早上晾了一个小时,还是干晾着!

      关键是魏承谟此人,是真的忧国忧民那一型,三阿哥此番作为,恐怕是个不学无术的,那日后不管是做什么,都是国之不幸,魏承谟心里,也是忧心

      不过也就十天左右的功夫,魏承谟也渐渐看出门道了,这“三阿哥”,似乎还真不是他最开始以为的那种不思进取的孩子

      首先是功课,他魏承谟从未见三阿哥复习过,而这三阿哥“强记”之能,为他平生觐见,而且三阿哥不止能背诵,还能理解,虽然仍需要他的教授,但是举一反三之能,必定是因为融会贯通

      再说这迟到,起初魏承谟没察觉,但是几天以后就发现,三阿哥迟到不假,但是迟到的时间却一模一样,就像是无声抗议:把授课时辰,延迟一些吧!

      刘通明此番作为,倒是真让魏承谟来了兴趣,于是魏承谟也就默默地配合起来,虽然还是每天卯时上刻来,但是却也默默在此吃早饭,吃完还有时间坐着消消食儿,等卯时正刻以后,三阿哥过来,看三阿哥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人不让世界充满爱之势,吃掉早饭,休息,然后辰时初上课,至于原本的吃饭时间,就被浮云了

      照魏承谟想来,三阿哥是个有主见的,日后,说不得真能有一翻作为,他魏承谟还真想看看,三阿哥能做出怎般事业

      而刘通明呢,自从“解决了”魏承谟以后,日子里稍显轻松一些,而且,有了董鄂妃作为额娘,想出宫倒是真比以前自由,是,于礼不合没有错,但是董鄂妃有枕头风啊,这小风儿吹呀吹的,顺治就许了刘通明,可以出去,但是至少得带着费扬古,李德全,魏东亭,和两个侍卫!本来么,还得带一堆侍卫,但是都被刘通明求着董鄂妃,董鄂妃又吹着枕头风儿,给吹没了!

      清朝皇子的课呢,虽然早上很早,但是下午也就是到申时,而且在骑射之类的课程开课之前,下午是只到申时初的,也就是说,暂时来讲,每天下午三点以后,刘通明就可以开溜了!

      而今儿个,就是他刘通明第一天开溜!也是最崩溃的一次开溜!

      ………………………

      说这刘通明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就出来了,两个侍卫就是仆人样子,李德全和魏东亭分别扮作费扬古和刘通明的书童,一看就是那个富贵人家的公子哥儿们出来玩儿了

      这是刘通明第一次出宫,这份兴奋不是作伪,虽然自穿越已然四年,但是还从领略过宫外风情,从没真正见识过古人的繁荣,虽然遗憾没机会见识到清明上河图那般昌荣之景,但是前明遗风还是可见一二

      其实除非是吃不上饭了,否则老百姓对谁做了皇帝可是不关心的,所以不管怎样的改朝换代,对百姓的影响,并没有现象中那么大,又或者说便是有天大的影响,日子终究要过下去,百姓们还是会各顾各家的生意,田地,算计着生计问题

      弊政“剃发易服”已经过去十几年了,满大街旗人的服饰,旗人的发型,说单调就单调,说不单调也不单调

      发型的话,虽然旗人发型本身比较丑,但此时还没除了冬服,头上有帽子,也看不太见吗有碍观瞻的老鼠尾巴,前清女旗人发型多见包头,此时耷拉翘(旗头)还没有出现,钿子则是一般与吉服搭配,不过即是街上,自然汉人多些,发型没有旗女那么多讲究,也不似旗女那般,前额剃去少于头发,所以看起来还是没什么的

      而服饰,旗人服饰便于行动,独特的剑袖与传统汉服完全不同,有着另类的魅力,旗人女常服朴素,没有纹饰,前清时期的女便服也没有晚清时那般花样百出,吉服倒是够花哨,但是不逢年节,是不穿吉服的,不过旗人褂子实在是与汉服完全不同的新鲜样式,常说的马褂,就是旗人行服(男),一般来说,长褂与短褂又不同色,所以看起来,观感倒是很不错,而且清初时期,汉女依然可以着类似前明的服饰

      是以,这街上一眼望去,还真容易有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错觉

      虽然前清汉人地位低下,但这天下,终归是汉人多些,再说满人不事生产,街上效果,想来虽不能与明时无二,恐怕也相去不远,叫卖之声络绎不绝,只怕各式花样,不减前明,而且还多了些随着满清入关传入的新鲜玩意儿

      只不过当年的战争并非没有影响,人口,还是大大减少过的,是以即便是这京城,也达不到前明那摩肩接踵的盛况……

      “咣————”

      “诶呦!/啊!”

      欸??!说好的没有摩肩接踵呢!!!怎么一下子就被人撞了??

      这一撞,倒是把刘通明沉浸在古时景致的心神拉了回来

      定睛一看,对面是个六,七岁的男孩儿,看衣着,应该也是个富家公子,居然还在哭!不过看着倒是不似被撞哭的,而像是本来就哭着,然后边哭边跑,刚才刘通明自己溜神儿,对面那个估计也是跑着,没注意,就撞在一起了

      暗自打下手势,示意侍卫们不要动手,然后刘通明扶起来了对面的小孩儿,喂喂,他刘通明好歹壳子里也快三十了,总不至于真的和一个破孩子计较吧!

      那对面小孩子被拉起来,也有些不好意思,嗯,看壳子,刘通明比对面那个还小些,所以对面那个会觉得不好意思也正常,然后对面略不好意思地说:

      “多谢……”

      然后对面那个大量了一番刘通明,更不好意思了,嗯,刘通明刚才被撞到的时候,袖子被划开了好大一个口子,幸而棉服厚实,但也没有伤到皮肤,只是棉絮四处乱窜

      “那个,方才不慎撞了兄台,致使兄台衣物损毁,在下深感愧疚,可否移步在下家中,待在下命人购置一套新衣予兄台换下?”

      还没等刘通明内心吐槽,这小孩子怎么说话那么正式??还那么文绉绉??就被对面那个的下一句话,惊了个当场懵逼!!!

      ——“在下吴应熊,府邸就在附近,望兄台恕罪”

      ……

      吴,应?熊!

      X了个O的!!

      别以为他刘通明是理科僧,就不知道历史上吴应熊可得比康熙大了二十左右!即便是二月河笔下的那个,岁数也不小!

      忽的一下,刘通明想起来,呀,他好像还真没有封号叫做“建宁”的姑母……噫……………

      欲哭无泪的刘通明现在只想问:金庸先生!现在给你上柱香还来得及不?!!

      劳资特么到底到了个什么样的世界啊摔!————来自刘通明内心深处的《呐喊》与《彷徨》

      嗯,五粮液说了的啊,貌似只能更淡定啊的【无辜摊手】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3章 貌似只能更淡定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