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致卢未——不做攀援的凌霄花 ...

  •   爱是多么模糊暧昧的概念,有谁能说出一二。
      爱又是多么凝重魔魅的东西,让多少人赴汤蹈火。

      2006年的冬天,我出差在外,一个人回到八年未回去的小镇,每日淹没在风尘和狭小地方的单纯气息中的时候,不期而遇了这样一对子。

      一开始是单纯欣赏那个象男孩子一样英勇的女孩的。预告片里打架的身姿利落帅气,于是还特意打电话回家告诉爱看韩剧的妈妈,“有个很好看的韩剧哦”。
      现在想来,冥冥之中,我已认定了这是一部与众不同的剧了吧。

      然后一夜一夜,在宾馆的房间里熬到同房间的人沉沉睡去。那时候连续的一个个凌晨一点,却好像从未觉得疲倦过。
      因为有了这样一部剧,觉得牵肠挂肚,陪伴我度过了一个人在外的寂寞时光。

      总觉得看着她倔强的咬着嘴,穿着过时的运动衫坐在门口听老旧的民谣,一边挨打一边眼睛冒出怒火来的样子好心疼。总觉得不仅仅是在看郑未得,而是在看这样一代,挣扎的辛苦,却兀自坚强着的女孩子。
      对于这样的女孩子,我总是怀着一份心疼的。她们让我觉得坚忍美好。

      那个时候不明白她对于朴善宇的追逐与放弃,只是看着她的坚持觉得辛苦。天知道我是最最讨厌纠缠不休的三角恋或者四角恋,因此隐约的坚信他不会是她的那杯茶。
      名叫卢建泰的男子出现的第一面,我就明白了她的归宿。
      那实在是有够俗套的初次邂逅,以及人物设定。
      冤家路窄的情绪太过明显,让人想不明白都不行。
      不过,虽然这样,却是我喜欢,百看不厌的老套桥段。

      电视的中段一直在看他们你来我往,针锋相对,乐此不疲。傻乐的同时,只觉得:“韩国人的教育方式真严苛啊~”
      就那样看着他,一次次的在把头转回电脑时带着微笑,一次次的凝视着报名表上的呆滞大头照微笑,跟着他,把心陷进去……

      第二遍买了碟重看的时候,看到一开始去研修院时那个粗鲁自大的小丫头,才有点感慨他的力量。他把一个对社会心怀不满,却又改变无门,只会焦躁的发泄着心中的怒火的小丫头,变成了后来有涵养又懂得包容的女作家。他协助她在这个只留给每个人狭小夹缝的社会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他终于改变了她的人生。
      如果不是他,十年后的她或许还是在和市场里的小混混打架,抑或跟高利贷业者纠缠不休。纵然痛苦,依旧无处逃遁的挣扎。这样想来,使她获得新生的他,是该怀着怎样的感激在夜半醒来后又酣然入眠。

      他跟她的感情,有人说过,是亦师亦友亦父亦情人。
      他毒舌,也任性,据说是眼高于顶狂妄的人。总是做出一副恶面孔,像是笨拙的想要藏去他的良苦用心。然而在我眼中却单纯的有如一个孩子。即使久经生活的洗礼,却何等难能可贵的保有一颗赤子之心。
      他睿智,敏锐,总是在她迷惘的时候给出灯塔般的肯定回答,却又在她顺风顺水时甘心在背后默默支持她。
      他教给她面对世间百态的该抱持的态度,他是她发牢骚时的气筒子和酒搭子。他填补了早年缺乏父爱无人呵护的胸中空洞,他也给了她忠诚专一高贵的爱。
      他时而癫狂时而深沉,优雅与可爱共存,这样的男人,未得她遇到了个极品。

      他是懂她的。
      即使他不明白她的经历,他也用自己的方法去接近她。
      不急躁,也不迟疑。
      让这个一心陷在与初恋情人无法挽回也无法抹去的忧伤里不愿醒来的睡美人,终于张开眼睛成为所有人的公主。
      要一个人的心很难,要一个原本不把心放在自己身上的人的心更难。可是他还是做到了。

      我一直坚持认为,老师走后的一年时间,是未得从懵懂的小姑娘蜕变的时间。
      他裹着一身印度装回来的时候,迎接他的已经是未得的感情。
      如果不是后来陡生出的种种波折,他们该是早在一起的。那么多的欲言又止,那么多的只为彼此,相思的情绪昭然若揭。

      虽然不明白为何在彼此心意清明之后裹足不前。
      然而她最后粲然一笑,我有种在有如风化的卵石般粗砾的心上流过一道清泉的释然。
      幸福的形态,他们终于没有错过。

      写这篇评的时候,一开始其实是茫然的。好像匆匆流过的青春一般,我已经忘了当时是如何如何的感动,是被什么样的东西打动。
      因此去了CCTV8的论坛,看到了帅气,洒脱,痴情,至情至性,以及美丽,坚强,率真,有责任心,不矫柔不做作,有担当等等这样的字眼。很多素不相识的人,为了同一份感情这样感动着。记忆力有些东西在渐渐唤醒。我还记得我看到这些评论时的激动,我还记得我看到他们真诚眼神时的激赏。
      所以还是为了这些写点什么吧。即使不会用华丽的辞藻形容这份完整丰沛感情的百分之一,仅仅做记录我漫漫人生道路中的一段短暂感动。

      上中学的时候,学过舒婷的一首诗——《致橡树》。
      那时候对于感情懵懂,却也隐约感到这大抵是感情的极致。从不依靠不从攀援,仅仅分担寒潮风雷,共享流岚虹霓。如此的比翼齐肩,独立强大也从对方汲取力气。
      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两棵树,枝叶风中飞扬,灵魂缠绕如烟。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