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读《随感录33和36》 ...

  •   随感录33

      本篇是为了反驳“反驳科学的神学家、伪国学家”而作,其中针对应声虫的引述、赤精天的引述,诙谐有趣,特别有些奇幻色彩,更令人反思——虽然网络玄幻应该被归为市民小说罢,但是想象力也不如还珠,遣词造句、设定构造等等也并不新鲜,到底有什么存在价值?

      若说消遣,岂不是与以往鸳鸯蝴蝶、武侠言情混为一谈?感觉前途迷茫。或许其他也应该读一读。先生倡导科学之心很鲜明,令人又生惭愧了,一方面读恨无书,另一方面却有书不读,而且互联网资源甚多,成日沉迷娱乐,也是麻木不堪了。

      首先应当说明,这几句话不是鲁迅说的,而是鲁迅在文章中引用来加以批驳的。见鲁迅写于1918年的《热风随感录33》。

      所引的这几句话意思是:
      “偏重于科学,那么就崇尚智能;偏重于道德,那么就崇尚欺诈虚伪。崇尚欺诈虚伪,那么祸患只不过在于一般的欺诈虚伪方面;崇尚智能,那么所造成的欺诈虚伪就没有办法搞清楚了!”(意思是说“崇尚智能”的后果会很严重,不是常人可以想象和预料的。)

      鲁迅说:这是“向科学宣告死刑”。

      词语解释:
      相尚:崇尚,推崇。“相”表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相尚于知能:对智能崇尚,即崇尚于智能,或崇尚智能。“于”字可不译出,也可不保留。有语言学家认为类似的“于”是直接引入宾语。(如“偏重于科学”不必译为“对科学偏重”,直接说“偏重于科学”或“偏重科学”更显得自然。)知能:即智能,指智慧才能。知通智。

      两教同心:贼匪和道学君子居然合二为一向科学宣判死刑,奇观。

      36附录:

      摘录:

      作为进步的现代的世界人存在,还是作为守序的传统的落后的中国人存在?这是一个需要抉择的命题,显然国粹保存我们,是现实主义者清醒的认识了。

      这是鲁迅的大恐惧。
      因为其他文明也有消失了的。
      人种在。文化过去了。国家不在了。变成了别的。

      讥讽所谓中国武术的名目骗钱。
      我觉得很有意思——若用在许多后期的武打片或者狗血抗日片上,倒是可以批驳一番,不过家人沉迷其中打发时间,我倒也不敢说什么。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