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初来乍到 ...
-
“红红,跟紧我!”
在火车站出站口,一个二十出头的男孩子扛着大包小包行李,身后一个小姑娘也背着一个大背包。两人步履匆匆去赶开往市区的公交。公交转一趟车,两个人花费十块。若是打车就要六十块,省下来五十块钱晚上可以加一道荤菜。
谢大海知道姑婆很是娇养这个孙女,小姑娘压根就没做过什么事。所以他也自己苦点多拿点只让小丫头背一个双肩包。进了员工宿舍把行李卸下,拿上清洁票去澡堂好好清洗一番。食堂就在澡堂旁边,来来往往的员工打招呼。谢杏红肚子饿的咕咕叫。谢大海点了一个酸菜鱼火锅,配菜千张也点了两大份。兄妹两个埋头苦吃,吃到七分饱才觉得肚子里的饿虫消失了。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盒饭太贵舍不得买只好啃干粮。
谢大海一边吃一边说“红红,今儿算接风洗尘,所以吃的好一点,平常都是工作简餐,一荤一素一汤。大锅饭味道也就那样。”
谢杏红连忙点头称是。
作为十里八乡的能耐人的谢大海也不知道自己是脑子发热还是怎么滴?看到小丫头哭的惨兮兮居然把这小丫头带出来和她一起闯荡。谢大海只能这样安慰自己“我是日行一善”
经营之父安藤经三不都说“方便别人也造福自己。”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谢大海同志是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好歹也看点鸡汤文给自己打鸡血。
谢大海这人长得浓眉大眼的,挺俊的一小伙子。再加上会来事,干了三四年上蹿下跳终于混成了保安小队长。这星级酒店就是大方,给他提供了单独宿舍。隔一隔倒也能住。至于男女有别?穷人顾及不了那么多!所以他倒是不用担心谢杏红的住宿。但是还没满十六的小姑娘到底干点啥呀?没学历又没没技术实在不好找事。女孩子肯定干点轻便的活最好。不是他自夸他们老谢家的人就是长得好,谢杏红名字土气人长得洋气,比明星都差不到哪儿去!“秀美的面孔上一双杏眼似含万千情愫,浓密的羽睫半遮半漏少女心事。”这酸溜溜的话是他从前看情书大全追女仔记下来的,现在看来却是真有这样的美女。本来说好有个老乡的服装店要招店员,结果婆家的侄女顶上了。谢大海也没法子了。处于安全考虑,他不敢让谢杏红去陌生店家工作。毕竟小时候他可吃了姑婆好多点心呢!
谢杏红跟着好心的哥哥去了海城,那天让她眼花缭乱也让她暂时忘了失学失亲的哀痛。她知道大海哥是好心但是没有学历又如何在这大城市立足呢?她待在宿舍里每天打扫打扫卫生就没事了,大海哥连衣服都不让她洗。大海哥还带她上街买了新衣服新鞋子。白衬衣扎进高腰牛仔裤,一双红色漆皮玛丽珍鞋。就连店员都忍不住夸靓似港姐。
谢大海常常把酒店替换下来的旧杂志带回来给谢杏红。这些杂志大都是繁体字,毕竟侨胞回乡探亲最常住在这所美华大酒店。而他们大多数都是四九年之前就离开故乡。这些侨胞出手阔绰,若是运气好还能收到美金当小费。
这天谢大海到员工餐厅吃中饭,一群同乡坐在一起。巫溪的人老乡带老乡从事酒店业的人很多。自然也就形成一个小圈子。大家互通有无,人在异乡相互照应。
“听说你在宿舍养着个十四五岁的漂亮妹子,小心违法乱纪啊!”
谢大海没好气“那是我亲妹子!”
“哟!看不出来啦!听人说长得可漂亮啦!”
有相熟的同事开玩笑“大海,好好养着,将来聘礼钱可少不了你的!”
谢大海灵机一动“各位美女,你们比我谢大海有见识,你们说送我妹妹去学点啥啊?”
经理心念一动“大海,你妹子读书看报没问题吧?”
“没问题啊,那丫头可爱看书啦!”
事后经理说给大海听原来总经理有位亲戚独居,想找个小保姆每天陪着说说话读读书报。包吃包住每月给零花钱另外每个季度做三套衣裳。这不费力又得好的事对小姑娘来说是好差事啊!
谢大海又带着谢杏红上街买了两套漂亮衣服。“红红,那毕竟不是自己家!放机灵点啊!”谢杏红看着眼前唠叨的谢大海,内心说不出来的滋味。眼前的年轻男人给了她一条活路,她想他会有好报的。
“嗯,我晓得。”
“放勤快点!手脚麻利点!”
那辆黑色小轿车把谢杏红带走了,谢大海起初还念叨着,时间长了他有女朋友了。大家都忙着挣钱忙着置办家业。女朋友则暗自庆幸摆脱一个拖油瓶妹子,日子过得宽裕些。
这位老太太人称“白太太”是继室,拉扯大前头留下来的几个自己亲生女儿却早夭了。还好一手拉扯大的孩子对她物质上和大方。白夫人是谢杏红的恩人,她让女孩去读完高中。老太太是握着谢杏红的手走的。
“唯有钱最亲!”
白老太脾气其实很和蔼。也是,一个孤老太,若是脾气再坏,所谓子孙更不愿接触。你敬我一尺,我让你三分。
律师宣布遗嘱的那天,白家族人尽数前来。最后一程自然是风风光光表彰这位贤妻良母。可是更多做给外人看的!
想想也是一位含辛茹苦三十余载的贞洁烈妇就差贞节牌坊,可惜大清亡啦!
后来传记片有记录这场初遇,多情公子和小女仆的一场风花雪月。白家的三公子白元嘉是她的初恋也是一场传奇慢慢拉开大幕。
爱和咳嗽是抑制不住的。无论你我凡人还是豪门富贵,爱就是爱了。一个是多情公子一个是貌若天仙,好一对天造地设。
十七岁的女孩子娇美可人,是春天第一支杏花的绽放。小儿女说不尽的私房话耳鬓厮磨被摄影机忠实记录下来。后人在那故纸堆里翻出来的模糊的影像资料中看见第一次的心动。故事俗气又喜庆。灰姑娘和王子终成眷属的时装片,架不住颜好。吵吵闹闹中大团圆。是电影也是现实的一部分。封建家长棒打鸳鸯,男的被送往国外留学,女的继续吃青春饭。一位神秘的富豪请来礼仪老师等一系列老师……细心雕琢这块璞玉。这段经历是他人揣测出的,到底怎样谁也不知。可查的资料中这三年她几乎是销声匿迹的。世面流传的几张照片是她出席赛马会,礼帽的面纱蒙住半张脸,一点红唇娇艳欲滴。
不说还真以为是哪家的名媛小姐,船舶已上岸。相比众多还在名利场中打滚求生的美人,她已经足够幸运了。
美钻也需切割打磨,何况人呢?举手投足的姿态,衣食住行的品味。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之后。她脱胎换骨,世家女的矜贵倒也学到了七八分。至于你说还有二三分,没有一份牢靠的信托基金也不会存于世的底气。
后世的传记作家极力考证这位女士出身高贵可惜家道中落。她的曾祖父是显赫一时的船王,受过英女王接见授予爵士爵位。高祖更是前清翰林,叔祖则是学术大家。可这对可怜的小姑娘来说有什么用呢?她出生纸上父亲那一栏空白。她不过是高门大户不值一提的污点。
那时她的人生是都市女郎图鉴。美貌贫穷的姑娘努力在这个大都市谋生。直到一个机缘到来,她抓住一飞冲天。从此命运也向她弯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