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8、神龙政变1 ...

  •   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八月,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决定按照婉儿之计,联合给武则天上表,请求封张昌宗为王。
      女皇开始没有同意。她屏退左右,然后疑惑地看了婉儿一眼:“是你的主意吗?”
      婉儿小心地避开女皇的眼睛,低头道:“婉儿确知此事,但心念即是太子公主都已接纳二位张大人,那么……”
      “那么不如再推一把,索性把他们推到风口浪尖?朕还没有昏庸到忘了祖祖辈辈的规矩!历朝历代除了皇亲国戚,能封王者少之又少,他们或要对国家兴盛做出杰出贡献,或要为固土安疆立下汗马功劳,如今你们要五郎六郎两个不谙世事的孩子享此殊荣,不是要把他们立起来当靶子使吗?!”
      他们已经是靶子了。婉儿在心里说。
      不等她置一词,女皇又说:“或许这不是你一个人的主意,朕知道自己因为宠信二张而疏远了很多人,这恐怕是这些人共同的计谋。好!既然你们如此同仇敌忾,那我就成全你们,就封他们为王,看你们下一步还能怎么办!我还活着,你们能反了不成!洛阳别宫那一夜,我算是和你白说了!你和他们一样,整天想着算计朕!算计那两个孩子!”女皇老了,经常这样瞬间翻脸,就像一个爱耍脾气的小童。
      “不!婉儿没有!正是因为他们几乎成了所有人的敌人,婉儿才很为圣上苦恼,若是没有皇孙、郡主的事,那还好说,可如今,他们硬是把李武两家全都得罪了,上个月,张氏兄弟告发魏元忠与司礼丞高戬私下议论圣上,二位大人因此下狱,凤阁舍人张说不愿为张氏兄弟做证,因此也受到牵连。那被流放的高戬与太平公主私交甚密,故而两人又得罪了公主……”
      “所以你们就合起伙来,先是给他们一个甜头儿,让他们放松警惕,再找个合适的机会,一举除之而后快?去拟旨吧,按你们说,封王!”
      张易之最终被封为恒国公,而张昌宗则任云麾将军,行左千牛中郎将、银青光禄大夫、左散骑常侍、司仆卿,后又被封为邺国公。小哥俩依然既不是亲王,也不是郡王。女皇到底还是颇为这一双小儿郎考虑的,她怕他们树大根浅招人恨才作此决断,可二张被封国公的事,依然使满朝乃至天下震惊。
      民间甚至流出这样一句歌谣:“张公吃酒李公醉,从此日月不向空。”所谓张公,自然是二张,李公,无非是太子显和相王旦等李姓皇族,而那“日月不向空”,指的是女皇自己创造的“曌”字,词句不怎么押韵,却把该骂的人统统骂了个遍。消息传到二张耳朵里,少不了又是到老太太面前一番哭诉。女皇却不介意,她甚至安慰小哥俩说,就让他们过过嘴瘾又有何妨。

      女皇返还时,洛阳已换了天地。
      显不知道一别近三载,这曾经时时事事陪伴在自己身边、如今在经历了丧子之痛后变了一个人似的女人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
      总之她联合了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紧锣密鼓地将一切布置得毫无疏漏。显然,韦氏不便抛头露面直面女皇,但是,没有人知道她用了怎样的手段,让那些平日里谁也瞧不起谁的官吏们瞬时间紧密团结在她的麾下。
      或许他们不忍驳了韦太子妃亲自登门的面子,或许他们认为,太子妃是将来的皇后,巴结一下总是不会错的,总之,一道道揭发张氏兄弟的奏折伴随着如山的铁证飞镖般的掷向帝国的政治中心,让女皇和她的两个宝贝在毫无准备下瞬间深有万箭穿心、在劫难逃之感。
      于是,这支撑洛阳的半拉朝臣既给了随驾长安的官员们一个惊喜,又给了女皇一个措手不及。
      女皇很愤怒地将这些奏本横七竖八地摔在桌子上,然后对婉儿说,这一切,是否又是你的主意?
      随着女皇日渐老去,她的疑心越来越重,她信不过曾经身边最亲近的人,总是怀疑近侍、老臣甚至婉儿。
      女皇当然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和女儿会拉拢那帮早就等不及的大臣们采取什么行动。女皇只觉得这些人表面上针对的是张氏兄弟,背地里图的则是自己为之殚精竭虑一生的武周江山。
      婉儿以为女皇接下来又要少不了发一通大火。所以婉儿已经做好了迎接那场盛怒的准备,从暗中帮助韦氏抄录法令,她便知道会有今日,她甚至觉得女皇的恼火是有道理的。如女皇所说,对一个没有几度春秋可享的老人来讲,皇子皇孙们是强者,文武百官们是强者,就连她婉儿,也能勉强算个强者,而他们这些人为什么非要联起手来剥夺她最后的快乐呢?
      所以婉儿低头不语。婉儿这是默认了,她觉得自己虽算不上主使,但却是有份儿的,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她不想顶撞女皇,也不想为自己辩解,总之,她很安静地站在那里未置一词。恰恰是她的这一应对之法让女皇更没底了:“婉儿,你不会在这个关头釜底抽薪吧?”
      女皇的语气半点也不像一个说一不二的王者对她平时呼来喝去惯了的侍从。女皇说得很慢,但每个字都带着震颤:“朕知道,你现在已不是才进宫那会儿的婉儿了,也不是才从贤儿身边回来时的婉儿,现在你脑筋一动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将朕打败,且令朕,万劫不复,这样的话,朕和朕的大周王朝,怕是都要不得善终了。是的唯有你,朕其实从很早以前就预感会有这一天,朕惧怕着,但又期待着,待这一天真到了眼前,朕发现自己很欣慰,朕的子孙们做不到,大臣们若是不联名结党也做不到,唯有你,一个人运筹帷幄就足够了,因为你,可以像朕当年一样,不必显山露水,便能将一切控制在鼓掌之中。可是,你为什么那么急呢?无论你曾经是真的忠实于朕,还是一刻也未忘掉过你的贤,未忘掉他所给你描述的大唐未来,江山迟早要姓李的,你就不能耐心地,等等吗?”
      “婉儿斗胆问圣上,当年,为何要召回太子显呢?难道仅仅是因为武氏家族里没有可承继大业的子孙?”
      “不,当然不,当年狄公说的有理,即使武氏人才辈出,我也,不见得将皇位让与他们之一。”
      “所以,圣上看重的其实不在于眼前传于谁,而是国家社稷千秋百代的祸福,以及,千秋百代对于这收梢的评说。”
      “说来说去,你,你们还是在逼我。你绕这么大弯子,无非是想让我罢黜易之和昌宗,以儆效尤。他们到底有什么罪?不就是族人贪了几个钱,他们自己卖了个把官职吗?可做过这一切的朝官不计其数,甚至,甚至连朕自己的儿女们也做过,朕的眼睛昏花了,但还没有瞎,这些个罪责,没事便没事,弹劾起来,却可以将人收监索命。你们别逼朕了,朕的寿数,就是那张氏兄弟的寿数……”
      “那这些奏本当如何处理?”婉儿的确很为难。
      “该怎么批还怎么批,我会让五郎六郎对同族人加以约束的,之前他们同族人那些罪名,除却杀了人的,就赦免了吧。”
      女皇直接没有提二张本人的罪名。或许在她看来,那些事情根本就不值一提,归总在纸上,左不过是犯了众怒又触动了众人的嫉妒罢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