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明堂起落6 ...

  •   载初元年(公元689年),薛怀义为了给武太后打造女主天下的政治舆论,再度讨教于婉儿。
      婉儿心知太后一向喜佛,对于《华严经》更是偏爱有加,正是因为如此,太后甚至还特意在《华严经》卷首题过四句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再者,各种流行宗教中唯佛道二教影响最大,道教已被李唐皇室尊为国教,武太后既然要革李唐的命,自然不能沿用道教。另外,自佛教传入中原以来,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到隋唐时期已至鼎盛,无论是士大夫还是普通百姓,都有大批的信众,所以她告诉薛怀义,如果能从佛教经典中找出女子称王的说法来证明太后改朝换代的合理性,那一切事情就顺理成章了。
      于是薛怀义当仁不让地组织了和尚法明等人,一头扑进经藏卷海之中,苦苦寻找佛经中有关女主天下的记载。经过月余光景,终于在《大方等无想大云经》中,找到这样两段说法:
      其中一段是:
      “尔时众中,有一天女,名曰净光……佛告净光天女言:汝于彼佛暂得一闻《大涅槃经》。以是因缘,今得天身。值我出世,复闻深意。舍是天形,即以女身,当王国土,得转轮王所统领处四分之一……汝于尔时,实是菩萨。为化众生,现受女身。
      尔时诸臣即奉此女以继王嗣。女既承正,威伏天下。阎浮提中,所有国土,悉来奉承,无违拒者。女王自在,摧伏邪见!未来之世,当得作佛。”
      另一段则记载了佛灭七百年后,南天竺有一小国,其王死之后,王女增长嗣位,威伏天下,支持佛教,摧伏邪见,遍阎浮提起七宝塔,供养佛舍利。
      由于《大云经》中有女子可以称王的说法,所以武太后非常重视此经。她先后邀请过几位高僧出面,同薛怀义一道将《大云经》里关于“天女称王”那段零星记载杂糅新说、附会己意,炮制出了佛教圣典——四卷本的《大云经》及其注疏。薛怀义等人在经疏中盛言,神皇武则天乃“弥勒下生,作阎浮提主”。
      《大云经疏》一出炉,武则天就迫不及待地颁行天下,
      命两京及下属各州都要建一座大云寺,藏《大云经》及《大云经疏》,并且号召各地的高僧大德升座讲解,务求让天下臣民深刻领会《大云经疏》的精神。
      一时间,东起渤海,西至葱岭,南抵交趾,北至大漠,一座座大云寺拔地而起,一场场贯彻朝廷精神的讲经法会如火如荼地展开,《大云经疏》成了人人必读的经书,女主天下的政治舆论也被一步步推向了高潮。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九月初三,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人上表,请改国号为周,太后为帝,太后不许,却又一面推辞,一面提升了傅游艺的官职。
      这样一来,劝她做皇帝的人越来越多,两日后,洛阳父老、僧尼道士一万两千人再度请愿,太后依然不许,翌日,李旦亲自率文武百官、四夷酋长、皇帝宗亲及沙门道士五万余人再度上表,而且,这一次他们不仅仅是表示一下就陆续散去,而是“守阙固请”,而且还在上表中称:“圣人则天以王,顺人以昌。今天命陛下以主,人以陛下为母。……陛下不应天,不顺人,独高谦让之道,无所宪法,臣等何所仰则!”站在众人最前列的,正是睿宗李旦。
      在这种情况下,一再坚持拒绝的武太后也只好顺应民心,“勉为其难”了。

      然而,唯有武三思知道她的姑母最后还在等一个吉日。
      整部革唐为周的大戏中,薛怀义一会儿建明堂,一会译经书,总而言之是占尽了先机,眼看到了这最后的关头,他武三思可真得做点儿什么了。
      于是,他连夜命人捉来百只喜鹊,并囚于笼中两日不给喂食,九月初八夜,又悄悄令人在上阳宫的屋顶瓦檐之上撒了些草种和谷物,这样一来,当武太后计划登基的天授元年九月初九终于来临,一大早便有群臣上言见喜鹊百只自明堂飞向上阳宫,栖集于左台梧桐之上,久之,飞东南去。
      于是终于,身着天子衮冕的武太后气宇轩昂地立于巍峨的则天门之上,由于这一天适逢重阳节,所以洛阳城中喜气洋洋,一片欢腾气氛。
      则天太后将自己的名字改名武瞾,“瞾”就是日月当空的意思,正应了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之数。再加上九月初九的“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也便是在这一天,六十七岁的武瞾登上则天门,宣布改唐为周,以洛阳为神都,改元天授,大赦天下,又宣布降唐睿宗李旦为皇嗣(太子),赐姓武氏,迁居东宫。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