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左相归一石千浪,公主还万语无言 ...

  •   宇文昭一家随队伍,经过几天的赶路,终于来到了渔阳都城,锦明城下。
      锦明锦明,云锦之明,作为渔阳都城,繁华热闹自是不必说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可是,自昌平一役后,锦明还会如同往昔么?宇文昭倚着马车上的窗框,若有所思着。
      突然,肩膀被人一拍,他转过脸开,对上了吟龙那张乐呵呵的笑脸。宇文昭笑道:“龙儿,有何事么?”
      吟龙朝一直在绣衣裳的叶兰清撇撇嘴,“爹爹,娘亲好像从一开始就不开心的样子耶。”
      宇文昭朝窗外幽幽叹道:“你娘亲是心中郁结呀~”
      “心结?娘亲的心结为谁而系呀?”吟龙一脸痞笑,“原来娘亲的心不止在爹爹身上啊。”
      宇文昭不禁忍俊,“小混头,这心结看的是你家外公!”
      “外公?”
      “嗯,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切……故作高深,也就白栩那智商才会上当。”
      “臭小子,咋称呼白世叔的!一点教养也没有。”宇文昭佯怒。
      “本来就是嘛,爹爹那天本来就有回锦明的打算了,要不然怎么会故意放出消息呢~~还要白—栩—世—叔三求九拜,不就是为了赚那副丹书么,矫情好算记”吟龙白了个眼,冲他做了个鬼脸。
      “有丹书好办事嘛,诶还有,你个臭小子啥时候这么多话了,啥破事这么多。”宇文昭仍佯怒装作要骂,但眼中却藏不住笑意。
      ……
      苍灰的城墙愈来愈近漆红的城门缓缓打开。由城门至宫门间,大道两侧御林军森然整齐,晨钟齐喑,暮鼓齐鸣,好不威武生风,然偌大的街道市井,却冷清得无一行人,四处门窗禁闭,店铺尽锁,这一切尽收宇文昭眼里,不由叹息。
      白栩一行在钟鼓伴随下行至玄武门前,且听门前两侧喊到,“请宇文左相,云夕公主下舆!”
      玄武门应声而开,在内侍的带领下,宇文昭昂首阔步,叶兰清拉着吟龙良渊缓步随后。一个眼神扑朔,不愿视前。另一个余光瞥后,忧虑眼底尽是。
      金銮殿前白玉阶,琉璃瓦上玉华重。梨花木,紫檀柱,顶铺麒麟吐火,柱环金龙戏珠,好个金碧辉煌。
      “宣,宇文左相,云夕公主,上殿!”
      宇文昭等人一齐步入金銮,但见两旁文武皆垂首作揖。金座上,苍桑的面庞上时而无神的眼中起了一丝波动。
      “草民宇文昭(民妇叶兰清),叩见君上。”
      二人说罢正要拉着孩子跪下,只听道:“免了免了,咳咳。”君上眉头一皱,挥手摇头道,“宇文昭,你既已官复原职,且不必以草民自称,莫不是还在怨孤当年之事?!”
      “臣不敢。”宇文昭恭声道。
      “君上,朝堂之上,妇孺不便久留。望君上允臣妇携幼子下殿,往坤宁宫拜见母后。”叶兰清别着头,不情不愿地说道。
      君上眉头锁得更紧了,“唉,去吧。”
      “谢君上。”叶兰清说罢便带着孩子,头也不回得离去了。
      宇文昭看着她的背影,发出了和君上一样的叹息。
      忽然君上一阵急咳,众文武七嘴八舌,喊到,“君上,保重龙体啊。”
      君上好容易止了咳,半倚半靠在椅上,神色悲伤,“昌平败,损五万兵马,渔阳之耻啊,这叫孤王如何安心养病!”
      只见太子叶韶景出列,一双瑞凤眼,炯视着君上,“父王莫怕,渔阳贤臣不乏,假以时日,定能一雪前耻!”
      “太子,堂上不就站着刚请回来的左相么?不知左相有何高见呀。”大司徒一脸奸笑。
      “大司徒此言差矣。”少司士白栩白了他一眼,“左相刚回朝,如何知晓今朝堂之事?”
      而宇文昭微微一笑,“禀君上,臣以为,如今渔阳应免战修养,尽量别与它国发生冲突。”
      性情急躁的大司马怒目,“左相此话岂不是要渔阳向云梦示弱?!这云梦都欺到自家门口了,避而不打,敢问天下还会有谁把渔阳放在眼中!”
      宇文昭对大司马的态度不以为意,“大司马,你可知昌平,渔阳败在何处?”
      “昌平的……军……防……”大司马说着说着,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声音渐渐弱了下去。
      “然而并不是。”宇文昭摇头道,“如果渔阳大军不退到昌平,那么昌平的军防问题便没有任何作用。昌平是边关重镇,若不是前方粮草不济,便不会退守昌平。渔阳真正失败的地方是粮草!大司禄,你说说国库的情况吧。”
      “国库空虚,财政赤字,年年征战,民不聊生。”大司禄实话实说道。
      但听宇文昭继续说道,“停战,先致力于农耕,民以食为天,多年交战,国库须得到充实,但不可强征强取。所以只能慢慢修养,这样时间是慢了些,但效果却是极佳。农兴则国安,可颁布一些政策鼓励农耕。后期可使农商并行,如此方能使渔阳恢复,有精力致力于其他方面。”
      “这般安排故好。”大司马心中掂量,提出疑问,“那云梦怎么办?难道投降不成!”
      “司马不急,他们会自行退去。”宇文昭嘴角一扬,一脸神秘的笑容。
      “何时?”大司马略显诧异。
      “五日后。”宇文昭自信地说道。
      “五日后?左相莫不是在说笑?”大司马冷哼一声。
      “是啊,左相莫要胡说,不然可是欺君之罪啊。”大司徒假忙劝道。
      “够了!”君上突然喊到,“此事五日后再说吧,孤也累了,左相,太子,随孤去趟坤宁宫。”
      ……
      且看另一头,坤宁宫中,叶兰清左右牵着吟龙良渊,看着堂上那雍容华贵,神色激动,愁眉尽舒的妇人,心中五味杂陈。她抿嘴锁眉,无言看了半晌,终轻呼了一声,“母后。”
      但见那妇人激动得从座上下来,也顾不得身旁宫女扶持,走至她跟前,挽住她的手,带着点哭音唤道,“兰儿。”
      不知不觉间,她们母女二人面庞上落下清泪两行,二人以袖拭泪,王后哀哀心痛道:“兰儿,这些年,苦了你了,唉……若是当年,若是当年我能劝动你父王,也不至于此……”
      叶兰清默默低头,“母后,往事就别提了,现在……夫君待我很好。”说罢便又推搡着俩孩子,“快,给皇祖母请安。”
      吟龙良渊一揖首,“皇祖母金安。”
      “好好好。”王后看这两个孩子眉清目秀,彬彬有礼,心中忧虑渐渐放下,不由拉过他们,笑逐颜开,“这就是哀家的乖孙儿啊,真是两个好孩子。”
      王后一挥刚才的哀伤,邀着叶兰清与两个外孙儿上座好好唠着。
      且说这渔阳君主,名唤叶凛,年轻时也是一代少有的能人贤王,西阻云梦而东扩沧溟,上政清明而下民安兴,也可谓是,武能定国,文可安邦。可惜随年级增长,毕竟是渔阳之主,帝王之家,疑心疑虑,帝家心舆,终究摆脱不了这帝家的命运。
      而渔阳王后,姓杜,其名不可考究,为人宽宏,年轻时才情万种不下宇文昭,膝下唯有叶兰清与叶景韶一双儿女,姐姐被封为云夕公主,弟弟则是渔阳太子,只因年轻时与君上甚是相爱,后宫内仅有她一名王后。
      杜后与女儿,外孙儿闲唠着这些年的思恋之苦,说到伤心之处,总有吟龙良渊帮衬搭话,三言两语翻过页去,偶尔逗的杜后直笑。
      忽听内侍一声尖细嗓音喊到,“国君驾到!”
      从门外,叶凛由左右的内侍搀扶着晃晃悠悠地慢步走来,身后跟着太子叶景韶和宇文昭。
      叶兰清走到叶凛前,只与孩子微微行礼,脸上并无表情,叶凛轻叹,也并未说些什么,缓缓走到王后边坐下。
      叶兰清绕过叶凛,见其后,宇文昭旁还站着个二十来岁的华服青年,见他那熟悉的面庞,却一时半刻难以想起,心中甚是疑惑。
      而叶景韶看着眼前这位一走就是十多年的姐姐,儿时场景犹历历在目,半张着嘴半晌哽咽着喊了一声,“姐~”
      叶兰清闻声,猛然抬起头来惊奇地看着他,一下恍然,不由苦笑,“没想到,韶儿都长这么大了,姐姐都快认不出来了。”说着说着,不由伸手轻捏他的脸。
      叶景韶深吸一口气,露出熟悉的笑容,“姐姐这些年过得可好?”而后又稍稍靠近,瞥了一眼宇文昭,低声道,“宇文昭对姐姐可好?”
      叶兰清抿嘴而笑,“怎么称呼你姐夫的,我这些年过的很好,他待我很好。”
      叶景韶摇头,还想说些什么,但听两声童声,“见过太子舅舅~”
      叶景韶一瞧,原来是两个少年,一个瑞凤锐利剑眉翘,一个桃花含笑锦冠飘。他蹲下,毫无太子架子,一脸和蔼,“你们俩就是吟龙和良渊吧?”没等他二人回礼便抬头望向兰清,夸道:“姐姐,你家两小子,一文一武 一豪一儒可真是有福啊!”
      吟龙忽起坏笑,“太子舅舅若是羡慕,何不娶个太子妃回来呢?”说罢看向良渊,良渊会意,相视而笑,“我们还等着吃舅舅的喜糖呢!”
      叶景韶重重摸着他俩的头,笑骂道:“你们俩小鬼,胆不小啊,玩笑还开到我头上了,我好歹也是你们的太子舅舅啊!”
      “你们也别站着,就坐吧。”杜后招呼道。
      众人谢过后便入座,而叶凛又开始咳嗽,杜后忙为他捋着后背,太子起身劝道:“父王莫要思虑过多,身体要紧啊。”
      叶凛摆了摆手,眼扫众人,缓缓道:“左相,咳咳今卿已还朝,望卿摒弃前嫌,尽心辅佐太子,捍我河山,卫我渔阳,咳咳……”
      “君上言重,臣自当领命。”
      “孤知你是个念旧之人,早已命人将原相府整顿,随时可入住。”
      “承蒙君上厚爱,多谢君上。”
      “韶儿。”
      “儿臣在。”
      “韶儿,左相乃国之栋梁你既为储君,不可懈怠左相。日后若有何不明之处,难解之题,不论军政,须与左相相商,良臣忠言逆耳,但利国利民,切不可重蹈昌平之失。唉……”
      “儿臣谨记。”
      说罢,叶凛不由望向叶兰清,分外忧愁。杜后看在眼里,心里也了然,遂开口道:“清儿,你一去便是这么多年,如今回来了,不如和孩子们一起在椒兰殿住下吧,也好与哀家话话家常。”
      不曾想,叶兰清起身微躬婉拒,“母后好意,儿臣心领,但儿臣已嫁做人妇,不住夫家住娘家,这于情于理都不合。”
      “这……”杜后一时语塞,不由望向宇文昭。
      宇文昭甚是无奈,只得中间调停,“君上,王后,我等今日重回相府,定有诸多事务需要处理,不若待府中安定后,再让兰清带着龙儿渊儿入宫请安。”
      “也罢,如此也好。”
      而后众人又闲聊几句,但每每谈及叶兰清,兰清总是淡淡一笑,不冷不热地答几句,最后,叶凛到底挨不过数咳,众人见此,随都纷纷跪安告辞。
      看着他们远去的身影,坤宁宫中落下了一声深深的长叹……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