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读王安忆 ...

  •   王安忆的文章,总是能引发人对于城市,文化及人性的思考,并且这思考与中国历史不可分割。中国的历史有一种淡色朦胧的气质,或许不甚明了,但总能给出暗示。这暗示最后会成为掘起千年树根的根须,成为进入真相密室的烛火,成为昭示黎明清晨的曙光。
      时代的变迁,岁月的流逝,会在上海弄堂的黄昏鸦影里刻下一道不可磨灭不可或缺的痕迹。小市民日日为鸡毛蒜皮的事争吵,自行车悠悠穿过飞起的鸡毛毽,公共水龙头“滴答嘀嗒”直到人影不再……王安忆的上海,张爱玲的香港,都带有七分理性三分感性,寂静中有时间巨轮在城市轧过的声音。黑暗中醒来,昨日的花园已成为今日的外宾接待处;弄堂也不再拥挤嘈杂,变得彬彬有礼;在一片万国语声中,上海话惊人的可亲可爱。城市发展繁荣,带着不可抵挡的气势向前冲。然而不管怎么变,生于斯长于斯的人心中,过去与未来共存,顺着好。
      华人的客居他乡,华语的升迁流传,是历史潮流的推动,更是人对文化的认知与接容。不关乎地位,更多的是人在那一点点坚持与等待中的寂寞期盼。出生在海外的中国人外语比国语好,甚至于需要补习中文,不能不说悲哀。更何况他们耳濡目染的是外国文化,即便不忘根,也茫茫然不知何处去寻。老华侨的无奈伤感,小华侨的不知所措,在敏感问题上的迟疑,对生活方式的习惯,无一不敲击着那根叫“祖国”的神经。文化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的进步,世界的发展。在思乡的日子里,这也是一种隐性的安慰。毕竟生活中的中国元素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国际化,一点点地理遗憾,无伤大雅。
      中国自古以来传统思想根蒂很深,为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无数人为止努力。例如典型“男尊女卑”,而 “上海女性”“女强人”等的出现,正在触摸动摇这一格局观念。打破不是为了取代,而是为了证明人人平等,男女半边天。此外,人性变革也是成功探索的内在因素。有多少人会记得那些在历史裂缝中拼命呼吸并保持对中国思考的奉献家呢?人性在知青岁月中磨灭再复苏,小民之爱升华为国家之爱,保存的力量成为各行业的骨干力量。。。。。。作家才子,政客名人,商贩农夫,人性的泯灭或闪光,从不在预期之内。单纯的好人坏人无法界定,正因为如此,才会有这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相。人将为了了解人性,一直探索下去。
      历史从来都是一个大话题,正如佛祖拈花微笑,再大的伤痛都不足以构成向它申诉的理由。自鸦片战争至改革开放,中国人一直都在思考探索,在天未明时的朦胧晨光中艰难前行。时至今日,成败已无法计数。历史只会一直前进,我们除了跟上脚步,偶尔回顾一下遗失的文明,还会有其他更明智的选择吗?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