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谁其赡之 ...
纪晏带着他的军队踏入城中,夹道尽是欢呼雀跃,喜形于色的民众。华彧摸了摸他手边那个坐在父亲肩头的小丫头的羊角辫,连带着心中长久以来的阴霾都一扫而空。纪晏看了看华彧,又看了看城中的百姓,责任感和自豪感在他的心头并辔驰骋。距离他收复王都已有三载,而他举兵已是五载有余。王都虽不复儿时繁华,但自他收复以来,城中安定,民众安居,隐隐显出春风吹又生的复苏之势。
纪晏并不是第一个竖起反旗的人,只能说风起于青萍之末,时危见臣节。他出身将门,父辈是陪高祖马背打天下的豪杰,而战功等身的豪杰在当年高祖一手推动的的党锢之乱中只有两个下场————兔死狗烹或挂朝辞官。而纪晏的父亲有武力也有谋略,早有伴君如伴虎不如早归家的决断,在王朝建立之初党锢之乱以前便辞了官。纪晏起兵之初便是接替了父亲早年建立赤羽军和玄羽军的人脉。
大梁二世而亡,如烟花,绚烂而易逝。高祖披荆斩棘,筚路蓝缕,不能不说是一代枭雄霸主。但人心就是这么诡谲莫测,等闲间就要变上一变。他能踏关山,收九州,马上打天下,也能高居庙堂,手腕反复间治理天下。自然也能在收精兵,擅权术之中慢慢走向帝王病,走向良将贤臣或死或逃的败局。梁二世更是个“听取蛙声一片”,还问问蛙声是为谁家唱,饿殍遍野,还要问问“何不食肉糜”的惫懒人物。虎父犬子不过如是。
于是宦官朝堂弄权,恶吏搜刮民脂民膏。再然后庙堂衰微,地方独大,強邻袭来,夷狄犯华。地方势力又假托大梁之名,表面打着攘除蛮夷的旗号,背地里互相兼并。烽火连三月,生民何处可安身?但梁二世只管坐朝淫乐,哪管什么天下易主,民生疾苦。王宫里偷偷抢枪一片混乱之时,他也赶忙收拾细软,带着几个內监美婢,南下避祸去也。传言中,梁二世没出宫门就被前来捞便宜的暴民围攻致死;也有人说是没躲过城中乱军的屠刀;更有宫外疾苦主上暴病而亡的说法,坊间多传闻,不一而足。
王都在战乱中三易其主,已是既无物资也无民众,但它依然有地产地势,仍是兵家必争之地。月氏族是第一支踏破潼关,入主王都的军队,但夷狄游牧而居,将王都财物洗劫一空便扬长而去。第二支军队接踵而至,是距离最近的地方势力近水楼台先得月,然后借王都的东风不断扩大势力。纪晏在起兵的第二年,便兵临王都城下,但奈何对方军势强盛不输于他,更有王都地势的天然屏障,因而久攻不下。甚至早期纪晏军众势力略输对方,只是一腔热血苦苦坚持。胜负一站,纪晏被流矢所伤渐渐力竭,以至于他看到烽火连天中向他伸手的华彧时,以为这是自己的错觉。他伸了伸手,又恍惚间想起华彧喜洁,想把手上的血污蹭掉又一时找不到地方,心下一急就顺势晕了过去。后来也是凭着“我都还没仔细看看他”这点执念,又缓了过来。不然没攻下王都还能说一句“胜败乃兵家常事”,没仔细看看华彧才真叫死不瞑目。
后来华彧便一直伴纪晏左右,除了担任军师、随行军医,同时还得上阵杀敌之外,同时也是纪晏的精神支柱。都说有了软肋才有了铠甲,纪晏行军生涯中挂在心上的除了那高高端起的“三千生民”,其实还有轻轻落下的一个华彧————“我得给他一条退路,一个后盾啊。”
胜负一战中,纪晏负伤,但也只是流矢的轻伤,体力恢复后便无大碍。稍作休整之后,纪晏发现强攻一法在王都的天然地势面前难以取胜,华彧也建议攻城还得自城中取法,由内击破。于是纪晏安插城中内应,挑起军民矛盾,果然一击即中。此后王都便成了纪晏的坚固后方,又因军纪严明,在上不作乱,在下不扰民,有别于之前的两支军队,因此得以收拢军力民力。而乱世中江湖势力难以置身事外,或前方杀敌,或后方安民。华彧和清珩都是师承道门的江湖人士,但道门不理军阀割据,只是辗转诸城帮扶难民,华彧是个例外。纪晏则借力王都迅速发展,一步步走至今日,攀摘王座。
1、党锢之乱只是借名,与东汉党锢之乱并无联系。
2、蛙声、肉糜的典故出自晋惠帝
3、战乱的事情回忆杀再补吧,回头看一眼这章全程是我在话唠啊,羞愧TUT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谁其赡之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