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第十一章 ...

  •   第二日寅时,玄烨便起来了,因为今天是他第一次上朝听政。
      在太和殿,帝座之下,便是玄烨的位置,玄烨站在那里,看着百官朝拜,不由得有点儿恍惚,不过也只是一瞬间的事。而顺治则时刻注意着自己的儿子,见他第一天上朝,并没有特别激动,也没用感到惶恐不安,便觉得心下安慰。
      下面的臣子们看着陛阶之上站着的新晋太子,只想叹一句“皇恩浩荡”,昨日才封为太子,今日就被允上朝听政,最重要的是现在太子殿下也才八岁而已,也不知皇上是什么样的想法。
      陈廷敬看着朝堂上站着的,虽然才八岁,但一身气势,在杏黄色太子服的衬托下,竟隐隐有些凌厉,看到这里,陈廷敬心中也甚是骄傲,毕竟自己教了他两年了不是吗?
      顺治不管如今臣子们心中怎样猜想,在让他们起身之后,就不再开口,而吴良辅此时适时出来,对着下面的臣子们打开了一卷圣旨,宣告擢索尼为太子太傅,教导太子学习政务。之后又拿出一卷圣旨,宣告擢鳌拜为太子太保,教导太子武学。
      这两道旨意一出,满朝寂静。因着这两道圣旨,各位大臣都看清了顺治这是对这位皇太子是真的看重了,竟然将自己最位高权重的文臣武将派给了这位太子做太傅与太保,再加上前两年给太子的师傅,如今的太子少保陈廷敬也是当年陈廷敬也是当年进士前三甲,可谓是学富五车,听说书法、琴技也是一绝,看顺治给太子殿下这配置,也是绝了。
      顺治又给了吴良辅一个眼神,吴良辅立马站在侧面高唱一声:“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下面的朝臣们一时之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有些犹豫,就在这时,陈廷敬出列了,之间他低头道:“启奏皇上,臣有本奏。”
      顺治看他一眼,明白了他的用意,于是顺水推舟道:“爱卿奏来。”
      陈廷敬抬头看了一眼玄烨,复又低下头去,道:“太子殿下如今尚且年幼,不宜上朝听政,望陛下三思。”陈廷敬虽然为玄烨感到骄傲,但是也不想就这样让他处于风口浪尖上,于是他主动提出,总比别人提出来显得要好的多,并且他也知道顺治不会同意他的提议,于是就放心大胆的提了出来,并且他相信玄烨不会因为这个而与自己产生隔阂,这是一种无从得知的信心。
      听陈廷敬这么一说,下面许多大臣都站出来,道:“臣附议。”而唯二没有站出来说附议的,只有今日新晋的太子太傅及太保,他们如今并没有一开始就站在太子这一边,而是想看看这个年幼的太子殿下打算如何处理。
      顺治看着下面的场景,挑了挑眉,真是在意料之中,看了看毫无反应的玄烨,向他问道:“玄烨,你怎么说。”
      玄烨转身,朝着顺治一拜,道:“父皇,儿臣如今只是听政,所以儿臣不发表意见,但凭父皇。”
      顺治看着自己这个儿子,瞬间笑道:“好了,各位卿家,你们也看到了太子的态度,如此恪守旨意,你们好有什么好说的,让太子早日接触朝政,是朕的意思,各位卿家莫要再提此事了,无事便退朝吧。”
      就这样,本来陈廷敬打算再帮玄烨一把的,结果玄烨自己倒是很好的解决了这个局面,让陈廷敬更加高看了年幼的太子一眼。
      而索尼与鳌拜则看着年幼的太子,心中有了成算。太子虽然年幼,但是心思倒是通透,并且聪慧至极,看顺治的态度,这就是下一届的帝王了,倒是可以尽力辅佐,为之一搏,不必担心身为帝师,下一届帝王如有变动,会对自己心有芥蒂或者痛下毒手。
      而那些大臣们看顺治是这样的态度也不好再说什么,并且太子殿下早日成材也是于大清有益的好事,于是也就不再提出异议了。
      玄烨重生后第一次上朝的经历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就完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