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二章 ...


  •   郑言和洛凌都是那一年吉安府的试子,两人年方及冠就过了乡试,上京之后一直交好。郑言人温儒老实,洛凌善于玩乐,在一众试子中人缘颇好,又结识了名门望族沈家的三少爷。
      郑言第一次见到杜青青,就是在沈府京郊的别院,那时候候沈府的老祖宗过七十大寿又正逢八月十五中秋节。
      院落里一片灯火通明,宾客往来。文人雅士最爱莫过于灯谜对赋,郑言挤过层层人群,看了看一个还没人猜的灯谜,随手抽过纸笔写下了谜底:“谢庄”之后签了个自封的号“庐陵山人”,最后一个人字还没写完,旁边一人狠狠撞了下他的手肘,长长的墨痕划过金边的红纸。
      “实在不好意思。啊!是子诚,猜哪个呢?”撞人的书生正是洛凌,一把扯过郑言的谜底,抬头望了挂满谜题的花灯,指着郑言猜的那个由一个名为子衿雅士的人出的谜题,皱眉道:“这谜题哀思之意好重,谢庄此人行尸走肉一般,不知道有什么深仇大恨一样,我素来不喜!此迷不猜也罢。换一个吧,哎?居然这片都有人猜过了。子诚兄,咱们还是去看看你我出的谜题可有人猜对吧。”不由分说拉着郑言就走。
      两人前脚挤出人群,后面一只手悄悄拿过被丢在案桌上的谜底,打开看了一眼,折起,折起,再撕碎了。
      洛凌好不容易到了谜题。洛凌的谜底简单:霓裳羽衣。猜的人号:觥筹懒人 。郑言撇撇嘴,说实话,看不上洛凌这不思进取的小性子。又看这猜谜题的人字歪歪扭扭,不知是喝醉了还是字迹本就如此不佳。
      洛凌却很高兴:“这个号倒是很对我的胃口。只是你这个谜题太晦涩了,你看这猜的几个都不对。哎!背面还有一个,子衿雅士猜的,猜对了!你俩还真有缘分。”
      子衿雅士,子衿雅士。
      后来郑言有意结交这个雅士为友。向沈三少爷打听,沈三少爷沈宏轩听到这个名字一愣,哈哈一笑告诉郑言,子衿雅士乃是老祖宗房里大丫鬟,杜青青的雅号。沈宏轩问郑言记不得做寿当日酒席正中,老太太说生日太正,不爱过,总怕不详之事。郑言点头说还记得沈家老爷还没开口劝慰,旁边的一个衣着素雅的婢女先好言安慰起来,不知说了什么老太太眉开眼笑,拉着那婢女的手直说好。
      宏轩的扇子刷地合上:“是了,那就是我家的子衿雅士。”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郑言想不起杜青青的模样,却总是想起子衿雅士那一笔娟秀的小楷。
      什么时候能见一面就好了,想着想着,居然脸热了起来。

      放榜后十日,沈三少爷终于从闭门思过中放了出来,躲进了京郊的宅子的祖母那里。
      沈家从祖上高官厚禄,祖父辞官隐退多年已经谢世,其父亲乃是刑部尚书,大哥二哥也是少年成名,高中后成家立业,外放为官。唯有宏轩,最为年少贪玩,落榜之事,对沈家乃是奇耻大辱。
      三少爷也气闷,于是寻了个由头,遍请了与自己交好却同样名落孙山的试子。
      层层院落外的一片水榭上,酒席已经吃了三巡,酒却还未尽兴,此席本就为借酒浇愁,哪里能有够的时候。
      众生已经有几分飘飘然,沈三少爷打了个饱嗝,击掌两声,立刻有岸上的仆人鱼贯而入,将残羹冷炙收拾干净,便默默退下远远地站着,等着众人一醉方休。
      这时沈三少抄起酒壶,又满上一杯,直勾勾地盯着红脸的郑言,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子诚,我知道你心里苦。”
      子诚是郑言的字,他酒量本就不佳,加上心中也是烦闷,几本下去已然眼神迷离,脸红得花团锦簇,小声说:“在这里的谁不苦呢。” 之后一饮而尽,脸越发涨红了起来,同时不着痕迹地拂开三少爷的手。
      说来奇怪,这一科与沈家三少交好的十几位书生,只有一个勉勉强强地挂在皇榜最后,其余的都榜上无名。也正因为如此,沈父才格外生气,觉得其交友不慎。
      书生郑言在一干人中最为刻苦,天资文采虽不算上佳,但腹内有文章,善于引经据典,一笔小楷也是柔美中不失清刚之气,本最有可能中举。只是被捧得越高摔得越重,如今摔到底了,越发讨厌这种曾经捧着你的人,也更不能够适应他人的怜悯和同情。
      三少爷显然不会察觉到他的小计较,反而感慨一向不喜饮酒的郑生的痛快,大声道:“看看!子诚又饮了一杯!来来,你们也满上!满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