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No 1
温华站在训练室的门口,捏着许诸千叮咛万嘱咐不要弄丢的报名表,愁着怎么越过人山人海挤进去。
"姑奶奶你就帮我这一次吧,我保证下课后我绝对立刻马上赶过来!"
"我也没想到老师突然点名,要是被她逮着我就死定了。"
"你把报名表交上去然后跟学姐说一声让我最后面试就好了。"
"拜托啦,晚上我请你吃饭!"
温华看着一直不停的短信,也不知道说什么好。明明是陪着许诸来的,现在倒好,她接个电话跑了,把自己给剩下了。
她抬头看了看贴在一边的大海报,觉得很奇怪,明明是辩论队的招新,可为什么要用一张单人的照片。既没有两军对垒的气势,也没有舌战群儒的豪迈,哪里有辩论的特点。更何况海报上的男生还低着头写字,只留背影,连正面也见不着,难道这是最近流行的隐约美?
队伍本来排的好好的,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所有人都往教室里涌,把薄薄的一张白纸护在胸前,踮着脚挤进去。
应该是在观看其他人的面试过程吧,看看有哪些类型的辩题,问了哪些刁钻复杂的问题,前面面试的可怜虫们又是怎么回答的。看别人的笑话应该是一个很享受的过程,尤其是在这个过程中你还能学到如何避免的经验,一举两得。
温华无意关心这些,所以暂且停在门外,靠着墙壁看许诸的报名表。
脚边突然被放下了一把伞,水溅了起来,凉滋滋的,她不由得收了收腿。
是个男生,背着书吧包,抱着一摞课本,弯下腰扔雨伞。从温华的角度刚好能看到他手里的第一本书——《忒修斯之船》。好像注意到温华收腿的动作,他站起身对她歉意的笑了笑。
南京的雨下的很大,哗啦哗啦的倒水声,噼里啪啦。穿着凉鞋走在平滑的楼道里,只能慢慢悠悠稳扎稳打,一个不小心就容易摔跤。温华突然想起几年前来南京时的温润小雨,滴答滴答的拍打着树叶,细雨如丝。那时候爸妈还没离婚,一家人自驾游来到南京,温州吵着要在下雨天去中山陵,说革命的脚步岂能因区区小雨停滞不前,越要艰难越要前行。
"放屁。"他有革命的信仰才怪哩。
"你说什么?"温华听到有人讲话,温温和和的。
抬起头看见刚才放伞的男生对着自己讲话,她这才意识到刚才把心里想的说漏嘴了,摆摆手说:"没事,自言自语。"
自从温州离开之后,她好像已经很习惯自言自语了。一个人在家,一个人吃饭,一个人上学,就连高考考场的门口,也是一个人进出。孤独这件事,习惯了也就还好。
没有人说话,就和房间窗外的那几棵大树讲话。给它们分配角色,小桐1号,小桐2号,以及小桐3号,三棵树一个人,一场话剧都能演出来。
"外面人太多我就不进去了,你们看着挑吧。"耳边又响起刚才那个声音,带着一点儿憋不住的笑意。他在打电话,心情很好。
虽然笑容的幅度并不大,但眼睛里的笑却是藏也藏不住。应该是辩论队的人吧,看见这种拥挤的场面,会很开心。
他放下电话,重新弯腰拿起雨伞,直起身的时候朝温华笑着点点头,然后转身离开。
不知道为什么,温华觉得这个背影很熟悉,就像看过很多次一样,他背对着自己,离开。
可是,这应该是第一次见到他吧。
再仔细想想,真的没有见过他。
想起《红楼梦》里林黛玉和贾宝玉初见的那场,这个妹妹我是见过的,就觉得文学作品终究是文学作品,要她说这句话,还得看看下辈子能不能投个好一点的胎。
No 2
接到张明轩电话的时候,陈定刚刚从管理学的课上下来。他看到手机上的日期,才想起今天是辩论队招新的日子。
这次招新的事宜他一直没有插手,在这方面,张明轩比他厉害的多。无论是前期的宣传还是现在的面试,他都能打理的井井有条,让人不得不佩服。
以前刚进辩论队的时候,队长就说过他不适合当辩手,但适合当领导者。除了场上辩论的事情,他一切都能搞定。辩论赛就像是一场演唱会,辩手像歌手一样发光发热站在台前享受灯光,而唯有张明轩是那个在幕后拿话筒的人,操办着所有的一切。
不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站出来。
陈定知道,只有他在,自己才能安安心心的准备一场又一场的比赛,而辩论队才能毫无顾忌地去参加一次又一次的比赛。
大老远就能看见那幅巨型的海报,这是前队长乘他不注意的时候偷拍的。
一个辩手,要学会和自己交流——这是他接任队长时那个把锦旗交到自己手里的前队长送给他的一句话,被印在了海报最显眼的位置。
陈定常常觉得自己很幸运,生长在了一个辩论的黄金时代。
前段时间刚刚落下帷幕的全国大学生辩论锦标赛都已经登上电视台进行现场直播了,虽然不是黄金时段,虽然不是什么有影响力的大电视台,但总归迈出了这一步。有了这一步,下一步就不会那么艰难了。
一直都受不了太热闹的氛围,即使刻意放下了这种抵触心理,但拥挤的感觉还是难以忍受。后门被锁住了,前门又进不去,陈定稍微停顿了半秒,还是决定给张明轩打电话说不进去了。
训练室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热闹和轻松了,辩论队的人少,而且大多时候都不在这里,只有每周两次的日常训练和备战重大赛事的时候,才会有讨论的声音。
想起上半年备赛最紧张的时候,空气中都充斥着挥之不去的沉重感。翘课的翘课,请假的请假,所有人呆在房间里,一直查资料看资料,偶尔想到精彩的点子讨论一下,吃着外卖,打地铺睡在教室,生怕在赛场上犯什么低级错误。辩论场和战场没有什么区别,后者短兵相接,前者唇枪舌剑;后者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前者一语失误回天无力。
他走出活动中心,仰头看随着屋檐倾注而下的雨水,想起刚刚活动教室拥挤的人群,一阵恍惚。
辩论永远会有无数的新鲜血液的,后来的人会接着前辈,继续往前走。
教练总说,培养一个优秀的辩手需要经验的积累和时间的沉淀,可是哪有那么多时间?每年进来一批人,也会有另外一批人离开,更新换代的速度太快,把辩论队当成训练口才的过场。
可是,总会有人是真心喜欢的吧?不想着利用辩论提高吵架的水平,不仅仅盼着参加大赛丰富简历,就只是单纯的喜欢,会有的吧。
陈定听着雨水砸在伞上的声音,意识到辩论队新的一年真的已经开始了。
No 3
转眼温华就明白了这种熟悉感从何而来了。
那幅海报。
贴满了半张墙壁的海报,一个背影,就是刚才那个人的。
握着笔,在纸上沙沙的写着,眼睛离得很近,又很专注,在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吧。
看来,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的区别不仅仅在于你敢不敢像故事的主角那样走上前去把这句话说出口,更重要的是,所谓命中注定的概率。一个熟悉的背影,通常只代表着你刚刚看过,而不是这之间幻想的某种心灵感应。
一眼便是千年,这该多美也多不可思议啊。
一眼过去,连长相都不记得,才最正常。
想到这儿,温华瞬间很轻松,她喜欢这种实实在在的感觉,因果关系的问题,往往是最简单明了的。不存在偶然,也就不用费心。
No 4
许诸叮叮咚咚赶到活动教室的时候,第一轮面试已经结束了。
教室门紧闭着,地上散落了一两张草稿纸,走廊上一个人也没有,之前热闹拥挤的场景仿佛从未出现过。
她能清晰的听见自己的脚步声,咚咚咚,就像恐怖片里常常出现的那样,空旷的走廊,不是那么明亮的灯光。许诸心里有些忐忑,倒不是因为这种环境,也不是她自己吓自己,而是——妈的温华不会跑了吧。
走过转角,看见一个人蹲在门口,她才长舒了一口气。
温华蹲在门外边,一直看她走过来,然后仰头笑着说:"里面还几有个学长学姐,他们在收拾材料,没走,你进去吧。"
许诸拍了拍胸口:"姑奶奶你吓死我了,我还以为我没赶上呢。"
"今天要是没人了,你不得把我大卸八块啊。"
从一开学她就念叨着一定一定要进辩论队,不管怎么样都要进,说什么人生偶像和人生梦想就全靠这个了,要把这给毁了,估计温华九条命都不够死的。
温华常想,她为什么就能那么确定自己想要做什么呢?前段时间学生会和其他校组织都来宣传过,讲的天花乱坠她也毫无反应。
不感兴趣的事情为什么要做?她说的理直气壮。
可是,不是所有人都和她一样,那么,坚定。
对于大学的所有美好的设想,仅仅来自于书本或者学长学姐们的介绍,他们常常会把学生组织挂在嘴边,说什么不去学生社团历练一下大学生活就白过了。所以大多数人会选择加入很多不同类型的社团,多去尝试新鲜的事情。
但其实很少有人真正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温华也不知道。
所以在许诸那么坚定地告诉她自己要加入辩论队的时候,她很惊讶,也很佩服。生活中总要有那么一两件事情是值得为之奋斗的,无关学业无关前程,只是自己喜欢罢了。
许诸看着温华,鬼鬼的一笑:"等姐过了,请你吃大餐!"
"行了你,进去吧。"温华侧过身帮她打开门,把报名表塞到她手里:"慢走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