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生均拨款 ...

  •   在老家待了二十几天,蒋真颜基本上呆在家里陪父母拉家常,母亲告诉蒋真颜,大姨的小儿子处对象了,女方是一个结过婚,还有一个孩子的人,大姨刚开始无法接受,但是看到小儿子心意已决,也只好顺其自然了。蒋真颜也把自己晋升学校发展规划科副科长的喜讯告诉了母亲,并详详细细地描述了竞选的整个过程。母亲听了非常高兴,也不由自主地为自己的女儿感到骄傲。蒋真颜回来快十天的时候,看到对面的魏阿姨家没有一点动静,非常奇怪,母亲说,魏阿姨的女儿燕子嫁给了一个香港人,比燕子大十几岁,五月份的时候生了一对龙凤胎,魏阿姨去香港帮忙带孩子去了。蒋真颜曾经在湖北老家中学当老师的时候,燕子就在她任教的学校读书,是一个品学兼优、长相甜美的孩子,很讨人喜欢,当时学校就有很多男生喜欢她。后来因为高考发挥异常,只读了一个二本,大学毕业后南下深圳,在一家外贸公司做外贸,在工作中认识了她现在的老公,没想到虽然年龄悬殊这么大,但最终还是走到一起了。蒋真颜总觉得有点出乎意料。
      不过,蒋真颜和母亲说的一件事也让母亲大跌眼镜,蒋真颜告诉母亲,原来在东海学院住她隔壁的曾老师和她老公杜老师离婚了。蒋真颜父母在东海市给蒋真颜带孩子的时候,曾老师常常会过来蒋真颜家,总是阿姨长阿姨短地和真颜妈妈聊天,真颜妈非常喜欢她。曾老师和杜老师是高中同学,曾老师读高中的时候学习很好,人也长得清纯可人,杜老师从高一开始就暗恋她,高二的时候向曾老师表白,曾老师答应了他。可是自打两人交往,曾老师的学习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成绩一落千丈,最后只考了个大专,毕业后在农村的一所中学做了老师。也许是因为爱情的力量吧,杜老师的成绩却发生逆转,一个学期下来,由全班倒数几名一下子跃居全班前五名,最后考上了一所“211”高校,大学毕业后一鼓作气,读了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作为人才引进来到了东海学院,学校分了一间房给他做周转房,一家三口就住在这一间房里。学校分给蒋真颜的房子正好和他们打隔壁。蒋真颜把房子退了之后,曾老师和杜老师会经常带着他们的儿子来蒋真颜家玩。曾老师和蒋真颜很聊得来,两个人可以说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曾老师告诉蒋真颜,她和杜老师常常为了买房的事吵架,两人收入都不高,也没什么积蓄,可是杜老师一心想买房,好搬出学校那间蜗居,于是整天逼着她向家里拿钱。曾老师的家境也不是很好,当然不好意思向家里伸手要钱,由于这个不可调和的结无法解开,于是两人经常因一点小事,要不就冷战,要不就吵得不可开交,曾经都把蒋真颜叫过去劝了好几次架。前不久,两人一气之下,去民政局办了离婚,两人也没什么财产可分,儿子杜文由杜老师带,就这样,一个好端端的家庭就此散伙了。两人离婚后,可苦了他们的儿子,原本性格就比较内向,不怎么爱说话,现在就更加内向,更加沉默了。因为他们的儿子只比庄锶艺大一岁,两人还比较玩得来,蒋真颜还带上两个孩子出去玩了几趟,然后带两个孩子去吃自助餐。因为是第一次吃自助餐,曾老师的儿子杜文那高兴劲儿以及从庄锶艺盘里抢烤鸡腿然后狼吞虎咽的样子给蒋真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连庄锶艺都经常问蒋真颜,为什么杜文会这样?母亲听了,嘘唏了老半天。
      因为东海学院今年要举办学校所有教授和处级干部的暑期研讨班,所以八月二十三曰,蒋真颜带着庄锶艺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爸爸妈妈,回到了东海市。
      学校这几年的发展总是停滞不前,党委书记李言韬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为了让大家认识到这个严峻的现实问题,李书记决定从今年开始,每年暑假定期举办学校所有教授和处级干部研讨班,以提高大家的认识,凝聚人心,让大家献言献策,群策群力,以此促进学校的发展。因为蒋真颜在学校的发展规划科,所以有关学校发展的会议理所当然要参加。
      东海学院的暑期研讨班从8月26日开始,到28日,共三天。第一天上午,由各位校领导分析报告学校现在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李书记和贾校长从全局的角度来做报告,其他分管领导就他们分管的领域进行报告分析,使大家清楚地认识到学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下午,学校邀请了厦门大学原副校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高等教育泰斗——博士生导师潘懋元教授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方向和策略,让大家高瞻远瞩,展望学校应当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以及思考采取何种策略,如何去发展的问题。第二天,全天分组讨论,所有参会人员一共分为四组,即文科组、理工类组、艺术体育组、行政管理组。学校领导根据自己的学科背景下到相应的组别参与讨论。最后一天,由各学科组代表根据前一天的讨论进行发言,大家纷纷慷慨陈词,表达自己对学校的高度关注,积极为学校的发展献言献策。其实,本次研讨班讨论的焦点除了办学理念需要更新、与时俱进外,更重要的是办学经费的问题——学校的办学经费不足,俗话说:“有钱才好办事。”蒋真颜对这次研讨班的材料、发言等都进行了收集、整理,以便对自己将来的工作会有所帮助,有资料可查、可循。
      暑假结束了,新的学期又开始了。今年东海学院面向全国13个省(区、市)招生,一共招收新生5470名,在去年的基础上又扩招了百分之二十。所以,东海学院今年的全日制在校生人数达到了16880人。学校的办学经费主要取决于招收的学生数量,按照国家的规定,生均每年的经费本应达到一万贰仟元,也就是除去学生所交的学费外,地方政府财政应当下拨款项凑齐一万贰仟元。东海学院的学生学费平均每生是每年五千元,按道理,东海市财政每年应当下拨给东海学院的经费是生均柒仟元,可是不知道是东海市财政没钱,还是因为市委市政府领导不够重视教育,不够重视东海学院的,东海市政府财政这几年来下拨给东海学院的经费一直在生均三千元这条线上徘徊。按照道理,作为财政收入占了全省财政收入三分之一强的东海市不应该缺钱啊,隔壁临江市的经济远远落后于东海市,可是他们市财政拨付给地方院校的经费已达到生均五千元的水平。因此,东海学院要想增加办学经费,就只有在学生数量上下功夫,实行扩招。
      对于东海市财政拨付给东海学院生均经费的问题,党委书记李言韬一到学校就发现了,所以为了和地方政府融洽关系,以方便今后开展工作,李书记一到东海学院就紧锣密鼓地安排拜访东海□□、市长以及分管教育的副市长。一回生,二回熟,过了几个月,李言韬书记又出现在了东海□□陈国强的办公室,并且还带来了一份《关于提高东海学院生均拨款的请示》。请示中,附有一份全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关于地方财政近五年来给高校的生均拨款情况表,这份表格其中有一栏包含了各地方政府近五年来相对应的财政收入数据,东海市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高居榜首,可给东海学院的生均拨款却是排在倒数第二,排倒数第一的是全省有名的贫困市——宁海市,市政府给宁海师范学院的生均拨款每年才两千陆百元。
      当东海市□□陈国强戴上眼镜,认真地看着这份请示的时候,脸上是一会儿红,一会儿白。这位陈书记,其实到东海市履职不到两年,也许是事情太多,千头万绪,还顾不上东海学院。这年头,在中国,一切是GDP挂帅,政府官员的政绩和考核指标主要看GDP的增长情况,许多官员一心扑在地方经济上,教育经费能省则省。蒋真颜就曾经听到一朋友说,他叔叔在北方某市做□□,一听说该市的高校领导要拜访他就感到头疼,总是千方百计地回避会见。因为他知道,高校领导要见他这个□□准没有什么好事,不是要钱就是要政策。现在李言韬书记直接呈上一份请示,要求东海市财政增加东海学院每年的生均拨款,□□陈国强也不得不赶鸭子上架,直面这个问题了。看完这份请示,陈国强书记对李言韬书记说:“李书记,你放心,我们市委市政府一定会认真对待这件事的,我会专门就东海学院的生均拨款问题召开一个专题会议,研究这个问题。”得到这份承诺,李言韬书记心满意足地回到了东海学院。
      九月,东海市政府发文《关于提高东海学院生均拨款的通知》,文件中提出今后五年,东海市政府财政将每年给东海学院生均拨款(包括市政府支持学校发展专项建设经费、省级专项补助资金)不低于五千元。这份文件寄到了学校办公室的发展规划科,蒋真颜一打开这份文件便激动不已,立马拿给庸肃签批后然后给各位校领导传阅。蒋真颜最先拿给李言韬书记阅示,看到这份文件,李言韬书记非常高兴,激动地说道:“咱们的努力终究没有白费,这份文件如雪中送炭,为东海学院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真是解决了东海学院老大难的问题啊!”说完,在文件上批示:“请学校办公室将文件在学校网页上公布,让广大师生尽快知晓。”蒋真颜拿到李书记的批示,立刻将此份文件进行扫描,然后上传到学校网页最醒目的位置上。东海学院的教职员工们看到这份文件,如同久旱逢甘霖,大家奔走相告。是啊,日子苦了这么多年,一下子多出了这么多钱,每年的生均拨款足足多出了两千元,一共一万六千八百多学生,意味着学校每年可以多出三千多万元的经费,这笔钱对于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那种重点大学,甚至很多省管高校来说,算不了什么,简直是九牛一毛,但是对于像东海学院这样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来说,长期过着苦哈哈的日子,一下子每年多出了几千万,而且是板上钉钉年年都有的,这能不让大家欢欣鼓舞吗?同时,在大家的心里也都有一种期盼:学校广大教职员工的待遇也会有所提高了吧!
      果不其然,当今年东海市政府给东海学院的生均拨款按文件精神如数到账后,李言韬书记到各个系、各个部门,召集教师、学生、管理人员进行多方调研,然后还专门召开了一次学校党委扩大会,在会上,李书记让大家各抒己见,今后五年每年多出来的几千万应当如何分配?最后综合调研和会议研究的情况,做出以下决议:1、学校每年追加五百万用于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人才引进的力度;2、每年追加八百万元用于学科建设;3、每年追加五百万元用于科研奖励,以此鼓励大家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4、追加一千万元用于提高广大教职员工的待遇。5、追加其他学生经费、社会服务等费用。
      决议一公布出来,广大教职员工非常振奋,增加一千万解决待遇问题,全校一千多教职员工。每年人均增长待遇八千元,对于每个月拿着两千块钱工资的绝大多数青年教师来说,也算是一笔不少的收入,虽然在购房的漫漫征途上算不了什么,但是总能又增加了一平米吧!
      说到青年教师的住房问题,上学期,在李书记的督促之下,后勤管理处去做了一番调研,对于无房的教师,其他学校都做了很多努力,有的盖新的教师周转房,有的学校租附近的楼房给教师们住,有的甚至将学校招待所腾出来给教师住,很多学校秉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无不想尽办法留住人才,留住教职员工,为广大教职员工解除后顾之忧。东海学院住在学生宿舍A区的教师们也表示,学校如果能妥善安置他们,他们也愿意搬出学生宿舍。听了后勤管理处的汇报,李书记又专门针对住在学生宿舍A区的教师们的住房问题召开了一个专题会议,会上,贾荏校长极不耐烦地提出:“学校按每人一个月两百元的租金标准,让这些教师自己出去租房子,也算是仁至义尽了。”“是啊,这样处理起来更简单、省事。”后勤管理处的处长艾胡莱也在一旁附和着。“这样做是极不负责任的做法,我不同意。”李言韬书记严肃地说,“照这样的话,那么一年之后呢,这些老师怎么办,东海市的房价如今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就老师们那点工资怎么买房,这点租金够租多久的房子?教师们不能安居,又如何乐业?”会场上顿时出现了短时间令人窒息的静默,大家都低头不语。“这样吧,平时晚上吃完饭,我会去学校周围走一走,看一看,据我了解,学校东面围墙外有两栋施厝村村委会盖的用来出租的楼,我进去看了,已经装修好了,一共有一万多平方米,两百多间,我们可以考虑以学校的名义把两栋楼全部租下来,分给住在学生宿舍A区的教师们,然后学校努力与市委市政府沟通,力争能为学校教师修建教师宿舍楼。你们看这样是否可行?”李书记看到大家都不说话,果断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会场上还是静默,这时,分管后勤的陈秉正副校长打破了这一轮短时间的静默,慢条斯理地说:“我看这倒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既解决了住在学生宿舍A区的教师们的宿舍问题,学生宿舍也可以腾出来了,今年秋季入学的新生住宿问题也解决了。”李书记看看其他人没有再提出反对意见,便说到:“如果大家没有什么异议的话,这件事就请后勤管理处尽快着手去办,办理情况如何请后勤管理处随时向我汇报。”
      接下来,后勤管理处与施厝村村委通过几番磋商,把两栋楼以每年二十四万的租金全部租了下来,一共签了三年的租约,暑假里,住在学生宿舍A区的教师们全部搬了进去。九月份,新生入学,住进了学生宿舍A区经过整修的原来教师们住的宿舍。最后的结局是学校、住在学生宿舍A区的教师们、今年入学的新生皆大欢喜。不过,李言韬书记又开始酝酿着如何在三年之内争取为教师们盖好教师宿舍楼的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