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我闻室 ...

  •   翻检柳如是这一时期的诗歌,除了对钱谦益无数幸福告白的附和外,最显眼的,就是这首的《春日我闻室呈牧翁》。

      裁红晕碧泪漫漫,南国春来正薄寒。
      此去柳花如梦里,向来烟月是愁端。
      画堂消息何人晓?翠帐容颜独自看。
      珍重君家兰桂室,东风取次一凭栏。

      应该是柳如是最闻名的诗歌了,郁达夫,黄裳都引用过,大为倾倒。从文字的角度,已是一派后期的纯熟蕴藉,却还没有粘上老钱的书袋气,不脱《梦江南》一脉的清妍。相比来访日的高调昂然,英姿勃发,流露的,却是一片欲说还休的怅然。
      好事者必然发言,可不是么?白发红颜,慕其地位,缔结的,按恩格斯的定义,定然又是个不道德的合约(还是非法的)。再说,看这诗里的情绪,无论如何,总不是十分如意吧。

      那是当然。

      “此去向来”的标准云间派句式,南国柳花烟月画堂这些眼熟的语词,再联想此后数年,面对国家剧变的人生选择,谁都明白,陈子龙,以及那段交游云间的鲜艳岁月,早无法从她生命里剥离。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
      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擎履箱。
      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早嫁东家王。“

      兰桂为室,玳瑁为梁,我感念你的尊重与珍惜。可你是否知道,我那永远,会因东风而起,飞向渺远的怅然心情?

      然而,这首诗之所以不是不幸的佐证,恰恰在于;这是她主动真诚的表达,奉和的,是钱谦益:
      “芳颜淑景思漫漫,南国何人更倚阑?
      已借铅华催曙色,更裁红碧助春盘。
      早梅半面留残腊,新柳全身耐晓寒。
      从此风光长九十,莫将花月等闲看。”

      是啊,钱柳的结合,不是“君生我未生”的深缘缠绕,不是超越世俗的心灵之恋,至少,在柳如是一方,是无数世俗考量后的精明抉择。自古嫦娥爱少年,可她不是嫦娥,而是心比天高,飘零坎坷的风尘名妓,结合之日,时人传记中却说柳:“君年二十四矣”,在当时,早已有美人迟暮之忧。

      何况,与卧子那一场摧心断肠的际会之后,她又可以接受怎样的少年?难道是当年一刀斫琴便被吓跑的宋辕文,手执千金来求一笑的徐三公子,或者酸腐的程松阳,乃至一朝不得意,就以群氓骚扰的谢象三?更不必说,这些当年颠颠倒倒的人物,如今也成家立业,登科攀第,身边自少不了年轻鲜艳,千依百顺的明媚花朵,来装点他们的欲望和门面。

      舍得舍得,有舍才得,人的胆气和魄力,就在这一个舍上。

      不错,钱谦益老了,家室满堂,人品暧昧,但他是文坛领袖,政界旧宿,撑得起她的虚荣,接得下她的傲气,说不定还铺排得上她那其实十分幼稚的野心。何况谢象三之流,还得向他执学生礼,他能以匹嫡之礼相待,也算帮她,给这个虚伪堕落的世界,一个讽刺的还击。

      更何况,牧翁是她真正的知己。陈子龙当然明白她,明白她的堪怜,敏锐,志气,明白她希望他明白的,那美好纤灵的一切;但是对于饱经世故的钱牧斋,他接纳的,是她二十四年完完整整的沧桑生命。结缡之日,他说,从此双栖笑牛女,更无消息报王昌。是啊,他全懂,懂得她身后的烟尘仆仆,她的坚韧和脆弱,甚至明白她那份深沉的创痛。她是他黯淡迟暮生涯中的焰火,混合着同情,激赏,尊重,他给予她无限的信任,宠溺和珍惜。

      “迎汝双安桨,愁予独扣弦。
      从今吴傍梦,昔昔在君边。”
      ——钱谦益《有美诗》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