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5、三十五 ...

  •   可是赵元初没能再看到沈澈。
      谁也说不清沈澈是什么时候不见的,衙役说只知道沈大哥一直在睡觉,直到晚上都不见起来,进去看的时候已经没有人了,刘大人和蔡师爷也懊悔昨天怎么没留意,沈澈虽然喜欢睡觉,但很少从白天睡到晚上。
      “赵大人,你说他昨天做了一个梦?还让你讲故事?”蔡师爷问。
      赵元初面色焦急,根本坐不下来,对蔡师爷的话也有些不耐烦:“就是那个穿绿衣服的蚱蜢的故事,他说梦见了穿绿衣服的人,问他一年有几个季节。。。说这些有什么用?都想想他可能会去哪!”
      刘大人虽然也是一脸忧虑,不过还是说道:“赵大人不要急,急是找不到人的。。。”
      “再没别的了?”蔡师爷问。
      还有,我想让他叫我的名字,但他没有叫。。。赵元初不想说。
      刘大人摇了摇头:“这个故事谁都知道。”
      蔡师爷却皱起眉头:“人没精神的时候不爱说话,他为什么要提起这个谁都知道的故事?”
      为什么?赵元初按捺着焦急的心情想了一下:“可能因为他正好做了这样的梦。”
      蔡师爷像是没听见,自顾自思忖着:“一年有几季。。。当然是四季,蚱蜢只能活到秋天才会说是三季。。。现在是。。。”
      咣啷一声椅子翻倒了,蔡师爷站起来大声问道:“刘大人,那天沈澈说什么来着?”
      “哪天?你怎么了?”刘大人见蔡师爷脸色发白,顿时惊愕了。
      “说请府衙的人吃饭那天,他说以后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蔡师爷急促地问。
      刘大人想了一下:“是有这句话,蔡师爷,你是什么意思?”
      蔡师爷还没开口,赵元初已经往后院跑去。
      房间像往常一样干净整齐,床铺也收拾过,赵元初一把扯过被单仔细查看,看着看着头晕了一下,视线顿时一片模糊。
      “这是。。。是血!刘大人,全搞错了,他洗的是血!”蔡师爷拿着被单的手直发抖。
      一层淡淡的痕迹晕染在被单上,还有枕头,平时谁也不会留意这些地方。
      “蔡师爷,你刚才的意思是。。。”刘大人也慌了。
      “马上就到秋天,他是在暗示赵大人,他很可能早就知道自己。。。”蔡师爷不忍心说下去。
      “这孩子,脸色一直不好,成天咳嗽、睡觉,可是谁也没往坏的地方想,他。。。他怎么就从来不提呢?他还年轻啊!”刘大人狠狠地跺着脚。
      赵元初已经看不清眼前的路,幸好骑在马上,马一直把他带到了王府。
      “父王,父王,他要死了!我找不到他!他走了!”
      端王手里的茶杯一下子掉在地上,差点没认出这是自己的儿子,早上出门的时候还满面笑容,这会脸上被泪水掩盖得让人看不清容貌,这真是元初?
      “谁?他是。。。”端王立刻闭上嘴,还有谁?还能有谁?
      “父王。。。我心里。。。难受。。。”赵元初拼命撕扯着自己胸口的衣服,痛苦地几乎要倒在地上。
      端王站了起来:“元初!是男人就要想办法,哭有什么用?跟我进宫!”
      为找一个衙门的捕快而全城戒严,一下子了轰动全京城,不光是府衙的三十几个衙役全部上街,连御林军也出动了三千人。
      “每家每户,每一寸地,只要是能站住脚的地方,都要仔细找!”赵元初已经稳住心情,或者说硬是克制住了内心的焦急与悲痛。
      端王知道这次的搜寻关乎着自己儿子的性命,也衣不解带地到军营里坐镇,并且叮嘱秦越:“秦大人,夜里也不能停下,没时间了!”
      没时间了。赵元初觉得似乎在哪里听到过这样的话。
      —“你都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他喜欢你,还看到。。。”戚飞羽忽然停住了。
      —“什么?”
      —“告诉他你喜欢和他在一起的感觉,他喜欢你很久了,所以要快点告诉他。”
      —元初,以后会有人替我这样叫你,你一定要珍惜,时间从不为谁停留,所以不要留下遗憾!”
      时间从不为谁停留。戚飞羽,他早就知道了。那样精通医术又怎么会看不出来?
      时常咳嗽,吐血,苍白的脸色,单薄的身体。。。推说不喜欢吃药所以不喜欢让大夫给自己看病,他是怕被自己发现这是无法医治的病!所以,在父王终于允许交往以后也没有流露出过多的笑容。
      澈,不肯叫我的名字就离开,是怕我伤心吗?你真笨,真傻,我根本没办法一个人吃饭,那样的情景太可怕了,我不敢去想!
      两天过去,搜索毫无结果,城里已经找不出没有被反复翻动过的地方,皇帝来了御林军营,在这样的大庭广众下端王也得行礼,只有赵元初高大的身影呆呆地站立着,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
      “元初!”
      “大人,大人。。。”
      赵元初好像没听见,又好像听见了,却惘然不顾。
      “元初,逝水如斯,人亦如此。”皇帝说。
      “弱水三千,只此一人。”赵元初说。
      “如果找不到呢?”皇帝问。
      “总有一个地方能找到。”赵元初回答。
      这是一句不祥的话。
      皇帝皱起了眉头:“元初,你是储君,知道吗?”
      这句话传到了每一个人的耳中。皇帝无子嗣,如果有不测,赵元初就是第一个继承王位的人,虽然这个道理谁都知道,但皇帝年轻健康,没有人会多想,皇帝自然也不会过早地宣布王位继承人。可今天这句话竟然从的皇帝口中说出来,意义非凡。
      赵元初说:“皇兄,即便是千里江山万人颂赞,在我心中也比不上一个人的容颜,若是他死了,世间一切便再没了颜色。”
      时间越久,找到的机会就越渺茫,刚开始赵元初带着人马在城里到处搜寻,只要听说发现了相貌身高相似的人就立刻赶过去,虽然每天只休息一个时辰,接过手下端来的食物看也不看就囫囵吃下,但还能支撑得住,但到了第五天,赵元初不再说话也不再吃东西,连水也不喝了。
      这天对常人来说只是一个普通的节气—立秋。
      和端王商量过后,秦越找了一小桶酒拿来:“心情不好的时候喝一点也无妨。”
      酒香四溢,赵元初好像没有闻见,也没有听见。
      “大人要是不想喝酒至少也要喝点水,要是真的找到了,大人的身体却坏了,还怎么去见他?”
      赵元初看着面前装酒的木桶直发呆。
      秦越干脆提起酒桶倒进碗里递到赵元初面前,不料赵元初一把抢过酒桶摔在地上,站起来便向大营外跑去。
      “快!快跟上!”秦越一面上马一面大喊。
      赵元初的马一直保持着最快速度,秦越和一队士兵尽力跟在后面,还好城中已经戒严,道路畅通,秦越发现这是往西郊的方向。
      远远看到庙宇的红墙,继而是一片茂密的灌木丛,赵元初知道灌木从后面有一扇简陋的柴门,里面有一座低檐的茅屋。
      这是他的家,他会在里面吗?
      似乎一切都没有改变过,只有地上多了一根燃过的蜡烛,赵元初的眼睛里突然有了光泽:“他真的回来了!他就在这里!”
      手下士兵早已站在四周,一听这句话呼拉一声尽数了冲出去,赵元初正要往外走,被秦越一把拉住了。
      “放手!”
      身为御林军副统领的秦越也是身手不凡的人,却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掀在了地上。
      “赵大人!”秦越迟疑了一下,拿起蜡烛递给赵元初。
      赵元初没有接,而是继续向外走去:“他一定就在附近,就在附近,不过这里地方很大。。。”
      “赵大人,这蜡烛至少已经熄了两天了!”秦越只得大声说道。
      一层薄薄的灰尘蒙在烛芯上。
      赵元初终于站住了。
      “秦越,你知道吗?这屋子旁边有一口井,里面的水是甜的。”
      井还是那口井,用来喝水的木桶就放在井边,可是,人呢?
      —“好吧,你既然能叫我的名字,为什么我不能这样叫你?”
      —“元初。”
      曾经发生过的,即使是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不小心就会藏进心里变成记忆,而记忆并不永远美好,它可能是一把刀,突然有一天让你痛彻心扉。
      “大人,这附近很荒凉,只有两座坟,倒是坟头上有烧过纸的痕迹。”士兵回来说。
      坟上的草清理得干干净净,墓碑也擦拭过,他是回来拜祭父母的,可为什么又走了呢?要去一个谁也找不到的地方吗?
      赵元初看着眼前的坟墓出了神,最后一语不发上了马,向着皇城奔去。
      军营里的情况发生了改变,刘大人和蔡师爷正和端王坐在一起,一看到赵元初,三个人同时站了起来。
      “元初,你去哪了?有线索没有?”端王问道。
      赵元初没有回答,只是问了句:“皇上在哪?”
      “皇上今天没有来,”端王忍不住又道问,“你找皇上?”
      赵元初转身便走。
      “元初,有件重要的事。。。”端王的嗓音开始发颤。
      赵元初立刻转过身:“是不是找到他了?在哪?在哪?!”
      赵元初的脸上泛起一片奇异的红晕,眼里的光芒已经接近疯狂,端王捂着心口,不知道该怎样把消息说出来。
      刘大人道:“赵大人冷静,人还没有找到,但是今天下午他的马回来了。”
      “马。。。马回来了。。。”赵元初愣愣地重复。
      自从那天匆匆离开府衙就没有再去过,自己完全忘了问他走的时候有没有骑马。
      难道他去了很远的地方?
      可是,马独自回来。。。人呢?人在哪?
      “赵大人,那匹马已经带来了,就在外面!”蔡大人立刻说道。
      因为双手哆嗦的厉害,马缰掉了两次,赵元初咬着牙解开缰绳,在这匹一直陪了沈澈五天的马的头上轻轻抚摸着。
      “如果你还记得是哪里,请带我去,不管是生是死,我一定要找到他!这是最后的机会了!”
      一匹脱缰的骏马从御林军大营飞驰而出,赵元初纵马紧随在后,而跟在赵元初身后的,是御林军的五百骑兵。平成二十三年,震耳欲聋的马蹄声穿过了京城的十里长街,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