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少年初尝败滋味01 ...

  •   公元450年,汝河之南。戍主陈宪困守城中,焦急无措。城池的外围,是重重的敌军。几天前,陈宪得到朝廷传来的消息,说我大宋军队已然开拔,由宁朔将军臧质率领,星夜赶赴救援。可自此以后,无论陈宪派出去多少探马,却始终换不回哪怕一丁点儿援军的消息。
      多少优秀的斥候就此陷没在敌军的血阵中了!陈宪长长地感叹。每当想起他亲手捧酒践行、出城侦察的帐下精兵,陈宪眼中就泛起了泪光。
      他站在楼头向城外眺望,鲜卑族的骑兵正在绕城巡行,大军正在秣马厉兵,看来是准备发动最后的总攻了。
      陈宪扭头盯着身后的副将:“召集将士,决一死战!”

      陈宪不知道的是,臧质的援军早已从汝南的方向回师,转道彭城。那是一个比汝南重要百倍的地方,鲜卑族主帅拓跋焘亲率重兵正在向此方向进攻。鲜卑族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游牧民族,战斗力极高,已占据了北方的大半个中国,正虎视眈眈,觊觎着南方的肥沃土地。
      臧质军队的先锋部队急行了一昼夜,赶到了盱眙一带。
      这支先锋部队的副统帅萧道成,是金紫光禄大夫萧承之的三公子。在他身旁纵马疾驰的,是主帅胡宗之。
      “道成,急行一天了,你还能扛得住吧?”胡宗之看着这位年轻的公子,听起来很关怀地问道。
      “我没有关系,不过确实需要稍事休整。步兵显然已跟不上了,骑兵的马匹也愈发无力,这样下去我们的战斗力会大幅下降。”萧道成虽然年轻气盛,但胡宗之的意思他却很清楚:跑不动了。于是便顺着主帅的态度答道。
      其实,萧道成打心眼里看不起胡宗之,觉得他软弱无能,可是麾下这三千军士全是他的。萧道成自己没有军队,他是奉宋文帝的旨意去向臧质传旨的,可臧质却留他帐下听命。道成这次传达的旨意就是授予臧质节制调度各部队的权力,既然臧将军有令,他也不得不从。现在奉令与胡宗之一起率军打先锋,萧道成心中没底,他很明显地感觉到这支部队军心涣散,实力不济,对即将到来的两军交锋毫无警觉感。
      会失败啊,会失败的。
      道成心中念叨着,可并不气馁或是胆怯。八年前,他曾率领偏军在沔河以北大败蛮族,当时,他只有16岁。18岁时,他率军在丘槛山第一次与鲜卑族大军正式交锋,两战两胜,最终成功将敌人赶走。这几次战斗让萧道成声名远扬,同宗的远亲、时任雍州刺史的萧思话注意到了这个少年,便奏请皇上,让道成跟在身边,讨伐樊邓一带的蛮族。道成现在已是宋王朝内外公认的良将,被朝廷授予左军中兵参军之职,父亲还给自己起了个小名,叫“斗将”。
      想起父亲,萧道成不禁又有一些伤感。四年前,父亲过世了,武进萧家崛起的重任,必须由自己肩负起来了。
      胡宗之此时并没有在意萧道成脸上时晴时阴的神色,只顾坐在树下大口喘着粗气,心想臧将军交代说这小子是萧刺史的亲戚,父亲也曾是一名勇将,但毕竟他只有24岁,嘴上无毛,能有多大能耐。行军这些天,对自己的军士又是命令又是呵斥的,感觉真不快活。
      萧道成看看天色,走到胡宗之面前:“将军,该进发了,如果拓跋焘已经到达了淮河边,我们的形势就危急了。”
      “好,我们走。你去调度一下步兵,殿后。”
      萧道成明白这是把自己支开,干最麻烦的活,到后军去督促步兵加紧行军。而他在前面统率骑兵,还可以控制行军速度。他没有作声,把马头一拨,撒开蹄子向步兵队伍冲去。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