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鞋成离开 ...

  •   “笃笃笃——”穿着褐色短褐的王木匠正坐在医馆后院隔间的临时操作台前左手凿子右手小锤小心翼翼地对内增高鞋底形状进行最后一次微调。
      院中的梨树被风吹雨打,花瓣扑簌簌的落下,雨丝绵绵的粘连在龟背锦的格扇上,屋里的光线有些晦暗,柔柔的烛光带来几分暖意。
      “这回打磨好了你再试试,应该就差不离了。”余一味闲闲坐在一旁的罗汉床上,手捧着一杯滚烫的姜糖茶,对小几对面的黄瑜道。
      着实没想到误打误撞就进了鼎鼎大名“东黄”的医馆,更不曾料到这东黄的独孙不爱医术独爱钱,在经商方面天资卓绝,自己是个有手腕的,家里更是连出两代阁臣的黄家,人脉背景雄厚,可以说只要他想,富可敌国不是难事。
      光着脚丫的黄瑜嗯一声,手里举着已经空了的茶杯干干的哚着,兀自沉浸在各种赚钱计划中,双目中透出凌厉耀眼的光芒。
      这才是真正的他吧。余一味内心有些叹息,士农工商,商为贱,若是早投生个七八十年,医家黄家,他自可以大展拳脚,现如今,改换门庭的黄家,读书入仕的风尚如一根粗壮结实的铁链狠狠地束缚着他的手脚,且作为医术传承的一脉,他肩上还有着不可推却的责任。
      娶了自己,还真是一个绝佳的选择,自己的家世背景雄厚,可承袭医术,不会阻挠他做想做的事,甚至还会支持。这样叫人心动的诱惑天天在眼跟前晃悠,他依旧大大方方,初心不改,这份心性,余一味相信不论怎样,他定能叫他自个儿过得好。这是个叫人想操心都不能的小弟弟啊~余一味有些心疼但更多的是欣赏和骄傲。
      “少爷,好了,您试试。”王木匠抓着打磨好鞋底,兴冲冲三两步来到黄瑜跟前,待黄瑜两只脚都落实了,将鞋底连同脚丫一起用布一扎。
      黄瑜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走动,起先还略有几分谨慎,后来越走越顺畅,竟是在隔间里又跑又跳地打起圈来。
      “呦!还真叫你们给弄出来了!”黄老爷子叫这番动静给闹的,进来正好瞧见这一幕。
      余一味没说话,只微笑着看着黄瑜一秒钟变芝兰玉树的贵公子,十分有仪态地走到黄老爷子跟前,比划个头。
      “往后可不用踮着脚在柜台前了。”老爷子慈爱的摸了摸小孙孙的脑瓜。
      “也不好多穿,骨头还没长成呢。脱下来吧,剩下照先前定好的式样找鞋匠做好就成了。”余一味怕黄瑜欢喜地时时刻刻穿着伤了脚,立马给泼冷水,好叫这小萝卜头冷静下来。
      黄瑜穿回原先的翘头履,好一番吩咐打发走了王木匠,转头笑眯眯丢出一句,“今天天气不错,叫一桌醉仙楼的酒菜如何?”
      “要一壶上好的花雕。”孙子难得大方,老爷子赶紧谋福利。
      余一味无语地望着外边阴雨连绵,罢了,有好菜吃就好。
      午后,连绵的雨丝非但没有停下来反而愈来愈密集,愈来愈急促,瓢泼似的,街面上很快便积起水来,淹没了脚踝。石基上的医馆里,黄老爷子吃饱喝足闲极无聊,又开始各种八卦吐槽,絮絮叨叨;余一味在一旁翻拣药材,时不时插上两句,十分捧场,老爷子说的更起劲儿了;黄瑜在一旁闷不吭声地写着内增高鞋贩售详细计划,脸上一会儿赞同一会儿鄙夷,脸谱似的变来变去,一屋子三个倒是分外和谐。
      “嘿,打东边来了个轿子!这天气,这么样赶着,十有八九就奔着余大夫去的。”老爷子感慨道。
      余一味往倾盆大雨中闲闲一瞥,朦胧中,四个大汉步伐稳健,趟着小腿肚深的泥水,抬着一顶蓝呢锡顶官轿在雨中飞驰而过。
      “嗯,很有可能。”余一味埋下头继续忙着,顺嘴回应。大夫镇上,东边来往西边去的,除了找大夫就是找大夫。乘着这样轿子的人家,这般紧急,要找的不是余大夫就是自家老爹了。随即就是一激灵,不好!
      “要说这医谷当真钟灵毓秀,人才辈出。镇上的余大夫,医术了得,大方脉、小方脉、妇人科、金镞科样样精通,更难得为人谦逊,一颗仁心……”老爷子说的兴致勃勃,如开闸的江水般滔滔不绝。
      果不其然,老爷子又开启夸赞余氏模式了。这八天,余一味从开始的一本正经认真专注到麻木习惯,至今已能听上句猜下句,余一味颇有些吐槽无能了。瞟一眼柜台上的黄瑜,小脸紧绷着撇了撇嘴。黄家爷孙二人对待余大夫的态度对比起来还是那么微妙。
      不过这点子微妙已经不重要了,经过这些天黄家爷孙的内行透底,余一味基本已经定下那位与医谷有些关联的余大夫,只等鞋子做成就离开。
      清闲的日子不多了。
      时间在黄老爷子的唠叨中过得飞快,离家的第十二日这天清晨,内增高绣花绸布靴经过反复修改终于定下来,一夜赶制成品,只等着最后试穿。
      今日验收成果的日子,余一味早早来到医馆。
      太阳才刚冒了个头,一路上的医馆好些还关着,黄家医馆却一反常态开张了许久,门前打扫的非常干净,只余下干燥凌乱的水渍。
      不必说,定是黄瑜那小子折腾的无疑了,也不知究竟是几时起的,高兴成这样!余一味笑着腹诽迈步进门。
      大堂无人,院子里小包子黄瑜正跟着老爷子练五禽戏,余一味默默地倚着门观望。阳光穿过院墙的漏窗,在地上投下倾斜精致的暗影,爷孙俩便在这光与影中来去穿梭。这般岁月静好,难得离去前能见得。
      “哥哥早,张妈妈今日做了拿手的蒸饺,等会儿定要尝一尝。”收了功,小包子一眼瞧见余一味,欢快地邀请。
      “爷爷,小黄瑜早,今天我可是有口福了。”余一味笑着打招呼,忽然想起上辈子寒假有天赖在死党家,离开前一大早,阿姨特意煮了饺子,说出门吃饺子是盼团圆的意思。如今所处时代的饺子并没有这个意思,奇异的是余一味内心同当时一样,温暖的紧。
      三人一起温馨地解决完早食,便到大堂各自就位。老爷子一如以往,一壶茶,一本医书,往长案后一坐,优哉游哉;小黄瑜看着是在拨算盘,就是重来了好几回,门口稍有响动就抬头看,显然心不在焉;余一味倒是自在,慢腾腾将个拣药的活计生生做成精雕细琢般仔细,剩下的药就这一小点,怎么着也得拣够了这最后一天,这可真是个技术活。
      三个人摸鱼到日上三竿,小黄瑜不知抬了多少次头,总算等来了步履匆匆抱着包袱的管事。
      小黄瑜将算盘往旁边一撇,故作镇定的绷着脸定定地坐在椅子上,看着才来的管事。若非知道先前他魂不守舍的样子,余一味都要被他唬住了。
      管事显见得是被唬住了,好一番告罪,小黄瑜高拿轻放饶过。一番棍子加甜枣干翻了管事,小黄瑜这才从椅子上下来,往后院走去。余一味在一旁闷不吭声看完戏,默默地跟在小包子后边走了。黄老爷子也想凑个热闹,不巧来了位病患,绊住了。
      后院堂屋,罗汉床上。黄瑜小心打开包袱,一双精致的墨竹绣花绸布靴展现在眼前。鞋头一个短尖上翘,与时人常穿的布靴类似,尖头光洁,仅两边疏密得宜的绣着墨竹,十分文雅,比之现代的鞋子更像是一尊艺术品。余一味身为医谷谷主之女,精致的衣裳鞋袜不知凡几,也不得不承认这双鞋是当真漂亮,小黄瑜手底下着实有一班人才。
      黄瑜托着鞋子打量,十分满意,两下蹬掉脚上的鞋子,换上布靴,往地上上一站。好一个翩翩少年郎!端的是眉目如画,气质卓然。当真养眼!余一味完全没什么不好意思承认当初那份亲近泰半是见美起意。
      黄瑜试好鞋子,余一味便起身准备回大堂,不想却被小包子留下。余一味留意到管事态度的迅速转变,没多在意,只在一旁默默地等着小包子条理清晰地吩咐完管事接下来的各项事宜,时不时喝口茶,心里盘算着,不知道是有什么事。
      打发走管事,小包子从一旁的柜子里拿出一个匣子,对余一味道,“这鞋子能制成,全仗哥哥奇思妙想,这是哥哥应得的一份,可不要推辞。”说着将匣子推到余一味面前。
      余一味打开匣子,拿出里面的文书一看,小包子分了一成干股给自己,不多不少,的确合规矩,当即收下挑眉揶揄,“谁说我要推辞?我跟你可不见外。倒是你,往后有好点子找你可别不见人。”
      黄瑜有经商头脑,手底下资源丰厚,只要有点子他就能给变成钱,更难得人品贵重,两个人投契。有这样一条路,往后再不济,余一味总不会饿死在外头。碰碰嘴皮子就有钱赚,余一味乐意的紧。
      鞋子已成,余一味便不打算再留下,当即向小包子说明。小包子聪慧,早料到今日,也不叫余一味多留,立马赶了出门。
      余一味捧着一大把铜钱,站在医馆门口,呆呆的看着堵在门口的小包子。
      这小包子,抽什么风。罢了,谁叫他是个小弟弟。余一味摸不着头脑,叹息一声,转身离去。
      昨日收到余老爹来信,拜师一事已经应允,巧的是余大夫正是医谷上一任谷主(余老爹的师父)的儿子。和老爹一起长大,想想自己跟余桐,拜师该是没有问题。
      余一味径直回了客栈,打定主意将自己收拾的精精神神的,明日便上门拜师。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