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引子 ...
-
虚空之初,无尽虚无,唯有浑沌,孕育其中。而浑沌之内,也无一切实质,只有最原始的阴阳二气,和金木水火土五行之灵充斥其中。
浑沌在虚空之中漂浮着,经历了亿万年。体内的阴阳二气和五行之灵越发的宏伟磅礴。
然而,五行之灵既相生相克、又反生反克;阴阳二气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故而,阴阳五行越是宏大,浑沌之内的相互冲撞便越是激烈。
终于一日,浑沌不堪承受体内之汹涌,炸裂开来。于是,阴阳二气清而上浮、五行之灵浊而下坠。
五行之中,土灵最重,汇集成型,化作大地;土又生金,于是金灵与土灵相互交合,藏于大地深处;金又生水,故而水灵最初也汇集于大地之内,后来滋生壮大,终于冲出地表,遂成江河湖海;水又生木,于是木灵依水蔓延,花草树木覆盖大地,雄伟者如扶桑之盛,通天接地;而木又生火,大木触及阴阳,遂生雷火;而雷火焚烧草木,灰烬落地化泥,增益大地,又涨土灵之力。
如是,土、金、水、木、火循环罔替,地球遂成均衡之势。
阴阳二气与五行之灵本为浑沌一体,虽然清浊分离,但终究是同气连枝。阴阳二气上浮之后,无限蔓延,虽然大到无边无际,却始终环绕着五行之灵合成的地球。
这阴阳二气,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故而,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阳极之时,便吸纳土、金、火之灵力,而衍生恒星。其一便是日,又名太阳;阴极之时,又纳土、水、木之灵而衍生行星。其一便是月,又名太阴。
经过亿万年的光阴更迭,阴阳二气蔓延至无边无际,衍生的恒星和行星无以数计,便成了无限之宇宙。
大地载生万物、金灵藏于其内、水灵溢于其表、木灵附于其外、火灵下自阴阳。虽说是循环均衡,但那是大势的均衡,并非时时均衡、处处均衡。
譬如,春回地暖之时,冰化为水,促使万木荣发,则木灵必强于一时。繁盛至极,便衍生出木属之生灵,如蛟、獬、狼、犴;而金秋叶落之季,天始转寒,地气内敛,增益地内金灵,则金灵又一时强盛。至强之时,便又衍生出金属之生灵,如龙、牛、羊、犬。
同样的,阴阳二气也是如此。再譬如,盛夏时节,阳气至刚,而阴气衰弱。此时便又有阳属之生灵降世,如马、兔、鸡、鼠;而到了隆冬之际,阴阳更替,又使阴盛阳衰,便又生阴属之生灵,如狐、鹿、乌、燕。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五行之灵和阴阳二气所蕴含的灵力,广义上又分为有形之力和无形之力两宗。有形之力称为灵踪、无形之力称为灵本。
譬如,水灵滋润万物,众生皆赖之得以生存,似此种能力便是无形之力,称为灵本;而水又有狂澜怒涛,能摧毁万物,此种便是有形之力,称为灵踪。
灵踪看似磅礴浩大,威力无穷,却主一个“灭”字;而灵本看似无影无形,不为人知,但却主一个“生”字。有生有灭,也正是均衡大道之根本。
世间生灵皆是五行阴阳所衍生,自然也顺利成章的继承了灵踪和灵本这两重灵性。到了生灵身上,灵本转化为生灵的灵根,主增精神,可使生灵聪慧,能识理明道,辨周天相;而灵踪则化为生灵的灵骨,主增体力,小到行动坐立走、大至腾飞隐遁移,都是靠灵骨得以完成。
自天地之初,五行和阴阳便不断的强弱更替,时刻变化。这种变化又分为大势变化和生克变化两种。
浑沌初开之时,阴阳五行的灵气已经积蓄了亿载万年,未曾丝毫外泄。所以,五行阴阳之灵力极为宏大饱满。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五行之灵不断生克,又滋生万物,其灵力日渐消耗,越来越趋向平缓祥和;同样的,阴阳二气盛衰更替,不断蔓延,且孕育星体及生灵无数,其灵力也日渐消减,慢慢归向柔和。这便是大势的变化。
而生克变化则是时时发生的,春夏秋冬交互、寒热温凉更迭,时而金强、时而木盛、时而阳刚、时而阴柔,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波动。
而阴阳五行灵力强弱的变化,自然也就直接影响了他们所衍生的生灵。
天地初成之时,阴阳二气充盈、五行之灵饱满,所育生之生灵便大多雄异。如果再赶上生克变化至强的时节,那生灵更是强到无以复加。
譬如,天地之初,春分时节,木灵盛至巅峰。此时应运而生的蛟,长过万丈,腹生五爪,其头如牛,能行云布雨、驾风唤水,号称苍角。
夏至之时,阳气最盛,此时孕生的鸡,大如山岳,爪如巨柱,双翼张开时,遮天蔽日。每个眼窝中都长有两颗眼珠,可视周天万相,号称重明。
秋分之际,金灵最强,此时所生之羊,通体雪白,背生双翼,四蹄能踏碎山岳。又极其聪慧,知古通今,号称白泽。
冬至时节,又阴气盛极,此时应运而生的狐,有银光罩体,动则生风,天生九尾,最善变化,号称幻狐。
冬去春回,周而复始,天地间所孕育的生灵难以数计,其中雄伟的巨灵也越来越多。
但无论是普通生灵,还是雄异的巨灵,自身却都只有单种的灵性。或为金、或为土、或为阳、或为阴……,都取决于其出生时的灵场环境。
而天地间的生灵若求本溯源,却都是浑沌造化之物,对于阴阳五行均衡的向往乃是天性。于是,万生万灵便开始各自寻求通往均衡的途径,这便是后天的修炼。
不知何时,有一类生灵,天生聪慧,善于冥思。经历万万载修持之后,终于洞悉五行,通晓阴阳,修成全体灵根,化为人形,得证神道,此一类便是神族。
最早得证神道的,乃是一夏至正午所生火灵之蛇,天生六翼,其长万丈。第一个修持成神,成天地间第一神尊,后称女娲。
又有一类生灵,天生灵骨奇异,最善吐纳之法,万万年苦修之后,终于将阴阳五行之气息通行于内,修成全体灵骨,也化为人形,得证仙道,此一类便是仙族。
有一秋分申时所生之牛,大如山岳,双足四角,第一个修炼成仙,为天地间第一仙尊,后称鸿钧。
再有一类生灵,天生极其庞大,脚踏大地,手触阴阳,经历累年苦修,五行阴阳之灵俱附于其表,且与之感应相融。终于这一类也化作人形,得证圣道,成为圣族。
最早有一春分寅时所生之犴,其高万仞,目有青光,可照万里,第一个得证成圣,为天地间第一圣尊,后称盘古。
还有一类生灵,天生灵巧,善于变通,知道日月既是阴阳所生,又含五行之灵,便参拜日月。模仿日之阴晴升落、揣度月之藏显圆缺。经历万万载推敲琢磨,终于将阴阳五行之灵性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练成阴阳五行之术,通过幻化,也变为人形,得证妖道,成为妖族。
青丘山有一冬至子时所生之狐,通体银光,疾如雷电,九尾如龙,第一个修成妖道,成天地间第一妖尊,后称皋离。
以上四类巨灵都是得证大道,成就圆满的。但是,自古而今,得成圆满的都必定是极少数,就算是远古巨灵,也不例外。
究其原因,主要有二。其一,修炼之过程太过艰难凶险,不知要渡多少重劫难,又不知要受多少次迭骨易筋之痛。所以,即便是上古巨灵,也极少有能承受的,大多半途而废了;其二,后天的修炼也须天分和方法,如果天分不足或方向不对,那即便是能持之以恒,也很难得成正果。
但又有道是,“一分耕耘,便有一分收获”。虽然绝大多数生灵没能得成圆满,但后天的修行也让他们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其中,佼佼者又有两类。其中一类,苦修灵骨,虽终不能全具五行阴阳之灵,但却让本身灵骨巨变,得移山撼海之力,称为巨兽。
北冥有一冬至所生之鱼,长逾千丈,其名曰鲲。每逢月圆之夜,便出海遥拜,万年如一。忽然一日,脱胎换骨,腾出海面,化为巨鸟。其状似雕,翅有金翎,双翼展开,遮天蔽日。腾起即可万里、振翅便生飓风,号称鲲鹏,乃天地巨兽之首。
另有一类巨灵,苦修灵根万万载,虽未得圆满,却使本身灵根异常宏大,对本灵之力了然于胸,修成驾御本灵的强大灵术,称为灵兽。
凶犁有一秋分时孕生之龙,体态雄异,五爪四角,善能行云布雨、唤水成遁,名曰青龙。青龙万万年苦修灵根,虽也不能得成圆满,却使自身灵性达至巅峰,得宏大法力。忽一日,脊背生出六翼,遍体换做金鳞,第一个脱胎修成灵兽,号称应龙。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天地间的灵兽、巨兽以及各类巨灵越来越多。这些巨大的灵力个体,虽然阴阳五行不全,但自身灵力却异常宏大。它们的灵场反而影响了自然天地,打破了天地间阴阳五行的局部均衡。
天地因而开始频繁变动,时而洪水滔天、时而火山乱动、时而山岳突起、时而沧海不见。天地几乎陷入洪荒颠沛之势,众弱小生灵苦处于灭顶之灾。
神尊女娲,悲天悯人,见天地众生之厄难,无尽怅然。为了维护天地间的均衡根本,女娲决定替天繁衍,创造五行阴阳均衡的生灵,以缩减生灵差异带来的动荡。
神尊女娲遍观世界,终于找到了一处安静的福地,为之取名华夏。女娲仿照自己的样子,用泥土塑造出许多的泥偶。然后采集天地间的五行之灵,用金木水火土五种灵力,分别唤醒这些泥偶的四至与躯干、血肉筋骨皮、心肝脾肺肾、眼耳口舌鼻,人族由此诞生。
神尊又采集阴阳二气之灵,将其分开注入人族体内,使阳者为男、阴者为女,阴阳交合便可繁衍不息。
为了保护弱小的人族,使他们可以繁衍壮大,神尊女娲又在华夏四周布下结界,用以防止外族的侵入。
这一系列的大工程,也让女娲也损耗了极大的元灵。一切妥善之后,女娲便离开了华夏。回到神府,开始闭关修炼,这一闭关便是五百年。
而这五百年里,华夏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故。女娲虽然给了人族繁衍的天性,但却没有设置度的限制。人族开始在华夏无节制的繁衍,数量迅速庞大起来。
女娲的结界只是对外防御,但却没想到人类的数量增加如此迅速,聚集的灵力居然从内部破坏了结界。
地球有人类这种生灵存在的消息不胫而走,这让那些巨兽、巨灵等等外族欣喜若狂。它们都认为,人族这种弱小的完全体生灵,一定是天地的恩赐,必定是来辅助他们得成圆满的。
一时间天下涌动,无数的外族巨灵涌向华夏,开始了对人族的摧残。弱小的人族几乎没有抵抗能力,开始任由这些怪兽凶族宰割摧残,陷入灭族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