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风烛 ...
-
在瑞士日内瓦生物医学学术会议上,一位来自中国的年轻人在面对台下诸多国际界的专家面前,正有声有色地介绍着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一页页载满英文的ppt传达出各种图形和符号,一口流利的纯正英国伦敦音,举止间透露出贵族的修养和严谨的思维。这位年轻人,于四年前留学英国剑桥,在成功获取博士学位后,毅然选择归国,在国家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一直在寻找攻克生物学记忆移植这一技术难题,毫无疑问,他绝对是如今科学界的新起之秀。
“尹铭旭先生,您目前的研发成果停留在理论阶段,还是已经进入实验室试点阶段?”一位带着黑框眼镜的记者前来采访。伴着咔咔响的闪光灯,尹明旭镇定、不慌的回答:“不久之后,这一理论将会在整个世界被广泛采用”,他的话语里透着说不出的自信和骄傲。
在会议上,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生物学泰斗,唐垏礼先生,他是一位著名的生物学家,在生物医疗及生物细胞学领域有精湛的学术成果,由于中国在□□期间的动荡,唐垏礼辗转通过台湾前往欧洲,一度以思念故土乡情而数次希望回国探亲,但因各种因素未能如愿。如今,已是耄耋之间的唐垏礼先生,在异国他乡看到国家的年轻人如此有出息,甚是惊喜,瞬间引燃了他几十年来对故土的思念之情。唐老先生在会议休息室静静地等待采访结束。
尹铭旭与中外记者的集中采访结束后,他径直走向会议厅的正门,彼时温暖的阳光如春水般柔软,洒在会议厅外绿茵满满的草地上,他抬手看了看手表,已经午时。
“年轻人,有志向,今天的报告非常引人入胜,是生物界的一个突破,恭喜你。”尹铭旭顺着声音的方向,看到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的老者踱步走来。”
“您是?”
“年轻人,听过唐垏礼的故事吗?”
“您就是……”尹铭旭有一些惊愕,站在他眼前的这位老者,竞是他进入生物学术界以来梦寐以求要企及的大家,他有些惊诧,但立马回过神来,上前尊敬的鞠了一躬。
“年轻人,不要客气,我们同根同源,从事着同样的职业,你年轻有为,回国效力,自然比我要高尚的多,如今我已耄耋之年,难以重回故土,为生我养我的那片广袤天地去施展拳脚了。”唐老先生说话的声音里有些颤抖,他激动,亲切,柔和,尹铭旭有些紧张的心开始放松了下来。
“唐先生,认识您是我莫大的荣幸,尤其是在这一眼望去全部是白皮肤,蓝眼睛的国外。”
“是啊,在国外的这些年,每每看到国人的成就,我都会刻意留意,这是我仅有的一点与自己的祖国有关的联系了”唐老先生有些遗憾,但又在希望中聊以自慰地说着。“我最近在生物**理论上,有一些新的想法和思路,和你今天报告的研究课题有一定的关联,有时间来我家里,把这些资料给你去琢磨吧,我老了,行动力跟不上了”
“唐先生,您对我这么信任,我该如何回报?”尹铭旭有些激动地说,在如今的学术界,大拿之间很少会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拿来分享,看似圣洁的学术殿堂正被自私、占有、虚荣和拉拢权贵所充斥着,能有学者拿出自己的想法与之分享,简直是莫大的荣幸。“下周一我准备回国,若方便的话,周日我去您家里,好好聊上一番。”尹铭旭的眼神里透露着感谢、感激和对老学者的尊重,一股敬意之情涌上心头。
“年轻人,不见不散”,唐老先生掷地有声地回应后,缓缓地走下会议厅正门的台阶,走向停在那里的车子,疾驰而去。
尹铭旭站在台阶处,顿了顿神,刚才发生的一切像是做梦一样,唐垏礼,在生物界享有盛誉的科学家,居然邀请他前去家里做客,他回想着这位学者传奇的学术生涯,想象最近攻克难题已经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周日与唐老先生一番交流,能否给他启发,打开思维的困惑,突破最近的瓶颈,想想这些,尹铭旭迫不及待盼着周日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