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临危受命 ...
-
大晏国毓都
战火纷飞,硝烟四起,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烟味,尸横遍野,哭喊一片。
“太后!太后!”
“我…我已经不行了,皇子流落在外,无人承继大统…沁儿呢?沁儿…”
“她在那儿。”扶着太后的李大人看向旁侧的城墙。
太后看向她:“从今天起,承我之位,你就是太后,我死了之后,不必葬我,就让我落于这急流之中,顺水而去。敌近城下,一定要在李大人的辅佐下集结剩下的兵力,守住大晏!”言毕,一阵剧咳,侧身翻到坠入急流。
“姐姐!”
我叫晏祈之,小名沁儿。其实我根本不姓晏,本姓彦。十二岁那年随姐姐入宫,为帮我逃避宫廷命运,时任皇后的姐姐求皇上赐我“晏”姓。皇上多病,姐姐入宫两年便就成了太后,未能诞下皇嗣。辗转七年时光,她已经当了五个年头的太后,如今我却轮到我。
来不及多想,快步走下城墙。“召集全部将领!”
“是,太后娘娘!”
毓都城下
“速速集结各部兵力,守住毓都,加派渝、堇两州兵力前来支援!”
“是!”
“李大人,如何才能让有限的兵力发挥最大的力量?”
“这…回太后,老臣现在无法解答。”
“算了,先集结兵力再说。”
走过几处城墙,再下来时碰见总理太监身边带着一个少年。
“太后娘娘,这是于大人送来的人。”于大人是当朝一品,和李大人一样受朝廷器重的大臣。直觉告诉我,这就是我想要的人,可以以智破敌的人。
可是我却从那个少年的眼中看到了异样的光芒。
将手中的软鞭交予李大人,上前拽住那少年的衣袖:“跟我来。”
刚才的目光还停留在我的脑海中,若是送来的无用之人,便就一刀杀了他,以儆效尤。如此思虑着,我先开了口:“可知你来此所为何事?”
“为太后娘娘分忧。”
“哦?如何分忧?”
“如今兵力难以集结,强守不行,唯有智取。楚雄国力虽强,但不少佞臣,后宫更是各方势力乱的很。此次出兵我大晏毓都的正是他们当朝最耿直大将军贺兰氏,他的妹妹是兰妃,楚雄的相国辽氏最是贪财,是出了名的佞臣,只要他肯煽动得宠的韩贵妃,告诉她贺兰氏得手必然动摇她的位置,这枕头风是吹定了。所以,当务之急是准备厚礼。他们可以趁我大军西行趁虚而入,我们,自然也可以让他们鹬蚌相争。”
“好,非常好。果然是有限的兵力做无限的事情。守城的将领最多可以坚持一天一夜,厚礼的准备,以及消息的传达,就看你的了。”
“遵命。不过,恕臣斗胆,太后娘娘刚才见我,貌似想杀了我。”
我毫不避讳:“没错,因为你有了不该有的想法。”
“太后娘娘貌美,微臣不过发自本心,此违若解,但凭娘娘发落。”
好一个伶牙俐齿的少年郎。从那之后我便知道他叫寒珏。十五六岁的年纪,温润无害的面庞,却是一个满腹机关的人,这人可用,但也须防。
果然,一日夜后,危机得解,毓都得以保全。
自上任皇帝起,大晏子嗣凋零,且国力平平,自此一战更显嬴弱。要想撑起这个国家,必须修养生息,绵延子嗣。但周边各国如何肯给这个机会,皇子着落又何去何从呢?
“今日上朝,商讨之事有三。第一,此战之后,五年修养生息,如何才可让边国答应这个条件;第二,五年修整,如何强大国力;第三,王子所在,何去何从?”
“启禀太后,臣有本可奏。”站出来的是于大人。
“准。”
“结战之时,我们趁机掳来了楚雄国的贺兰将军,据探子来报,兰妃已怀有身孕,若以贺兰将军相胁,必可得五年安定之协议。届时可作交换。”
“好,很好。那么第二条呢?”
“回禀太后”回话的是我的叔父彦汇,“大晏靠近矿产,金矿、铁矿、岩土矿,各有所长,一直是发展的产业,但唯独耕地发展不足,。不如以重金发展耕种灌溉,开辟平原荒地,鼓励生产生育,减免税收。再以陶瓷工艺出口他国,引进桑丝织法,不再受制楚雄。”
“好主意,不过谁有办法拿到桑丝织法,谁又可以把陶瓷烧出特色出口他国呢?嗯?”
“这…”
“臣愿意一试。”说话的却是寒珏。经上次一战,他已被任为五品谋士。
总算站出来了吗?
“臣愿意行走民间,寻找有识之人,为太后分忧。”
哼,又是为我分忧。
“好,那引流扩耕一事就交给彦大人和李大人了。”
“臣,遵旨。”
“桑织法与陶瓷就交予寒大人去吧。”
“第三个问题。”
长久雅雀无声,我看向寒珏,,他也与我对视,并不言语。
没有答案?
“退朝。”
战乱平息以来,我几乎没睡过一个好觉。直到另外一个消息传来,我紧绷的神经终于得以微微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