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做了李鸿章的弟弟! ...

  •   晚饭前,宇文都灵译好了两纸英文,拿来见李鸿章。李鸿章派人叫来钱礼明一起商议此事。
      李鸿章展看文件,不过两页纸,却皱眉看了半天。拥有“火轮船”的洋商们一听要从太平天国把控的千里长江运送官兵到上海,无不推阻;只有英商麦李洋行愿意用自己的商船,叫做“威林密”的应命,因为是货轮,如果把人藏在舱底,一次可装两千人。但,既然肯冒险,就是奔着暴利而来,麦李洋行居然开价运费,一趟就是30万两白银!
      30万两银子一趟,而淮军新勇2000人,加上要问曾国藩求助的湘军几营,第一批淮勇要乘轮船到沪的应该是3500人,再加上军装械具,这就起码要接两趟;且还不论日后不断增募兵勇,还得花费若干趟?!李鸿章几乎无法想像;钱礼明也心惊肉跳,30万两银子是上海全城月入税收的一大半!哪怕上海官绅竭尽全力,恐怕措置绝非一朝一夕。
      见两人沉默不语,宇文都灵问:“是不是觉得要价太高昂?”
      李鸿章不做声;钱礼明不知是出于心情急迫还是要在李鸿章面前表示决心,咬着牙说:“顾不得许多,礼明这就去想办法,无论如何也要筹到第一批30万两银子,让淮勇能上得了船,能运一趟是一趟!”
      李鸿章半天才说:“奇货可居,奇货可居!中国何时有自己的轮船,方能不受这样的挤兑!”
      宇文都灵说:“两位大人,都灵觉得此事可以谈。不见得他们要多少我们就给多少。”
      李鸿章看着他,眼睛里是鼓励的神情。宇文都灵接着说:“麦李洋行奇货可居,我们可以不受他们物以稀为贵的要挟。再说本来这个价钱开得一定有很大虚数,我们不能就此就范。”
      钱礼明将信将疑,用征询的眼光看李鸿章。
      李鸿章说:“都灵说得对,必须谈一谈,对洋人我们不能过于柔软,金钱利益,出入都大有关系。这样,定甫,你约一下洋行,到安庆碰个头,谈一下价钱和细则。”
      “是!”
      “不过,此事也就我们三个知道;定甫对上海方面,还是要说明洋人要价极其高昂,务必先行筹措30万两银子解缴我处,越早越好。”
      宇文都灵心想,老李同志这算盘打得,真是精明。
      钱礼明告辞走后,李鸿章又转向他:“跟洋人谈这件事,就交给都灵了。到安庆之后,我让我幼荃弟帮着你。总之,跟洋人打交道不能太实诚,更不能太着急,必要时打打痞子腔。”
      “啊?什么是痞子腔?”
      “就是虚虚实实,辗转腾挪。麦李洋行未必知道其他洋商不敢接这个单子;亦未必确定我军就不会走陆路进兵。他们无非多赚一点少赚一点,其中分寸,就要看你把握了。”
      李鸿章胸中丘壑纵横,宇文都灵大为钦佩,但自己话是说了,能不能做得到还真没把握,不过为了取得老李的信任,必须是个坑也得跳!说不定就走了狗屎运呢。再说了,钱礼明是按照30万两银子去筹的钱,谈崩了也不怕。宇文都灵自己都奇怪,一到了异时空,自己好象换了一个人,突然间勇敢了,热血了,换在以前的满足于一个人的小趣味小天地的自己是不可能的。
      他动着小脑筋,李鸿章却又换了很恳切的声调,说:“都灵,这件事如果办成,我军能早日开到珂乡,你居功至伟!”这既是鼓励,也是施加压力。
      可是神经大条的宇文都灵根本没听出压力这一层意思,只是连忙拱手:“不敢不敢,都灵于交涉之事是毫无经验,只能说一定竭尽全力,还希望大人时时点拨,最好是有熟手为主,都灵相帮。”
      李鸿章笑了:“熟手?营中生手尚且缺乏,何来熟手!且谈且看吧,任何没做过的事也总要有人开始去做才行。”
      一转眼,北风呼啸,到了深冬。宇文都灵这一阵认真地准备着与英国人商谈,每天也去李鸿章那里看看文牍、听听情况,帮着起草一些不太要紧的书信文件,跟姜文嘉、钱礼明都混得很熟。宇文都灵因为是穿越而来,所以哪怕天天看着一大堆事情五迷三道的,但却没有他们身在其中所感到的种种压力和困苦,而只有新鲜和好奇。所以虽然工作不轻松,生活条件也太“古朴”,但他还是乐此不疲,有时把自己真的当作了李鸿章的一个幕僚。
      李鸿章等人在年底全部由合肥去往安庆淮勇大营;宇文都灵同行。要离开合肥之前,竟然有点依依不舍,这毕竟是他穿越过来的第一个落脚点,不管怎么说都是有着一定的缘分。特别是乔半仙,宇文都灵又去找了他一次,面奉银两让他好好过个年。宇文都灵知道,这次穿越任务中会遇见很多人,但有相逢就有分别,乔半仙是自己相逢的第一个朋友,就此挥别之后恐怕不会再见。这让从小生长大都市,阅历浅薄、眼界狭窄的宇文都灵未免心里有些多愁善感。
      不过到了安庆,事情就更多了,现代人本就容易淡忘,何况宇文都灵眼前的大事已经逼来,很快地淡化了乔半仙和合肥城在他心里的影子。
      按照钱礼明的约定,英国麦李洋行的船主史密斯在1862年阳历的一月中旬来到安庆商谈运兵细节。宇文都灵觉得这个时间选得挺好,洋人已经过完了圣诞节,而中国的春节随后就到,如果谈得双方满意,既是自己送给李鸿章的一份大大的晋见礼,更是好好过个中国传统年节的前奏曲。
      为了怕英国商人像蔑视落后僵化的一般满清官吏一样蔑视自己,宇文都灵在谈判的那天特意起早,穿上整齐的正装,带细条纹的黑色西装,雪白硬领,黑色领结,金色袖扣,还带上了金丝边小眼镜,头发加了几遍啫哩水,光可鉴人,一副胸有成竹的派头。和他一起去见史密斯的李昭庆觉得很好奇,没想到他哥哥的幕府中还有这样一号人物。他用欣赏的眼光打量宇文都灵的一身行头,说:“洋人衣冠虽然不尚奢华,但看着就比我们的衣服透着精明强干。不错,不错!”
      其实李昭庆自己长相也很对得起观众。他二十七八岁,和李鸿章一样生就一副挺拔的高身材,一双眼睛黑白分明,不像他哥哥那样精明,但更加英俊,又有一种富贵的公子派头。宇文都灵觉得他要是生活在自己的时代,一定秒杀众多小鲜肉。
      按照事先排练,谈判以李昭庆为中方代表,穿着他五品官衔的袍服冠带,水晶顶子,前后绣白鹇补子的深蓝色官服,襟、袖出貂毛,貂皮围领,坐在中间,纵然年轻也有居高临下之感。宇文都灵作为他的副手,与史密斯分坐左右。
      史密斯的父亲是广州十三行的老买办,他自己却是刚来中国几年的纨绔。虽然在他父亲的传授下略通中文,但自己历练很少,对中国人的认识只停留在“怕洋人”这三个字上。此次来谈运兵,他根本没好好准备,也没带随员,就是打算用一唬二吓的手法“斩”不见世面的中国人一刀。而李昭庆和宇文都灵一出场,就先声夺人,完全颠覆了史密斯对中国官员的“老迈,闭塞,愚蠢,自以为是,胆小”的印象,没想到满大人里也有这样的年轻才俊,先就有点自乱阵脚。
      李昭庆不多开口,主要是宇文都灵与史密斯以英文交谈。
      “史密斯先生,感谢您深明大义,愿为我大清王朝运送官兵,保上海一境平安。”宇文都灵向史密斯欠身致意,然后切入正题,“只是贵行开价太昂贵,我想这并不是出于先生本意。”
      “每趟可运兵员两千名,可于一周之内从安徽,抵达上海,安全而便捷,30万两白银,是实在开价。”
      “呵呵,安庆至上海之水路里程,与拉芒时海峡近似,贵国轮船,以豪华客轮而言,航行该海峡一次所需费用不过一万英镑。先生此船系货轮,且内河航运,所耗远小于海运。”宇文都灵资料找的很足,胸有成竹。
      史密斯知道那说的是实话,但“我大英轮船为中国服务,与为本国人服务相比,取价自不相同。”
      “然亦不能如此悬殊!”宇文都灵正色说,“鄙处亦同时垂询法国,比国,丹国洋行,所开价格均远远优于贵行。但鄙处认为贵国人讲信用,明事理,是我国最可信赖之挚友,即上海之战,亦多赖贵国兵力。因此,欲多商务之往来,洽两国邦交之惠好。”他看着史密斯,用诚恳的语气说:“也就是说,我们很有诚意,一样有机会赚银子,我们还是先紧着贵行。”
      史密斯不知此话虚实,但知道自己漫天要价是事实。他想了想,又拿出一副倨傲的嘴脸说:“感谢贵方如此重视我们之间的情谊;但宇文先生应该清楚,扬子江千里水路,两岸都是太平天国的大炮,作为商务轮船,我们已经是冒了太大的风险去做这件事!如果贵方不能按照这个价格,那么很遗憾我们无法承担这个风险。”
      “此点正是鄙处特别推崇贵行之处,两方既属合作,当然风险均同,鄙处亦绝不吝惜银两以作酬报。然,贵行索价与鄙处所有相去过远,鄙处不但有此首批兵员,将来更有添募,加以器械马匹,辎重军装,在在需要运输,所以必图其长远之策。是从容商议,双方长久合作而贵方获利,抑或竟无可谈余地而鄙处另找其他洋行想方法?还请史密斯先生斟酌。”宇文都灵并不着急,脸上一直挂着笑容。
      史密斯对长久合作这句话听进去了,他知道这一锤子买卖本来就做不成功,心理价位是远远低于这个价格的。既然有放长线钓大鱼的机会,何必跟自己过不去。买卖不就是讲究一个利益最大化么。与其到嘴的肥肉被别人抢去,不如先把血盆大口张得小一点。于是点头说愿意谈谈。
      宇文都灵乘机又进行“利害陈述”,说麦李洋行的利益所在尽在上海,如果兵运到不及时,上海沦陷,则洋行必然全部完蛋,那么,运送官兵,就非“仅为我国谋,亦是为贵行性命攸关也。”
      然后再给史密斯规划“美好前景”,说果然官兵顺利运到,保住上海大有希望,到时候不但与麦李洋行的合作会一直继续,银子是赚不完的;朝廷亦必封官加赏,与华尔、戈登等人一样荣膺官衔、宝星,荣耀无比,即使归国之后,亦是莫大荣誉,“哪怕多年以后,雪花飘零,先生依偎壁炉旁回忆起年轻时在中国的这份荣光,也会内心激动不已的!就是我等,也永远忘记不了先生的风范和功勋!”宇文都灵自信这几句话说得声情并茂,足以打动眼前这个涉世不深的纨绔子弟。
      就这样来来去去谈了整整三天,史密斯同意把价格降落到宇文都灵认为虽然不是相当满意,但也足以能够交代的程度;而李昭庆已经喜出望外,连连说意想不到,要拉着宇文都灵马上去报告李鸿章,请他定夺。
      看见李鸿章,他也正是一副心愿达成的高兴样子;见到他俩,说:“你们来得正好,有件大好事正好跟你们分享。今天一早曾大帅命我过行辕商谈要事,原来大帅是给我们淮军准备了丰厚的陪嫁啊!”
      “什么陪嫁?”李昭庆不大见到他老哥这么眉飞色舞,连忙相问。
      原来,曾国藩践行诺言,截留了两湖和江西的部分厘金作为淮军去上海之后的粮饷来源之一;又怕新募淮勇毕竟从来没打过正规的仗,如果一去上海就变成肉包子打狗,固然对不起朝廷,对不起大旱之望云霓的上海官民,亦对不起自己;因为淮勇毕竟是自己委托李鸿章招募应战的。于是拨了在湘军混的不得志的参将涂秋原两营、游击郭大松两营交给李鸿章,与淮军同行,帮助淮军作战。既有可靠粮饷,又给精兵强将,曾国藩给李鸿章的这一番“陪嫁”着实丰厚,李鸿章喜不自胜。
      宇文都灵说:“真是好丰厚的陪嫁!这下少荃大人终于可以放心了!”
      李昭庆笑道:“哥,我们也有好消息要告诉你!洋人答应轮船降价啦!都灵,你说吧!”
      李鸿章看向宇文都灵。
      宇文都灵说:“禀大人,经过幼荃大人和我几天折辩,史密斯终于想通了,把运价降到十八万两白银。”
      李鸿章很意外,也很嘉许,说:“一开始听都灵说可以和洋人谈谈,我也只是抱着权且一试,料其不成的心思,没想到果真能舌辩洋人,竟然撙节运费每次十二万两之多!难得,难得!”
      宇文都灵笑说:“大人,是全部十八万两,不是一趟。我军目前全部3500人,加上郭大松湘勇,自然必须分批运往上海,还有军械马匹,营帐辎重等等,加上日后续招兵勇,来来去去估计总要若干趟,所以我们和史密斯议定,从1862年4月开始,哦,就是同治元年三月开始的一年间,威林密轮均为我军做运输之用,无论趟数,总价为白银十八万两。”
      李鸿章大大出于意外,看着宇文都灵连连点头:“出乎意料,出乎意料!后生可畏啊!”
      “不敢不敢,都灵笨拙胆怯,又是初次做事,还多亏了幼荃大人坐镇交涉,方才有点底气。”宇文都灵知道李鸿章颇为看重和看好李昭庆,所以特别说明,让他俩舒坦舒坦。
      李昭庆很高兴地说:“不过都灵的一口洋文真是流利。哥,节省下来的钱给营务处吧,再给淮勇做多一套冬衣岂不正好。”
      李鸿章笑道:“我等连日忙来忙去,最实惠的就是你营务处,银子这几天连续进账,高兴吧?”
      宇文都灵说:“这也是天佑我军,天佑大帅!所以事机才越来越顺利。”
      “哦唷,大帅?呵呵呵,如何当得起这个称呼?鸿章命运乖蹇,以翰林出身,宛转随人十余年,至今只是一未能莅任之道员耳!”
      宇文都灵自知失言,忙说:“少荃大人志高才大,已经掌握兵权,此行上海,朝廷肯定要加以重任,青云直上近在眼前。大帅两字也不过是先叫起来几个月而已。”
      “哈哈哈哈,焉能先叫,落到外人耳里,岂不贻笑大方!”李鸿章话是这么说,脸上却笑意更浓。
      李昭庆说:“哥,你现在统领淮勇,不就是大帅嘛!”
      李鸿章摇头:“哪里能这么说!”突然又转头看着宇文都灵:“都灵,你我虽然结识未久,但颇觉相见恨晚,鄙意欲与都灵换贴为金兰之好,不知都灵意下如何?”李鸿章并非为了宇文都灵在这件事上做得不错而表示感谢,而是见宇文都灵还算能干可靠,有意让他主管自己的军机文牍,因此唯有收为亲信,才能放心。
      宇文都灵吃惊地瞪大了眼睛,这这这,简直喜从天降好吗!一时反而说不出话来,只是很大力地点头,恨不得来一段江南Style表达心情。
      回到住处,他睡了一个很踏实的觉,整夜无梦,就好像回到了那无忧无虑的太初时代。原来安心即是故乡。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