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楔子 ...

  •   元徽四年三月初五,宜嫁娶、祭祀、动土、安葬。总之,是个好得不能再好的日子。然在这天,却从东城北区的永安公主府中传出了永安公主薨逝的消息。三天后,皇帝下诏,追封永安公主为楚国大长公主,谥恭顺,葬于南陵。
      公主下葬那一日,天气本是一派晴朗,风和日丽,怡人舒适。却不知从哪个时辰起,天上突然溜出了几片乌云,不一会儿天空就被染上了一层厚厚的铅色。看这天,似是要下雨了。街上的小贩开始忙着收档口、撑伞、架雨棚,行人的脚步也变得匆匆,不过一盏茶的功夫,天上豆粒大的雨珠子就开始哗哗地往下坠,整个京城瞬间就被裹在雨幕中。大家都在说,这是老天在为永安公主的死落泪。
      自古以来,但凡是有什么伟人圣人了不得的人故去,又恰好那天下了场雨的,史官们总要把这两者放在一起编排一通,说是苍天感其死去,故落泪以悼念之云云。之后再经由后代曲艺大师们摧枯拉朽地渲染与升华,平民百姓们耳濡目染久了,便都相信这场雨的确是因为这个伟人圣人了不得的人的故去而下的。
      但是,这永安公主似乎并不在那伟人圣人了不得的人这一范畴里,后人就算是把史册都翻烂了,也找不到永安公主在元狩、元和及元徽三朝的历史上有过什么值得世人称颂的历史功绩或是值得后世深闺女子学习效仿的德行。哦,唯一还有点跟历史功绩沾边的,似乎就只有在元和四十七年先帝薨逝时,与当时的孝惠皇后一齐站出来,力推还是四皇子的元徽帝登基继承大统。但其实这种事情也是说不准的,没准儿人家永安公主只是刚好那天嫌得发慌,于是想着进宫去跟她嫂子唠唠嗑儿,结果嗑儿没唠成,反被自个儿嫂子拉去打酱油,帮她助助威了什么的。
      不过上面这些全都是废话,普通小老百姓们也不研究这个,可能对他们来说,皇帝死了都没他们家酱油喝完了重要。一般来说,某月某日某个时辰某个王爷公主死了的,百姓们听听也就过去了,遇到个死得特别不值或者生前特别清廉刚正的,大家也就唉个声叹个气哀悼哀悼就完事儿了。但不曾想到,在过去五十五年人生中一向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循规蹈矩地过着公主生活的永安公主,却让大伙儿跟打了鸡血似的议论个没完。其实这也不能怪京城百姓不厚道,实在是这永安公主太有东西可讲了,却又让人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永安公主能得百姓如此厚爱,想来,与她那段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脱不了干系。
      于是乎,在永安公主下葬后的隔天,京城西区的福临阁客似云来,尤其是二楼,更是被挤的水泄不通。福临阁是个什么地方?它位于京城西区的交通主干道上,靠近城门,每天南北往来进京买卖的商旅都会在此地歇脚,讲点各自路上的见闻。所以,有人称福临阁为“消息楼”。从福临阁里散播出来的消息主要以三类居多:首先是宫闱秘史,其次是当朝野史,最后是公子小姐们的风流史。所以,福临阁又称——“八卦楼”。
      只见一银发老者将手中的茶杯往桌上重重一放,叹息一声,对周围的人讲道:“老朽曾听一出宫老嬷嬷提起,当年永安公主出嫁前,孝贞皇后曾问:‘那宋逸之出生寒门,纵使今日夫凭妻贵,往后夫妻相处,怕也是艰难重重。就算是这样,你也愿意吗?’”说罢,仿佛故意卖弄关子,停下来喝了口茶。
      最边上一个心急的小伙子,忍不住问道:“这永安公主怎么说?”
      老者这才又放下杯子,悠悠开口:“永安公主想来也是个倔脾气,孝贞皇后言下之意,想来是希望她能知难而退,另择良婿。然而,永安公主当时对驸马却已然疯魔,只对孝贞皇后答道:‘纵使日后风雨多晴日少,只要能和他在一块,儿臣总不会后悔的。’”
      众人听罢,联系往后永安公主种种,不免一片叹息。
      忽有一个人说道:“这永安公主,虽是皇后所生,论人品相貌,却不如她妹妹昭阳公主。”
      众人纷纷点头附和,不知不觉,话题就由永安公主转向了昭阳公主。
      窗外,雨水渐止,连续两天的大雨终于结束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