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2、上香见闻 ...
-
文宣从亭子里走出来,顺着石阶而下,走了一段路,拐个弯这里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只见大片的芙蓉花下有一个人工池,池子里立了一个类似塔样的建筑,塔顶下是一个四处镂空的铜建筑。现在那里也热闹的很,文宣仔细观察了一下,有些女眷都往那个建筑里投铜钱,投进去的人,就十分虔诚的双手合十在许愿,没投进去的就继续的投,还有一些人身边放了木桶,文宣正纳闷的时候,就见有人从那木桶里拿出了一条鲤鱼放到那池子里,看样是来放生的。
文宣看着这个池子不是很大,照这样看没几天就会装满的,想着定时寺庙里的和尚会定时的,将这些鱼放归到河里,文宣在这看了一会热闹就打算在去别的地方转转,她这刚转身,就听到扑通一声,显然是有人掉到水里了,文宣忙转身去,就看到有一个地方显然被人瞬间为了上去,那个地方肯定就是发生事情的地方了。
果然从人群里传来了几个女人的大呼小叫声,之后就是周边人的议论纷纷声,文宣凑进去看的时候,就发现有有一个女孩带着几个丫头婆子从人群里挤了出来走了。文宣撇了那些人一眼,见那些人穿的带的又是好的,尤其是那个被下人围在中间的姑娘,头上戴的钗子都是上好的东珠,长得也很好看,只是那高高扬起的头和一脸倨傲的神色,然人喜欢不起来。文宣好不容易挤入了人群,就看到嚎叫的几个女人身上穿的不是大雍朝的服饰,反而有点像契丹人的服饰,穿左衽、圆领、窄袖的长袍,袍里面衬衫袄,下身穿的裙子,裤腿塞在靴中,脖子上戴着琥珀璎珞,耳朵上带的是凤鸟造型的耳饰。最主要的特征是池边的两个女人和掉进水里的女人她们的头发都和大雍朝的人不一样。
汉人自古以来都认为身体发肤受于父母,轻易不会剪头发的,而那三个女人的头发剃去前额至耳鬓沿边部分头发,其他未经剪剃的长发,在头顶用绳带结扎在一起,另外在左侧分出一小绺长发,编成发辫,绕前额再盘回头顶,压在头顶的束发上,与束发扎在一起,耳后及脑后的长发向身后下披。
这一看就不是大雍朝的人,而且站在池边的女人也在大声的向着水里的女人吼着什么,池边的人都听不懂。那掉进池子里的女人没一会儿就自己游到了岸边,让那两个女人给拽了上来。
那女人刚刚上岸,就捡起了池边的鞭子在空中抽了几鞭子,文宣这时候才注意到这三个女人手里都拿了一个马鞭,看样这外族的女人都是很骁勇善战的民族,女人都是会骑马打仗的,大雍朝的女人相对就弱了好多。
刚才还看热闹的女人见这女人刚上岸就彪悍的甩鞭子,生怕那鞭子落到了自家身上,都一窝蜂的散了个干净。
那三个女人看这围着看热闹的人都散开了,她们三个整理了一下衣服,三个人就嘀嘀咕咕很气愤的走远了。
这看热闹的人见她们三个走远了,就开始八卦上刚才这三个女人是怎么掉进水里的了。
原来那三个女人果然是异族的女子,正是那契丹人,文宣也不清楚为什么这大雍朝既像唐朝的民风又有宋朝的感觉,这还出了个契丹,感觉时空都是错乱的一样。不管怎样,这契丹还是居住在北方的游牧民族,这大雍朝的都城也在北方,和现代的bj差不多。这两个国家离得这样近,避免不了战争,几十年前,这契丹人都骁勇善战很是彪悍,大雍朝签订了很多的不平等条约,给他们银子,羊群,女人,粮食等物品。最近几年新帝登基,励精图治,善于用人,这最近今年才不被契丹人压着打。
这三个契丹女人来这寺庙显然不是为了上香祈祷的,而是来看看热闹的,三个人都是四处的看热闹,还叽叽喳喳的十分吵闹,到了这放生许愿的池子边,看到一个华服少女命丫鬟往那铜铸的建筑里扔铜钱,可每次都扔不进去时,那三个人就开始笑话上那个姑娘了,她们恨不能理解那姑娘的做法,明明是她想要像佛祖祈求,就应该拿出诚意来,应该由她自己扔这铜钱,可她却让丫鬟去扔,这要扔进去了,算她的还是丫鬟的啊。
而且这汉人那柔柔弱弱的样子在这一向认为自己厉害的契丹人很是不齿,于是那个掉进水里的姑娘就挑衅似的也拿了铜板往里扔,偏她一扔就进了,进了后还像那华服少女示威似的直乐。
那华服少女正是从五品国子监祭酒的掌上千金,这从小就是被宠着长大的,而且有文人情节,怎么肯被一个她认为是蛮夷的人笑话,这不动声色的就记下了这个仇怨,趁那三个女人不注意的时候授意了身边的婆子,将那个示威的女人推入了池子里。
这契丹的女人一向都是以野蛮著称的,这明着发脾气来个刁蛮的事情她们还成,像这样弯弯绕绕的玩暗的,她们根本不是对手,这根本也没想到那华服少女会不动声色的就将她给弄到水里了。
当时岸上的女人都只关注水里的女人了,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而水里的女人也着急害怕的想快点从水里出来,虽然那水不深,可她们却没有一个人会水的,这掉进去了,都很害怕慌张。
知道那个掉到水里的女人爬上来说了她感觉到她是被推进去了,可没看见是谁干的,另外两个女人才知道怎么回事,几个人叽叽喳喳的一说,都猜是刚才那个华府少女干的这事。可哪还有那个女人的身影,这就更气愤,认为汉人都是奸诈无比的,这发了一通脾气甩了一阵鞭子也无可奈何的走了。
而看热闹的人虽然都觉得那华服少女有点太欺负人,可因为这被欺负的是契丹人,她们也都没有什么话说了,这两组人放一起当然帮助自己民族的人了。
而且这眼瞅着天就冷起来了,不知道今年这契丹人会不会又发起战时,一般都是天冷的时候是他们蹦跶最欢的时候,他们的粮食不够,遇到大冷的天气马匹羊群也有可能冻死,他们就会发动战争,要是赢了,这些东西都能从大雍得到,要是输了他们也能抢点粮食,怎么他们都不亏。
看了这样一场热闹,文宣就转身继续逛这寺庙,逛了一会,看时辰差不多了,就回到了一开始的那个亭子,不一会董氏和蔡春花就来找她了,三个人一起往膳堂走,这古代的膳堂也有两种,一种是和和尚们一起用膳,这就要守着用餐的礼仪,吃饭时也不能说话交流,这碗筷摆放都是有规矩的,这只要捐个一两文就能用上膳了。还有一种就是要花钱来买饭,这也都是吃多少盛多少不许浪费的,但这可以和人说话交流的。
虽然和和尚一起用餐这价钱便宜点,可人太多,不见得就能挤得上,娘三个还是花了钱买了这寺庙的素斋,还别说这古代和现代的素斋都一样的好吃。就是大头菜和胡萝卜一起炒的都很好吃,和自家抄的就不是一个味道,说不出来的好吃。
文宣听她娘说这都是和尚做出来的,他们的心干净,用的油和锅都是始终都炒的素菜,这才能这么好吃,普通人的心可没这么干净,所以就炒不出这么好吃的菜。
三个人吃完饭后文宣以为这就要归家去了,可谁知道董氏还要去听得道高僧去讲经,蔡春花也表示要跟着去听,文宣当时只想着会不会像小说里说的那样碰到个厉害的老和尚能看出她是穿越的啥的。事实证明是文宣想多了,三个人一起在蒲团上打坐听了一个多时辰的得道高僧讲经,才随着人们离开禅堂。随后董氏又领着文宣和蔡春花一起给家里人求了平安符才一起回来董家,文宣也给董耀芳、方氏和董婷婷也求了平安符。
等到晚饭过后,文宣就洗漱睡下了,今天可把她给累坏了。她迷迷糊糊的就感觉耳垂被人含在嘴里了,她猛地睁开眼睛就看到董耀芳正笑眯眯的看着她,还在她PP上拍了两下,嘴里还说着:“你个没良心的,这住起来还没完了,你可真舍得我独守空房,我都想你了。”说完这就对文宣上下其手了,文宣被他那样逗得直笑,两人人闹了一场,文宣用手支着腮帮子侧头看他,看见他现在那餍足的样子就来气,这在她娘家他还那样,也不怕闹出动静被家里人听见,这古代的房子可都不隔音的,想着她就生气,凑过去照着他的肩头就咬了下去,感觉到他的肩膀突然的用力绷紧了,咬的她牙都酸了,人家愣是没什么事,文宣就想着给他钟个草莓,结果人家皮糙肉厚的,还是那样,文宣送开口呸呸了两声。
她这一系列动作下来,把董耀芳乐的不行,越看越稀罕,把人捞近怀里打算在来一次。文宣看他压上来,赶紧制止了他,推着他的胸:“相公,我有东西给你。”看着董耀芳停止了进攻,文宣忙从他身/下爬出来,在自己枕头下翻出了给他求的平安符,把今天去寺庙的事情都和他学了一遍,还像他表示给方氏和董婷婷都求了平安符,董耀芳听她学完今天的事情,这就发起了第二轮的进攻,文宣气的骂他只想着那事,人家还挺有理的说道:“你去跟着拜佛不就是去求子的嘛,那还不如都求求我,你可要知道,我才是那个出力给你儿子的人。”文宣竟然无言以对,任由着他折腾到了四更天才睡下。
第二天正好赶着董耀芳沐休,两个人在董家吃过午饭就启程回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