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琐事 ...
古代的婚礼是一件先当复杂的事情,完整的婚礼习俗在古代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这些文宣都不是很清楚,这回轮到她自己的婚礼,她什么都不需要准备,只是听话的坐在屋子里绣她的嫁妆就好了。
想起这定亲文宣的头就大了,当日董耀芳上门她只听了她嫂子说董耀芳带了五十两,还有金头面和一对玉镯子,还有一些布匹这就算完事了,可她真正看到堂中摆的东西的时候才知道古代的婚礼是有多讲究,这先要议亲的,要讲究“四洋红”或“六洋红”(绸缎衣料四至六件),金戒子两只、金耳环一副;聘礼,小礼三十六,中礼六十四,大礼一百廿(银圆);食品,个数“六十四”,即包头64对、油包64只、麻饼64只等,尚有老酒2担至8担不等。女方同意要回礼,多为金团、油包及闺女自做的绣品。定亲凭证,男方送“过书”,俗称“红绿书纸”(纸张两层外红内绿),女方送“回贴”认可,俗称“文定”。
董耀芳把这些一步都做到位了,得到了李家的同意后,马上去找择日店,选了好日子,就在新年过后的三月初八,宜嫁娶,这么算来文宣在家满打满算也过过四个半月了,时间是有点紧,好在文宣订过一次亲,嫁妆都是现成的,就是在打好家具就好了。对于家具的样式什么的,文宣没有参与,她虽然觉得现代的家具用起来更便捷,可她还是认为古代的家具是人们的智慧结晶,那古色古香的样式真的很是美观。
就这样李家人在兵荒马乱的为文宣准备出嫁的东西,就这样过了一个多月,这期间董耀芳来家好几次,都是给文宣来添妆的,文宣也没能和董耀芳见一面,这定了亲的两个人就不能再见面了,得等到结婚那天新郎来迎娶新娘那天了。这是规矩。
这眼看着要过年了,文浩也放了年假,回家来了,给家里带来了一个好消息,童夫子认为他的学问鼎好了,让他明年二月份下场试试,他也想下场试试,他觉得他可定没问题的,之后他还要参加府试,院试,考过了他就成了一名秀才了。这样他就没有时间给文宣帮忙婚礼的事情了。文宣听了他这话笑的不行,这有她奶奶老娘嫂子的,就连她自己都插不上手呢,什么时候就用到他了,文宣见他那纠结的小表情忙着安慰他说支持他下场试试,让他专心考试,她还想着自己弟弟考个状元,让她沾光呢,她到了婆家也有面子等等的话,好说歹说的文浩才同意参加这次的考试。
自从文浩说了他要参加童生试后,就每天都很用功的复习功课,有不会的就去请教文宣的大哥,文博都能很好的把困扰他的难题给解开,这让文宣很是困惑,这样看来自己的大哥学问应该是很好的,可为何他却没考中秀才呢?
而且她也发现家中几个人的神情都是很奇怪的,大哥每次给文浩解答完问题后就会坐那发呆,半天也没动一下,爷爷总是叹息一声摇摇头,就连奶奶都是可惜的眼神。
文宣私下偷偷地问了李家奶奶,得到的结果就是李文博他晕考场。李文博的学问是没得说的,在书院学习的时候,那做的一手锦绣文章,论证更是言之有物,每每都有自己的观点,而且发人深省的那种,按理别说是一个区区的秀才,就是举人进士他也都能考中,可最让人郁闷的就是他晕考场,他也下过两次场了,每次都是紧张的大脑一片空白,什么都想不起来了,这导致最后他再不去书院了,既然他进不了考场,那他还去书院作甚呢,学知识,他字都认得了,要不能走上科举那条道,那再去念书不过是浪费钱财罢了。
文宣知道这件事情后,也挺同情他大哥的,这十年寒窗苦读,可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的,这要是自己没考上,那是自家学问不好,怪不了谁,可这明明学问是顶好的,就因为紧张,这就有点太惨了点。
文宣觉得他哥这是紧张的,这古代平时也没有什么考试的机会,就等着着三年一次的科考,哪像现代期末考,期中考,月考,学段考,时不时的还有随堂考,最大的就是小升初,中考,高考,现在的人那个不是久经考验的人,啥叫紧张都不知道了。
因此文宣觉得她想想方法,说不得李文博这晕考场的难题就解决了呢。想到这儿文宣就实施了行动了,首先要知道这科考都是怎么回事,现代时候只知道科考,具体是怎么回事,考的什么却真的不是十分清楚,问了文浩才知道科考是怎么回事。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至于考题就是考史论,各国政治,学艺策,四书五经。想要用前世的题海战术,首先得了解这些书讲的都是什么,这点对于文宣来说就是难于上青天,她是能认出繁体字写的都是什么,可这意思就不好懂了,她上学时学文言文的时候起码故事性很强,学起来不枯燥,可这四书五经八股文的,就枯燥的让文宣根本看不进去,没办法文宣抓耳挠腮的想了两天,去她哥那把他以前做的文章和习题册给借了过来,还把他小弟的习题册和文章也借了过来,放一起扁起了题。
她的行为弄得李文博和李文浩都莫名其妙的,到了饭点吃饭的时候也不见她,去她屋子里找她,只能看见她在那奋笔疾书的,弄得全家人都哭笑不得,都想着这明明是文浩去参加考试,这文宣在这忙活什么呀,说她她也不听,就这样废寝忘食了两天,文宣牌的试卷出炉了。
文宣拿着试卷兴冲冲的把全家人都召集起来开会,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说了,说了他哥这样紧张就应该多让他感受考场的气氛,现在全家除了李文浩都要当监考官,她这也出了试卷了,现在就让他哥参加模拟考试,全家都要给他紧张感,就是不停的在他身边走动啥的,他习惯了这种紧张的氛围,到时候,到了考场他也就没那么紧张了。
李文博对妹妹的做法很感动,没怎么当真的结果她所谓的试卷,可看到试卷上的题的时候,他是真的被感动了,也开始认真对待这件事了,文宣出的这份试卷是言之有物的,是她经过思考和大量时间找出的试题。
就这样李文博从今天开始就参加了考试培训班,而李文宣也不懂李文博写的对不对,让李文浩来点评李文博的文章,拿不定主意的就去问童夫子,就这样,李文博从一开始的紧张,到后来的拿了试卷就不加思考的开始做题了,这让他自己都对他这次的考试信心倍增。
日子就这样不知不觉的走到了年尾,今天就是小年了,家家户户都要祭灶的,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现在文浩就正把融化的灶糖往灶王爷的嘴巴上涂,文宣看的有趣极了,这样有年味的年她可从来没过过,原先奶奶活着的时候也就烝大枣馒头,做刺猬馒头放在米袋子里,还有做蝴蝶形状的馒头放在窗台上压窗台。其他的也就是贴对联,放鞭炮,挂红灯笼这些罢了。
祭完灶这就预示着年的脚步进了,二十四全家人一起大扫除,除旧迎新,之后文宣跟着家里的几个女人一起做了很多吃食,准备过年的时候吃,文宣还露了一手,将萝卜皮捣碎了挤出汁水,和了面和白色的面团一起,最后做了一个像白菜一样的蒸饺,她将这吃食做出来后,全家都夸她手巧啥的,这会发面也是秘方,因此每年家家户户都是包饺子的,而文宣今年就蒸了很多的大枣馒头,家里还炸了丸子,炸了花生,还有很多的零食,等着明天三十吃,可谁能想的她家那许久不见的亲戚又冒了出来。
这章太杂了,我也不知道标题怎么起了,就起了琐事这标题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4章 琐事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
,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
[我要投霸王票]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