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1]分别是带剑贵族与穿袍贵族的常见服饰。
[注2]指7月14日。1789年7月14日巴黎爆发起义,市民夺取武器攻占巴士底狱,被认为是法国革命的标志性事件。为纪念此事,1790年7月14日在战神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全国结盟仪式,83个郡的代表、国民议会代表、国民自卫军和国王分别宣誓对宪法效忠。
[注3]1790年6月20日,路易十六和家人从杜勒伊里宫化装出逃,翌日在边境城市瓦伦被扣。国王被暂停行使权力,并遭到检察官员的审查。
[注4]拉法耶特侯爵,马里·约瑟夫·保罗·伊夫·罗奇·吉尔伯特·德·莫蒂勒(Marie Joseph Paul Yves Roch Gilbert du Motier,Marquis de Lafayette,1757-1834),法国将军、政治家,同时参与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被誉为“两个世界的英雄”。在法国革命中倾向君主立宪制,受激进革命派敌视。
[注5]马库斯·图留斯·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前106-前43),古罗马政治家、法学家、哲学家。公元前63年出任执政官,以雄辩闻名。
[注6]哥德利埃俱乐部(Club des Cordeliers),一译科德利埃,大革命时期的主要革命俱乐部之一,属激进共和派别。
[注7]路易十六(Louis XVI,1754-1793)法国国王,1774年—1792年在位。
[注8]让·保尔·马拉(Jean Paul Marat,1743-1793),法国政治家。原本是一名医生,大革命爆发后创办《人民之友》报,成为激进民主势力的喉舌。
[注9]正式名称为“君宪之友俱乐部”,1790年11月由残存的保王党创立。
[注10]拉梅特伯爵,亚历山大·西奥多·维克多(Alexandre Theodore Victor,comte de Lameth,1760-1829),法国陆军上校,政治家。与迪波尔、巴纳夫结成“三巨头同盟”,在议会早期是□□的代表人物,后来让位于更加激进的罗伯斯庇尔一派。1790年4月拉法耶特退出俱乐部组建1789年社时,拉梅特一度成为雅各宾俱乐部的领导人;后来他也于1791年退出而建立了斐扬俱乐部。
[注11]雅各宾修道院(couvent des Jacobins),位于巴黎市塞纳河北岸,杜勒伊里宫正北。大革命期间在此聚会的革命团体被称为雅各宾俱乐部,开始成分较复杂,后来立宪派两次分裂出去,雅各宾派便成为激进的共和派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