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爱的牺牲 ...

  •   故事虚构请勿对号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
      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直到我们老的哪儿也去不了
      你还依然
      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
      妈妈的歌声不悦耳,但是它的甜美和幸福,任何一个明星的都无法比拟。
      “妈,你真厉害,歌词记得这么准。”
      爸爸一旁说:“你妈天天唱,月月唱,年年唱,哪里会记不到歌词。”
      我住在娘家两天,心情变得愉悦。妈妈的笑容又重出脸上,她意味深长地说:“这首歌写的非常现实。老来伴,老来伴,一个人在世上辛辛苦苦一辈子,最后陪伴你的,只有你的伴侣。
      虽然你们三姊妹都很孝顺我们,但是你们有你们的家庭,有你们的工作,有你们的生活,不可能24小时都陪在我们身边。
      所以啊,夫妻关系一定要处好。你和展鹏,不要因为生不生二胎,闹矛盾生隔阂。
      还有呐,你住在这里,不能让胎儿有任何闪失。否则,我们不好向亲家和展鹏作交代。”
      一向听爸妈话的我,第一次口是心非,表面承诺照看好肚里的胎儿,心里却盘算做药流的日程。
      望着头发斑白皱纹深陷的二老,我百感交集,儿时的一幕幕不甘落后地跳了出来。
      我出生在川南一个小山村,爸爸是水电站工人,妈妈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下乡知青。
      妈妈为了来到人世不久的大姐,为了完整的家,她一次又一次放弃回原单位上班的机会,抛掉铁饭碗,留在闭塞艰苦的乡村,伴随爸爸,一心一意照看我们。
      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家家户户都盼望生儿子传宗接代,家里也有个劳动力干农活儿。
      妈妈生了大姐,朝着生男孩的目标努力奋斗,结果第二胎还是个千金,爸妈给我取名“阳召弟”(小学时,爸爸把我的字“弟”改成 “娣”。),希望下一胎是男孩,结果美梦再次落空,化为泡影。
      左邻右舍和亲戚人家颇有些不屑我们这样的家庭:都是女孩子,能有什么出息;长大了嫁人,就是别家的人了,自己到头来孤苦伶仃,白忙活。
      爸妈对旁人的冷言冷语不予理睬,细心地养育我们。爸爸教我们背三字经唐诗宋词,讲解名人故事。妈妈教育我们要自爱、自重、自强、自立。在炎热的夏季,衬衣的最上一颗纽扣也要扣得严严实实。妈妈这个要求我至今记忆犹新。
      大姐不喜欢读书写字,对画画极感兴趣。爸爸买本小图画书,大姐每天对着画,线条幼稚,却别有一番风味。爸爸看大姐有绘画天赋,于是拜托单位上擅长山水人物画的朋友教大姐。后来,大姐如愿以偿考上一所美术学院。
      从小,我学习成绩好,对法律故事颇有兴趣。爸爸专门为我购买法制故事书。
      不管多忙,爸妈总要用一只眼睛看守我们,不管多累,爸妈都要用一只耳朵倾听我们的声音,不管多苦,爸妈都要和我们交流沟通。
      同时,妈妈安排:大妹带两个妹妹玩耍,二妹辅导三妹学习,家务活儿三姊妹量力分配。
      在爸妈的博大关爱和谆谆教导下,我们三姊妹快乐地生活,长大成材。大姐在外地省城做了光荣的人民教师,我做了律师,三妹成为人见人夸的能干的漂亮护士。
      爸妈年纪大了,干不动农活儿,我们希望二老安度晚年,根据各自经济能力,凑钱在城里给爸妈购买了一套二的房屋。
      每年春节,尽管跋涉千山万水,大姐总会如期赶回来给爸妈拜年。不管医院多么忙碌,三妹也会千方百计陪伴爸妈吃团年饭。我呢,在爸妈需要的时候,总是第一个赶到。每逢大假佳节,我们三姊妹轮流或是一道陪爸妈各地旅游。
      如今,邻人亲朋,对我们这个女儿之家充满羡慕,有人请教怎样才能培养像我们三姊妹这样有出息又孝顺的孩子,爸爸简洁明了地说:“ 以身作则,从小教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