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闲妻凉母-遇到哲学问题了,7岁的女儿要快乐 ...

  •   闲妻凉母—Q-Q说:“妈妈,我不开心,我要开心”。

      Q-Q还在肚子里的时候,我每天胡思乱想,脑花四溅(因为闲的),有一天我问老公:“你说,咱们孩子今后会读什么大学,什么专业啊?你说,她有没可能去顶级医学院法学院读个博士啥的东东,然后......”

      正常情况下,我老公对我这种间歇性发作的脑抽的态度是:两眼直视电脑屏,塞听加闭嘴。

      但是这次,老公忽然回过头来看着我,皱起了眉头:发起了脾气:“医学院法学院读博,干嘛?年过30还在读书,没完没了写论文,隔三差五睡实验室,博士毕业了还要考执照......这种破日子我早就过腻了。我的女儿,读个community college(美国的社区大学,只有两年的基础课程),拿个associate degree(类似于中国的大专证书)就够了。如果谋生不是个问题,干嘛要活的那么累,干嘛不活得轻松点。活得快乐最重要。”

      我晕:“如果谋生不是个问题????那她干啥工作呢,怎么养活自己呢?”

      老公毫不犹豫的说:“开个冰淇淋车,在加州海滩上卖冰激凌。”

      尼玛,这不是这小子的理想人生嘛,父母总想把自己未能实现的宏伟夙愿寄托到孩子头上。

      到北京后,Q-Q要上幼儿园了。我们找幼儿园首先考虑的是:离家近,接送方便。于是挑了一家中型的民办幼儿园(因为Q-Q上不了公立幼儿园),其实那时家附近还有那种有班车接送的双语幼儿园啥的,我们压根不考虑。

      老公当时的说法是:“什么双语,幼儿园的孩子能把单语说得口齿清晰,表达明确,就够了不起了。幼儿园嘛,就是让孩子开开心心的玩。”

      我深以为然,毕竟人生只有一个童年,而童年是短暂的。所以,虽然我知道跟她同一幼儿园的孩子有很多放学后还去上这个那个补习班(以英语,奥数入门为最多),参加各种竞赛,各种选拔,各种考试(主要也是因为北京有些小学有天才班,培优班,尖子班),但是Q-Q是一个都没上过——当然,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父母懒,从幼儿园接出来再送这送那的上课,想要我们命啊。

      转眼,Q-Q6岁多了,我是被告知Q-Q在我们当时住的区只能上两个学校,一个私立,一个半私立。没更多的选择,倒也方便,我去两个学校各转了一圈,私立设施好,于是挑私立。我当场填完了入学申请表,然后就悠哉悠哉回家了。

      过了一个月,校方来电话,叫我们带孩子去参加入学考试。

      要考试!!我下了一跳,Q-Q可是啥都不会啊,“天,太,大”在她眼睛里统统都是同一个字:“大”。

      老公气定神闲的说:“没事,肯定过——看他们收的学费就知道了。”

      OK,Q-Q入学考试顺利过关,还拿包小积木算奖品。我点点头——老公你大大的聪明,简直是先知。

      -------------------------------------

      于是Q-Q要上小学了。

      在上小学前,Q-Q一直是个快乐的孩子,虽然脾气大点,任性点,猴皮点,欠揍点,但是总得来说,很健康很快乐。

      Q-Q生平的第一次受刺激应该是开学前没几天的一件事。

      那天我带着她从小区穿过,小区孩子不多。我们遇到了两个女孩在玩,是Q-Q新认识的朋友,一个也是6岁多,正要上小学一年级,另一个是个8岁的女孩,刚上完小学两年级。

      三个小女孩彼此打招呼,然后两个女孩就招呼Q-Q:“咱们一起玩吧。”

      Q-Q说:“咱们玩啥呢?”

      一个小女孩说:“咱们玩藏猫猫吧。咱们剪刀石头布,谁输了谁就来找。”

      三个女孩一致说好,于是同时伸出手去,Q-Q喊的是:“剪刀,石头,布。”另外两个女孩喊的是:“Rock, Paper,Scissors。”

      我当时确实是吃了一惊,因为两个小女孩喊的时候,想都没想过,一面出拳一面嘴里就蹦了出来。说明她们平时一直都这么玩的。而且8岁那个小女孩的发音非常正确,地道的美国口音,不带一点中国腔。

      Q-Q则是一下子蒙掉了,第二句就声音低了下来,没喊几声就把手缩回来不吭声了。

      两个小女孩在继续比拳,Q-Q开始傻傻的站在那里,足有几秒钟,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我柔声问:“想继续玩呢,还是回家。”

      Q-Q马上拉起我的手:“妈妈,我们回家吧。”

      我们往家里走,我看见Q-Q脸阴沉沉的,就说:“宝贝,你是不是因为不会那几个英文单词啊,来,妈妈教你。”

      Q-Q大发脾气:“才不是呢,我是根本不喜欢跟她们玩。我一点都不喜欢她们,我今后再也不跟她们一起玩了。”

      我挠挠头——这孩子,反应也太激烈了点吧,至于这样么。

      我说:“来,宝贝,妈妈教你,不就是三个单词嘛。咱们到家前就会了。”

      我开始教Q-Q那三个英文单词,Q-Q跟着念,一面念,一面怒气冲冲。

      到家的时候,其实她已经背会了。我说:“好了,下回再遇到她们两个,你们就可以一起玩了。”

      结果Q-Q火气冲天的喊了句:“我下回才不跟她们玩呢。她们根本不是我朋友。”一面说一面眼泪不争气的滚滚而下。

      我摇了摇头,走了开去——这孩子,哪来的这么脆弱,不就是三个破单词嘛,你没学过不会不是很正常嘛。啥了不起的大事,还嚎啕大哭,真是越养越娇气了。

      孩子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Q-Q的眼泪就跟水龙头一样,说开就开说关就关。哄她吃了个橙子后,Q-Q也就云开雨收了。

      三个孩子后来再在小区里相遇,又兴高采烈的在一起玩了。

      于是这件事我也没放在心上。

      ----------------------------

      转眼Q-Q上小学了。我也不知道啥时候开始的,Q-Q经常说这句话:“妈妈,我不开心,你来哄我开心。”

      好大一课题,我晕,不搭理她,于是小家伙闹起来了,每次都是精力毅力体力好到让人神共愤,每次在忍无可忍又只得从头再忍后,我只好说:“宝贝,你想要什么?妈妈给你买.......你想吃什么,妈妈带你去吃......你想玩什么,妈妈带你去玩......”反正一个6岁孩子,除了吃、喝、玩、买衣服、买玩具,她脑子里还能有啥啊。

      结果这么一问,问出问题来了:人家啥都不要,不想吃不想喝不想买衣服不想买玩具,甚至都不想出去玩,因为没啥好玩的......人家就是要快乐。

      这事可能有点怪我们自己。

      玩具——我一直是她要啥就给买啥,而且是说买立即就给买,反正她要的东西,也就几十到几百元钱,尤其让她闹起来烦人,不如马上买给她,让她闭嘴。我爸更糟,看见别的小朋友有啥,不管Q-Q要还是不要,有还是没有,就顺手给她也来一个。日积月累,尽管几次搬家,扔掉无数,她的玩具还是堆了一小房间,一储藏室,半个客厅。这样做的最终结果是,她在一个新玩具到手的第一刹那就没兴趣了。

      衣服——本来Q-Q天性是一个非常好衣服好打扮的女孩子。她9个月大的时候,爹妈都不会叫,就要我抱着她去衣帽间,用手指头戳戳点点,嘴里“嗷嗷”叫着,要自己挑衣服穿,别人挑的坚决不穿。

      毛病是出在我老公头上。

      我老公只穿一个牌子的衣服,因为嫌买衣麻烦,他一年就买一到两次衣服。但是怎么个买法呢?我老公每次去买衣服,就把人家那个牌子,合他尺寸的这季新款,衣服裤子外罩大衣,各个颜色,每样拿一件,穿也不试穿一下,统统打包。他每次给自己买完衣服,就会责任心大发,要给女儿买衣服了(我禁止他给我买衣服)。也是一模一样的行动模式,女儿这个年龄段的所有衣服,裙子裤子风衣,各种颜色,老公统统顺手一件.......Q-Q的衣橱里挂满款式一模一样,尺码完全相同,只有颜色不一样的衣服,而且都是大小刚好,下一季度就要嫌小的......

      本来家里有这么个男人就已经够崩溃了,我妈还要再来添乱。我妈有浪费强迫症,只要她在,就能天天早晨看见她在那劝Q-Q:“Q-Q啊,你穿穿这件吧,这件衣服你要是再不穿,就一次都没穿过就要穿不着了......”

      我能说这两人彻底毁掉了一个小女孩对穿新衣服的所有向往么?反正Q-Q后来是一听“新衣服”三个字就一脸苦逼相。

      吃喝——在美国过了12年想花钱下馆子都没地方可去的悲催岁月后,到北京后,我和老公变成了彻底外食族。我们家一年开不了几次火,冰箱里只有水果和冷饮。Q-Q的一日三餐一直不是在幼儿园里吃就是在学校里吃,周末回家就是下馆子。三年下来,Q-Q每到周末就说:“妈妈,我不想出去吃饭。我想在家里吃饭。”而小家伙想吃啥呢?特别单调的一道菜:鸡蛋炖肉饼子。每周都是钦点这道,几乎从不换花样。

      (小剧场:

      20年后,一个高富帅手捧玫瑰,战战兢兢的对Q-Q说:“我的女神,今晚能跟我一起烛光晚餐么?”

      Q-Q高冷的一抬下巴:“我喜欢在家里吃饭。”

      高富帅马上满脸堆笑:“我来烧我来烧。你想吃啥。”

      Q-Q傲慢的说:“鸡蛋炖肉饼子。”

      高富帅&%%&%#% :可爱的美女,您这辈子就没见过比猪肉馅和鸡蛋更美味的食材了么?)

      衣服美食玩具统统不爱,但是人家就是要开心:“妈妈,我不开心,你要让我开心,你快点让我开心啊......”

      我晕:“宝贝,你必须知道你自己想要什么,什么能让你开心,妈妈才能满足你啊。”

      Q-Q苦着小脸,撅着小嘴,可怜兮兮的说:“妈妈,我不知道我想要什么。”

      叔本华说:人如果生活在那样一个天堂,土鸡在餐桌上俯拾皆是,情侣不需要任何挫折起伏就能喜结连理,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冲突的和谐相处,那么,在这样一个天堂里,有些人就会无聊的要死,然后他们就会去寻愁觅恨,创造出一堆比真实的苦难还要多得多的痛苦,这样他们才能继续活下去。

      看来我家小的也想跟我来这套了,无事生非的找抽。

      我忍不住的发火:“Q-Q,人应该为自己的快乐负责。你想要快乐,你就得自己去辨析什么能让你快乐,然后自己去追求。妈妈给不了你。”

      Q-Q脸上的表情是想哭哭不出来:“可是我不开心,我想要开心,妈妈你把我哄开心。”

      我那个气啊:“你自己哄你自己吧。妈没那么空。而且,你有啥好不开心的,你没事情不开心,你就应该开心。”

      但是Q-Q的逻辑是:既然没什么事情能让我开心,我就理所当然的不开心。我还是个孩子,所以你们大人有义务让我开心.......

      ----------------------------

      日子在Q-Q莫名其妙的脾气中飞快的过去,转眼到了她一年级的期末,我在《我这么不称职的妈妈,却拥有天使的你》里面写过Q-Q期末考试的细节。我跟Q-Q约定,如果她期末每门功课都考到了80分以上,我就给她买个玩具,结果她考得出人意料的好,我给她买了个她想要的毛绒泰迪狗。

      那只泰迪狗狗让Q-Q非常开心,整个暑假都抱在怀里到处显摆。第二学期开学,她还带狗狗去学校。过去她是每周都要换个毛绒玩具去学校的,只有那只泰迪狗独霸了她行李箱长达好几周。

      这件事让我想了很久,最后我决定要跟小家伙好好谈谈。

      那天Q-Q叫我跟她一起捏陶泥,我一面给她搓五颜六色的丸子,一面说:“宝贝,你做了这么好玩的太阳花出来,你开心么?”

      “开心。”小家伙高兴的说:“妈妈我想再做条比目鱼。”

      我一面把丸子压成饼子一面说:“宝贝,还有,你期末考试考得好,你开心么?”

      Q-Q点头:“开心,我特别开心。”

      我说:“对,宝贝,你知道为什么你考试考得好,陶艺做得好,就会很开心。但是妈妈给买玩具给你,带你出去吃好吃的,给你买漂亮衣服,你却并不觉得开心,或者就开心一会儿,马上又觉得没啥好开心的了么?”

      Q-Q不完彩泥了,抬头看着我,瞪着大眼珠子认真的说:“为什么啊,妈妈。”

      有戏,我赶紧循循善诱:“那是因为你要考试考得好,陶艺做得好,不是随便就能做到的,而是必须要付出了一定的努力,学习或者练习,才能达到。你努力了,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并且达到了你的目标,于是你就有了成就感,所以你觉得快乐,而且这快乐强烈又持久。”

      Q-Q点点头。

      我心想:小家伙点上面头啊,你听得懂吗?

      管她听得懂听不懂,我继续诲人不倦:“那为什么妈妈给你买好吃的,好玩的。你最多开心个5分钟就马上忘光了呢?因为这些东西不是你努力得来的,只是你开口问妈妈要来的,虽然妈妈马上满足你了,但是你没有为之付出过任何代价,所以你的获得也没能带给你多少的喜悦。”

      然后我总结:“你看,你想要的东西。如果是你问妈妈索要,妈妈马上满足你的,这种一张嘴就得到的满足叫做即时的满足,即时的满足太容易得到,因此太廉价,所以在你获得的那一刹那快乐就消失了。但是你通过自己努力而获得的东西,给你满足感,给你成就感,这种满足叫做延迟的满足。因为你不能一张嘴就得到,必须自己付出点啥,你付出得越多,越努力,达到目标时,获得的满足也越大,你快乐的时间也越长。”

      Q-Q“嗯”了一声,又去捏泥巴去了。我不知道她听懂了没有,有心跟她再说几句,又怕她腻烦,于是不再提起。

      这么过了几天,Q-Q又开始发毛病了:“妈妈,我不开心,我想要开心,你哄我开心。”

      我忍不住横了她一眼,怎么又不开心了,这孩子,真是天生缺钙,长大缺爱:“宝贝,你知道嘛,你不开心很影响妈妈情绪的,你能不能天天开开心心的,让妈妈也活得开心点。”

      Q-Q一脸苦大仇深貌:“妈妈,你不是说过,我努力了,考试考得好,我就能长久的开心嘛。你骗我,我其实只开心了一天,可我想天天都开心。”

      闺女,你知不知道,叔本华说,痛苦和厌倦是人生的基调,而幸福和快乐只是其中欲望被满足时刹那间的状态。你开心了一天,够久了好不好,你居然还想天天开心,你想天天考试一百分啊........

      我最终有气无力的哼唧了一声:“宝贝,妈妈很累了。你自己找开心去吧,别找我。”

      -------------------------------------

      我被Q-Q的这个开心不开心问题弄得焦头烂额,脑瓜两倍大,这孩子怎么这么矫情呢?是不是来回给她两巴掌就舒坦了?

      直到上周放清明节假,我才搞明白,小东西的心结在哪里。

      Q-Q学校作业不算多,小家伙又基本上不带回来,所以我经常看不见她书本作业本。但是这次清明节放假,她却背了一书包书回来,死沉死沉:“妈妈,这次作业好多,我做不完的,我要抄后面的答案了。”

      我吓了一跳。我其实并没希望孩子在小学一两年级成绩有多好,只要她能跟着不掉底就行了,但是我希望她能在小学的低年级培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于是我赶紧说:“宝贝,抄答案是世界上最乏味的事了,如果你真做不完,就宁可不做,何必浪费这时间去抄。来,给妈妈瞧瞧,多少作业。妈妈陪你一起做。”

      小家伙数学好,于是先做数学作业,但是数学作业太多了,除了黄岗小状元外,还有好几页数学口算,一时半会做不完。Q-Q做完数学黄冈小状元后,我叫她先做语文作业。

      其实语文黄冈小状元她在学校已经做了一半了,我看了一下她做完的,发现错了好几道题。

      “宝贝,这题你再看看。”我用指尖戳了戳错题。

      小家伙看了看:“妈妈,这题我不会做,是XXX告诉我答案的。”

      “那他也做错了。”我说,一面把题目解释给她听,“宝贝,这题你现在明白了吗?”

      Q-Q点点头,一面拿橡皮擦一面嘀咕:“这几道题都是XXX教我这么填的,我还以为他很厉害呢,没想到,全是错的。”

      我皱皱眉头:“Q-Q,你叫同学帮你做作业么?”

      “是啊。”Q-Q想都不想的说;“他语文比我好,我不会做的就问他,他就帮我。因为我数学比他好,他不会做的都问我,我帮他做数学,所以他得帮我做语文。”

      我狂晕了好几秒,Q-Q语气像是:因为我给了你一块巧克力,所以你也得给我一根棒棒糖,这样我们才是平等交易,这样我们才能继续当朋友。

      这个,对么?至少,从我们(当父母的)这代人所受到的传统教育角度来说,是不应该的......一方面来说,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学习是应该的,不能采用这样等价交换的形式;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同学间互相直接告知作业答案的做法是不对的,作业不会应该问老师嘛.......但是一年级的孩子现在还没受这么多人类文明的影响,他们的脑子里沟沟壑壑不多,就是做作业我能帮你,所以你也得帮我,两点一线,简单明了。而且从Q-Q说话理直气壮的态度看,这应该是她班里的孩子们普遍接受的互助规则。而普遍接受的游戏规则,其实就是小团体内部的某种道德标准。大家一起遵守,和谐快乐......

      我开始糊涂,应不应该教育孩子,用社会的道德标准去替换她班级的道德标准.....

      这时候,Q-Q却忽然幽幽的叹了口气:“妈妈,我这学期的数学小贴画只有31个,XXX已经有30个人。班里有人说,我不再是数学第一了,其实我现在还是第一,他们瞎说.......但是要是XXX的小贴画超过我怎么办,那我真的不是第一了......要是我数学再不好下去,那别人是不是就不会来找我问数学题了......”

      这时候,她已经做完语文作业了,把语文黄冈小状元收起来。我以为她这是要玩去了,结果Q-Q犹豫了几秒,又把数学口算拿了出来。

      我一愣:“宝贝,你不休息休息,玩会,明天再做?”她前面数学做了10分钟,后面语文做了20分钟,一共已经做了30分钟作业了。我觉得作为一年级的孩子,一天做作业的时间够长,一天完成的作业量够大了。而口算作业有7-8页,绝不是一时半会能做完的。

      “嗯,玩.......妈妈,你不是常说:靠天分不如靠勤奋。我要是把数学作业全做完,是不是就很勤奋?那我是不是就能一直数学第一?”Q-Q纠结上了,在椅子上扭来扭去,儿童贪玩的本能跟想蝉联班里数学第一的欲望在她眼睛里里征战.......

      我头疼:“嗯,宝贝,你为什么(我想问的是:你为什么非要数学第一,第一第二无所谓啊,只要名列前茅不就行了么?但是想了想,没敢说,怕打击孩子积极性).......嗯,你为什么不复习复习语文,还有英语.......难道你不想这两门课成绩好点?”

      我确实是有点莫名其妙,她数学已经够好了,为什么还要把勤奋点花在数学上,而不去学语文英语,因为这两门课她读得实在不咋的,语文识字量相当差,课文已经教了将近一半,她课后的生字认识不到十分之一,而英语,我怀疑她在班里连中游都够不上。

      “想啊,”Q-Q非常干脆的回答:“但是语文是XXX第一,他上过学前班,什么字都认识。英语是XXX第一,她上的是国际幼儿园,XXXX老师(外教)说的每句话她都听得懂,都回答得出来......”

      我忽然明白了,Q-Q是知道她在这两门课上跟这两位同学差距太大,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在短期内赶上他们。而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Q-Q又想玩,又想继续在班里保持某种优势(目前是数学好),于是她就得把自己的稀缺资源(时间和努力)配置到她最强的项目上去。

      尼玛,效率经济学啊!!!!我真是眼前一串金色的小星星乱舞。

      Q-Q天人交战了一会,说:“妈妈,我做一页数学题,就去玩一会好么?”

      我点点头,Q-Q低头开始做题。

      我坐在她旁边开始整理Q-Q的那些思路思维。

      其实这件事上,Q-Q的思维非常清晰明了,她的逻辑推导如下:

      1.数学老师给的奖励(小贴画)的数目等于在班里数学排名(目前她还位居第一,但是地位岌岌可危);

      2.她在班里的数学排名是她的优势所在,可以说决定了她在班里的形象和她的被同学请教的次数,说得直白点,就是她的自身价值和可被利用价值两项;

      3.自身价值决定了她的荣誉和自信,可被利用价值暗示了她的交换地位(她语文英语作业也需要请教别的同学);

      4,她想要增加她的自身价值和可被利用价值,只有通过努力学习,这需要付出时间的代价,但是这又跟她的另一项重大利益相冲突(玩),于是她选择捍卫自己的强项,所谓好钢要用在刀口上。

      我自己7岁的时候,脑袋瓜有这么复杂么????

      我想了想,慢慢的说:“宝贝,维持数学第一,是不是让你压力很大?”

      “没有啊,我能做到的。”Q-Q说,“我还想我样样都好呢。我一看见语文英语课本上那些不认识的字,我就-不-开-心。”

      我又是一愣:想样样都好,达不到,就不开心。晕,她怎么有这念头,没人这么要求过她啊。在我和老公眼里,小学低年级的成绩又说明不了啥,重要的是培养生活学习习惯。只要她在学校生活能自理,跟老师同学相处愉快,成绩跟得上大部队,我们就很满意了,但是孩子自己,却比我们想象得还要要强好胜.......

      我犹豫着,小心翼翼的问:“那Q-Q,你老是说你不开心,不知道怎么开心,是因为你觉得自己成绩不好?”

      “嗯......我才没不开心呢,我不在乎。”Q-Q一面做作业一面摇头,有点生气的说,但是过一会儿,又犹豫的抬起头来,“妈妈,如果我样样都好,学习好,跳舞好,画画好,钢琴弹得好,是不是我就会样样都开心?”

      为什么老是问我这么复杂的问题捏,难道不知道我脑容量不够么。我想了半天说:“嗯,如果你样样好,那就会更开心。”

      样样都开心,跟会更开心,其实不是同一个概念,这个,我就不去跟她辨析了。

      Q-Q继续做题,我却想起了我的一个朋友,初夏。

      初夏今年26,是那种里程碑一样的存在,过人的才华和勤奋,自由睿智的思维,独立自信的气质,幽默犀利的谈吐,美貌潇洒的风度,总之,我所有希望Q-Q今后能拥有的品质,都在她身上集中了。

      初夏是在中国读完高中(当时中国还没有国际班),直接考入美国藤校的,她的SAT成绩成绩被中国的一些留学中介用来做广告(其实跟他们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她曾经对我说,她小时候是个特别努力,特别要强,特别勤奋的孩子,因为她想要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所有人的爱。她那时认为只有自己优秀,才会得到所有人的爱,越是优秀,就越是会被爱,于是她拼命努力,勤奋学习所要承受的艰苦跟考试失利的挫折痛苦比起来,根本就不算啥了。

      初夏向我总结:其实质是好胜心太强导致的安全感缺乏,这样的孩子,很难被取悦,因为只有成功才能自信,只有自信才能快乐。

      Q-Q上学前跟两个女孩猜剪刀石头布的情景又回到了我心中。我和老公过去一直以为在童年时代,只要让孩子好好玩,对她不做要求,要什么给什么,她就会快乐、也许这只是我们两的一厢情愿.......

      人从零岁到100岁,只要活着,就在寻求两样东西——自我价值和安全感。

      初夏说:这两样其实是同一样东西,就是我所拥有的那个真实的自我,能力才华美貌等等,永远不会被剥离,永远不怕会失去的东西。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