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司马京温番外 ...

  •   《辛芍》
      太极殿是帝王的后寝 ,烛光微暗,有些风微微吹着烛火。在这苦寒的冬日,帝王才刚刚入睡一个时辰。

      她跪在羊毛毯子上,虽然穿着袄寒意还是一直朝她袭来。帝王在殿内睡的并不安稳。听说从陛下继位的三年后,陛下就夜夜难魅。
      她身后跪着新来的丫鬟翠浓。现在正是后半夜那个丫头有些困了,一直在无声的打着哈切。
      “要是困了就去休息吧!”她说道,用手捏捏自己的腿。她的腿已经麻了。
      翠浓吓得不轻,吓得小声哭了起来:“夫人,奴婢知道错了。奴婢再也不敢犯困了。”
      “没事的,你先下去休息吧!”她说道
      翠浓似乎获得恩赦一般立刻下去了,这些年帝王脾气愈发暴躁,伺候的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处以重罚。她十岁就照料帝王。现今已经十五年了。
      很多人觉得奇怪她明明嫁人了有了孩子了为什么还在陛下身边伺候着。
      她也觉得奇怪,她不走陛下也没有赶她走。
      “以瑚!”内殿的人唤着她的名字,她急忙起身。推着移门,进去。跪在大齐最尊贵的男子面前。
      “陛下,醒了。”她恭敬的说
      帝王似乎睡得极不安稳,恍惚了许久。
      “母后又入朕的梦里了。她怨朕。”帝王痛苦的说“怨朕。。。”
      她低下头,一句话都没有说。帝王的母亲孝慈皇后,是她的姨母。据说她是被元大将军的夫人下毒害死的。而孝慈皇后临去见最放心不下的人就是帝王的妹妹正阳大长公主。公主也在皇后去世的第三年在北地逝去。遗体被送回盛京时,下了盛京三年来最大的雪。以后数十年盛京再也没有下过那么大的雪,那场大雪后,盛京的春意来的特别早。
      “娘娘最疼爱的就是陛下,又怎么会怨陛下呢?”她安慰道
      “你总是这样安慰着朕。”帝王无奈叹了一口气。然后又继续躺回床榻上。她向前给陛下盖好毯子。
      陛下是他的表哥,虽然年纪相差很大。母亲为了孝慈皇后成婚的晚,所以陛下对待他们都很好。
      “以瑚,朕听说前几日皇后的妹妹似乎又给你难堪了。”陛下问道
      她低着头没有说话,她的夫君是章平侯的庶出子。从小就不为章平侯正室所容。越国夫人(独孤氏)自然也会给她脸色看。
      “你是朕的表妹。谁敢把你欺负了?皇后的那个妹妹素来在梁家是没有规矩的。朕明日就给赐你一套宅子和他们分开住。”帝王免了她的后顾之忧。
      她立刻行礼谢主隆恩。
      “以瑚,你丈夫现在承的是什么官啊?”
      “户部的主事。”她说道
      “户部从来不缺主事。朕素来就看他有才无处施展。户部左侍郎蔡辉前些日子被处死了。朕正愁没人补他的空缺呢?就由你丈夫补上吧!你不要觉得是朕卖你的面子。”
      她本想拒绝,听帝王这么一说便不在说话。
      “臣妇成婚已有三年多了,本该不像以前照料陛下。便挑选了几位掌侍陛下可以选几位留在身边照料自己。”她说道
      “先前伺候正阳的霓裳姑姑,虽然年岁已老。但是只有她一直陪着正阳。朕想把她接到宫中。”帝王叹了一口气说
      再说正阳两个字的时候陛下的语气明显一顿。正阳长公主是先皇后收留的女儿,闺名叫辛芍。陛下和赵王唯一的妹妹。从小正阳长公主就极受陛下和赵王宠爱。后来正阳长公主被贬北地,赵王和陛下的兄弟情谊也渐渐不似从前了。每次赵王进京,陛下总会和赵王秉烛夜谈,谈论的不过是年少的那些片刻欢愉。却一直围绕着正阳公主。陛下很喜欢和旧人聊关于正阳长公主的一切。每次赵王回忆正阳长公主时,陛下总是听的特别认真。这样的谈论总会结束,赵王一回都东,陛下就开始夜夜宿醉,常常误了早朝。但是只要一清醒就开始处理那堆积如山的奏折。陛下是个好皇帝,但陛下不是个好丈夫亦不是一个好父亲。
      陛下的后宫只有四个人,除却前些年死去了淑妃。现在只剩下一后两妃。
      皇后娘娘是邯郸独孤家的长女,从小就生的明艳动人,性格又温柔体贴。十九岁嫁给十七岁的帝王。陛下很少去见皇后,除了必要的大典。皇后也安心待在自己的丽正殿管理后宫,照料皇子。
      贵妃是先皇后的侄女,先皇后只有一个兄长。在当年的第二次平元之乱被元家杀害。只留下五个可怜的孩子。贵妃娘娘和樊改之(樊贵妃的兄长)是年岁最长的孩子经历了诸多变动。
      天渐渐亮了,见到伺候的御前总管太监苏生轻声进来扶她起来。
      “是不是两位娘娘来了?”她轻声问道
      帝王眉头一动,她和苏生立刻轻声离开。
      早朝时间到了,贵妃、和妃早早的就等在外面了。
      寒冬的早晨阴冷,贵妃从淳化六年到今每日晨间都会到这里来伺候陛下早膳。
      贵妃今儿穿着藕丝琵琶衿上裳和紫绡翠纹裙,披着妆缎狐肷褶子大氅。头饰珍珠碧玉步摇。耳饰景泰蓝红珊瑚耳珰。面若桃花。如葱翠般的双手带着白银缠丝双扣镯。
      和妃穿着流彩暗花云锦宫装,披着羊毛的大氅。面容倒是青翠的很。她本就比贵妃小了许多。还是有些年轻人的浮躁。
      她推开门,向两位娘娘行礼。
      “以瑚,我们姐妹间就要哦多礼了。”贵妃亲自扶她起来。
      一旁的和妃冷笑道:“梁夫人毕竟是外妇,这该有的礼数还是不能废的。贵妃娘娘您说是吧?。”
      和妃是陛下前些年从辛地带回来的,有些小孩心性。处处都想和贵妃斗嘴。贵妃又是不计较的人。
      “听说,你准备以后不照顾皇上的起居了?”贵妃笑道
      她点点头。
      “毕竟是成了婚的人,总待在陛下身边也不好。”贵妃笑道
      她和贵妃闲聊了几句就进了内殿。
      “贵妃和和妃都在殿外,陛下宣哪一位进来伺候早朝?”她跪在地上问道
      已经穿衣妥当的帝王,没有犹豫的说:
      “今日,就宣皇后吧!让贵妃好好休息,她身子不是太舒服。”
      让皇后来伺候?她一愣。还是准确的去完成帝王的嘱咐。
      “什么?让皇后娘娘,夫人确定没有听错?”和妃的丫头宝珠吃惊的问道
      自然,从正阳长公主逝世后,皇后娘娘再也没有伺候过陛下早膳了。数十年都是贵妃伺候。前几年和妃入宫,才嘱咐每日定和妃和贵妃谁来伺候早膳。
      今日定的皇后娘娘来伺候,难怪这小丫头会吃惊。
      “皇后娘娘只是不伺候早膳了,中宫的地位还是很稳固的。”贵妃身边的大丫头琴音提醒道
      和妃立刻看了一眼自己的丫头,那个丫头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
      “陛下,还说娘娘身体不适,应该多休息。”她对贵妃说道
      “自然。”贵妃笑道
      然后转身就回自己的寝宫。和妃见贵妃走了自己也只好走了。
      皇后娘娘很快就来了,这些年她虽然很少见到娘娘出现在太极殿。但是皇后娘娘每次都会把她叫道丽正殿嘱咐她一些陛下的小习惯。
      她跪在地上向皇后行礼,皇后扶她起来。
      “以瑚照料皇上辛苦了。”皇后笑道
      “娘娘客气了。”她恭敬的回道
      “皇上,今日怎么想到让本宫来伺候早膳?”皇后看着殿内的红木门上面绣着万福。眼中透着一丝疲惫。
      “奴婢不知?”她如实回答
      皇后点点头,然后进入太极殿内。
      她紧随其后,然后见到皇后向帝王行礼。
      坐在踏上的帝王嗯了一声.
      皇后从她手里接过帝王最喜爱的北地食物——冰纹糕。
      帝王每日都要吃上几块。前些年淑妃还在的时候。因为向皇上建议冰纹糕是凉食,食多了对身体有损被帝王打入了冷宫。寿阳公主求了陛下很久,陛下才看到寿阳公主的面子上把淑妃放了出来。淑妃出来不久寿阳公主就夭亡了。那个盛宠一时的女子,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那次她去见贵妃时,她正在品琉璃国新进的碧青花。见到她一脸悲色。说道:“大齐的后宫像淑妃这样的人决不再少数。一句话的对错有可能就是荣辱得失。也可能失去了性命。”
      贵妃把这个宫中看的十分透彻。她总是冷眼看待所有的事,无喜无悲。母亲除了正阳公主之外最心疼的就是贵妃娘娘。贵妃娘娘在刚刚记事的时候亲眼目睹自己的父母被杀。这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啊。
      每年的樊家有两个决不能提的人一个是先后另一个就是正阳长公主。
      听母亲说,当年正阳长公主忌日的第三年。贵妃当时是个十五岁的少女,见到帝王就说希望可以常伴君侧。很快贵妃就进了宫。有了皇子公主。坐上了仅次皇后的位子。
      “第一次吃冰纹糕都是很久的事了。”皇后的声音拉回了她的思绪。
      帝王拿着冰纹糕的手一顿,然后看着皇后感慨道:“是啊,朕吃了这么多年都忘记了是什么时候第一次吃了?”
      “那年,下着大雪。就和长公主第一次离开盛京一样,雪花就像鹅毛那么大,没一会儿就覆盖了整个皇宫。北地那么冷,长公主以前最怕冷了。却在北地待了十年。回来的时候还下着雪。她一定在想盛京的天气果然还是不欢迎她。”皇后剥着苦杏仁淡淡的说道
      对面的帝王脸色一变,然后接过皇后手里的杏仁。咬了一口。
      “是啊!你今日是来让朕难受的。”帝王红着眼看着皇后
      她感觉到身旁的皇后虽然高高坐在塌子上,但是她感觉到皇后在发抖。
      “皇上,一定不喜欢这些年臣妾的说话方式。”皇后突然站了起来,面对着帝王。她第一次见到温顺的皇后这样,不免有些惊讶。
      “臣妾知道这些年陛下心里的苦,封乙弗家赵国公。把濉河县主许配给若兰做太子妃。无非是想让自己的内心好受点。但是真的好受点吗?只不过是是越来越愧疚,越来越自责。”皇后哭道“那个死在北地连母后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的正阳长公主。其实是您的心尖上的人。“皇后嘶哑的声音飘荡在整个大殿上。
      她一脸震惊的看向皇后。
      这话是什么意思?
      她知道正阳长公主是先皇后从于家收养的孩子。后来因为先赵王妃的事被贬北地。十年未归盛京,后来回到盛京的时候已经是一具遗体了。葬在先皇后的身边。
      她震惊归震惊还是快速把那些宫女太监领了出去。一出殿就见到贵妃站在那里。一双丹凤眼看着她。今日贵妃的妆容很是精致,明艳动人。但是眉宇间的苍白是在精致的妆容也遮不住的。
      她向前行礼。
      “娘娘是不是早就知道?”她问道
      贵妃叹了一口气,然后笑道:“当年正阳公主遗体回到盛京的时候,皇上是如何挺过来的,本宫一直很好奇。他病了许久,一直断断续续。后来落下了病根。身子一直不好。脾气也不好。就为了正阳的事就杀了不少人。淑妃是你见过死的最有分位的人。”
      “娘娘,为什么没有去休息?”她收了眼泪问道
      “皇后伺候早膳,一定会有事发生。本宫想听听。陛下的心这么多年是不是没有变过?看来还是没有啊。”贵妃苦笑道
      然后她转身离开了太极殿。那次后贵妃就生病了。病了断断续续。到了第二年的春天才渐渐好了起来。
      母亲从安州来了盛京。由玄青(樊玉姬,莒南县主。贵妃的妹妹)扶着进了宫。母亲年岁也大,听到贵妃生病的事,死活都要来盛京。说是看望贵妃。
      陛下知道了,也亲自来迎接了母亲。母亲虽然因为正阳长公主的事一直埋怨陛下。但是每每还是最心疼陛下的。
      陛下身子不好,母亲就常常请教名医韩药子做些养生调养的东西给陛下食用。每次到先皇后忌辰。母亲就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哭。
      “姨母,怎么突然过来了?”陛下急急忙忙的往贵妃的交泰殿去。
      她跟在后面,说道:“ 似乎是因为贵妃娘娘病了母亲才决定入京的”
      帝王一愣,步伐也开始加快了。
      到了交泰殿,母亲坐在院子里,见到陛下来了。玄青扶着母亲站起来行礼。
      陛下立刻去扶母亲。“姨母,就不必行礼了。”
      “礼数还是不能废的。”母亲笑道然后坐在太师椅上。
      “红妆这孩子从小就冷得很,不像玄青也不像秀黛。入宫二十几年了。其实她很多事都爱埋在自己的心里。”母亲说着说着就流起泪了。
      “母亲,还是不要哭了。”她拿出丝绢给母亲擦擦眼泪。
      陛下看着母亲哭了,立刻说道:“朕知道姨母这些年怨朕,朕又何尝不怨恨自己。”
      “去看看红妆吧!”母亲说道
      陛下起身去进了内殿。
      母亲起身就要出去。
      “母亲,这是要去哪里?”她急忙问道
      “太子妃娘娘有了身孕,为娘还是要去看看的。”母亲拍拍她的手笑道,由玄青扶着去了东宫。
      东宫的那位娘娘,是她的侄女。长姐的女儿。是乙弗冲的女儿。乙弗冲是正阳长公主的兄长。正阳长公主的母亲是乙弗家的唯一的女孩子。一直很受家里宠爱,那时乙弗家还没有被朝廷征服,长公主的亲身父亲也就是于家的长子于青峰随着征讨的大军去辛地。遇到了长公主的亲身母亲,后来于青峰和乙弗氏就在辛地成婚了。于青峰的父亲于文胜知道后一直不承认乙弗氏是于家的媳妇。后来辛地被朝廷征服,乙弗世军和于青峰战死。乙弗氏生下正阳长公主就自杀殉情了。只留下乙弗保定和乙弗世军最小的儿子乙弗冲还活在世上。那个孩子被当时刚好到辛地视察的于谦(于青峰最小的弟弟)给带回了于家。
      于家自然不能接受帮助敌军战死的儿子的骨肉进入于家族谱。再说他的母亲于家本来就没有被于家承认。先皇后去于家的时候见到正阳大长公主,知道个中缘由就将正阳大长公主养在膝下(之前一直是县主的身份,因为大臣不许有人混杂了皇室 。正阳是辛芍的谥号,死后追封为公主的。)
      母亲到了东宫,东宫的侍女见到母亲都很是敬重。东宫伺候的遂安夫人立刻迎着母亲去了太子妃住的竹榭轩。
      竹榭轩是东宫最好的地方,风水齐全。
      幽长的甬道四周都能见到很多芍药。陛下和太子妃娘娘最爱种植芍药。芍药是辛地最多的话,陛下喜欢芍药是因为正阳长公主。太子妃娘娘是为了思念故乡。
      太子妃靠在酸枝美人榻上,穿着铁锈红撒亮金刻丝蟹爪菊花宫装。见到母亲由侍女扶了起来。母亲立刻扶着她坐下。
      “娘娘,现在有了孩子还是注意些的好。”母亲看着太子妃慈爱的说
      太子妃是陛下钦定的,陛下常说太子一定会好好善待太子妃的。辛地是个艰苦的地方,虽然太子妃在辛地地位尊贵,但是环境太过恶劣。刚进宫的两年她根本就不习惯。幸好太子温柔相待才能适应。母亲对长姐的诸多孩子最喜欢的就是太子妃。太子妃还小的时候母亲每年都要去辛地待上很久。后来来了盛京,母亲怕她不习惯就特意嘱咐了宫里的许多老人照料太子妃娘娘。
      “辛薇知道。”太子妃温柔的摸着自己的肚子笑道
      母亲又和太子妃聊了几句就离开了东宫。走到倚梅园的时候,母亲看着梅花的枝桠一个劲的在哪哭。玄青弄得不止所错。
      她知道这里是先皇后最喜欢的地方。母亲一定是想先皇后了。
      母亲坐在凉亭哪里。看着我说道:“瑚儿,你知道为娘为什么每次见到太子妃娘娘都心疼的不行吗?”
      她摇摇头。
      “她真的很像正阳长公主,眉眼间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就像正阳长公主的孩子一样。可惜她唯一的孩子早就没了。”母亲红着眼睛说道
      正阳长公主有过孩子!她有些吃惊的看向母亲。
      母亲看到她吃惊的表情笑道:“那个孩子活到八岁就没了,正阳长公主就在两年后也跟着去了。”
      孩子的父亲是谁?她含在喉间的话一直没有问出口。
      陛下比起先帝子嗣众多,皇后娘娘生育了子女五人,贵妃生育子女四人,和妃生育子女两人。先前夭亡的寿阳公主,陛下的子女都有十几人了。和陛下比起来先帝就只有两个儿子。除了太子殿下陛下没有喜欢的孩子,现在最宠爱的就是太子妃娘娘,原来是因为太子妃娘娘长得像正阳大长公主。
      “陛下第一次见到太子妃娘娘的时候似乎以为正阳长公主复活了一样。但是人都死了怎么复活?”母亲缓缓起身“正阳长公主的那个孩子我见过一面可爱的紧,又乖巧懂事。只是孩子的父亲直到他死都没有见过他。”
      她看着母亲越走越远,但是背却越来越佝偻。终于在快出倚梅园的时候,母亲倒下了。玄青快速跑到母亲的身边。她愣在哪里,母亲应该是累了,很累很累了。不然也不会舍得闭上眼睛。
      母亲的丧事办得很大,陛下很是伤心。一连几天都咳嗽着,每每夜里都不能入睡。有时在殿外她都能听到陛下的咳嗽声和迷离间的悔恨。
      母亲去世的三个月,贵妃又病了。这次的病贵妃在也没有好起来。在入冬的那一天晨间离开了。
      前一天晚上,贵妃躺在床上一直握着她的手和她说了许多。贵妃是个寡言的人,那一晚是她听到贵妃说的最多的话。她昏昏迷迷,醒了就说。话里大多的内容都是关于陛下的,这些年她都没有表现她有多爱陛下,其实她应该很爱很在乎。只是一直没有表现出来。
      “若是本宫在辛芍姐姐去后能放下对陛下的爱意,本宫也许可以活得舒心些了。”贵妃含着泪笑道“毕竟我陪了他这么多年,我们有四个孩子。也是值了。”
      “你知道和妃和淑妃为什么会入宫吗?”
      她摇摇头
      “和妃是辛地来的 。”贵妃含着泪说道“淑妃长得像她。”
      她一愣。
      “安州一定也下着大雪,以瑚哥哥知道本宫去后一定很难过。到时候你一定要安慰哥哥,说我只是觉得累了,去了就不累了。”
      贵妃闭上眼睛的时候,她看着贵妃的泪还挂在脸颊。绿琅、玄青、秀黛和贵妃的四个孩子在殿外的地上哭成了泪人。
      她从贵妃哪里回道太极殿的时候见到了陛下,他脸色很白,胡子都长了出来。很是狼狈。他扶着窗边,双目沉淀,盯着太极殿外的芍药看了许久。看着看着就一直流泪。她不觉红了眼眶。
      “朕是个坏人,辜负了很多人。”帝王哑着声音说
      “是,辜负了一个又辜负了另一个。”她大胆的说道
      “刚刚传来辛芍的死讯的时候朕一点都不相信。辛芍去北地的时候只有十七岁,十年的时间怎么可能把一个人的生命消磨光?十年的时间朕没有去见她,就连母后薨逝辛芍连写了十多张奏折朕都不许她回来。听霓裳姑姑说母后薨逝那一天北地下了很大很大的雪,辛芍跪在院子的地上跪了许久。”帝王剧烈咳嗽道,手一直抓着自己胸口的衣服。“还有那个孩子,朕从来没有听他叫过一次父皇。”
      帝王笑道:“听说那个孩子叫长安,司马长安。长长久久平平安安。从小就特别心疼辛芍,三岁的时候就会看书,七岁的时候就会背弟子规了。他去的时候,一直在问辛芍为什么他的父亲不去看他?”
      “您为什么不去一次北地,十年的时间去一次也好。她们母子在北地也许在期待您那一次会出现?”她泪流满面的说
      她没有见过辛芍,她只听过很多人说过她。每个人说她的时候脸色就会变的悲伤。她一直在想正阳长公主经历了些什么?
      也许在正阳长公主年少的时候,春雨微歇,遍地苍茫起绿意。长公主一定是个自由快乐的人。
      陛下没有回答她的问题,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踏上。她转身离开殿内的时候,她听到帝王压抑的悲鸣声。
      后来陛下就直接把政事交给了太子。把自己关在太极殿。频频喝酒。
      喜欢和她提许多关于长公主的事。
      终于有一天,哪位陪伴长公主到最后的霓裳姑姑来了盛京。她是被仆人抬着进入太极殿的。见到醉酒的陛下,心疼不已。
      霓裳姑姑有重复着说一些长公主在北地的事。
      陛下是大齐的中兴之君,开创了大齐的繁华盛世。史书工笔、大齐的子民对陛下的夸赞都是络绎不绝。这大齐最尊贵的帝王却在着大齐最华贵的太极殿里,依靠了贫乏的回忆。一直走不出现实。
      陛下终于入睡了,霓裳姑姑看着熟睡的陛下说道:“老身从不因为长公主怨恨陛下,因为长公主从来都不怨恨陛下。她一直感谢,感谢陛下曾经那么深爱她。”
      第二天
      陛下没有在醒来过了。
      霓裳姑姑跪在殿外释然道:“陛下、长公主、长安他们终于可以聚在一起了。”
      殿外的芍药看的正是美妙,陛下终于在独自恐怕的二十多年后要去见他挚爱的那个女子了。
      今日皇宫里飘着淡淡的芍药花的香味,她扶着霓裳姑姑离开了太极殿,她看到满脸痛苦之色,蓬头垢面的皇后奔去了太极殿。
      盛京的蓝天白云和这金碧辉煌的建筑格外的融合。有几只白鸽从蓝天上飞了过去。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