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李豫、朝义,谁是谁非? ...
-
世上事没有所谓对错,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或立场,从而有了自己相冲突的对立面。此时,关键是看大多数人的舆论向哪边倒。
因着青大的一句话:放心,我也喜欢李豫,会给他补偿。我泪眼朦胧。终于还是忍不住了,为了那如阳光般明亮、热烈的李豫。
只是李豫,只是他。喜欢叫他李豫,因初见时,他叫李豫。
管他是凉州太守,还是大唐广平郡王,抑或是后来登基为帝的唐代宗。我眼中只有那个锦衣玉带气质沉静的男子——李豫。
写到此处,眼眶又湿了。
本来已经躺下,脑中又闪现青眉大人的另一句话“你早这样我就不会那样写了”。心中募然一惊,想到梦回里那一篇篇义粉的长评。我早干什么去了,为什么不早点说出我的想法。看惯霸王文的我此时后悔的想去撞墙。
现在,还怎么好意思安心的去睡呢。说什么也要为李豫做点什么。
平心静气,说实话:我很佩服笑语妹妹(虽然文中有极个别语句太多绝对和武断,比如说我的喜好不在这里那句,比如那句“恶语伤人六月寒”),佩服那些为朝义写评的才女们。朝义今日在文中有此地位,义粉们是有贡献的。青大也说过:最开始安排珍珠和朝义在一起,是受了众多朝义支持者的影响的;后来自己也觉得应该如此,然后就下定决心成全朝义和珍珠。
如果当初很多人支持李豫,就不知道今天这文会怎样发展了。当然,这个只是自己安慰自己的想法,时光不会倒流,所以没有如果。
所以青大那句“你们早干什么去了”,让我追悔莫及,让我欲哭无泪。
义粉们文情并茂的长评,更让我惭愧的想找个地洞钻进去——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我用不来华美的辞藻,写不来动人的句子。我只会一板一眼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义粉说李派是 “打着主观的大旗去对文章做的批判,然后以偏概全的去否定”,其实谁又不是在诉说自己的主观看法呢?喜欢一个人,本来就没有道理好讲,都是自己心灵的自然悸动。喜欢李豫或者朝义都应该是一种主观的情绪吧?!!
客观是什么?客观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东西,不管人怎么想,都不会改变,都存在的。喜欢这种情感,不在此列!
挺朝义就是客观的吗?我觉得喜欢谁实在和客观沾不上边。
至于说“批判”,这个帽子时在太大太重,实在当不起。
这几天,反复翻看前面的章节,补分。
边看,边哭。看着看着眼泪就出来,完全控制不住。
好友笑我痴傻,不过是一本书罢了。
看义粉在评里说李豫怎么狠绝,怎么重江山情情意,怎么利用珍珠伤害珍珠。我想为他说几句话。李豫说过:此生有两件事绝不会放手,其中一个,就是珍珠。男人都要成家立业,李豫家与业更是一体,他把珍珠与家业并重,难道还不是爱吗?
伤害珍珠,一定是他最不愿做的事,他心里的苦一定不比珍珠少半分。
珍珠,是李豫的什么人?是他舍了生死也要保护的人,悬崖上情不自禁的飞身扑下,我永远都无法忘记。笑语说过,贵为王孙公子最不缺的就是美人,可是有哪个美人李豫如此对待过?正因为生在美人丛中,却独对珍珠如此,才更让人佩服!
“过往州弟府县女眷甚多,我从未见过他对那家妙龄假以词色,推杯换盏胱筹交错,我从未见过他对任何席间官伎情挑注目,倒是对我,殷殷有诺,嘘寒问暖,体贴入微。他强势,也温柔,而那份待人接物的雍容气度,孜孜精进更令我心生佩服。”
珍珠佩服心动,我也一样。
珍珠第一次被易召带走,他为救珍珠,“根本是不管不顾,拔身扑上,毫不顾及如影随形的陌刀。”
他要拉拢杨家,利用杨家,可是即便如此,崔孺人连生下他的孩子都不被允许,他坚持只要珍珠生他的孩子。他为什么坚持?他在以他的方式爱着珍珠。
每个人表达爱的方式不同,我更喜欢李豫为争取自己幸福所做的积极努力,李豫那么真实!
(朝义却实在不像个男人,连爱情都是算计得来,而且只让珍珠知道他好的一面。试想自己的枕畔之人,在自己转过身后就化身为魔鬼,心里就发虚!)
他“仁孝温恭,动必有礼,宇量弘深,宽而能断,喜惧不形于色,因而为祖父唐玄宗所钟爱不移。”唐玄宗起码有一百个以上的孙子,李豫能一直得到喜爱,自己行事必然是十分谨慎小心的。
可是他为了珍珠,竟然不顾触怒玄宗,在甘露殿长跪不起;因珍珠之死而诛李林甫等人被杨国忠拿住把柄,不得不娶崔氏,由纳妃变为纳妾;这中间,他必然做了很多的努力,不过青大没详写罢了。
如果他心中只有江山皇位,他何必如此?直接纳了崔氏为妃,对他不是更有利!既要依靠杨家施展抱负,又要信守对珍珠的承诺。李豫,他容易吗?
只有唯一想要的,然后努力去争取,是让人羡慕的,这样的人反而没那么痛苦;在鱼和熊掌想兼得,却不得不有所放弃时,这种挣扎煎熬更加让人心疼。
说李豫没有朝义伟大,不能为珍珠放弃江山。其实珍珠爱上朝义时,外界种种她根本不得而知。即使李豫真放弃了江山,她难道就能回心转意吗?
以李豫的身份来说,江山对他来说不仅仅是称霸天下,自小受到的教育,他不可能放弃这份家业,他是在守业!李豫若没守住,就等于失去一切。一个亡国皇子的命运是什么,不用我多说。如果他放弃了,那么他就是舍弃了自己和家人的尊严,乃至性命!
而朝义,他从来没做过万里河山的主人,他是去夺去抢,即使不去争了,不过是少了一份家业。
更何况,爱情并不是付出的多就一定能回报的多,也不是哪个人更值得爱就能爱上的。
说珍珠最开始爱的便是朝义,不过因为知道朝义结局,所以退却了;嫁给李豫非关爱情,是在郭哥哥和历史的推动之下的选择。我却不愿意相信,也许对朝义动过心,但是安庆绪也感动过她不是吗?珍珠自己也说过“反正我也嫁不了李俶,干脆随便嫁他们任何一个,你也不要造反,我大哥也用不着苦战多年,大家一家人万事大吉好不好。”可见,她并没有特别偏爱朝义,而且嫁给他们随便哪一个的前提是嫁不了李豫,幸好郭哥哥骂醒了她。
说李豫爱的是珍珠,而朝义爱得才是清河本人,这个更是无法让人认同。
记得李豫的表白:“天下美貌的女子无不可及,却无一人能进我心。只你淡然自若与我说话,心无城府与我同行,我危急时你不顾一切,我恼怒时你不曲意奉成,我疏离时也无半点暗示。我那日一气回京,两个月之后才发觉,与你相处一日我开怀大笑的次数竟是从前一年之多。与你在一起,哪用尔虞我诈,何来暗怀心思,更无需小心堤防,你有的是妙手心灵,是嬉笑文章,是抚琴放歌,这才是我李俶此生所求。”
可见,李豫爱的实实在在是这个穿过来的珍珠,真正的珍珠不过是让他动心。试想之前的珍珠连见了张玉函都吓得泪水涟涟,怎可能在李豫面前做到坦然大方、洒脱随性?只有小安爱得是郭珍珠,李豫和朝义爱得都是郭清河。
我愿意相信珍珠是爱李豫的,珍珠的誓言历历在目,难道都是假的。意乱情迷不可能那么多次,年少无知更是说不过去!
“李俶,若你是骑马倚斜桥的公子,那我,便做了那红袖招的人儿吧。
“其实,这个世上,除了哥哥和嫂嫂,还有一个人对于我,也是最亲的人,最重要的人。灵州他走那时,还不觉心痛,只不由自主落泪,到了今日,再无可能这般潇洒。人人看到的都是他那喜惧不形于色的外表,而我看到的却是爱憎分明喜笑怒嗔的他。所以才会处心积虑拔除李氏一党以祭九泉之下的忠义之士,所以才会几番苛责在我面前忘形失却冷静。”
“就是这一句,这一生,我只信你。”
“此生,你是广平王也好,是太子也好,是大唐代宗也好。。。或许你日后有三千粉黛,或许你心有万千丘壑,亦或许,江山美人你选的是前者,只要我还唤得那声“俶”,我便随了你去吧。”
“哥哥,我支持不住,哥哥,别让他死,他不能死。”
写到此处,我已经不再讨厌珍珠了,其实我不是讨厌珍珠。
让我讨厌的是这些:否定珍珠对李豫的情意,只为了让朝义和珍珠更理所当然;非要说因为李豫做了种种坏事导致珍珠失望心死,才爱上的朝义;诉说朝义种种痴情,以证明珍珠的选择是多么值得和应该;
。。。。。。。
我受评论的影响太深,以至于错怪了文中的珍珠。文中的珍珠不是这样的,重新看文,我看到了她的无奈、她的煎熬,她面对丈夫孩子的愧疚、心痛,面对朝义的矛盾和挣扎等等。即使与朝义相爱,她一定也不是那么轻松自若的。
同情这个小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