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闲妻凉母 ...

  •     
      闲妻凉母——Q-Q的奇言怪词

      Q-Q是十个月大的时候,先是会喊“妈妈”,然后会喊“爸爸”,再然后一岁半,还是“爸爸”+“妈妈”。

      我爸妈是Q-Q一岁时过来看我们的,把我妈急得啊,天天在那里“外婆,外婆,外公,外公”,小家伙瞪着大眼珠子,张张嘴:“外外,外外......”然后不感兴趣的爬树下找斑鸠窝去了。

      双语的孩子一般都开口晚,二岁半不会说话的比比皆是,再加上我们家情况更加复杂了点,电视放的放英语,带孩子出门也说英语,家里两口子说普通话(带各自口音),我爸只会说上海话,我妈只会说宁波话。可伶的Q-Q,只要听力正常,就得南腔北调,学贯中西。

      可是我妈担心啊,怀疑啊,着急啊:Q-Q是不是脑发育有问题啊?Q-Q是不是舌头有问题啊,Q-Q是不是耳朵有问题啊?

      我说:“妈,你不觉得‘外公外婆’发音太复杂了吗?双音节啊,你要是教她‘爷爷奶奶’说不定就会了。”

      教孩子喊“爷爷奶奶”,啊,呸,我妈才不干呢。他们又没来教孩子说话,怎么可以白捡劳动果实。于是Q-Q一直到两岁,都还是用手指头戳东戳西:“妈妈,嗯,嗯,嗯.......”这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句成语最直接的应用,中文果然博大精深。

      Q-Q两岁,我带她回国过年,三表姐夫开车来接。一路上我很稀奇的听三表姐在那里教Q-Q:“叫我三姨妈,来,叫我三姨妈......”

      有没搞错,“三姨妈”,三音节的好不好,想啥呢你。

      但是我三表姐牛啊,当场撕开一盒巧克力:“来,Q-Q,叫我一声三姨妈,给你舔一口。巧克力啊,好好吃啊,你闻闻,对,用小鼻子闻闻,香不香,甜不甜.......”

      我那个晕,喊三个字才舔一口???有你这么小气的三姨妈么?而且,当我家孩子没见过巧克力还是咋的。

      但是奇迹发生了,Q-Q犹犹豫豫的张嘴喊:“三......妈.....,三姨......三......”,五分钟后,准确无误的喊出了“三姨妈”,当然,巧克力也被她舔掉半块了。

      三表姐又说:“要说‘谢谢’啊,Q-Q,说‘谢谢’。”

      Q-Q老老实实的说:“谢谢。”

      三表姐得寸进尺:“要说‘谢谢你’。”

      Q-Q说:“谢谢你。”

      三表姐说:“要说‘三姨妈谢谢你’。”

      Q-Q说:“三姨妈谢谢你。”

      我faint。

      下面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晚上吃饭前,三表姐教会Q-Q骂二表姐“傻-逼”,饭吃了不到一半,Q-Q已经会喊“XXX是只大黄狗”,XXX是大表姐夫的名字。

      注意:这8个字每个字发音都不一样。

      这是Q-Q说的第一句完整的句子,而且主谓宾俱全。

      好吧,我耳不听为净。

      -------------------------

      转眼,Q-Q三岁了,爸妈再次到美国来探亲,三表姐也跟着一起来旅游。那时Q-Q在上Day Care(类似中国幼儿园)。

      孩子上Day Care后,回到家里就中英文夹着说,前面那个词跟后面那个词不仅国籍不同,而且完全无搭配的可能,比如,她会说:“Don't move,糖。妈妈,我要.....What is this。”

      我和老公都不搭理Q-Q,管她说啥,因为三岁的孩子逻辑思维能力不行,前面一句跟后面一句往往风马牛不相干。

      但是三表姐不乐意了:Q-Q说话我不能听不懂啊,因为她说英文啊,我听不懂岂不是显得我没文化啊。

      于是只要Q-Q在家,三表姐就跟她说不完的话。一个40多岁的中年妇女跟一个三岁的孩子你来我往聊个没完,其实仔细想想,也不奇怪——这两人智商(为零)、兴趣(好吃)、关注点(后院的蝎子和斑鸠)完全一致,当然很有共同语言。

      这样过了两个月,我爸妈和三表姐跟这旅游团去美东旅游去了,八天七夜游,留我一人在家看孩子,这事可不能让Q-Q知道,否则她们回来前我就不用活了。

      Q-Q从Day Care回来,一进门就感觉不对了:“外公,外婆,三妈妈,你们在哪?”

      “出去了,马上回来。”我顺口敷衍,忽然想到不能这么说,小家伙会等他们回家不肯睡觉的,赶紧补充:“他们明天回来。”

      Q-Q怀疑的看看我:“他们去干嘛去了?”

      “看医生,去医院了。”我赶紧说,省得小家伙说“带我去”。

      Q-Q眨巴眨巴眼睛,明显“医生”和“医院”两词有效的阻止了她的探讨欲,第一天顺利过关。

      接下啦几天,我每天瞎编,哄她“外公外婆和三妈妈明天就回来”。

      Q-Q是越来越怀疑:”他们是不是回中国去了?”(每次小家伙不听话,我妈就吓唬她要回中国去。)

      我最怕她这么想了,那我今晚上就别想睡觉了:“没,没,他们明天就回来。”

      Q-Q想了想,自己跑储藏室看航空箱去了。我赶紧跟在后面。

      六个大航空箱都在,Q-Q明显的松了口气。

      我说:“你看,妈妈没骗你吧。”

      Q-Q转过头来,一本正经的瞪着我说:“妈妈,你昨天说‘外公外婆三妈妈明天回来’,今天又说‘外公外公三妈妈明天回来’,你不要这么天天骗我了好不好。你这么天天骗我,我很辛苦的。”

      Q-Q跑掉了,追兔子去了。我......尼玛,我天天为了骗个三岁的孩子,挖空心思,绞尽脑汁,也很辛苦的好不好。

      ----------------------

      Q-Q三岁半,我带她回国,在北京定居。两个月后,Q-Q开始上幼儿园。

      她回国前中文说得还是不太流利,磕磕绊绊,词汇量很小,意思表达不清,我们经常听不明白她到底想说啥。自从上幼儿园后,小家伙的表达能力是一日千里,没多久就学会了向父母要这要那,而且口音和用词也出现京片子的痕迹。她会说“甭说”、“玩儿”,“颠儿”之类很有趣的日常用语,这些俚语的简洁生动经常使南方人的我倍感惊喜。

      有时Q-Q回家会给我背小儿歌,至今我还记得一首:山那边来了个小丫头,头上戴着小帽头,脚上穿着小鞋头,手里拎着小篮头,里面装着大馒头.......

      但是慢慢的,孩子用词的精确性,开始经常让我汗.......

      Q-Q六岁那年,莉莉詹姆斯主演的《灰姑娘》上映。鉴于该故事的深入童心(尤其是女童),Q-Q看电影前一天晚上居然兴奋得睡不着。但是实际上,这部片子针对的受众并不是年龄个位数的小女孩,颜值不高的女主,种马款的男主,展示人性复杂面的魅力后妈,明显不是给Q-Q这类荷尔蒙值的儿童看的。也难怪她看了一半就说:“妈妈,我想上厕所......我想吃爆米花......我要喝可乐......妈妈,我困......”

      可是我不能这么就带她出去啊,她全班的女同学都看这部片子了,周一她们讨论起来,我不能让Q-Q没发言权啊,就算她在电影院只是睡了一大觉,也是一种参与是不是。

      好不容易,总算熬到片子结束。我们走出电影院,一路上Q-Q气鼓鼓的,然后就开始折腾我了:妈妈,我要买这个;妈妈,我要买那个......

      我不同意:“Q-Q,咱们不是说好了。一天最多只能提一个要求,只能买一件东西。妈妈已经带你看电影了,你就不能再要妈妈给你买东西。”

      “今天不行,我就要买东西,你得再给我买一样东西.....”Q-Q发着脾气说。

      我皱皱眉头:“为什么啊?咱们可是约好的,你也是答应的。”

      “今天例外,你就是要给我买,买,买。”Q-Q大声说,“因为不满足......”

      刹那间,我目瞪口呆,“不满足”,这词.......真的是小家伙说出来的?这可是模糊性情感词汇啊,小家伙从哪学来的?六岁的她又是怎么知道它的用法的?

      但是这词在这里用得非常准确和精确,精确到我无法认为她是瞎蒙蒙对的,因为她只用这么一个词,就清晰的表达出了她的失望,诠注了她的不满,并且为她此刻貌似无理的诉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Q-Q见我不吭声,火了,跺脚:“你到底给不给我买啊?”

      单单她能这么清晰准确表达自己思维情绪就值得奖励,更别说她失望的预期也需要补偿了。我柔声说:“好的,宝贝。妈妈再给你买样东西。这次你要想好了,你要的是什么,什么能让你今天得到最大的满足。”

      我带着Q-Q直奔玩具店去了。

      -------------------------------

      六岁半,小家伙上小学了,每个周五我把她从学校接回来,基本上都放在我店里,珠宝城孩子很多,她可以自己和小朋友玩,不会来缠我。

      一个跟我同开珠宝店的朋友过去教过小学,自己开过幼儿园,很喜欢孩子,经常带Q-Q玩,逗她说话。我们三人周五晚上常常一起吃晚饭。

      一天晚上,我们从韩国烤肉店出来,她们两个走前面,我跟在后面,Q-Q拉着朋友的手,絮絮叨叨的在讲学校里的事情——老师今天表扬谁啦,两个小男孩打架啦,两个小女孩分水果吃.......

      Q-Q讲她班里的一个女生:“XXX跟四班的XXX最要好了,她们是姐妹......”

      两姐妹同读一年级,朋友奇怪:“她们是双胞胎?”

      “不是啦,她们对别人说,她们是姐妹,但她们不是真的姐妹......”Q-Q说。

      “她们是朋友。”朋友说。

      “不是朋友,比朋友要好,她们很亲密。”Q-Q说。

      “哦,她们是表姐妹,或者堂姐妹,从小一起玩大的。”我瞎猜。

      “不是啦,她们不是真的姐妹,她们是对别人说,她们两是姐妹......”Q-Q迟疑了一下,想了两秒,字斟句酌的说,“她们互相称对方为姐妹,她们是非血缘关系的要好姐妹。”

      Q-Q终于把两个小女孩之间非同一般的友谊给表达出来了,不由的松了口气。

      朋友吃惊的回头看我:“无缺,你听见你女儿说什么了么?非血缘关系的姐妹,表达这么精确啊。这词......她哪学来的?”

      我耸耸肩膀:“不是我教的。我用词没这么复杂。”

      -----------------------------

      过完年,Q-Q七岁了,上一年级第二学期了,功课好像比第一学期多了点,渐渐的周末把作业带会家来做。

      那天是做一张语文试卷,最后一题是看图作文,图上是一群小学生去郊外春游,倒是很和时宜。但是.....帮帮忙好伐,她西瓜大的字不识年箩筐,居然就要开始写作文了,而且还是整整半页啊,这不是为难我嘛。

      我苦着脸,坐那启发她写啥,尽量挑笔画简单的字(不是怕她不会写,是怕我自己不会写)。我说:“Q-Q,你们要去郊外春游,得坐交通工具去吧,总不能走着去吧,那坐啥车去呢?”

      “校车。”Q-Q说。

      我点点头:“对,所以你就可以写啦。春天,同学们坐着校车去春游.......”

      小家伙写完了,我开始想下一句写啥:“嗯,他们到了地方后,他们干嘛呢?”

      Q-Q看看我:“到了地方,到了什么地方?”

      “到了春游的地方呗。”我说。

      “春游的地方?春游的什么地方?”Q-Q追问。

      我晕,这叫什么问题,我哪知道他们会去什么地方春游:“他们去春游,总得到一个什么地方吧,他们总得从车上下来吧,他们总得有个具体的地址去玩吧。”

      “‘他们到了目的地’不就完了嘛。”Q-Q白了我一眼,“罗里吧嗦的说了半天,都不知道你在说啥。”

      我张口结舌,7岁的女儿在教训我词不达意。

      ------------------------

      最近的一次,是我老公被吓着了。

      这事得从上学期期末说起。

      Q-Q上私立小学,文化课不像公立小学那么重,但是课后的兴趣班很丰富,到了期末,学校要给家长们做汇报,于是就有了一场元旦文艺会演。

      非常客观的说,Q-Q学校的孩子文艺表演水平真不是盖的。我是第一次看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这么高水平的演出(都是小学4年级以下)。当时我坐在台下,由衷的,感同身受的,从内心最深处发出一声深情的感慨:这些孩子,真会祸害爹的钱包,娘的油费啊......

      其中有些节目真的是令人印象非常深刻,其中有两个三年级小女孩跳的舞蹈,那稚嫩而优美的身影,精妙而娴熟的舞步,让我记忆到如今。还有相声,魔术,小品,合唱.....都是高水准,跟我过去见过的这类小学校际演出,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其中有一个节目是校电声乐队的演出,五个小孩子高高低低站成一排,穿着夹克,戴着墨镜,别着麦克风,弹着电吉他,敲着架子鼓,中间那个头发被摩斯糊得根根直立的小男孩放声唱道: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
      就像飞翔在辽阔天空
      就像穿行在无边的旷野
      拥有挣脱一切的力量”

      童稚的声音响彻整个演播厅,电声乐器强劲的节奏震撼着台下父母的心。

      小男孩继续唱道:
      “曾经多少次失去了方向
      曾经多少次破灭了梦想
      如今我已不再感到迷茫
      我想要我的生命得到解放”

      晕,这些孩子都在想啥啊。这么小就要生命得到解放啦。我们这些当父母都还在迷茫呢。

      一曲终了,台下掌声雷动,确实是表演的好,虽然只是几个十来岁左右的少年,却激情四射,音乐和歌声都充满了动感。

      看演出的时候,孩子跟家长们是不坐在一起的,家长演播厅中间,孩子们坐两侧,因为孩子们要演出嘛。当时《怒放的生命》唱完的时候,很多小粉丝们跳起来为台上的小明星呐喊飞吻。但是这事过去也就过去了,我也忘了。

      上周,我和老公周末送Q-Q去跳拉丁舞,因为Q-Q已经明确表示再也不学小提琴了,我和老公一筹莫展,于是又给她找了个声乐老师,教她唱歌和弹钢琴。

      Q-Q不想学,我在那里拼命哄骗,给她描绘了一副,将来她上了大学,一面弹钢琴一面唱歌,魅力无疆的蓝图。

      Q-Q不屑:“我才不要一面弹钢琴一面唱歌呢。我要一面弹吉他一面唱歌,就像那个电声乐队的小男孩一样,那才叫酷呢。”

      靠,这么时髦啊,不过总算有点理想了,这对我家小的来说,还是破天荒第一次。我赶紧说:“对对,就一面弹吉他一面唱歌。但是首先你得会唱歌,会弹吉他啊,你得识谱......”我赶紧向她灌输上声乐课的必要性。

      Q-Q被说动了,答应“明天去老师那看看再说”......尼玛,中央首长巡视工作呢。

      然后Q-Q开始滔滔不绝的表达对那为戴着遮住半张脸的大墨镜、不见庐山真面目的三年级酷哥的仰慕之情了:“他唱得真好啊,我们班的女生都感动死了。我们班有个女生说;‘再这样下去,我都要爱上他了。’”

      我老公吓得,一踩油门,差点追尾。

      我生气:“你干嘛呢,开车稳着点。”

      老公结结巴巴的说:“这么小年纪,什么‘爱’不‘爱’啊,这词用得不对,应该用‘喜欢’。”

      我白了老公一眼:这高考语文双位数的土包,你才是用词不当,表述不明好不好!连脸都认不清楚,怎么喜欢啊,女孩子们的这句话说得多精确啊,“再这么下去,我都要爱上他了”,一句话,小小追星族们把自己所有的仰视渴望患得患失之情都浓缩性的表达了。

      我赶紧趁热打铁:“Q-Q啊,那你就更应该好好学唱歌了,你如果唱得好,你也可以去考你们学校的电声乐队,如果考上了,那你不就可以跟他一起上兴趣课了么?你还可以跟他一起排练节目,一起上台演出,一起......”

      追男神好辛苦啊,得努力去创造各种机会啊,还得自身素质得过硬啊,这得从小培养啊.......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闲妻凉母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