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三章 ...

  •   盒子里的手办被马龙放进玻璃柜中,摆得齐齐整整。马龙端详着张继科送他的礼物,眉头深锁——张继科倦怠的面孔,在他眼前挥之不去。马龙心想,这个人可能是狂傲的、腼腆的、执拗的、怒气冲冲的,甚至是温柔的……唯独不该有那种深入骨髓的倦意和消极,仿佛一只在海上断翅的鸟。透着绝望。

      可人都会变,继科越发内敛沉默,越发像个背负重担飞行的鹰,记得当年,他青春少年,轻盈自在,仰着头咧出一嘴白牙时候,让人想到蓝天白云,秋高气爽。

      马龙想着,他站在镜子前,看那个皱着眉的男人,觉得这张脸既熟悉又陌生。十几年,十几年足以让两个瘦削单薄、无忧无虑的少年长成个结实成熟、思虑深沉的男人,但想一想,少年时的一切又好像是发生在昨天一样。

      马龙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到张继科时的场景。

      2003年,春风微凉时节,马龙坐上开往乒乓国家队体育馆的大巴,参加选拔,选拔成功他即可进入国家队二队。车上随行的有马龙的爸爸和教练关华安。

      关华安,北京市什刹海体校乒乓球教练,在1999年“东亚希望杯”选拔赛上发现一个叫马龙的少年是个好苗子。当时,马龙在辽宁省体校学习,师从34届世乒赛冠军王俊,发展得也一直不错,但到了2001年,马龙13岁的时候,水平开始起伏不定,甚至面临被省队淘汰的境地。这时候,恰逢关华安到辽宁选苗子,听说了这事情,念念不忘当年马龙的惊艳表现,因此通过一番交涉,将其带到了北京,跟着他继续学乒乓。

      因为关华安的慧眼识珠以及信任,马龙因此没有成为中国千千万万个一鸣惊人而后悄无声息消失的乒乓天才之一。同年龄段里,从技术到身体素质都极其出类拔萃,远超马龙的人大有人在,但这些人却因各种可抗和不可抗因素,静静淹没。以后的岁月,他们从事与乒乓相关或无关的工作,在寂静无人的夜里,少年时期“砰砰砰”的敲击声会在梦中如期而至,夏日挥洒的汗水的气味,赛场上热血沸腾的叫喊,输球时躲在角落里的沉默哭泣……这些已成为一个人的乒乓记忆。仿佛南柯一梦。

      有时候就是这样,实力很重要,机遇和运气更重要。当然,还得有拼着熬着走到最后的耐力和抗压能力。

      马龙像2001年一样,在此走到了人生的又一个十字路口。从车窗外飞驰而过的树发了新芽,碧绿可爱,春风挟来远处的花香,马龙无意欣赏,他心跳的频率已接近上限。在省队和北京期间,马龙参加过不少大比赛,都没有这么紧张——今天的选拔实在太重要,表现好坏关乎到他职业生涯的走向。

      马龙脸色苍白,背脊上的冷汗热汗一波接一波,紧张到坐在他一旁的关华安都察觉,“小龙,没事吧?”他递给马龙矿泉水,“喝点水,冷静一下,不要太担心,凭你的实力,只要不发挥失常,就一点问题没有。要相信你自己。”关华安拍拍马龙肩膀。

      关华安对自己的这位弟子的个性,可以说是十分了解,马龙是个不太自信的孩子,虽然能力出色、表现超群,却总在质疑自己——是个天才,却毫无天才的自觉。对此,关华安采取的方法就是尽可能的鼓励,告诉他他是最棒的。

      但此时他的话让马龙更紧张了,马龙心想,万一他太紧张发挥失常了怎么办?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