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夜雨十年灯8 ...

  •   8.

      不出几日,岩井英一与明楼会面时果然问起此事,明楼便顺水推舟将“胡越明”介绍一番,并约定面晤事宜。

      翌日,上海虹口区一家日本人开的餐馆里来了位面生的客人。只见此人西装革履,淡眉薄唇,白净面皮隐隐留着几点儿天花印痕,戴一副金丝眼镜,目光柔和,显得颇为文质彬彬。阿诚正与吉田站在廊下闲话,吉田虽然跟着岩井,但汉语并不太利落,阿诚日语根基也十分有限,谈话内容实在是直白又无聊得紧,乍一见此人进来,阿诚忙向吉田使个眼色,两步迎上去十分客气道:“胡先生您来了。”来人正是化名胡越明的萧叔安。

      吉田也微微鞠躬,一抬手道:“胡先生,里面请。”动作语气皆是一板一眼。这家餐馆是日式装璜,和室不甚隔音,明楼听见响动已起身至走廊上迎候,握手寒暄后笑道:“胡先生请进,岩井先生已经在等您了。”胡越明进屋,由明楼将他与岩井英一相互介绍一番,落座后阿诚与吉田仍回廊上守着。

      此次会见只是一次试探性的接触,双方都没有涉及实质性的情报内容。岩井也没有向胡越明提出什么具体任务,只是十分客气地口称“胡先生”,欢迎他同新政府合作,做日本人的朋友。随后,岩井又问了香港和重庆方面的情况,胡越明便讲了一点香港和大后方的情况,包括国民党和共产党以及各民主党派的活动,还谈了一些苏联、美国和英国与□□的关系。

      晤后,岩井托明楼转达,要胡越明为岩井机关搜集情报,并做一个在香港开展工作的计划。此后以胡越明为核心的中共情报机构利用岩井的关系作掩护,在香港办一个公开刊物,作为活动据点定期搜集情报,并负责每半月向“岩井机关”提交一次汇总,同时岩井须每月供给活动经费和办刊的筹备经费。很快,一个以《二十世纪》为刊名的杂志出现于世人面前。该刊由恽逸群任主笔,郑禹森为助手。他俩都是中共地下党员,该刊编辑也成了中共一个安全可靠的情报活动据点。至于向岩井机关提供的情报内容,由专人每半月起草一份有关大后方及国共合作的情况,有时增编一些英、美、苏在香港的动态。这些情报均有分寸:不能太过,也不能没有价值,以无损于□□根本利益为准则。就这样,□□情报网络,经胡越明策划,明楼推动执行,渗透到岩井机关,从此一份份有用的战略情报经此转达到了延安中枢机关,此为后话。

      三十六年后,当故人带着“内奸”的罪名含冤辞世的消息传来时,明楼仍旧是喝茶看报,淡然道:“阿诚啊,听说因为有罪,萧夫人为他所立的墓碑不敢用真名,只写萧叔安这个名字。”阿诚此时年逾花甲,却仍显矍铄,慨然道:“从此再没有胡越明,没有《二十世纪》,更加不会有人记得眼镜蛇和青瓷。我们是历史,这样很好。”此为后话的后话了,而1941年的上海,虽也如此沧桑,却远没有如此安详。

      TBC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