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开源(一) ...


  •   日子在忙碌中匆匆过去。
      他们抓住春天的尾巴又去扳了两次竹笋,回来后把竹笋和嫩的笋衣用开水淖过晒干,妥为收藏。在初夏的时候又把很多蘑菇变为他们贮藏室的干货。另外他们也开了一块菜地,种了些容易侍弄的蔬菜:一片芦菔,也就是萝卜,几丛韭菜,一小畦菘,也就是白菜;他们也有了一群小鸡,由一只不停咯咯叫的老母鸡带着在草丛里觅食;他们终于没有买羊,但却买了一只小猪仔,张丰憧憬着在寒冷的冬天里,他们的贮藏室的洞壁上挂着一条条的腊肉,能够每天割下一块加进干菜里炖一锅热腾腾香喷喷的肉汤,为了这个幸福的前景,两人很精心地喂养猪仔。陶器也为他们带来了一些收益,但由于销量很小,想靠它发财看来是不能指望了,这样他们便不必再用大量的时间制作陶器,从而能有更多的时间作其它的,他们有了一些朋友,村里有一些和他们年纪相当的孩子喜欢跑来找他们玩,跟他们学唱歌,做新奇有趣的游戏。四儿成了他们最好的朋友,现在他每次放羊的时候都特意停留在张家附近,以便和张氏兄弟多厮混一会。通过四儿,张丰在附近几个村子里收了不少绵羊毛,羊毛的价钱非常便宜,因为除了一些胡人用它织毛毡外,人们还没有想到其他的用途,他们做棉衣和棉被都是用丝棉的——生丝或是麻、葛的纤维,而这时候养羊的人家却很多,养猪的反而少。张丰把羊毛包在旧衣服里在水溪里反复洗涤,最后再用开水煮过,挤干水份吊在树上曝晒,她一直发愁的棉被也终于有了着落。
      最让张丰高兴的还是制成了洗发水,这个创意源自于孩子的零食。张丰是知道皂角可以制作肥皂和洗发膏的,但她却从来没有见过皂角树长什么样,有天裕儿从村里带回来一把豆荚样的东西给她吃,告诉她那是皂角,张丰立刻喜出望外。剥开皂荚,她看到里面有扁扁的小豆子,外面包着一层凝胶似的外衣,裕儿告诉她这个胶质的皮就是能吃的东西,张丰也马上猜到,这个皮肯定就是做洗发水的原料。
      张丰收集了许多皂角,剥掉荚之后,用开水泡在密封的罈子里,一个月后再打开看时,里面的水已经变得粘糊糊的,她试着用这东西洗头,效果居然不错,张丰高兴得特地包了顿饺子来庆祝。
      张丰也早已懂得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合理性,——那是为了充分利用日光,很多人是用不起灯的,张家也是。
      无灯的夜里,有时张丰和裕儿背诵以前学过的诗文,有些张丰会裕儿不会的,有些是裕儿会张丰不会的,他们就互相学习。张丰还是不会写繁体字,因为她没有时间去写,阅读稍好些,张丰原本也认得一些繁体字,何况很多字是简繁同体的,加上连猜带蒙,读起来困难不大,真正的困难是,她不大会断句,意思也很多不懂。但这并不妨碍她在触景生情时“作”诗。
      有时做一些心算训练,互相出题,看谁算得更快。
      还有一些时候张丰就给裕儿讲故事,而所有的故事都是她“胡思乱想编出来的”,裕儿对他姐姐佩服极了。
      而张丰对现在拥有的头脑真是满意极了,张丰的头脑跟她以前那个有着脑膜炎后遗症的头脑想比,简直是木兰之于重型机车,真是不可同日而语。现在她学什么都很快,只除了语言——这个是她前世心理障碍留下的后遗症,她初一年级时从农村转学到城里,学说普通话期间曾被同学狠狠地嘲笑过,因此学会普通话以后她就再没改过口音。
      发现了自己现在有了一个聪明的头脑以后张丰的信心倍增,她决定实现前世的梦想,做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从前想学却没有学成的弹琴、画画、唱歌、跳舞,以后都要一一学会,她也不要再做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其实性格内向不是天生的,而是因为缺少自信才慢慢形成的),哈哈哈哈!
      不过,现在的问题是她请不起老师。所以当务之急还是赚钱,所以,在黑暗的夜里,在背书、讲故事的同时她手里也没闲着,而是在织袜子或手套,——盲打。她会起多个头,夜里只打无需变针的部分。她和裕儿辛勤的像两只蜜蜂。
      郭岱回乡时,总喜欢到清溪谷散步,张丰猜想这儿可能曾是他童年的乐园。其间他都会来看看张氏兄弟,问一下他们有什么需要,这让张丰非常感动,认为他是一个真正品格高尚的人,但张丰却不肯要求任何物质上的援助,只是向他借了一本书。不过有时郭家会送来一些日用品,譬如有次郭家老爷子在山中闲逛时看到张丰在一块陶板上切菜,就让人送来菜板还有几个有大有小的滕筐,还有一次送了一匹布,有时还送一些菜。对于这些送来的东西,张丰都会高兴的收下,因为她认为收下别人诚心送来的东西,是一种礼貌。几乎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经验:自己诚心送出去的东西,若是被人退回来,你会觉得自己的好意别人不领情,甚至会觉得自己被人轻忽,总之绝对不会是愉快的感觉,而鲜少会有人真的想“你不要正好,还给我省了呢”。可能你会这么说,但那其实只不过是你在发泄不满情绪罢了。张丰是个知情识趣的人,所以不会做扫人兴致的事。
      相比于郭锦和郭岱的友善,郭启的态度就非常傲慢,不过张丰也不以为意,青春期男孩嘛,难免别扭些,再说她出身穷人家,哪知道富人家的孩子是怎么回事的?
      陪郭岱在清溪谷的月下漫步的时候,张丰又贡献了一首《鸟鸣涧》,再次博得了郭岱的高度赞赏,在他的宣扬下,张无缺的名字在太学师生中已算得上小有名气了。
      进入八月,天气就渐渐变凉了。张丰从村里请人,为她在厕所旁边加盖一间小浴室。为防水浸湿土墙,张丰照例把这间屋子当作陶窑用了一次,因柴草不多了,一开始张丰放的柴有点少,后来担心陶器会烧废,便在火快熄灭时临时又加了一些,这些柴还没有干透,烧出许多烟来,没想到开窑后看到的陶器居然都变成黑色,而且这些黑陶不仅不难看反而很有味道,尤其是那几只轻薄的杯子,制作时嵌进杯壁的野花烧成灰烬后,只留下花枝的轮廓,花纹在黑色的衬托下,有薄得透明的感觉,竟使得暗沉的黑有了剔透之感。还有裕儿的弹子,也黑得很有特色,这下裕儿又有得炫了。
      张丰很兴奋,这次的意外事件为她开出了两条财路,一是增加了陶器的品种,二是她可以烧跳棋了,——她当然希望能够再多烧出一些颜色,但即使只有两种颜色也能正常使用了,这就行,其实一副跳棋配六种颜色也是多余,用到的时候几乎没有,通常情况下都是两人或三人下。所以有必要烧出第三种颜色。张丰就这件事请教殷诺,得知陶器可以用彩绘的方法上色。掌握了上彩和变色的技术,张丰觉得总算发财有望了。首先是做一些这时没有的器形,象直筒形和多棱柱形的水杯,高脚酒杯,花色果盘等,上面绘上后世风格的图案(话说回来,现世风格的她也不会),不过做这些东西需要一个高级技工,不是她这个生手能胜任的,所以她再次找到殷诺,让他代为物色一个帮手。事实证明殷诺的确是个强人,人面非常广,两天不到助手就过来清溪谷报到,这个人三十岁,沉默寡言,却非常能干,手很巧,领悟力也很强,只要张丰说出得清楚,他就能很快把东西做出来,而且做出来的东西比张丰想要的更好。有时张丰不能把自己想要的效果或者器物的形状描绘得很清楚,他通过自己的理解,几次尝试后,最终都能让张丰满意,甚至有时他的试验品比张丰原本想做的东西更美丽、更具创意。他名叫谢平,是一家私人瓷窑的工人,最近瓷窑因经营不善而倒闭,他暂时失业了。虽只是个工人,但谢平在业内却小有名气,本来在他做工的窑场还没关门时,就有两家窑场有意请他,但他不忍在东主身处困境时雪上加霜,所以回绝了他们的邀请,无奈瓷窑的倒闭已是无可挽回,谢平最终还是不得不另就他处。张丰能请到他,完全是托殷诺的福,不是看殷诺的面子,谢平决计不会来这个连专门的窑都没一个的“陶场”,但相处的这些天来,见识了张丰奇巧的心思,看着那些通过他的手制作出来的与众不同的器物,谢平体验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的喜悦,和创造的激情,就象打开了一扇窗,他头脑中不断地涌现灵感,他从未意识到自己是如此聪明,充满灵性,使他产生了在陶瓷领域中创造一个新世界的雄心。这种自豪的、充满信心的感觉是他以前从未体会过的,这种感觉,真好!
      而张丰也觉得自己发现了一个天才。在此情形之下,两人的合作一拍即合,合作前所未有的简单,两人都是技术入股,几乎没有资产上的纠纷,最后商定,所得利润三七分成,谢平三,张丰七,谢平只管制作,张丰除参与制作外还全权负责销售。
      跳棋的制作很繁琐,张丰画出图来,两人花费了很多的时间才做好了一副,后来又花了三倍的时间制作了一个模具,效率才上来。
      这些新品种出炉以后,张丰并没有急着拿去寄卖处出售,若不能卖出个好价钱,以他们的生产能力,靠薄利多销是赚不了多少钱的,何况上市销售之后,如果销路好,就会有其它的窑场仿制,他们就更不用混了,只有让这些东西成为时尚的奢侈品,他们才能赚到钱,张丰要做的,就是抬高它们的身价。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