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2、第九章 ...

  •   第九章:等闲匹马

      江海渺千里,飘荡叹流年。等闲匹马相过,乘兴却翛然。十载悲欢如梦,抚掌惊呼相语,往事尽飞烟。此会真难偶,此醉且留连。

      酒方半,谁轻使,动离弦。我歌未阕公去,明日复山川。空有高城危槛,缥缈当筵清唱,余响落尊前。细雨黄花后,飞雁点遥天。

      ——宋 叶梦得 《水调歌头·送八舅朝请》

      *************************************

      因为时值盛夏之末,刚刚出了伏,天气中那一丝燥热仍不见半点收敛。虽然早上明显清凉几分,但热劲儿一上来,依旧是让人恨不得打赤膊的毒日。

      等到白玉堂和展昭赶去大厅时,那边的人刚好寒暄完。待他们看清楚大厅上坐那个正襟危坐的人时,当即面面相觑:

      怎么会是他?!

      大厅中的摆设之类的东西一如既往,此时中八座中只坐满了六席,其中包拯和公孙策就是最末座的两个,面上难得慎重庄严,显然是对这屋中某人甚是敬重——要知道,就算是面对院长,两人敬重归敬重了,骨子里还是有着几分熟悉的随性。

      再上两席是院长宁鸿轩和一个不曾见过的、微微有点不修边幅却偏偏一身书生装扮的中年人。那人一身淡青色儒服,头戴方巾,微垂了头,额上掉落的碎发将五官遮了大半,看不真切。

      展昭还注意到,那人的手指一指无意识的摩挲着茶杯杯口,若因为什么事松了手,一旦松懈下来,又会继续这个动作。

      在向上,中八座最上首的是一文一武两个官家装扮的人,那武将两人不认识,但看装束大约是参将之类的职务,文官却有过一面之缘——正是庐州知府余博凯。

      而唯一一个坐在上座的,却是两人的“熟人”。

      “八贤王?”

      最先叫出声来的是展昭,这一声也吸引了屋中所有人的视线。当先一人更是将一双总是微眯着的细眼打量过来。那人一身淡黄色服饰,上有蛟龙凤纹绣样,神态端正闲散,慵懒中透着让人无法忽略的威仪。听见展昭的声音,一双丹凤眼将展昭上上下下打量一番,在巨阙上顿了一下,又看向白玉堂,浅浅一笑:

      “可是——故人之徒么?”

      正是几年前相赠巨阙,与两人有过一点缘分的八贤王赵德芳。

      见对方叫出,两人半年上前几步入了屋子,向着赵德芳一揖道:

      “草民白玉堂(展昭),见过八贤王。”

      ——他们从前见过面,八贤王早说过有些礼可以不用那么严守,当然只是对他们二人而言,白玉堂当然乐得省了那跪拜礼,展昭亦然,所以现在这般作揖倒不算不敬。

      “好,好。果然是你们两个小家伙。”赵德芳眯了眼笑的愉悦,又将两人打量了一番才道,“怎么,你们两个也在这里求学?”

      白玉堂道:“不是,过两日乃是宁院长生辰,家兄和宁院长乃是忘年交,此番身体欠佳不能亲来,故而让草民带些贺礼且祝。”

      几句话解释了前因后果,语气难得恭敬,目光却不像一般人见了王爷那般闪避,反而微微皱了眉——谁叫眼前这位王爷一脸饶有兴趣的在自己两人身上打量。那种目光白玉堂向来最是不耐,若非当真对这老狐狸一般的王爷有所敬重,换了个其他什么人早就一剑刺个窟窿了!

      好在赵德芳也明白这个少年与生俱来的逆性绝烈,看了个清楚也就收回目光,寒暄了几句,问了展昭些关于高洛的事后便要两人坐下了。昭白二人也不再多言,在下首坐了,径自冷眼看看事态发展。

      八贤王会忽然出现在这里的原因两人固然一无所知,不过——展昭心中一动,算算时日,又看了眼包拯,忽然想起似乎再有个两年,就该是包拯入仕的日子……

      正想到这里,就见八贤王在自己两人坐下后转而重新面对包拯,微微笑着伸手摩挲了一下身旁的桌角:“包拯,你想好了么?”

      包拯起身微微弯腰:“王爷指的是?”

      “本王八个月前说的那件事。”

      包拯闻言,一双眼微微敛起,道:“还没。”

      “本王就知道你回这么答。”八贤王闻言笑起,忽然便起了身,“这样吧!本王也不逼你,余知府!”

      “下官在!”那余知府忙起身作揖。只听八贤王不紧不慢的道:

      “本王有些个累了,今晚就在这天鸿书院小住一晚,你先回吧!叫刘参军留这儿就成。”

      此言一出,包拯公孙策顿时眉头大皱。白玉堂凤眼微挑似笑非笑,瞥了下赵德芳,又与展昭心照不宣的看了彼此一眼,心中暗哂。

      “是。”余博凯唯唯诺诺应声,偷眼向八贤王望了一眼,想想忙又补了句,“下官这就叫人将书院围起来,保证不会叫歹人潜入!”

      “免了!”八贤王一挥手,颇有深意的看了眼包拯,“一个晚上而已,想来不会有什么大事——宁院长,你说是吧?”

      宁鸿轩心中顿时一跳,忙道:“呃——王爷的安危重要,为防万一,还是周全些好。”

      闻言,八贤王难得没再坚持,道了声:“那就随便吧!”便起身向着门口走了几步。路过昭白二人身侧时却又忽然看了两人一眼,“反正有这两个少年在,本王倒也安心。”

      说完便又没事人一般走出去,其他人忙跟上几步,倒是白玉堂忽然挑眉笑出几分桀骜,展昭却是眉心半锁,接着便想到什么一般微微变了脸色。

      --------------------------------等闲匹马难过桥-----------------------------------

      “砰”的一声重重甩上门,包拯几步走到桌边坐下又站起,来回走了几步后,忍无可忍的一把抓过桌上茶杯将杯中凉茶一饮而尽,然后重重将杯子放回桌上,犹自气愤难掩。

      公孙策走的慢了包拯两步,踏入房门时将他这一系列的动作尽收眼底,不由得挑挑眉,轻轻关了门,施施然走进来:

      “这么大火气?”公孙策说着,走到桌边看着包拯黝黑的脸上那满面怒容,带点好笑带点讶然,“怎么?”

      “他根本就是逼人太甚!”包拯冷哼一声,握着茶杯的手指用力都发白了,“公孙策,你说说,他这是什么意思?啊?说是不逼我,到头来还不是住进这书院?他不说就当我不知道他打的什么主意!以为这样就能逼我尽快下决定么?我说不做官,就是不做官!”

      “……”公孙策当然明白包拯为什么会如此。八贤王今天说要住在书院的意思不言而喻:就是要等着包拯做决定。所谓“不逼他”云云也不过是说说而已。偏偏包拯对官场完全不感兴趣,他这一激,反而引起了这人的逆反情绪。

      就在刚才,八贤王来到天鸿书院,和其他人寒暄完之后张口就询问包拯,两年前他提出要带他进京做官的意见他考虑的怎么样了。包拯听后只是沉默,却没给出答案。但是公孙策知道,自己这个好友心里明显十分不甘愿,只不过碍于当着院长的面,不能太过干脆利落的拒绝,否则很可能给书院带来麻烦。

      对公孙策来说,八贤王他是第一次见到,但是这个人的名声与能力于他却是如雷贯耳。他知道,要是同样的邀约是向自己提出的,自己定会同意。而包拯——

      “包拯,你不肯做官,只是因为不喜欢官场的黑暗么?”想起从前包拯曾说过的话,加上这些天所发生的事,公孙策渐渐肃了颜面。

      “当然不是!”包拯忿然坐下,伸手给自己倒了杯茶,又添满公孙策面前那杯,看着他道,“怎么说呢?——其实是我爹不让我当官。再加上我本身也不喜欢那趟浑水——切!像现在这样自由自在的不是很好么?男子汉大丈夫,要做出一番事业来又不是只有当官一途——还有那个八贤王,两年前我就说过,我对那些东西不感兴趣,他却偏要我和他回京!我包拯就算是要做官,也绝不做这种靠关系混上去的臣子!”

      “但是——你自己其实并不像你表现出的那么排斥当官对不对?”

      公孙策慢条斯理的转着手上的茶杯,视线静静盯着上面的花纹,说出的话却带着点沉思后的平静。就在他方才第一次见到八贤王的时候,他想到了一件事,一件对包拯、对他都很重要的事。

      包拯愣住:“什么意思?”

      公孙策慢慢道:“黑炭,你静一静,自己想想,你排斥八贤王的意见,究竟是什么原因?”

      “还能是什么原因?!不就是——”

      “包拯!”

      公孙策打断了包拯犹有些激动的言辞,抬头看着他的双眼:“不管八贤王如何——我只问你,你愿意当官么?”

      很少见到公孙策如此严肃的神色,包拯沉默下冲口而出的话。熟知好友的脾性,他知道现在的公孙策比任何时候都认真。他静下心来无言一会儿,扪心自问,自己排斥官场,到底是什么原因?

      少年刚出生的经历让爹对自己心中总存着那么一点芥蒂,就是不肯让自己进官场,生怕给家中带来什么大祸。而自己也因为从小随性的生活对当官掌权本就没什么太大兴趣。再加上这次八贤王……在他所坚持的这件事上,自己本身的因素其实占的比例最小。而更多的……

      “……不是。”半晌,包拯抬起头,看着面前挚友,“公孙,你是对的。对我来说,不进官场的理由其实多半是为了赌气,和我爹,还有八贤王。不过说实话,自从知晓爹对我的看法后,我是真的没有想过要进官场做些什么。对我来说,从爹当初说出那样的话,我就不再想去官场了。这这其中一半算是赌气,另一半,也算是我这个做儿子的唯一能为他所做之事。”

      公孙策对于包拯家的事情知道的不算少,他也知晓包拯的父亲素来不是很喜欢他这个儿子。但是这件事情却是他第一次听到包拯提起,他不知道包拯口中他父亲所说的“那样的话”指的是什么,张口欲言,却不知该如何询问。而那边,包拯却径自接了下去。

      “公孙——其实这件事情我真不想再提起,你知道么?在我爹眼中,我其实是个不祥子。从小时候起,他就一直认为,我将来必然会给家人带来灾难——我的家势之流你都明白,我虽然不至于没人养甚至缺钱花,可是,爹对我的厌恶却是根深蒂固的。当初我要来求学,还是娘和嫂娘费了好大劲求来。我至今还记得,那天我离开家里赶往书院,爹不但没来送行,而且还让娘带了句话给我。”

      “……什么话?”

      包拯唇边划出一点自嘲的弧度:“他说,我要是做了官,惹了祸,回头就别认他这个父亲。”

      包拯的声音很平静,但公孙策听得出那话语背后隐含的颤抖。他无声看着面前的好友,眼前似乎浮现出当时刚刚弱冠的少年被父亲厌恶的看着时面上隐含的委屈,还有离开家门听到父亲留下的这句话后怎样的悲伤。

      ======================================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2章 第九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