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往事如烟 ...

  •   1.

      安和九年,秋至

      紫竹林深处一间竹屋里传来一阵咳嗽声,从声音可知是一位妇人。咳嗽声持续很久才停歇,紫竹林这才恢复一往的宁静。

      “娘亲!”好像有人故意打破这竹林的宁静,又或者这一天本来就不太平。一位青衿少年抱着用宣纸包起来的包子,向竹屋跑去。

      妇人听到孩子的声音,放下手中的绣品,想从榻上起来去开门。可是许卿卿早已推门而入,来到娘亲身旁。“娘亲的病还没好,就不要起身了,孩儿自己会开门的。”说着便扶娘亲躺下,顺便逗一下躺在娘亲身旁三岁的弟弟。

      “娘亲,这是李嫂给孩儿的包子,是猪肉馅的呢!,你先吃点,孩儿这就去做午膳了。”许卿卿把宣纸打开,露出里面仅有的两个包子递给娘亲。正准备起身却被娘亲抓住了手“卿儿,告诉娘,这是不是你的早膳。”

      “不是!”许卿卿一口就否认。可是知子莫若母,“你骗不了娘亲,吃了再去。”妇人从宣纸里拿出一个大包子,递给许卿卿,许卿卿起初不要,可看到母亲那严厉的目光,再加上自己昨晚到今早都没吃东西,也就接过狼吞虎咽起来,几口便入腹中。妇人看着孩子吃完,欣慰地笑了,许卿卿终于看到娘亲笑了,自从家里发生那样的事后母亲一直没有笑过。这一笑笑得是那么好看,美的就像天仙一般,许卿卿心想。

      “饿坏了吧!这里还……”没等娘亲说完,许卿卿就打断:“娘,阿弟还等着喝粥了。”说完便马上跑了出去,好吃的吃一次就够了,何况娘还没有吃早饭了。

      看着孩子远去的背影,妇人一直压抑着的咳嗽声终于忍耐不住,她拿出手帕轻轻咳了起来,生怕被人听见般。低头一看,只见血染手中帕,秀眉间不禁一皱。看来是不能再拖了,她心念道。

      于是,从枕头下取出一块白玉,白玉是半边太极的形状,上面还有一块黑色的玉瑕,浑天然地溶入其中,着实像道家的太极。妇人紧握手中的玉,不经回想起当年。

      “不要相信爱情,这世上最值得珍惜的只有亲情。咳……娘希望你们能像手中的玉一样,只有合在一起,才算一个完整的太极。嫣儿、芸儿,你们姐妹俩…咳…要不离不弃,才能算…咳……一个完整的家!”

      “阿娘走了,从此阿姐就是你唯一的亲人了。阿姐会一辈子照顾你,保护好你!”

      “阿姐,那阿爹呢?”

      “不要提他,要不是他,阿娘就不会死!”

      “芸儿,阿姐再问你一片,你要那个姓许的一介武夫,还是要阿姐!”

      “阿姐…对不起!”

      “你今天要是敢踏出家门一步,我们姐妹恩…断…义…绝!”想到这夏儒芸不经流泪,口中念到:“阿姐……”

      而此时此刻,汴梁城内一位衣着富贵的妇女,心头隐隐作痛……

      2.

      许卿卿来到后院,把洗好的米放在灶上,再搬来一大早上山砍的柴,来到灶台旁,拿出打火石轻轻一划,就冒出火花,把木柴给点燃。显然,她很熟手,对于这种杂活早已亲车熟路,特别是在爹爹走后的日子。娘亲身子骨弱,自从得知爹爹噩耗之后,也就一病不起,中秋那晚,娘起来给她做月饼后,病情又加重了。那晚就不应该表现的那么嘴馋,都怪自己。娘亲的药好像只剩下一包。许卿卿一边拿着一把破蒲扇扇火,一边想着如何赚些钱,给娘买药。

      半个时辰后,稀饭煮好了。拿出碗筷,许卿卿用布包住发烫的煲倒出第一碗,全都是水,米粒屈指可数,这是她自己喝的。剩下的两碗也就没有那么多的水了,是给阿弟和娘亲的。

      许卿卿把两碗米粒较多的稀饭端进竹屋里,看到娘亲坐在桌子旁执笔写字,还不停地咳嗽。许卿卿马上把碗放在桌上,去关窗户,然后坐在娘亲旁,抢过毛笔和纸。“娘亲,要写什么孩儿代替写就好。何需自己起身,徒增劳累呢!”许卿卿语气带着一丝责怪,定眼一看,宣纸上已经写出几个秀气工整的簪花小楷,有几分大家闺秀的气息。

      “你呀!什么活都要跟娘亲抢。”许夫人轻轻刮了下许卿卿的鼻子。

      “不是,只是老师最近教孩儿写字,孩儿想表现给娘亲看!”许卿卿一脸严肃的表情,却显得如此可爱,提笔的动作又是那么标准,像是在要求表扬的孩子。许夫人不禁被她的表情逗笑,问道:“写得可好?”

      “先生都夸孩儿写得好了!”许卿卿一脸自信的表情。

      “那好,娘亲说你写。”许夫人于是在她旁边轻轻磨墨。

      “嗯。”许卿卿点头道。

      “阿姐,小妹当初不听你的话,跟许郎一走了之,请你原谅。如今已经十年之久,许郎上汴梁考武试,却遭人暗算,死于非命,小妹听到这个消息,从此一病不起,如今已病入膏肓,命不久已,小妹这一生都没有求过阿姐,只求阿姐照顾小妹的两个孩子,给他们温饱到成人便足矣,小妹来世做牛做马,定报阿姐今生的恩情。小妹的两个孩子……咳咳!”说到这,许夫人又咳起来。血又染红了手帕,“娘亲!”许卿卿看到娘亲咳出血一惊,连忙停下笔来,却被娘亲喝住“不准停,继续写。”

      许卿卿泪水在眼中打转,不知是因为这封信的内容,还是因为娘亲的病情加重。幸亏长长的刘海遮住了双眼,没让娘亲发现。

      许夫人继续道:“小妹的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女儿许卿卿,已过总角之年,男儿许卿凡,未满垂髫,卿儿已经很懂事,只是凡儿,还需姐姐多多照顾。望阿姐赶紧派人到江南梅县内紫竹林来接小妹的两个孩子。小妹夏儒芸。”说到这,许夫人又忍不住咳起来。

      “娘,孩儿已经写好了。”听到娘亲的咳嗽声,许卿卿的泪水已经忍不住要流出来,现在他唯一想做的就是赶紧跑到外面把眼泪擦干净,不让娘亲看见他的软弱。

      “让娘看看。”许夫人说道。于是,许卿卿放下笔,低着头让刘海遮住双眼,双手把信递给娘亲,说道:“娘,孩儿去喝粥了。”

      娘亲嗯了一声,许卿卿就马上跑了出去,抬头望着天空,努力不让泪水流出。阿爹走了,他不想在失去娘亲。

      许夫人一看满意的点头,秀气的簪花小楷一点也不输给她,而且还没有错字。于是,拿出信封把信折起,塞了进去。便在信封上写上三个大字:夏儒芸。

      许久,许卿卿才缓和过来,她洗了把脸,把灶上的粥喝完,便进竹屋,只见桌上只剩下两个空碗,娘亲正在哄阿弟入睡。她望望窗外的日冕,已过了午时七刻。于是,许卿卿收拾好碗筷,便跟娘亲道别赶去梅花书院上课,临走时,娘亲把封好的信交给许卿卿,并拿出几吊钱给许卿卿,嘱咐她拿去驿站。

      3.

      梅花书院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林老先生开办的,据说他年轻时在朝廷当官,厌恶朝廷的勾心斗角,而归隐回乡。在梅县梅花盛开最繁盛的山林中,开了一家书院教人读书,学生不分贫富贵贱,只要资质聪慧,他都乐意去教。而许卿卿就是他最得意的门生。

      许卿卿从竹屋出来,便一路小跑,似乎在发泄。“迎风而上,不亦乐乎!” 阿爹的话不停在心里回荡。微风迎面吹来,吹乱了发丝,也吹走了一丝悲伤。

      须臾,许卿卿已经来到梅花书院门口,整理了一下衣冠。便去敲木门,一会儿门就开了,开门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一见到是许卿卿,便开口道:“子卿,又来那么早啊!”

      “师伯午安。”许卿卿行了一个作揖礼,以示尊重。然后说道:“老师教过要准时的。”

      “还是你这小子懂礼仪,小林他还在午睡。书房钥匙给你,快去抄书吧!”沈一摸起他白花花的胡子,笑道。便从袖里掏出钥匙给许卿卿。

      许卿卿双手接过钥匙,开心道:“谢谢师伯!”

      “酉时之前记得还来,时间可是不多的。”沈一提醒道。

      “诺!”许卿卿欢喜答道,心想两个时辰逐够了,这次一定要把一排的书看完。于是赶紧道别,向书斋跑去。只听见师伯在背后笑道:“书中是不是有颜如玉啊!这般猴急!”

      听到这句话的许卿卿不经脸红,她可是女的,真是为老不尊啊!许卿卿停住脚步,转身做一供,回嘴道:“师伯多虑了,子卿只是觉得书中可得知己,倒是先生满脸春意盎然!” 许卿卿特意把‘春意盎然’这四字加重。

      “你这小子,刚夸你懂礼呢!”沈一可是南朝三大名儒之一,自然听出话中的意思。

      “子曰:来而不往非礼也。”许卿卿不急不躁地回答。

      “你小子,学会用圣人的话教训我了!”沈爷爷脸上有些不悦。

      “子卿不敢。”许卿卿毕恭毕敬地回答道,心却在想:明知故问。

      “我看你是很敢,老夫今天就教教你什么是礼。”沈一表情严肃,心想:总于抓到机会训一训小林的徒弟了。

      许卿卿眼看师伯就要开始长篇大论,不行,得马上走,要不然到酉时也讲不完。她可是亲眼见到师伯和老师在吵架,不,是在论礼,那场面是何等‘壮观’啊!趁他还没开口,许卿卿马上打断道:“许爷爷,圣人说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卿还要抄书了,先告退了。”说罢,许卿卿赶紧溜之大吉,一不留神撞上迎面走来的沈秋轩,沈爷爷的亲孙子。

      沈秋轩虽然年少,但年长许卿卿两岁,这一撞倒也没什么事,只是后退了几步,皱了皱眉头。倒是许卿卿,摔了个人仰马翻,见沈秋轩伸出手来,以为要教训他,便赶紧起身离去。只见沈秋轩伸出的手停在空中,一脸惘然的样子,他有那么可怕吗?一见到他就跑。

      直到沈秋轩见到前面一脸不悦的爷爷,想起刚刚听到的对话,顿时明白了。于是直径来到爷爷身旁,在沈爷爷耳边说了几句,顿时沈爷爷眉开眼笑道:“这个子卿啊!不愧是小林这个鬼才的徒儿,一模一样啊!

      见爷爷眉开眼笑,于是放心地说起今天家中事:“爷爷,今天家中来了一位生客,非要见到您才肯走!”

      “哦!不见!”沈爷爷孩子气地说道。

      “爷爷,这恐怕…”沈秋轩一脸为难的表情。这时,身后传来沉稳的男声,声音洪亮清澈,“师祖,当真不肯见白墨!”只见一位衣着青衿的少年,年纪与沈秋轩相仿,相貌英俊,腰间佩着一把玉笛,虽着青衿,却完全没有读书人那种文绉绉的气息,反而多了一份飘然的潇洒。

      白墨来到沈一面前行了一个作揖礼,狭长的凤眼透着点点荧光,俊美的面容上露出淡淡的微笑,如四月的暖风,温和不寒。正如书中所说:公子温文如玉,世无双。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往事如烟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