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第十六章 ...
-
叶琳再一次见到假张天昊,是在吴嬷嬷回宫的那天晚上。
吴嬷嬷走的那天,是个阴天,灰蒙蒙的天笼罩在清和苑的上方,像是随时撑不住就会塌下来似的。
在吴嬷嬷走之前,张家那一贯如死水般平静的日子,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渐渐起了波澜,并且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
而造成这一切的源头,则来自那座耸立在永安城两百多年的宫殿。
“我总觉得太子爷被弹劾这件事一定另有隐情。”
叶琳很是端庄的盘腿坐在炕上,嘴皮上下翻飞,不停的重复着嗑瓜子,吐瓜壳的运动。闻言,抬起眼皮闲闲的瞭了眼坐在炕下小板凳的赵兰,有些惊讶于她那单蠢的思维居然能把问题想的那么深入。
永安城这大半个月来,最大的头条新闻就属当今圣上,也就是老皇帝,最为出色的两个儿子,麟王和太子相继被御史弹劾的事了。
老皇帝共生有十一个儿子,然而手足健全平安长大的却只有皇长子太子,五皇子安王,七皇子麟王以及刚满六岁十皇子和尚在襁褓中十一皇子五个。
太子太子,不言而喻皇后所出,一出生就被封为太子。自小被当成储君培养,为人冷面心硬,铁血手腕。
五皇子安王,温妃所出,为人荒唐不羁,浑身上下没半点出彩的地方。唯一与众不同就在他不爱刀枪,不喜经纶,独独偏爱那些咿咿呀呀的戏文。还曾一度要拜当红的戏子为师,成了整个永安城的笑谈。
七皇子麟王,淑贵妃所出,为人桀骜自负。自幼聪慧,三岁能诗,六岁能武,七岁封王,是皇帝放在心尖尖上的人。
十皇子十一皇子乃一母同胞,是如今颇为受宠的如贵嫔所出。可能因为这两只目前还小,叶琳并没有听到什么值得一提的八卦。倒是他们的生母如贵嫔,入宫四年,连生二子,从一个小小的答应一路飞升贵嫔。虽不是盛宠,但人家胜在细水长流,是个颇有手腕的主。
半月前,老皇帝最宝贝的麟王,不知得罪哪路衰神,被一个三朝老御史狠狠参了一折子。
折子上一共罗列了麟王活了这二十多年来,大大小小所犯的罪行一百三十五条,就差没把人家小时候尿过几次床也抖出来。
老皇帝看了之后龙颜大怒。当场就把麟王骂了个狗血喷头,狠狠打了一顿板子,革职闭门思过两月。
老御史罗列的那些罪名都足以让麟王死上好几回了。老皇帝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做法,显然不足以让老御史满意。
老御史几次谏言无果,悲愤之下,仰天长啸:“先帝啊!老臣该死啊!圣上本是一代明君,如今教这慈父之心蒙了眼,老臣却无能为力,老臣实在没脸再行于世间了……啊……”说着一头就碰死在柱子上。
这事一出,朝堂轩然大波,御史院那群老学究更是炸开了锅。拉帮结派在烈日下长跪不起,一致要求严惩麟王。众怒难平,最后就连一向不理世事的太后都被惊动了。
事情闹得沸沸扬扬,老皇帝镇的住那群老学究,却堵不住悠悠众口。最终还是做出让步,不过也没舍得要了麟王的命,毕竟是自己宝贝了二十多年的儿子。只是把闭门思过后面的两月改成“没有召见,不得踏出麟王府半步。”也相当于终生软禁了。御史们虽还有不甘,却也知道再纠缠下去,只会适得其反。
原以为事情就到此为止了。结果,还没过几天,太子也被御史弹劾了。不多不少,同样是一百三十五条罪行。才刚平息下去的朝堂,再一次引起了轩然大波。
“麟王的被弹劾的事一定与太子有关,太子被弹劾就不一定跟麟王有关了。”
政堂这种地方,一旦短时间内接连发生大动荡,那意味着什么,叶琳心里跟明镜似的。
她自己就是在政治氛围级浓的环境下长大的,对于政局里的那些个弯弯绕绕明白的很。
将瓜子壳放进青花瓷碟里,叶琳意犹未尽的舔舔嘴唇,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啊?”
赵兰转头呆楞楞的看向叶琳,“麟王被弹劾关太子爷什么事?”
看着赵兰叶琳心头突然就闪过一丝不好的念头,试探性的问道:“你不是觉得太子爷被弹劾另有隐情吗?”
“对啊!太子爷压根就不像坏人啊!”
叶琳一头黑线,好吧!是她的错,是她的错,她不该低估了赵兰的单蠢。
“三少奶奶……”
吴嬷嬷不知什么时候突然出现在门边,叶琳赵兰两人都被吴嬷嬷这冷不丁的一声吓了一跳。
赵兰几乎是条件反射般,蹭的从小板凳上跳起来,站得笔直。
“嬷嬷。”
叶琳心里也有些杵,后背不自觉的挺直了几分。虽说她现在在规矩上已经挑不出什么毛病了,吴嬷嬷对她的态度也没先前那么严苛了,但还是下意识的把自己的言行举止给滤了一遍。确定没什么大过错,这才稍微放了点心。
吴嬷嬷踩着小碎步,看着赵兰,神情是一贯的温和,说出的话却冷的像带了冰渣子似得。“妄议朝政,你的脑袋是不想要了吗?”
叶琳脖子一缩,心知吴嬷嬷这话是说给自己听的。万幸的是吴嬷嬷并没有打算就着这话题继续深入讨论。
“三少奶奶,老奴是来向您辞行的。”
啊?
什么?
“三少奶奶天资聪颖,老奴如今也没什么能再教您的了。”
“老奴已经向夫人辞行了,即刻便要回宫去了。”
叶琳片刻的惊讶过后,心下也是了然。朝堂与后宫本就密不可分,如今朝堂的局势,明显是有人要重新洗牌,后宫想必也会有动静。吴嬷嬷挑在这个时候要回去,估计也是这个原因,这其中肯定也有白氏的主意,毕竟人家闺女还在里面呢!
叶琳半耷拉下眼皮,好半晌,才慢腾腾的挪下炕。也不用赵兰给她穿鞋,自个儿套上鞋,端端正正的向吴嬷嬷行了个礼。“即是如此,那因琳也不好强留了。这些日子多谢嬷嬷的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