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一话 长安一片月 ...
-
第一话 长安一片月
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的八月十五,恢弘的长安城在清清的、淡淡的、如同流水一般温柔的月色中迎来了一个非同往年的中秋之夜。
大明宫里正举行着一场隆重的皇家宴会,而这个宴会的主人正经历着人生中从未有过的甜蜜爱情。玄宗,这个站在帝国最高处的男人,正用他胸膛中突然迸发出来的少年热情燃烧着生命中残枯的岁月。
幼年时追随父亲流放的颠沛流离,青年时平定韦氏乱政的血雨腥风,登基后与姑母之间的暗斗明争,壮年时励精图治的杀伐决断,都让他的心变得异常残忍而坚强,他不相信有一天这颗心脏也会如茸鹿乱撞,然而当他遇到那个命中注定的女孩子的时候,所有的不可能都化成了太液池里的一湖春水。可是人生总有那么多不如意,即使贵为八方朝拜的天可汗又如何,他坐拥四海之内的千里沃土,他号令宇内最强的百万军队,但是却求不得那个美人儿。
然而,就在这个丹桂飘香的季节,那个朝思暮想的女人终于名正言顺的入住到大明宫的琼楼玉宇里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儿媳妇,而是做为他的贵妃,这让玄宗的心如何不雀跃。看着坐在身边峨嵋宛转、双瞳剪水的玉环,他升起一种自己也年轻起来的感觉,仿佛又回到了当年那个拼命三郎的样子,嘴角不觉牵起一个微笑。在这样的时候李隆基只想要把自己的整个世界展现在杨玉环面前,只想要所有的人都分享他的这份欢畅。
微风吹动着天际里的丝丝薄云,月光娇媚而大胆的洒在大明宫的重檐飞阁上,皇亲国戚和各国使臣都聚集在麟德殿中感受着天可汗的喜悦。在众多的华衣美服间,新晋的国舅爷杨钊毫无疑问是感受这份欣喜最深刻的一位,这个曾经在堆满黄土的永乐城里因为一壶酒钱而低声下气的人,忽然坐在这高堂明镜的华丽大殿里,深深嗅着四周财富与权力的气息,那飘忽的感觉就象坐在云端,他一边眯眼听着耳边的丝竹,一边把一杯又一杯的葡萄酒灌了下去。
相比杨氏的欢欣,坐在对面的太子显得心事重重,在经历了皇兄瑛被赐死,自己又多次被丞相李林甫构陷后,李亨行事变得如履薄冰,面对那样一位宏威武德的帝国主宰,他怕自己表现的过于优秀使父亲担心皇位岌岌可危,又怕自己展现的过于平庸惹父亲失望,因此总是活得战战兢兢,就算在今天这样使父亲欢欣的日子里他也只是眼观鼻心,尽量不去引起父亲的注意。
这筵席上还有一个人比太子还要小心翼翼。那就是寿王李瑁,这个曾是杨玉环丈夫的男人,这个曾同殿上那个冰肌如玉的女子有过一生誓约的男人,现在却连抬头看看她的勇气都没有,他惧怕于父亲高高在上的皇权,更惧怕那个女子幽怨恨绝的目光,因为正是他放弃了那双温暖的纤纤玉手,尽管他有无数个理由为良心开脱,但无法回避的是李瑁惧怕父亲,他不敢保护发妻,他甚至没有去反抗一声,就把那个女人送出了自己的生命 。筵席的丝管之声欢快动人,但是李瑁只想快快结束这种仿佛凌迟酷刑般的煎熬,更何况从刚才他就感觉席间似乎有一道目光肆无忌惮地打量着他,转头寻去却未有什么异样,倒是无意中与高坐殿中的杨玉环对视一眼,后者对他动了动嘴角,那不能算一个微笑,倒象是一种嘲讽,似乎是看透了寿王的懦弱一般。李瑁感觉浑身更不舒服了,不自觉的动了动腿,不知是不是碰到了什么,毫无征兆地眼前的一壶美酒摔落在地上。
酒壶是白银雕铸的,滚落的声音清脆动响,丝竹的声音被这一击打断,惹得玄宗往寿王坐的方向看去,而李瑁早已吓得手心出汗,他真怕父亲以为这是自己发泄夺妻之恨的举动。亏得寿王的贴身太监陈顺机警伶俐,迅速上前两步,对着玄宗跪倒,连声谢罪:
“请皇上恕罪,小人一时没拿住,惊了皇上,还请重罚。 ”
玄宗没理会陈顺,只是皱眉看了看脸色惨白的寿王,又瞄了一眼正若有所思的玉环,忽得心下一片郁闷,本待发作,幸而这时外族使团的筵几上走出一个人将玄宗的注意引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