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东城最是好时光 ...

  •   这是我自小朝圣的梦所在之一,是曾经定格在我幼稚童真的时代里久久铭刻的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是我的似曾相识,是从小立志看的一场升旗,还是在漫长的历史中透过几抹剪影看见他几朝兴盛几朝衰亡的曾经呢?我也不得而知。
      翻过历史的书页,她叫燕京叫涿郡叫幽州叫大都叫北平,她是无数人骄傲的顶端,也是无数人悲凉的过去与结局,而今的她,叫北京,而今的她,是很多人的梦想。无论是最北的荒凉还是最中心的繁盛,她都那样不卑不亢不悲不凉的站在那里,遑论是头顶或是心脏,就那么静静的伫立着。
      真正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是我刚刚祭奠完我的梦想,向血淋淋的现实握手言和的时候,至少那时候的我是那么觉得的,当一切已成定局都不可改变的时候,我在祖国的最南端看过那里的山山水水,来到这座古韵的现代都市。
      她像是上世纪末穿着旗袍穿梭在街头的摩登女郎,不是六朝金粉的古朴,不是夜夜笙歌的繁华,是这两者中完美的结合着,是最时尚的繁华,也有着最深刻的内蕴,在这样的一个叫做华夏的地方认真的美着,除了一场场梦,我对这座城市仿佛真的是知之甚少,所以才久久不敢落笔,怕辜负了几朵繁花并一片繁华。
      不算梦里的相遇,我们最早相逢在某年的盛夏,这座城市像是被罩在蒸笼里一般,几个小时的停留可以让封闭的一个小空间瞬间有烤箱的感觉。在这样的炙热中,我们最先踏进了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的颐和园,其实私心里更喜欢其原本的名字——清漪园,闻名便如清风拂面,涟漪荡荡,当真是美极,而那宏规岂虚构,颐和祈天福的颐和,纵然言尽皇家威严,终究是少了一份韵味,失了那种趣味。
      这是那遥远岁月里几代人的奢靡,是历史中无数红颜白骨堆积的风景,挖湖堆山,多么浩大的工程,却在那个生产力不怎么发达的时代里将奇迹变成了现实。只是不知,后来他们登高望远的时候,可曾会想着自己脚下的土地,是几抔黄土还是几多白骨。总是爱古代,总是爱旧年,纵然生产力生活水平可能不如今日,但是那时候的天是真正的湛蓝,那智慧的古人,也是真正有的人有着但愿老死花酒间的超然。我抬头,目光穿过一层层的雾霾沉沉,仿佛还是可以看见那遥远的岁月里如银铃般的笑声和繁花似锦,岁月如华。
      走走停停中,听着同行的人介绍着,从仿似苏州的苏州街到万寿山上巍峨雄伟的佛香阁,从静然伫立的十七孔桥到云雾缭绕的排云殿,仿佛就这样思绪就穿越回了旧日的时光,那长廊尽头倚着的痴怨的身影,那巍峨大殿中严肃的帝后,那在山山水水中真正存在过的瞬息气味与印记。不同于故宫的沉闷,这样的风景中透着点灵气与活泼,让人偶尔也可好好呼吸的感受什么是岁月静好,即便只是瞬息的假象。
      穿梭在长廊里,偶尔穿进去某个院落,荷花盛开如华,锦鲤欢快的游畅,将随身带着的饼干随手掰碎几块撒进池中,聚拢的鱼化成了一笔朱砂,转瞬又是散去,一如曾经的样子。这些只有七秒钟记忆的鱼儿们啊,所有的欢乐忧愁都是那么的简朴而单纯,鱼戏莲叶中,也许是当年这宫墙深深漫漫长夜与白天中唯一欢乐的存在吧,然而我非鱼不知鱼之乐呵。盛开的荷花如羞涩的美人静静藏起花颜,想起曾经读过的一部书里写人的骨血是最好的养料,不知道,这灿烂的荷花之下,有多少失足落水的红颜芳骨呢?又在这芳华之畔,多少人将自己年轻的衰老的岁月一瞬瞬的看呆数尽呢?
      在可以遥望到十七孔桥的铜牛旁,休憩的我和可爱的大外甥偶遇了一位老钢笔画家,只是简单的一支钢笔,铺开的一卷白纸,一个简单的小马扎,一位华发斑斑的老者就这样静静的坐在那里,手中的笔轻轻地移动,目光却是一直凝视着远方,那画面中真实存在的地方,我想他笔下的传神大抵就是因为他画的每一笔都超然于画外,他早已游离于真正的景色,那才是他和他笔下的画的灵魂真正存在的地方。后来的相谈甚欢中,老者欣喜的向我们展示了他曾经的画作,不算宏图伟志,但是也是锦绣华章,一笔笔的印记,是这位老者在这天地中各处伫立中与自然天地交互的灵魂。无奈的是,在这样快速发展的时代里,时人终究大多难识凌云木,这门艺术的传承却在即将来临的岁月里渐渐消弭,后来我们记下了老人的联系方式,可是,更加遗憾的是,最后,这位老者放弃了出书,至今想起,仍为之慨叹。
      第二天的北京在四五点钟的时候露出了些许蓝色的光芒,但是随着太阳的日渐升起,最后还是渐渐地笼罩在如烟的雾里,穿梭在北京的街道里,各种直插云霄的高层建筑,歌咏着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制作影视以及各界的巅峰,走近天安门广场,拥挤而进的人群把原本很广阔的广场的挤的水泄不通,旁边的兵哥哥们在有序的指挥,在这个作为中国最神圣的地方,人们都自发的涌起尊敬,在拥挤的人群中遥遥致意后,我们转身离开穿进了旁边的小巷,不一会,顺着路在当地居民的热心指路下,我们又到了景山。
      景山,煤山,万岁山,几个不同的名称,几个朝代不同的兴衰,在这般炎热的天气里,这一山的绿色葱葱无疑像是一把绿色的遮阳伞,瞬间让人心旷神怡觉得清凉了许多,顺着间歇的小路,那曲径通幽处的地方,依旧伫立着几座亭台楼阁,是往日的教习训练之地,是今日的登高望远之处。在最高处,可以看见整个故宫的错落分布,这个叫做紫禁城的城墙内,禁锢了多少曾经的欢笑快乐,又见证了多少帝王薄情或情意绵绵,宫墙深深处,栖息芳魂几多?
      慨叹几句,又从错落的小径而下,在山脚下,肃穆的伫立着一座碑,上面端正着书写着明思宗殉国处。我仿佛透过深入石碑的字迹看见那抹明黄在那棵歪脖子树下愤然写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最终凄凉的僵硬在那里,却是岁月和历史中永恒凝望的定格,颐和园,圆明园,还有景山,无不见证着几个王朝的兴衰胜败,他的励精图治是历史洪流中无力的挣扎,却相较那自暴自弃的最后狂欢有着太多太多的嘲讽,六下罪己诏,罪的不是人,大抵是他生于皇家却又最后无力回天的垂死挣扎太过无力吧,呜呼哀哉。
      来去总是匆匆,离别总是猝不及防。我总是喜欢用这样的字眼形容每一次分别,也用同样的渴盼去期待下一次的重逢。坐在车上看着窗外的风景飞速而过,我看见那京城81号寂静的孤独伫立,我看见恭王府的朱门紧闭不复往日恢弘,我看见古老的巷口和胡同在那里静静伫立投下几抹剪影。我心疼被拆除的无数古城墙和古建筑,那是前人留下的印记,更是岁月真实走过的祭奠,我不似内心郁结的徽因与思成,我只是以一种最浅薄无知的目光悲哀着一点点历史的泯灭,终究不见。
      惟愿我与她的重逢,不再复往日悲凉,那时,最是东城好时光。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