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红河村的故事
      1 在我的家乡沭阳,有一条清浅的小河,名叫红河。关于它的名字,还留下一个神奇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我的家乡经常会有洪水肆虐,住在那里的祖辈们饱经水患之苦。
      勤劳智慧的人们决定开凿一条河来疏理水患。他们沿着洪水流过的印迹,把原有的小水洼加深、拓宽、相连或是改道。
      历经千辛万苦,苦熬几度春秋。终于,一条宽约十几米,长几十里,一头连着沂河,一头连着另一条大河的水道完工了。
      欣喜的人们敲锣打鼓相庆。
      但就在完工那天晚上,一个人把一把铁锹插在河底,忘记收回来了。
      第二天早上,还没有从喜悦之中清醒过来的人们惊恐地发现,刚刚开凿好的河里流淌着半河泛着血腥味的红水。
      “河里的水红了,变成红河了!红河!!”惊慌失措的人们叫了起来。
      一个算命的瞎子说,这里本来住着一条龙,那把铁锹正好插在它的脊背上。龙受伤之后,就走了。
      人们在将信将疑中慢慢散去。
      龙有没有带走好运,没人能确定,然而红河的名字却就此传开了。
      自打有了红河以后,那里的人们再没有受到洪水的毒害,沿河而居的人也越来越多。
      如今,在红河两岸,两排高大粗壮的杨树、柳树用长长的根茎牢牢的抓护住宽厚坚实的堤岸。夏天,堤上开满了各色野花。风一吹,五彩缤纷的花儿绿草,像一根彩丝带裹挟着一条晶莹的水龙,蜿蜒飘飞而渐行渐远。到秋天,河里的水慢慢变少。而在春冬两季,只有一点能看清河底的水,在一层薄冰下悄无声息的流淌。
      红河上有一座石桥。在石桥东边,密密匝匝的住着几百户人家。桥西边,也疏疏落落的有几十户。村里年纪大些的人都知道,西面的这几十户都是桥东边的人家,或是他们的儿孙一代搬过去的。
      因为桥西边住的人太少,所以,这两个村子被统称为红河村。
      而近几年,继红河村的女人们把男人分为金鸡,淫鸡,土鸡几等人后。在村里又流传起了另外几句顺口溜,二娘的嘴,五奶的腰,美仙的钱,二姑的脚。这几句话说的是村里的几个能女人。
      在红河村只要是提起二娘的嘴,就算聋子杨三爷也会竖起大拇指。村里人都说,二娘的嘴巴在尖酸刻薄时,能气死诸葛,高谈雄辩处,盖过张苏。是红河村真正的头一张能嘴。但村里人对于二娘的褒贬不一,二娘的几个铁杆姐妹们会毫不犹豫与二娘患难与共,但几个与二娘有矛盾的女人也恨不得把二娘生吞活剥了。二娘因而也成为红河村最具代表和争议的一个人物。
      而五奶奶的腰就不用多说了。反正若是在村里,只要你远远的看到两根粗壮的矮树桩撑着一个圆圆的大磨盘到处晃荡。那铁定是五奶奶错不了。而五奶奶一向是把无赖两个字别在腰上、或是顶在头上行事的。所以,红河村的人大多数都不愿意招惹她!
      至于美仙的钱,据说还有一个小小的故事。
      话说多年以前的一个春夏交替之际。那几天大概龙王爷心情不好,断断续续的下了有十几天雨。这天终于放晴。四太爷闲来无事,背着双手在村里溜达。溜到村长家门口时,见村长家红门虚掩,无意中从门缝里瞄了一眼,却见到王美仙把一张张湿漉漉的钱,摊在院子中的床上晒。那一片闪着耀眼光芒铺满木床的钞票几乎亮瞎了四太爷的一双老眼。也算是见多识广的四太爷拼命地忍住才没有叫出声。
      而不到天晚,整个红河村的人都知道,王美仙家的钱多得用不完,若是阴天时间长了都会变潮发霉,时不时的要拿出来放在太阳底下晒晒!
      2 说到二姑的脚,那就算得上是一个传奇了。
      因为与红河村沾了一点亲戚关系,所以,从她打着红雨伞嫁进红河村,村里的人就亲热的叫她二姑。
      人们先是看看二姑的大眼睛,再看看那在红河村人堆里数一数二的高壮身板。但整个红河村的人,在瞬间都惊叹于二姑的那一双大脚。
      二姑爷和公公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都要在各个地方帮人家造房子。所以,家里的事二姑没来之前都是婆婆一个人在忙。烧饭洗衣,养猪喂鸡。
      二姑是个闲不住的人。嫁进来之后,没有像别家那些娇滴滴的的小媳妇,洗件衣服淘个米都怕把手弄出老茧。二姑凡事都和婆婆抢着干,没几天下来,莫说公公婆婆一家子开开心心的,便是村里邻居看着也高兴!
      村里那些有儿媳妇,或是即将要有儿媳妇的,都在感叹着、羡慕着婆婆的好命。
      她们都说,一定是婆婆上辈子烧了高香,修来的福气。摊上了二姑这么一个好儿媳妇。
      但好景不长。结婚刚满月,婆婆淘米时,一不小心,一跤跌在水泥井台边,头正好撞在井台上。年纪大的人,身体弱了些。一下竟摔成了话也不能说,饭也不会吃。浑身半点知觉都没有的废人。手脚都抬不起来。拉屎撒尿也只好躺在床上。
      于是,二姑比万里长征更苦的日子开始了。
      先是合家带着婆婆看病。从山南到海北,光路费花了不知多少,但都不见什么效果。最后倒是无意中听说临村住着一个能人,一个老中医对这种古怪病极是擅长,一家人只好死马当成活马医,带着婆婆去看。
      老中医把了半天脉,检查了之后。先试着给婆婆做了几天针灸。
      咦,奇怪了,多少大医院都看不好的毛病,几天以后,婆婆竟能张着嘴巴啊啊出声音来了。
      正在一家人欢喜之际,老中医却悄悄地对公公说,婆婆这种病若想治好是不可能了。光每天靠针灸也不是办法,她一直这样睡着也不好,最好是每天竖着身体活动个把两个小时。这样叫物理治疗,时间长了,也能有点效果。至不济,等她临了的时候,也能少受点罪。
      开始还坚持陪着婆婆看病的两个女儿听到这话,在此时不约而同的打起了退堂鼓。她们带着歉意,诚恳的和二姑说,家里有很多事情脱不开身,无法时时刻刻照顾自己的妈妈。没办法,只好把妈妈托付给二姑这个儿媳妇了。
      一直不爱说话的二姑默默的送走了她们。
      而在红河村,从此多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每天刚吃过早饭,村里人就能见到身材高大的二姑,用一床大花被单把无法动弹的婆婆半绑半吊在自己身上。不管下雨下雪,还是晴天毒日,都背着婆婆到老中医家去针灸。一边走,一边还不停的帮婆婆拉拉手,甩甩腿,活动活动身体。

      路上若是累了,又不方便把婆婆放下,就顺手半抱半扶着路旁的柳树杨树休息一会儿。
      婆婆有时会啊啊两声,更多的时候只是把头靠在二姑的后背上,像个孩子似地轻轻的把不大能动弹的头在二姑湿漉漉的背上摩挲两下。二姑大度的咧咧嘴。回手温柔却用力的拍拍婆婆。婆婆脸上也会挤出一丝僵硬的笑容。
      二姑的大脚板踩在红河村的路上,就像是踩着一面战鼓,咚咚有声。
      声音里带着一种激奋人心的刚强。
      红河村的每个人遇见二姑的时候都会笑着夸奖二姑有一双大脚,赞叹婆婆的福气。二姑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大多数的时候只会抹抹脸上大滴大滴的汗水,露出宽容善意的微笑。
      整整一年三个月零九天,直到婆婆闭上眼睛,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婆婆身上都是干干净净的,没受过一天脏罪。临去的时候,婆婆紧紧拉住二姑爷的手,又满脸感激的看着二姑,眼中满是慈祥疼爱的目光。虽未能说出什么话来,但任何人都知道婆婆想说什么。
      婆婆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离开了。
      婆婆去世以后,二姑是真心实意的哭了好久,眼睛肿了好多天才消下去。
      红河村的每个人都感叹着说,婆婆遇到二姑,是前世结下的缘分。
      二姑对婆婆就像自己亲妈一样,婆婆也把二姑当成比自己女儿还亲的亲人。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