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4、第五十四章 ...
-
第五十四章
*鼎盛糕、蜜汁玫瑰芋头*
第二日就是何莹要去参赛了,不过说实话,她其实并没有非常紧张。大大小小的比赛她也参加了不少,最为紧张的那次还是当初决定她是否能够成为厨修,拜入洛师傅门下。
“反正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自然不会很紧张结果了— —当然,胜利还是要努力争取的!”这是她真正的想法。所以,虽然这次的比赛极为盛大,但是她今日走进赛场的时候心情却是出乎意料的极为放松。
虾腐的做法不必再细说了,反正经过这十多天日夜不休的练习,何莹几乎是闭着眼睛也能将它做好。甚至在走出赛场之后,还难得有兴趣与前来观赛的陈风恬、云华她们结伴去街上逛了一番,吃了一肚子的冰碴子,差点把自己冻成风寒— —若不是又及时在云华的家里喝了驱寒暖身的姜茶,估计明早就只能流着鼻涕躺在床上起不来身了吧。
“阿湫!”她揉揉通红的鼻子,赶忙又把手里的姜茶端起来喝了一口。
“真是的……”栾智索性拖了一床被子给她披在了身上,叹气:“师姐总是会突然在奇怪的地方变得不着调起来,就算是身体很好,也不能吃那么多冰的啊。”
“啰、啰嗦!”何莹涨红了脸,把自己裹得严实了一些,“快去把门帘放下!路过的人看到都笑了啊!”
“哎……知道了。”
……
洛吴泽看到自己的弟子可怜兮兮的挤在暖桌旁的样子,一时间也是哭笑不得。他和自己的夫人膝下无子,早就把何莹与栾智两人视若亲子了,就连年夜饭也会聚在一起,自然也是知晓这两个弟子的小毛病。
何莹虽说平日里看起来比栾智沉稳得多,却时常会在一些奇怪的小事上突然掉链子,他早就见怪不怪了。可这一时没忍住吃了一肚子冰,把自己硬生生折磨的惨兮兮的却还是头一次,简直是幼稚的小孩子心性啊!枉费他本来看弟子在赛场上发挥不错还想夸赞一番呢,真是叫人又好气又好笑。没办法,看她这副可怜模样也只能在屋里歇着了,就算是及时喝了姜茶避过了风寒,还是得好好的在屋子里捂上两天才行。
预选赛的单人赛比完了,接下来才是重头戏,厨修们的配合赛。洛吴泽、米如月、酒婉娘子,三位四品厨修搭配在一起,几乎可以说是妥妥的定下了优胜组的名额,能够前往繁赤界参与第二轮赛事— —毕竟这次参赛的众多厨修之中,达到四品厨修者,几乎只是堪堪达到双十之数而已。
不过三人能够达到四品厨修的境界,自然都不会沾沾自喜,认定优胜已经在自己手中。搭配赛顾名思义,只有菜品之间搭配得好才能让三人的配合锦上添花,否则只是各拖后腿而已,因此几人一起出去练习的次数反倒是越发多了。
比起菜品与酒水的搭配,餐前的前菜、小食和主菜后的甜品、汤水反倒没有太多费心的地方— —毕竟是作为学徒们练手之处,洛吴泽也放心的交给了几位弟子。
这两日师兄们和栾智做的糕点是鼎盛糕(— —注①)和蜜汁玫瑰芋头。
鼎盛糕,是用梨木雕刻成各种各样的花朵和树叶模样的容器,正好装下一两湿米粉,拌米粉的水里掺上各种花卉和菜蔬的汁液,有红的、有黄的、有绿的,中间再放入红豆沙;容器口大底小,容易倒出;图案有半桃、牵牛、梅花、线板、棱台、五星,等等形状。倒出后上蒸笼蒸少许时间,乘热盖上红印,取名为“鼎盛糕”。
师兄们用的是上好的南岸糯米,掺着处理好的甜桂花。特制的印版有梅花、虫鱼等形状,糕点是淡红带粉色的,一口轻咬下去,松软清香,入口甜糯,糯软中夹杂着细而均匀的颗粒,米香里渗出豆香和桂花香,甜而不腻。甜甜的豆沙藏在松软的糯粉下面,更多一份甜蜜滋味。
至于蜜汁玫瑰芋头,则是将芋头去皮洗净,改刀成厚三角形,起炒锅飞水,将芋头微炸至金黄色。然后将净水和冰糖融合一起,隔水融化,起蒸锅上气,深盘中放芋头,淋上冰糖水蒸熟。最后点缀玫瑰糖和蜂蜜。品尝起来,味道极其香浓,芋头绵软却有筋骨,甜蜜中不乏清香。特别是玫瑰糖,用新鲜玫瑰传统手法腌制,年头越陈越香,是这道甜品的灵魂所在。
何莹现在尚在休养之中,无事一身轻,整个人都闲的铛铛响,也就只能倚在桌子旁边,看看师兄师弟们在灶间忙活,顺便一盘接一盘的吃糕点了。
实话实说,虽然这两种糕点都很美味,师兄们的手艺也是卓绝,但把糕点当饭似的吃了整整一天,何莹混了个肚儿圆不说,连嘴巴都要麻掉了,打个嗝都是一嘴的甜味,豆沙甜和玫瑰蜜混在一起,她感觉牙都不是自己的了,抽空掐一段儿菜根嚼嚼,牙齿也是软绵绵的,都被甜倒了!
“不行了不行了!”她翻了个身,把身上捂着的被子退了下去,摆着双手拒绝林师兄又端上来的一盘蜜汁玫瑰芋头,“师兄,我都吃了一天了,牙都软了!师兄行行好,让我也去帮忙嘛!”
“……还是歇一歇吧!不吃糕点的话,让栾智给你煮点儿粥什么的,病了就得好好养着。”
“哎呀,师兄,我只不过是着了点儿凉气,这都捂了足足一天,早就好啦!再闲下去,骨头都要酸了!要不,我开着火,帮你们熬猪油好了,这样也冻不着不是?”眼见林师兄态度有些松动,她赶忙又加把劲儿哀求道。
注①
鼎盛糕:即定胜糕,汉族美食,属于杭州菜系,具有春季养生调理、术后调理的功效。传说是南宋时百姓为韩家军出征鼓舞将士而特制的,糕上有“定胜”两字,后就被称“定胜糕”。亦有传说唐代时,常熟百姓为使一两一个的糕点做大,既吉利,也讨官员欢心,后来想出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