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二章:甘泉宫中添新愁 ...
第二章:
甘泉宫中添新愁
刘解忧以公主身份住入甘泉宫,冯嫽的倚云这两个丫头陪同她去西域,所以依然在她的身边;母亲与弟弟也一同入住,准备送走刘解忧后再返回彭城。
甘泉宫位于咸阳市淳化县城北的甘泉山南麓,距长安大约百里。是黄帝升仙的地方。这里曾是匈奴祭天之处,秦朝夺得其地,造林光宫,汉代于其旁起甘泉宫。因为这里脱离了城市的喧嚣,又比长安凉快得都,所以是避署胜地。汉武帝往在这里接见国外使节与藩国诸侯,所以甘泉宫还是汉武帝仅次于长安未央宫的重要活动场所。
当然,这里由于距匈奴较近,其安全程度远不如长安城。
现在,刘解忧已经被套上的“车驾”,她只有在这里坐等陪嫁队伍的组成。
在等候的三个月里,这支护婚使队渐成规模。
这队伍的最高首领是田明亮,他官拜大行令,掌管藩属事务,仅次于壶充国,所以被任命为护婚正使。
汉时,有个大鸿胪的衙门。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更名大鸿胪。大鸿胪是西汉初期中央最高民族事务及外交事务管理机构。该机构的主要职能比秦时有所增加,即,除管理四方蛮夷的归降事宜外,还要掌理帝王郊庙行礼及王侯朝见、宴飨礼仪事务。西汉大鸿胪内主吏为大鸿胪卿,属官有鸿胪丞、大行令、大行丞等。
而那个从楚国陪同来长安的楚国宰相邢牧野则被任命为护婚副使。
这个职务是他拼命争取来的。
如果是一个官瘾不大的人,当个封国的宰相也就满足了。但这个邢牧野却不一样,他的内心存有一股子野心,总是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当个更大的官,所以他请准楚王,要求护送公主进长安,到了长安之后,他又去游说公主,说有他在,就等于有家乡的人在身边,什么事都可以有个照应,公主就答应了他的要求,主动提出要让邢牧野当一个副使,皇上当然尊重她的意见,于是邢牧野得如所愿,成了这支队伍里的第二把手。
宫中派有两名“期门武士”,一个叫寇景荣,另一个叫孔布的,还有一些一般的武丁,协助护送,寇景荣是这支队伍里的首领。
所谓“期门武士”,是因为当年汉武帝还是青年的时候,喜欢召集武士一齐偷偷出宫行猎、游玩,并专叫这些武士在殿门两侧等候,他。他下达的命令是:“今晚在期门等朕!”所以这些武士后来就被称为“期门武士”,这些“期门武士”实际上都是他的亲信。
故此,在人身上的穴位名称中,便有了两个称之为“期门穴”的穴位。
当这两位卫士站在公主前面的时候,让公主与冯嫽看到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寇景荣高大威猛,天生是个武士的形象,是属于刘邦刘高祖心目中“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那样的人;而这个孔布却生了个小矮个子,长得也有些委锁,却是眼睛乱转,精光四射,很容易看出是个有心眼的主儿。公主与冯嫽都心想,像他这个身材还能当上“期门武士”,此人必有过人之处。
这支队伍总共有好几百人,包括护婚正副使、卫士、宫女、仪仗队伍、推车的差役民夫等等。嫁妆是丰富的,除了送给乌孙王的礼品,公主的嫁衣,还有耕作用的农具,纺织用的机具等等。在当时,汉国早就进入了农耕时代,而乌孙国与匈奴国一样,还处于牧养时期。这些都属于农耕时代的先进工具,送给乌孙国的,好让他们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习俗。当然,骆驼、马匹也不能少,还有随行人员路途吃的粮食和马匹要吃的草料等等。
还有一支别动队,那是常惠带领的,也有好几百人,这是一支外围部队,离这支送婚队伍较远一些,却是为了保护这支送婚队伍的。
这支队伍的任务,一是在前面开路,遇到经过一个国家,就前去交涉借道通过;二是保护,万一出现异常情况,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到达救援。
常惠由于久在西域,知道那里有一个可怕的习俗——抢婚,如果有一个国王抢到了公主,那么他就可以成为公主的丈夫,汉朝就得与他建立翁婿关系了。当然,几百上千人的小国家不敢为之,有些大国就可能会那样做,于是,公主就变成“唐僧肉”了。自然,在那个时候,还没有这种说法。
公主在甘泉宫里也没有闲着,专门有乌孙国的使节,告知他乌孙国的风俗、礼仪,以及乌孙语言,并且,光是乌孙习俗与语言还不够,还得告诉她西域36国的大体情况,和匈奴与西域交往争斗的历史。
说实在的,解忧公主本来就不愿去那个蛮荒之地,她是被骗、逼上花轿的,心里存有几多不快,再加上乌孙国的话几与匈奴的相同,实在是难学,因此不时地要使点小性子,生个闷气。但是在汉国护婚使与乌孙国的使节面前她都不能发作,惟一的机会是她与冯嫽和倚云相处的时候,或者是见到母亲的时候。
而这个冯嫽却不加旁鹜,专志学习,因此她学得的西域的知识与乌孙的语言,比公主还多。
谁知,这个看似安宁平静的甘泉宫,有一天夜里还真地出现了情况。
当公主已经酣然入睡之后,在外室就寝的冯嫽发现有夜行人在屋顶上行走的声音,她十分警觉,抽出宝剑,贴着墙壁悄然站立,等待着此人现身。
谁知此人并不潜入室内,只是揭开瓦片,向内发射了一枚飞镖。
那冯嫽感觉这枚镖并非是向着公主眠床射去,而是射向柱子,也不敢懈怠,用剑向屋顶一指,大喊一声:“有刺客!”
屋顶上人并无第二个举动,一见屋内人察觉,再不坚持,轻踏瓦片,飞快地离去了。
冯嫽的喊声惊来了护卫,也惊醒了公主。那寇景荣、孔布等都是老练武士,一个冲到公主的内室护驾,另一个跳上屋顶就追,却是一无所获。
等到公主寝室的灯火大亮,冯嫽才看清她用剑拨开的是一支送信镖,镖上还刺着一幅布条,她拿下一看,那上面写着:“不许西乌孙去,去杀!”这么几个大字。
这布条在公主与护卫手中转了一圈,公主面有惧色,而护士们默默无言。
这时,邢牧野和解忧的母亲都赶到了,得知此种情况,也毫无办法,一则是公主本人安全无恙,这是大幸;二则此人飞檐走壁,是个武林高手,且只是一人,又是夜深时分,甘泉宫的周遭又都是山林,到哪里去找他,谁又敢去找他。
折腾了一阵,邢牧野只得叫其他人等都去休息,卧室里只留下冯嫽、倚云和母亲,陪着公主。
公主面色煞白,身体微颤,怨声道:“队伍还未出发,就有人发出警告,你们说这西域如何去得,去了还不被杀、杀了。”
母亲只是发急,一丝办法也没有,反而在那里抽泣,给公主带来的反倒是不好的效果。
那冯嫽装作轻松:“公主,这有什么可怕的,此贼子并不敢见人,只是在暗处发出一个警告,怕他作甚。好了,母亲也快回房去将息吧,你在这里一哭,哭得人心更乱了。有我冯嫽在,有什么可怕的,大家还是都休息了吧!”
如今冯嫽已为义女,母亲见她说了,心想自己在此也起不到好作用,也就顺从离去了。那倚云也是个怕事的主儿,冯嫽将她赶到外室。自己侍服公主入睡。但是解忧公主那里还睡得着觉,只能是睁着眼睛等待着天明,她心里想着的是:自己真是命苦,皇上怎么选中我去西域和亲,要不然,自己在彭城虽然是陋室简屋,还能睡一个没人打扰的好觉。
第二日,田明亮赶到了甘泉宫,知道了情况之后,召集众人开会。分析这是何人所为。由于根本没有看到此人的面貌,卫士们都难以发表判断与意见。
而邢牧野虽是副使,到这时也没有了见识。
冯嫽说道:“田大人,邢大人,以在下看,此人并非是我汉朝之人,很可能是匈奴来人,他们听得我大汉欲嫁公主,怕事成之后与乌孙联合,对匈奴不利,所以派出武士来加以威胁,其目的是让公主造成心理恐慌,主动退却,停止这一次去西域的行动。”
田明亮道:“冯姑娘何以见得呢?”
这个冯嫽并无作具体职务,但是她是公主身边最信任的侍女,所以田明亮称她一声“姑娘”。
冯嫽取出了这一缕布条,“大人们请看,‘不许西乌孙去,去杀!’写下这几个字的人显然是汉语不通,或许是他西域的‘域’字不会写,‘殺’字也应有个‘殳’字,他也不会写,只写了半边。就算是他这两个字都会写,这样行文也不是我们汉家的行文之法,所以我判断这是个匈奴武士。自然,也有可能是我们汉朝民间的草莽人士,但是公主去西域和亲,只是为了减少杀伐,多一些和平生活,是对百姓做有益之事,我们又没有得罪什么江湖人,不至于跳出一些草莽人物来进行干扰。我又听说这甘泉宫离匈奴之地较近,因此在下判断匈奴武士的可能性居多。”
此言一出,在座不少人都点了点头,认为这个冯嫽真是公主身边的智多星,别人看不出来的总是她能够看出,别人分析不到的地方她竟然说得头头是道。
邢牧野首先说道:“嗯,冯姑娘说得有理,我看八成是匈奴派的高手前来威胁,若如此说来,我们的和亲行动怕已是被匈奴人知晓了。”
田明亮表示同意:“是啊,我记得,当初我国嫁江都刘细君公主之时,匈奴也极力反对与阻扰,所以,此次八成是匈奴在捣乱。”
在座中人,寇景荣与孔布虽然内心里也佩服冯嫽的分析,但还存着一股不服气的劲头,因为他们两个是“期门武士”,是汉武帝身边亲信的人,而冯嫽不过是刘解忧身边的一个丫头,人虽然长得漂亮,但无论地位与本领,总是比他们差了许多,所以心存轻视,冯嫽的这些话纵有见地,但还难得到他们的赏识。
那寇景荣说道:“奶奶的,就凭这样一根布条,就能说出这许多事来,我不信,匈奴人,江湖人,反正是不想让我们去西域的人。不管是啥人物,有我们‘期门武士’在。还怕甚鸟,咱不受他的吓就是了。”
孔布显然是不同意他的意见:“寇大哥,这话可不能这样说,我明敌暗,古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我看应当请示皇上,多派几名卫士来,以防不测。”
“小泥鳅,你乍啦,就凭这样一个布条,就把你吓爬窝啦。多几个小毛蠡,咱还应付不了了?”
田明亮言道:“护送公主大事,关乎国与国的邦交与和战,不能有丝毫的疏忽。但是再增卫队一事,我也定不下来,这在江都公主之时就定下的制度,卫队有一定的人数限制,现在要增添人手,我必须再去宫廷请示皇上。在我去长安的三四天时间里,你们一定要看好公主,不许发生意外了。”
冯嫽言道:“能再派几个卫士大哥前来自然更好,但是在下想,暗箭还得暗中来防!”
寇景荣感到奇怪:“暗箭暗中怎防,难道冯姑娘有暗防之法?”话语里透出些许轻慢与不信。
冯嫽说道:“这件事好办,田大人尽管请示皇上,增添人马,我到民间去找一个人,让他在暗中布下一支奇兵,以暗对暗,这样也就万无一失了。”
“民间?难道民间还有什么高人吗?”田明亮问。
“有,我尽快去一趟,估讲也就是十天左右就返回,不会耽误行期吧?”
田明亮道:“冯姑娘,一定得要靠得住的哟,不要弄巧成拙,找不到可靠的人,反而引来了不三不四的人,坏了我们的大事。”
“田大人尽管放心,没有十分的把握,在下不敢托大。”
“噢,有一事老夫得说明了,朝廷给的编制是一定的,给的供养也是一定的,增加一个人就得多一份吃喝,增加百人就增加了百人的吃喝,你请来的人,不能在我们的编制里,我可不供给他吃喝、俸禄。”
这事看起来有些不近情理,护婚队请来了高人,为公主护婚,你不给人家工钱,也不供应人家吃喝,有谁能来为你效力?但是从另一方面看田大人也是有道理的,这支队伍行走西域,起码得走三四个月,甚至五六个月,一个人每天一斤粮一斤菜,这支队伍一天就得尽耗八百多斤粮菜。要是冯嫽请来了二十个人呢?得再驮带多少的东西,还得多出多少的马匹和骆驼啊?
再说,这个田大人在朝廷里就是个一板一眼的人,由于外交无小事,所以养成了他“一切都要按祖制办事,一切都是经过皇上或皇家有关机构批准”的行事规范,朝廷中其他大臣曾给他一个绰号——叫“板板先生”。一个“板”是有板有眼,另一个“板”就是死板。
在其他人看来,田大人作出这个规定,冯嫽一定会放弃了,你想,你一个公主身边的侍女,管这等闲事干啥?管了也不讨好,何苦来哉?
谁知冯嫽轻松地回答:“这不需要大人多虑,没有十成十的安全把握,我不会去请,而且我也保证他们不花我们护亲队伍的一分资费。”
这让寇景荣与孔布都有些吃惊了,心想这个冯嫽是什么人,竟然有如此大的本领,莫非是能够请来神兵天将,或者不吃不喝就能办事的人?他寇景荣与孔布都还没有这个能耐呢。
寇景荣本以为冯嫽是公主身边的弱女子,开始认为她跟本不懂得武功,后来看她居然还拿起剑来要挡那个夜袭之人,估猜她顶多有几下三脚猫的功夫,现在居然还提出要寻找民间暗中力量帮助,心中便有些疑惑。他们这拨人都是临时组建起来的,相互都不了解,于是他把疑惑告诉了孔布,暗中嘱咐他,要冯嫽出行时暗中盯上,看一看她到底跟什么人联系,这个冯嫽究竟是个什么来头?
现在电视平台上有一个《解忧公主》的电视连续剧正在播出,与我这个小说是同一个题材,但本小说已在几年前写出,没有发表。两者都是各自思考与构思的,具有不一样的思路与写法,请读者可以比较一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第二章:甘泉宫中添新愁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