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7、南唐归附 ...


  •   柴荣心不甘情不愿地领兵回了汴京抵御北汉和他背后的大辽,留下定国军节度使赵玄朗留驻南唐继续与李璟对峙。
      大周来势汹汹的攻击一朝停息,南唐人终于松了口气,然而正当他们以为得了一丝希望,能够凭着南北夹击的联合一举击垮大周时,那个最值得托付的盟友耶律述律却狠狠地耍了他们一番。
      大辽人素来信奉“搅屎棍”政策,他们并没有真的打算南下吞了整个中原,却又不厌其烦地最爱在边境骚扰,说到底无非就图点现实的好处。既然“干儿子”刘均给了大实惠请他来帮忙,不出兵实在不厚道,可是若真让他费时费力帮着那蠢货参与中原内战,他又确实不愿意。
      于是乎,这位“英明伟大”的大辽“千古一帝”终于点了点他矜贵的头颅,仅让骑兵在北周的边境上跑了一圈,意思意思,将柴荣逼回汴州便下令撤兵了。这一举动,直接惊呆了刘均,他万万没想到自己这个“干爹爹”如此不靠谱,如此,没了大辽的凭靠,南北夹击的妙计便成了空谈,很快刘均就在中原百姓的骂声中也草草收兵,躲在京都严防死守,从此再难管他人闲事。
      柴荣被这几位的举动搞得哭笑不得,敢请他们是觉得自己在前线太累了,特意请他回京休养休养吧?
      这般想着,周世宗只好将计就计,彻底放下心来,将京娘交于他的情报网完全掌握,特别是从南唐传来的消息更是研究得深入。于是,等到深秋,待到玄朗那边工事稳固,王朴又统筹好了后方,柴荣甩甩马鞭在此踏上南征的路途。
      此时,濠州已经失守,泗州守军乞书投降,柴荣以此为起点,令玄朗沿淮水南走,自己沿淮水北走,而浩浩荡荡的北周水军则沿淮水东行,剑锋直指楚州。
      这三路大军,没有一支是好相与的,最后仍是玄朗心急些,他一马当先,直接在城下就射杀了守军大将。柴荣看着军报,一贯严肃的脸上也忍不住浮出一个笑来,随后,帝王亦不甘示弱,下海州、长州等地,一路驰骋,直奔长江。
      如此一江之隔,江南美景好似近在眼前又好似远在天边。柴荣看着滔滔江水,一腔热火终于冷静些许,他沉静地看了一眼身后的水军,虽然强悍可终究只是一支新军,即便之前在淮水大胜,可到了长江却不知是否能够再续辉煌。
      要知道,南唐水军的主力,到淮水对战的却不到三分之一。
      到底要不要继续南下,这一条天堑,若是能破,大周从此无惧,若是不能,或许他柴荣便会成为第二个“曹阿瞒”,一生都将被此梦魇纠缠。
      冬天已过,三月春来,长江水暖,渐渐又有大涨之势。柴荣眯着眼,按兵不动。
      兵法曰: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
      而此刻,北周圣主等的就是这“不战而屈”。
      南唐人心惶惶,他们知道敌人已经打到了长江边,或许下一刻就会驱船直逼皇城。之前,他们仗着自己的水军和天堑从不把北周放在眼里,可是短短一年,淮水大败,折兵四万,长江以北南唐的势力全部被连根拔起。
      柴荣的铁骑本就让他们战栗,再加上如今不知从哪里窜出来的水军更是叫南唐不敢轻易迎战。
      李璟一夜之间愁白了头,大殿上主降派的声音也渐渐占了上风。南唐皇帝在和可能亡国间动摇,任是哪一个选择都叫人心如刀割。皇弟李景达不知是不是被打怕了,回国后更是四处宣扬周军的凶残,恼得君王将他软禁在府中再不许其与任何人胡说。
      然而,即便如此,军心还是动了。柴荣三次御驾亲征,一路如地狱之神势不可挡,即便此刻没有入主江南,在江南人的心中也刻下不可磨灭的印迹。
      终于,在一夜油灯燃尽时,南唐帝李璟终于下定了人生最艰难最屈辱的一个决定——呈书归顺。
      南唐割让庐州、舒州、黄州等十四州求和;岁贡称臣,奉银十万,绢十万,钱十万,茶五十万,米粮十万;李璟去帝号,此后改称“唐国主”。
      柴荣看着眼前这张降书,冷哼一声,嘴角微微上扬,终于心满意足,班师回朝。
      此后,中原形势大转,吞并了最强的南唐,北周中原霸业将成。
      种种好事,暂不赘述,就在柴荣一行高高兴兴准备回京时,一封噩耗惊得帝王惨白了脸。就在大军快要回到汴京之时,北周最得力的“贤内助”王朴因劳累过度,殁了。
      “他病得这样重,为何没有人传消息给朕?!”柴荣赤红了眼,几乎是嘶吼着拉扯住传来消息的将军。
      “陛……陛下息怒!末将得了消息第一时间不敢耽搁,第一时间便上奏与陛下,想来王相病情变化太快,京中消息飞鸟难递啊!”
      “……”
      柴荣此刻,只觉得头晕目眩,平时什么头疼背疼浑身疼的毛病一时间全部发作,恨得他几乎想拔剑自残。
      如果说玄朗是他的左膀右臂,那么王朴便是这世上最懂他的知己好友!
      从未想到一人的离世对他将士这般大的打击……恍惚间,柴荣清晰地极其那日在朝堂上,挺着背脊高举着《平边策》的清瘦身影。
      “唐失道而失吴、蜀,晋失道而失幽、并,观所以失之由,知所以平之术。当失之时,莫不君暗政乱,兵骄民困,近者奸于内,远者叛于外,小不制而至于大,大不制而至于僭……”
      当时情景,历历在目,那人的声音铿锵有力,一字一句敲在上位者心上。
      玄朗见君上旧疾又犯,心中着急,迅速示意医者上前施诊。那人的头疾本来好了许多,谁知京娘走后便屡屡再犯,如今在因着王朴之事再劳心,怕是更加难耐。
      军医得了赵王的眼神,赶紧上前,果然柴荣早已疼得意识模糊,如今不过众将在前不好发作,只得咬牙撑着。
      数根银针入穴,那阵撕扯的疼痛终于缓解,柴荣摆摆手示意军医下去,深呼吸了好几次,这才又问道:“可知道王相是何病症?”
      斯人已逝,终是亡羊补牢已晚,可是柴荣仍忍不住想要听听缘由,问问自己到底是何等粗心,竟不知爱卿已经病重如斯。
      那被问起的将军愣了愣,回忆了好一番才勉强答道:“王相忙于国事,素来也未听闻有何病症,只是前些日子巡查漕运时,与李谷李大人商议粮草之时直至深夜,早晨拜别后,突然晕倒在门前,大夫赶到时已经回天乏力了……”
      “这么说来,竟是急诊?!”
      “这个……末将也说不好,听闻王相走时除了疲惫并无其他病痛之扰,御医查过也没有中毒或受伤的迹象,听说……听说……”
      “听说什么?!”
      “听说是王相为了战事太过劳心,以至于耗尽心力,最后油尽灯枯而殁……”
      此番回答,倒不如不答。
      柴荣揣摩着最后那几个字,“油尽灯枯……油尽灯枯……”心中越发难受,一时间愧疚不已。
      当即,他便下令贴身护卫同行与帝驾一同先行回京,大军由定国节度使赵玄朗带领而后赶上,亲悼王相!

      柴荣终于在王朴下葬前赶到了灵堂,弗下马,满眼白茫茫,一时悲起,双腿酸软,差一点就跌跪在棺前。
      孰人也不曾想到一代帝王会因为一个臣子的逝去而这般悲痛,或许对于柴荣来说,王朴从来都不是臣子。
      他当他是伯乐,他却当他是伯牙。
      那个连玄朗都不曾猜到的伟大征途,是王朴用一纸上书付诸现实。那个连京娘都无法贴近的内心,是王朴用鞠躬尽瘁竭力成全。
      如此斯人离世,叫他如何不殇?
      柴荣再不顾帝王荣耀,他此刻急需一个宣泄口,扶着棺材的手指颤抖着,看着里面那张紧闭着眼的青色面庞,心中抽痛不已。
      灵堂中所有人都被帝王的举动吓呆了,谁也不敢去劝也也不敢再哭,满室只有那一人撕心裂肺的倾诉。
      不知悲了多久,突然一个小孩儿的哭声突兀地响起,虽然他的母亲迅速捂住孩子的嘴巴,但响亮的声音终于还是将帝王从悲痛的梦中唤醒,眼神落在那个与逝者肖似的小脸上。
      “你叫什么名字?”
      粗糙的大手摸上孩子的脸庞。
      “王……王侁……”
      “王侁……好名字……”帝王好似从一张脸看到了另一个人,“乖,从今以后,你就跟着朕吧……朕会替汝父好好照顾你……”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27章 南唐归附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