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8、孤军 ...
-
再醒来时,眼前的一切熟悉的不似地狱。
韩令坤眨眨眼,过了好久才确认自己仍然活着。下一秒,他苦笑了一声,不敢想自己是不是已经被敌军俘虏。
若真是如此,还不如当时再给自己补上一刀,一死了之,要知道自古以来俘虏的命运大多生不如死。李景达那般聪明,说不定还会拿自己的性命去威胁玄朗,届时若真有什么好赖,他即便当下自尽怕也来不及了……
正踌躇着,要不要干脆现在咬舌自尽得了,一阵脚步声立刻吓得他不敢轻举妄动。
进来的应是个年轻人,脚步轻盈稳健,行到床边几乎无声。
那人先伸手探了探韩令坤的体温,接着轻轻叹息一声,随后耳边传来一阵搅拌声,有人懒懒道:“先生,既然醒了,就把药喝了吧!”
于是乎,装睡的人彻底被惊醒,看着眼前明媚笑容的男子恍若梦中,直到对方将他温柔地扶起,喂下去一碗汤药,受伤烧傻脑子的人这才不确定道:“阿朗……真的是你……”
玄朗从未见过这样的先生,不禁微微一笑,然而下一秒他的视线落到对方斑白的头发,瞬尔又黯然,忍不住道出自己最深的那句疑问:“先生为何要投身军伍呢?记得那时您将我送到先皇处后便开始游历四方,想来百无忧愁,如今又来徒增忧愁呢?”
韩令坤张张嘴,不好意思说自己最初只是挂念他,而后却是被那混蛋小皇帝抓了把柄不得不为他卖命……
期间无奈太多,如今想来,即便是只为这一刻团圆,他也算值了……
游历四方,年岁渐长,那颗追求功名利禄的心在无数飘零的命运中逐渐淡泊,只有对爱徒无尽的思念在膨胀。
希望他功成名就,又害怕他生死沙场。
说到底,韩令坤还是笃信宿命,即便此刻的他已经后悔了太多事,唯独那日在无影寺为少年谋得改命之事从未后悔。
那时或许是图谋一个天下,而今见惯了乱世,他庆幸的那个选择或许能够在许多危急时刻能够救得他的阿朗一命。
至强虽危,至强亦无敌。
师徒二人许久不见,话却不多,各自想着心事。
韩令坤想的都是过去,而玄朗却是现在。
他的先生老了……
再也不是那个“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再世诸葛”,而是一个也会失败,也会鲁莽,也会脆弱的老人。
不知为何,想到这里,玄朗突然觉得有些受不了,这让他想起还在滁州养伤的父亲。
为什么人会老?会死?
若自己也有那一天,手不能提,肩不能抗,再也不能仗剑天涯,眼睁睁看着每一个熟悉的人离开……
那感觉,光是猜想已然痛心。
“先生……”轻轻唤着,极尽温柔,带着一丝眷念。
韩令坤蓦然一愣,茫茫然抬头,融进眸中的星光,忍不住怜惜微笑。
这笑里带着长者最可贵的慈悲和宠爱,玄朗终于扛不住,倾身相拥,撒娇似地一个劲儿叫着:“先生!先生!先生……”
韩令坤拍着他的背,一声声不厌其烦地答应。
不知过了多久,玄朗觉得一身疲惫就此卸去,他突然笑笑,半是埋怨,半是撒娇道:“先生啊~你又害我!那句话我什么时候讲过?”
“嗯?那句话?”
“扬州兵有敢过六合一步者,断其足!”
“……”
“方才那令,并非吾言,乃六合赵王之令。诸君若仍有退意,吾不强求,只是赵王个性,想来诸君亦听过传闻,杀伐果决,断不留情……”
玄朗惟妙惟肖地学着韩令坤那时在战场时的语气,令甚为师长者也不禁羞惭难堪。
“抱歉抱歉……先生那时也是没有办法,那时军中人心涣散,若不借你的‘恶名’震慑一下,恐怕就要全军覆没了……”
玄朗笑笑,没有接话,其实他并不介意先生之举,换句话说先生所说也是他想说的,军中素来不耻“五十步笑百步”,虽逃兵怯将处罚最是严厉,先生不过替他治军罢了。
韩令坤还需多休息,玄朗没有多聊,嘱咐照顾一番后,便匆匆回到营中,思索着接下来的一场苦战。
这一冬走得早,李景达抬头看了一眼一树枯枝上平白冒起的花骨朵儿,嘴角不禁微微上扬。他伸手,指尖轻轻滑过娇嫩,顷刻融化心中一角寒冰。
自那年一役,加官再封王,还以为再不必上战场,谁知总还没享过几日安闲,又被一声号角逼到阵前。
说到底,皇兄真是天生好命……
这天下,只需笑笑弹词便能稳坐数载,也不怕白享尽浮华。
而他呢?或许是活该,竟是要同一帮贱民在刀口上偷生,缘由不过区区一张废纸,未想从老头儿临终锁喉至今……
江南美,风景旧曾谙。
他亦是皇家之子,都是龙生贵子,命运却是大为不同。
心念着,突然手上一个不小心,那弱小的心生便轻易折碎,未及见春,已然颓败。
李景达微微一惊,看着手中滑落的残花,不由得叹息一声。
将军常胜,过了长江,原本一败涂地的战事瞬间被扭转。正如北周有个赵匡胤,南唐也有个李景达。
陆孟俊之前那一仗打得漂亮,一举击败韩令坤,震惊天下。这原本是大功一件,可是待他回去大帅跟前领奖时,却只得到唇边差强人意的一声轻笑。
“韩未死,君何以为胜?”
此话一出,众将不解,唯陆孟俊大惊失色,忽叩首认罪。
“臣疏忽,望殿下责罚!”
主帅听闻,冰冷的表情有了一丝松动,片刻后,挥挥手,道:“既已知错,下去领罚吧!”
说完,再无多话,甩手离去。
这或许是南唐历史上第一个打了胜仗还要被罚的案例,然而,当事人却心甘情愿,只在领罚后,对身旁的亲信道:“吾一生戎马,却忘了战事之要,是以杀敌而非求胜……今日若非殿下提点,吾仍沾沾自喜,不知那韩令坤被救走后牵连了多少祸事……”
陆孟俊所谓的祸事,其实就是韩令坤与赵匡胤只见的羁绊。李景达之所以能战无不胜,除了他自身卓越武艺和不凡谋略,还有就是普天下念及极惧的消息网。
韩令坤的身份,早在南唐大军到达扬州之前,他已经打听得一清二楚,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其与赵匡胤的关系。
如此深的羁绊,若不逮着机会利用一番,着实不是他的风格。所以面对大周的进攻,韩令坤才是南唐必须夺取的第一步棋。
放眼天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者除了大周赵匡胤,谁个都算不上角色,李景达既然临危受命,带南唐军试揽狂澜,对于对方那个大名鼎鼎的“战神”自然不敢轻视。
然而,当李景达仔细分析过这位即将对阵的敌人后,他无比郁闷地发现,此人竟然毫无弱点。
作为一个将军,他够狠、够理智,面对胜利,可以不顾生死,亦可以愧对亲属……
如此人物,好似天降煞星,分明就是来灭他南唐的!
可是,即使如此,李景达依然没打算轻易放弃,特别是当他了解到韩令坤与赵匡胤之间的关系后,更觉得或许此人便是能破其盔甲的利刃。
世人之所以会觉得一个人可怕,无非是因为不了解,赵匡胤表现得这般无敌,也是因为在过去的战争中他从未露出过任何破绽。
然而,这并非代表他没有破绽,只是其余人找不到而已。韩令坤是赵匡胤的师父,更是带他走进战场的人,无论功夫还是战术,怕是没有谁比其更了解这个“战神”的软肋。
所以,在征战扬州之前,李景达再三强调,只需生擒主帅,速战速决!
可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下属终究还是被得胜的欲望与傲慢的轻视影响,竟空手而归,愣是被一个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神秘高人所劫,真是可气可恨!
不用想,那个高人定是赵匡胤派来的,这让一贯自诩“先人一步”的李景达很是挫败,不得已只能放弃之前所有计划,重新部署。
所幸,周军的大部队还不清楚他的实力,陆孟俊在无用好歹夺回了扬州,也算为南唐守住了一条命脉。
此前一役是强攻,接下来镇定以对,徐徐图谋才是真理。李景达看了一眼南唐几近破败的防线,忍不住轻轻皱起眉。
身后虽有两万精锐,可比起大周的虎视眈眈还是胜负难说。
他思索了半夜,终于决定不再从主战场前进,兵家素来讲究出其不意,既然柴荣放了狠招等着自己,那么他也不会傻到直愣愣冲上去。
此时,若能迂回前行,绕到寿州,从柴荣的背后直击,擒贼擒王,此役大可轻松取胜!
李景达想到此处,心中虽然稍稍有些宽慰,可是依旧不放心,只因其中仍有一个变数,那就是令整个南唐闻风丧胆的强人——赵匡胤。
前几日,听到消息,柴荣派赵支援扬州,他亦在第一时间派出探子前去查看,谁知派出去的人竟一个也没有回来。算算时日,他们大约已经快到扬州了,如今韩令坤一败,也不知那人又是什么盘算……
迂回之路,有一处必经之道即是六合,李景达虽然有猜想赵匡胤会在此设防,可是万万想不出理由佐证。
其一,扬州失陷,自始至终未见援军,即便主帅韩令坤被人救走,可是其余周军几无生还,赵匡胤既然奉命支援,断不可能冷眼旁观。
其二,六合于唐军而言是杀路,于周军而言却是退路,赵匡胤没理由浪费时间和人力拦着自己人,若是仅仅为在那儿等南唐军来,也着实说不过去,毕竟谁也难想他李景达带着两万精兵竟然会怯弱,采用迂回之策。
综上所述,南唐三殿下刚刚提起的心又悄悄放下,终于狠狠心,召令所有军队向六合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