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3、守城 ...
-
柴荣手握捷报,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阿朗果然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即便这般不可能,那人也愣是创造了奇迹。
“传朕旨意,赏此役五千将士黄金万两!主将赵匡胤官进一品,回京后加戴!”
年轻的皇帝从未领略过这般狂喜的胜利,好似经此一役再看将来,所有那些曾经看起来遥不可及的山峰都好似咫尺可及。
多谢你,阿朗……
柴荣在心中轻轻叹,回忆起年少相遇,后来相随,一腔感慨无以名状。
然而仅仅拿下滁州城是不够的,周世宗凝着眉看着眼前这副万里江山图,恨不得全部装进怀中。
下一步自然是前进,而后方需要最可靠的堡垒要守护。
柴荣终于叹了口气,他决定是时候让玄朗歇一歇了,而赵家着实也不只这一个可用。
顷刻间,一个决定悄悄落下。皇帝招招手,叫来亲兵,将手上初拟的圣旨递了过去,“快马加鞭送去滁州,另外,叫赵弘殷将军速来见朕。”
空空今日十分高兴,因为那个小狗皇帝终于良心发现,肯让玄朗好好歇一歇。滁州城虽然比不上汴京,总算是个太平地界,劳碌了许久总算可以放松一下了。
可是,这只是空空的想法,对于玄朗而言,带兵打仗或许还相对容易,守城治理却是他从来未涉及过的领域。
偌大的滁州城才换了主帅,表面看着歌舞升平,实则麻烦无数。且不说原先城中百姓对这个新来的主帅有无意见,单是好不容易盼来放肆机会的周军也开始有了别的心思。
当今乱世,大战之后必有涂炭,当兵分赃,就地抢劫不是少数。毕竟谁也不知道能不能活到明日,还不如今日福今日享,管他什么仁义道德,不如先自己吃饱了再说。
所以,辛苦了许久的周军一入城再也不顾主帅的命令,玄朗还未坐稳,便听到底下处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消息。众将都想着肥水不流外人田,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作干预。滁州的地痞流氓也趁机摸点好处,不但给士兵们之路,还伙同一起打劫,一时间,滁州城仿若人间地狱,民不聊生。
玄朗看到这副景象恨得牙痒痒,他不止一次训斥那些将领,甚至以军法令威胁众人莫要扰民。可是,周军心里门儿清,敌人就在不远处,主帅还指望着他们守城呢,怎么可能一生气将人全杀了?不然到时候谁帮他打仗去?!
于是乎,失态愈演愈烈,士兵们就像脱缰的野马,玄朗的案前每日都有上百起平民的诉讼,简直比军报还难缠,让他头疼不已。
终于有一日,守城的将领再也受不了了,他将书案上的所有诉讼一扫在地,大吼道:“畜生!今日也不必审了!听本帅令,将这领头的百余人悉数绑来!”
底下人见主帅动了震怒,再也不敢搪塞,眨眼间就将犯事儿的人都绑了来。
玄朗看着眼前这一排排贪痴的脑袋,一股无名火起,忽的拔出腰间佩剑,劈头就向其中一人砍去。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差点酿成大错时,空空从外面赶了回来,正巧看见好友要干傻事,一个健步过去,拼命拦住。
“你做什么啊?!就算要杀人,也要等审后定了罪再说啊!”
听到好友这么说,玄朗总算冷静了一点,可是他依然心烦得要命。来滁州这么久,日日对着的都是这样讨厌的案子,都是这帮惹是生非的混蛋,他实在没有耐心了,就想直接杀了了事。
可是,空空说的也有道理,原本这些人就是一帮无法无天的混蛋,若是他这个主帅也不冷静,不按律法处事,那日后这滁州城怕是再也难管了。
想到这里,玄朗狠狠扔下佩剑,坐回主位生起闷气。
正堂上,气氛冷到了极点,没有一个人敢再上前说话,可是也没有一个人能提出解决当前问题的办法。
正是众人烦闷无解时,人群里缓缓走出一个儒生来,竟是前个儿刚献出妙计立了奇功的赵普!
这位了不得的赵先生自从献了良计就被玄朗留在了身边,封了个不大不小的官儿,当作谋士立于军中。
此时他目睹了整个过程,心中亦觉不妥,若不是空空赶来,方才那个冒死阻拦主帅冲动的人可能就是他了。
士兵抢劫百姓固然不对,可是主帅不由分说草菅人命更是不对。
玄朗虽然是战场上的神,却对这太平城池全无办法。相比那些骁勇的猛将,此时他更需要的或许是他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
于是,他上前,拱手行礼,唇边带着一如既往的平淡笑意。
“将军息怒!自古人命关天,将军若是不嫌,不如交给卑职吧!下官愿精诚竭力,为将军分忧!”
此话一出,立刻引来众将瞩目。
谁也不知道这个文弱的赵先生到底什么本事,突然就被主帅留在帐中,此刻更是自不量力跑来接这个烂摊子。
然而,玄朗听后,抬眼看竟是他,心中顿时松了口气,赶紧点头道:“既然先生有方,往后城中案件就交给先生处置了!对了!还有他们!也一并交给你了!”
一股脑扔下所有麻烦,终于摆脱束缚的主帅拉着好友迫不及待离开,将身后的一切放心交给了赵普。
众将一见主帅这般信任此人,顿时也没了多话,想到方才那场危机,纷纷有些后怕,只能配合对方审讯。
赵普不急不躁地接过滁州城的烂摊子,先从眼前这一百余人着手,一个一个细细审查,吃饭睡觉都在堂上,势要辨出个子丑寅卯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天一夜,赵普竟然将这一百余人查了个底儿朝天,还真发现不少冤假错案。
最后,当他将审讯接过上报玄朗时,主帅的眼睛都快鼓出来了,震惊得不知该说什么好。这一刻,他终于认可了先贤所说“术业有专攻”“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想不到赵先生这样一个文人,真能够将那帮土匪整治服帖,真是比他治军更有奇效。
“先生真乃神人也!”
这句话绝对不是夸张,玄朗对眼前这位看似顽石实则璞玉的赵先生佩服得五体投地。
赵普听后,只是微微一笑,对主帅道:“下官所为不过了了,若是真要彻底治理好滁州城,让其成为陛下后方保障,还需数日之功,望将军体谅。”
“那是自然!先生既愿助本帅治理滁州,往后琐事皆不必来报,先生只管参照按律法自由行事!”
玄朗这人从来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认可了赵普,该放的权他也当然会放。
一旁的空空见好友总算找到了合适的帮手也跟着高兴,兴奋起来,干脆拉着玄朗笑道:“既然事儿都办妥了,咱们累了这许久,不如好好玩玩儿~前个儿我才找到一处好景,要去看看吗?”
主帅无奈地看着永远乐观的贼小子,宠溺地笑笑,正好他也该让赵普放手一搏了,常坐城中不但帮不上什么忙,说不定在遇到关键问题时自己还会添乱。
于是,他迅速写下一封军令,大意是着赵普肃清城中风气,全权处理民事刑事案件,盖上大帅印递到赵先生手中。然后,甩甩衣袖,潇潇洒洒走了。
赵普赶紧地接过令书,正正衣襟,将自己心中早已拟好的数条敕令颁下。
一方面要求士兵严于律己,违者重罚;一方面鼓励举报监督,酌情有赏。另外他还颁布了几条帮助城中百姓生产重建的临时法令,发动士兵帮忙。
百姓可以直接举报士兵将领罪行,亦可写书赞赏军中义举。若证明属实,军中会酌情赏罚。
这样赏罚分明的方法颇有成效,士兵们将注意力再次放回到校场上,闲时为了挣点赏赐还会时不时帮百姓做点事,很快周军与滁州百姓之间的关系渐渐缓和。
玄朗默默看着这一切,不禁对这位赵先生更加敬仰,看他也与其他将士不同。
有些人天生适合征战沙场,而有些人却能成为天平盛事的秤杆。
许多年后,滁州的百姓还时常会忆起当年为他们带来一时盛景的周军主帅和他的良辅,甚至建立了“端命殿”歌功颂德。
所有的一切似乎正朝着最美好的方向发展,然而天道无情,就在这时,一件错事降临,从此成为玄朗心中久久不能拔除的芒刺。
每每念起,痛彻心扉。